巧增数学课的趣味性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许多伟人名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若兴趣很高,则能自觉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不因困难而动摇;相反,学生若无兴趣,则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听课无精打采,失去了学习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老师与学生都不敢大意,抓紧一分一秒的做题、讲题.导致有些学生学得很苦,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厌恶数学,偏离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数学课堂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枯燥.如何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 巧设问题情境,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索然无味.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趣味情境就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巧用典故、寓言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我在讲授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次知识竞猜中,三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各位选手独立解题,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解出即为获胜,答对题目多者为胜,问:三个臭皮匠能顶上诸葛亮吗?题目一出,学生兴趣大增,经常听说这个谚语,所以就很好奇:三个臭皮匠能顶上诸葛亮吗?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印象深刻的掌握了知识,又验证了谚语的真实性.
  (2) 巧用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设置情境:数学大师欧拉躺在床上静静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一只苍蝇突然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了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蜘蛛准确的抓住苍蝇问题,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啊?即引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讲解算法时设置情境:刘翔参加奥运会.按要求,如果刘翔的成绩超过世界纪录,电子屏幕上将打出“刘翔,破世界纪录”字样;如果刘翔的成绩跟世界纪录正好相等,电子屏幕上将打出“刘翔,平世界纪录”字样;如果刘翔的成绩没有或未及世界纪录,电子屏幕上将没有任何显示.已知世界纪录为12.81秒.问:怎样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算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 巧用多媒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某些抽象的东西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多媒体教学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学生易懂.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软件中设有动画,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一见就知,学习的劲头特足,个个都非常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用多媒体进行突破教学,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1) 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
  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时,想让学生理解圆锥曲线是用一个平面从不同角度去截圆锥得到的,学生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顷刻间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变得异常的浅显,而且还能直观的找出三种圆锥曲线区别.
  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平面中的动点到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1的轨迹是什么曲线.演示的过程中P点在不断的变化,可是几何画板中显示的比值不变,形象的演示出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学生看完之后很是兴奋,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乘胜追击,接着演示比值分别为2和12所对应的轨迹.演示结束,学生就能准确地找出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中的区别与练习.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复杂的过程被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 复杂的例题简单化,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数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在讲解例题:直线y=x+b与曲线x=1-y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好多学生拿到题目之后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了厌倦与惧怕.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发生,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给学生看,让直线:y=x+b平行移动,半圆的曲线不动,移动过程中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轻松的找到答案.而且在移动中还可以引出变式:b的范围是多少有2个公共点,b的范围是多少,没有公共点.一个图解决了三个问题,既把题目简单化了,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 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加趣味性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基本范畴.法国演讲家雷曼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的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数学课讲述的正是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而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或事例,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如我在讲授“四种命题的关系”时.我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兔子有耳朵”.当然,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出它的逆命题,“有耳朵的是兔子”,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我说:“我们都有耳朵,我们都是兔子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
  恰当地运用幽默这一艺术手段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收到快乐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课堂变得更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只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氛围是愉悦的、和谐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让学生动起来,找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生怕把问题给学生学生不能解决,浪费了时间.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练得少,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发展.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把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发言,激发兴趣.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采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出色地完成,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地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思维或能力是有限的,鼓动学生多发言,集思广益,即能找到最简练的解题方法,还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解题的乐趣,学数学的乐趣,引发学数学的兴趣.
  (2)开展多种竞赛,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实践证明,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将竞争机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着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班级里就形成了一种比、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处在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团体中,自然会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竞赛,学生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加强.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开启思维,提高能力,我们就应该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疏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学生,变难学为易学;指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2.徐州市教育学会印发《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学习材料)2006年2月
  3.《陕西教育》2009年第211期陈桂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来说更是
一天,一个日本人准备装修屋子,当他拆开墙上木板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只壁虎被一根铁钉牢牢地钉在墙上,可这只壁虎依然活着。他很纳闷,这只壁虎不能移动一步,怎么会活到现在呢
《圣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即将用洪水毁灭世界,在此之前,上帝显灵让信徒诺亚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因为有了方舟,人类和各种飞禽走兽最后才逃脱了灭绝的命运,得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繁衍。  而今天,人类打算再造一艘“方舟”。“乘客”就是那些在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栖息地被破坏,世界上很多动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保存那些在下一代可能灭绝的动物的遗传信息,以备将来使用,科学家
河北省清河县、吉林省江源县40多名破格选拔的私企老板当上公务员后,多数没有放弃原来的企业经营权或仍在企业兼职同时拥有“官”和“商”双重身份。当地对这种“老板公务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合唱
自然界的动物为了生存,会想出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英国动物学家汤普笙教授,曾写过一篇记述动物应急状态下诈死的文章,其中写道:某地有一只猴子,平常用链条缚在一根杆子上,所以常常蹲在杆顶,成了习惯。邻近那些乌鸦看见猴子常蹲在杆顶,便乘其不备,疾飞而下,把猴子的食物抢劫一空,弄得猴子常常闹饥荒。有一天早晨,这猴子好像得了什么急病似的,低眉俯首,没精打采,慢腾腾地爬下杆来,两手捧胸,好似万分痛苦,后来在地上
以应力波反射法基桩检测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基桩从现场测试到室内曲线分析中注意的事项、易出现的问题。 Tak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tress wave reflection method for
荒凉的比基尼岛,是地球上少数至今仍然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去那里,更别提在那里居住了。
新课改突出强调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
饭可以一天不吃,但水不能不喝。俗话说病从口入,要是喝的水不干净,对身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些病多少和平时喝的水有关。既然大家都想喝健康水,那哪种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