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之酒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 铺
  自我有记忆以来,我爹便经营着一家米铺。镇上的人都说,我爹是镇上最懂米的人。
  


  他知道几分米添几分水煮出的米饭最可口,甚至掬上一捧,便能判断出米存放的具体时间。
  我从小便觉得我爹是个神奇的人。受了虫灾被蛀得只剩一半的米、遭了水灾长势不佳的米,总会被他从各地收罗回来,然后四处奔走,送到“合适的地方”去。
  “合适的地方”是我爹的原话,他曾说,虽然我家仓库好像有卖不完的米,但这天下之大,总有人食不果腹。我一出生便没了娘,儿时总不愿我爹去各地奔波,往往他苦口婆心地向我解释去处,我却只会哭闹着说:“这又不是你的天下,天下有人食不果腹,与你何干?”
  我的哭闹一般都不会奏效。他外出的时候总把我托付给米铺旁卖豆腐的阿婆,然后留给我一幅娘亲的画像。画像中的娘亲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人,她站在正开着花的桃树下,穿一身绿色衣裳,扛着一把小小的锄头,有一瓣桃花恰好飘落在肩头,她就像说书人口中手植桃树的桃花仙人。
  后来,卖豆腐的阿婆与世长辞,我无人照看,爹便不再频繁出门。偶尔听经过镇子的旅人谈起“先帝崩,太子即位”,我坐在米鋪前,看着翻着肚皮晒太阳的三花猫,想着我爹那么关心的天下,不知不觉又换了个人来管。
  少 年
  新帝即位两年,镇子北边的几个乡遭蝗灾,颗粒无收。我爹从逃荒来的三两个灾民口中听到这一消息,第二天便请了镇上的几个青壮年,从仓库搬了两车米,往北边而去。
  我已经不是当年只知哭闹的孩童,我爹离家的时候,米铺照常经营。只是这几日来,到镇上的灾民渐渐增多,我爹不太放心,在第二次赶回来取米的时候嘱咐我关掉米铺。
  受灾的地界远比我爹想象的要大,他急匆匆回来便又离开。
  不用顾着米铺的日子,我索性窝在柜台后面看些闲书。日光从店面的门板缝中透进来,偷看的《西厢记》,正翻到莺莺私会张生,我便听到米铺外有人叩门。
  “请回吧,这几日不卖米。”我放下手中的《西厢记》,打算把来人打发了再接着消磨时光。
  谁知门外的人听了这话,却接着轻轻叩门:“姑娘,我不买米,请问店里可否沽酒?”
  虽然我爹总会按时给街边的酒家送米,酒家掌柜也常夸我家的米酿出的酒最为香醇,但我爹从不饮酒,就是掌柜送的谢礼也一概不收。
  “街角右手边便是酒家。”我打开铺门,想给门口的人指路。刚拆开一块门板,便见到一个好看的少年。
  他穿一身白色的衣裳,微微颔首便向街边而去。
  他和这个镇上的所有人都不一样,见到他的第一眼我就知道。
  我看见他被风吹起的衣角,莫名想起那幅画像上和着花瓣一起飞舞的我娘那袭绿衣。
  乞 丐
  我正欲重新关上米铺,门板却突然被人拉住。那是一双太过粗糙的手,以至于之后我见到那样一个瘦骨嶙峋的人都没有过于吃惊。
  他手中拿着一根竹杖,我寻思着他可能是沿路寻求接济的乞丐,或者是一路逃荒而来不得已成了乞丐的灾民,便留了他在米铺外,转身去厨房盛了一小锅清晨熬的小米粥。
  我爹外出的时候我总是懒得下厨,所以只有粥和先前腌制的小菜可以招待。那人虽然看着极像乞丐,但吃饭的时候却细嚼慢咽,很有涵養。
  “你爹把你教得很好。”他吃完一碗粥,突然抬起头来看我。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乞丐,他全身脏兮兮的,好似半年都未曾盥洗,但他的眼睛又极其有神,亮亮的,仿佛能看透人心。
  我一直待在这个小镇,未尝见过这般奇怪的人,更不知该如何应付。只好装作没有听到他的问话,给他又添了一碗粥,便回了柜台。翻到一半的书依然摊在柜台上,那人不知为何跟了过来,见到柜台上的书突然提醒我:“不要相信风度翩翩的少年,那是披着人皮的狼。”
  我不懂他说这话的意思,但被一个陌生人撞见在看这样的书,尴尬得一把将《西厢记》塞进后面的木匣,然后便想送客。
  那人十分有分寸,在我开口之前便起身告辞。
  我回后面拿了些干粮。在米铺门口,他接过干粮,抬起头来直直地看着我,那是我爹看我时才会有的慈爱的眼神。
  他说:“阑阑,我曾和你娘亲有过数面之缘,记住我刚刚说的话,总无害处。”
  阑阑是我的闺名,取自我娘的名字。我娘名唤阑珊,这是个有些凄楚的词。我正欲问那人我娘是个怎样的人,他却朝我挥手,提着竹杖消失在左边街角。
  永 生
  街边无主的三花猫喵喵叫着来寻食,我把小锅里剩下的米粥舀进米铺外给它备的木碗里。它一边埋头舔着粥,一边左右甩着尾巴。
  我从房子里取了篦子,轻轻给它去除跳蚤。这时,上方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从酒家仓库里寻来的梅子酒,不知姑娘可愿共饮?”
  我抬头,见先前找酒家沽酒的少年提着两个褐色的酒壶去而复返。酒家自酿的梅子酒,取自六月摘下的青梅,入口清凉,香甜之中泛着丝丝酸意。
  家里无菜下酒,他说,不如就着清酒闲谈。于是一人一句,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他说他从京城而来,还说那里有最繁多却最不好吃的糕点。
  我告诉他镇上哪家包子铺的包子最是皮薄馅大,什么时辰过去才能刚巧赶上包子出笼。
  他带着笑意说这镇上有珍宝,我举起酒杯喝上一口,偷偷打量他的衣着。他衣服上有祥云暗纹,那是镇上最贵的衣料都没有的织法,和我娘画像中的衣服质地很像。
  我一边漫无边际地想着我娘是不是也是从京城而来的,一边觉得我现在喝这梅子酒的心境,肯定极像莺莺私会张生时的那副心境。
  酒酣耳热,他说他素爱饮酒,有人共饮很高兴。
  不知是不是酒气熏人的缘故,我连耳朵都红了,热得只会轻轻点头。
  他问:“你可曾听闻世有奇酒,饮后可得永生?”
  我将醉未醉,迷迷糊糊地回答:“纵有永生之酒,得了永生又当如何?”
  流 民
  之后,少年时常找我饮酒,我已经知晓自己酒力深浅,不再贪杯。
  过了半个月,我爹未归,我向从那边过来的路人问起,他们都说一路未曾见人施米。我只身守着米铺,无人商量此事,找了街边酒家的伙计,打算托他替我走上一趟,如果寻到我爹,就让他尽快归家。
  在酒家,正好遇到来沽酒的少年。他问了缘由后让我别急,先托人帮忙打听,并说再等上几日,若还无消息,便和我一起过去寻找。
  心神不宁地等了三日,他的朋友带回一位和我爹一道出门的街坊。那是个靠体力吃饭的青壮年庄稼人,被带回的时候断了一条腿,豆大的泪珠流过青肿的脸。
  我爹他们在路上遭遇了抢米的流民,大伙来不及解释那米的用途,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些灾民为得到米拼了命,我爹怕是也丢了命。得了消息,我顾不上悲伤,收拾了包裹便去寻我爹。要带的东西很少,无非是一些衣物、碎银以及我娘的那幅画像。
  少年怕我悲伤过度,一路上与我做伴。我也不知自己是不是难过,只是觉得我爹一定没有过世。
  直到在一个破庙里见了我爹的尸体,我才觉得天仿佛塌了下来。
  “姑娘,之后有何打算?”同行的少年这样问我。
  我自小与爹相依为命,如今我爹惨死异乡,我还能有何打算?只不过不想放过那些行凶的流民。
  县衙外的鼓敲了三遍,我进了公堂,跪求大人做主。磕破额头,却只得到“会尽力抓捕那群流民”的许诺。
  幼时我爹告诉我,天下总有人食不果腹,后来我见识了食不果腹的人,我爹却再不能牵着哭闹的我回家。
  诅 咒
  几十年前,寻死的姑娘在烧毁娘亲画像的时候找到一个方子。
  “永生之酒,以米为媒,取陈米半,新米又半,以生机为引,以命续命。”
  以至爱性命求得半生苟活,虽称永生,实为诅咒。
  (张秋伟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我的大脑失控了》一书,李 晨图)
其他文献
督学去学校检查,发现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表现优秀,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班主任。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不管老师提问哪位学生,孩子们总是回答得非常正确。  一起陪伴检查的校长向督學保证,孩子们不可能提前知道答案。其实校长自己也非常困惑,为什么一旦老师提问,班上所有学生同时举手,并且抽到的学生都回答得十分完美?  面对督学和校长的疑问,班主任这么解释——无论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孩子们都
期刊
吾乡有一位邱姓木匠,因手艺精湛,口碑好,在十里八村给人做工,深受欢迎。  但邱木匠性子执拗:做好家具不上漆,要留给专做油漆的匠人;做好两扇大门,不上漆也不装门钉,剩下的活儿留给油漆工和专门安装门钉的小工。  這些活儿对一个优秀的木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却说,这是祖上的规矩,凡事不可做尽,得给下游的人留口饭吃。  (小 九摘自《安徽工人报》)
期刊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玫瑰之名》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中世纪的意大利,有座修道院,院里藏了一本禁书。有很多青年僧侣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看这本书,又有一个老古板,把每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毒死了。该老古板说道,这本禁书毒害人的心灵,动摇人的信仰,破坏教会在人间的统治。为此,他不但杀人,还放火,把这本禁书和整个修道院都烧掉了。  这是个阴森恐怖的故事,由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悬念——这是一本什么书?可以想象,这书里肯
期刊
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中,很有些匪夷所思的情节,而居然能传诵久远。看来,除了说明中国人在传统生活中根本不懂得男女爱情,还说明我们有时蠢笨得可以。  男女同窗共室三年,只因女的扮了男装,所以不知其是女子。这故事并不是妙在三年之久不知同窗是异性,而是妙在一知是異性,就立即对之生爱,要娶她;娶不到,就要死要活。本来是对男同学的感情,霎时可以“自动转账”,那么这种恋情岂非滑稽得很?  而这样的一个故事,居然是
期刊
这是一个沙盒类的电子游戏,中文译名为“我的世界”。正如名字一样,这个游戏没有什么特定的任务要求,唯一的功能就是玩家自己来建立一个世界。  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游戏一开始只有一个名为“史蒂夫”的马赛克小人,在他面前同样是马赛克的世界。第一眼看到這个由无数小色块构成的马赛克世界时我很失望,认为一个游戏怎么会如此简陋,就如同用21世纪的游戏机去玩上个世纪的游戏卡带一样,让我感到深深的隔阂
期刊
【编者按】诗,可诵可唱可读,抄诗也是许多人的爱好。从2017年第1期开始,我们推出这档新设的栏目“诗帖”,每期精选一至二首佳作由作家、文化名人、读者或编者手抄刊载,这栏目不是书法展览,但字须能看得过去。你知道的,最重要的是參与和互动。如果你有兴趣并乐意参与,我们将非常欢迎。将抄诗样照发到电子邮箱duzhetianyuan@163.com即可,詳情参见读者微信。本期由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抄写。
期刊
1948年4月20日,顾随在给周汝昌的信中,谈到自己的处境时感叹道:“当今这世,吾辈书生只有抱残篇老牖下,伴橐鱼枯死而已。勿论飞黄腾达,即饱食暖衣,已属分外。”在此之前的1947年8月14日,顾随在北平的讲演中谈到关于诗心的问题,其实只是一颗“无计较、无利害、无是非,甚至于无善恶的心”。    另有一人也有此等面貌,那就是俞平伯,他的面貌真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心静自然凉”一般。而与他同门的废
期刊
我讲一个小故事。我19岁到23岁在大学里读中文系,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红楼梦》写得多么棒,但我第一章都没看完就扔在一边了。大学毕业后,自己要讲课,怕学生问起来出洋相,我又拿出来看,看到第三十回,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终于有一天——这时我已经过40岁了——当我再拿起《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我的阅读生涯里,没有一本小说写得比《红楼梦》更好。  那当初为什么觉得这部小说不好呢?我告诉自己:以我
期刊
在旧金山,菲律宾裔老友吉米丧偶多年后,终于和认识才一个星期的女人莎丽牵手。在教堂牧师的主持下,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过后,我和他一起喝咖啡,逼他老实交代速战速决的“罗曼史”。他拗不过,说:“去年,乡亲从西雅图来电话,说有一位姑娘叫莎丽,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来到这里。她拿的是旅游签证,但目的是找对象,从而移民到美国。眼看期限将到,却不见合适的,她想来旧金山住几天,看能不能碰上有缘人。但莎丽在旧金山没有亲友
期刊
“我很困惑,她爱的是我的钱,还是我的人?”  真是一个令人羡慕而又让人觉得愚蠢的问题。  但仔细想想,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爱情都毁于这个疑问。  这个情感罗生门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一个曾经把初恋献给金钱的女作家,一个为书写爱情而生的备受争议的作家。    “一个人一生中所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就是无法去爱。”  杜拉斯一生拥有众多情人,经历了各种情感纠葛;她的作品无论用何种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