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土炕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人习惯睡炕,尤以乡村最盛,“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见热炕对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土炕,冬暖夏凉,宽展展的顺山大炕,方方正正的齐盘小炕,是人们睡觉歇息的好地方,炕上花生生的印花油布一铺,干干净净的炕桌一放,若客人来了,“上炕上炕,快上炕”,恭请声里透着热乎劲。
  炕头,一般来说是个尊位,长辈睡炕头,中间睡女人孩子,后炕是青壮年。炕是一家之中心。人们串门走亲,炕上一坐,才叙长道短;若你刚从寒冷的远处进来,立刻会爬上炕,把手塞在屁股下取暖,或把脚伸出来压在别人屁股下,一会一股痒酥酥的暖意便通过肌肤,驱赶走哆哆嗦嗦的冷意。“家暖一条炕”,这是乡下人常说的话。一条大炕的确能把家热的暖暖融融。
  地上的积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地响着,西北风卷着雪粉在空中发出五颜六色的折光,太阳只有淡淡的红晕。这样的天气,寒气刀子似的刺穿着人的肌肤,一股股彻骨的冷使你急迫的想家,想着家里的土炕。从飘雪的户外进家,谁都会缩着脖子,伸出手拥抱般地把双手贴近温呼呼的土炕,那种触电般的暖流有种无以言叙的畅快。
  朵朵毛茸茸的雪花飘逸逍遥,刀子似的寒风刮过,雪便绵密扎实起来,漫天罩着湿漉漉的雪雾,塞外落雪成冰的日子来了。农人也便闲了下来,他们从厚厚的雪地走过,“咕咕嚓嚓”的雪吟声响着。风呼啸着掀动着窗帘呼啦呼啦,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或唠嗑或做营生,屁股底下热呼呼的,那种温暖是厚道的。夜里躺进热呼呼的被窝,让热气透入毛孔,舒展骨节,进入血管,那种无比的惬意和说不出的愉悦,是睡床的人所体会不到的。长长冬夜,消闲的人往往聚在某一家,炕上盘腿一坐,山南海北的瞎拍,烟雾在屋里缥缈;要么打扑克要么听收音机....那种质朴的民风是淳厚而悠远的。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人就挤在一间土窑洞内,室内抹一层白灰,窑洞内盘一个大土炕。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家乡的土炕都是用土坯和石头垒起来的,纵横交错、虚虚实实,还要留存走烟的巷道,让烟顺着烟筒飘向天空。为防止漏烟,还要在凹凸不平的炕面上,抹一成厚厚的麥秸泥,再撒些细沙土防止裂缝。睡在土炕上,冬暖夏凉。
  我生在土炕,坐在土炕,吃在土炕,睡在土炕,长在土炕,世世代代、春夏秋冬都不离开土炕。
  土炕平展坚实,适合娃娃们摸爬滚打,玩了一天,大闹了一天,累了、困了,放开身子一躺,随心、随意、舒坦、踏实。
  土炕宽大热乎,女人们忙乎了一上午,下午闲时围坐在上面,做针线,拉家常,亲亲热热,扯不断的线丝,道不完的人情。
  土炕舒坦集中,是冬闲季节男人们最好的坐处。他们披着皮袄,盘起双腿,围着方桌,吸烟、打牌。天下大事在这里传播,女儿婚事在这里议定,尤其是明年种啥?市场上缺啥?更是暖融融的土炕上最热烈的话题。
  土炕冬暖夏凉,是一台家家使用的起的大空调器。冬天,外面大雪纷飞,而土炕温暖如春;夏天,大地如火烤,而土炕凉荫荫比铺上凉席还舒服。
  土炕打凉下火,还是一剂不用花钱的药。人们倦怠时,它是一片体贴的维生素,能使你迅速消除疲劳,产生新的拼搏力量;娃娃们肚痛时,它又是一粒止痛片,很快使你排除肚里的冷气,又蹦蹦跳跳活跃在草堆上,树林里。
  记忆里,无论是家里来了亲戚,还是去别人家做客,一进门,主人就会招呼:“脱鞋上炕。”有时候你客气的退让,并且已经坐在炕沿边或是凳子上,但热情的主人非得三番五次地招呼你上炕,甚至不由分说地帮你把鞋脱掉,直到你端端正正坐到炕上为止。也许在他们心目中,唯有上炕,才是最好的招待。那种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的热情,有时也会让人心生尴尬。待到吃饭时,一张四方老旧的木头桌子,漆皮斑驳,模样陈旧。所有人盘腿围坐,阳光斜斜地从窗外射进来,照在一桌子的菜盘上,在浓浓的方言里,漾起了满屋的淳朴、温暖、快乐和惬意.....
  我1966年11月出生在山西天镇县偏远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我对土炕的感情格外深厚。母亲说我是在土炕上降生的,也是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的。所以只要回到老家,我总要睡一回土炕,这是一股亲切熟悉的味道,它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爱,联络着兄妹之间厚厚的情,记载着儿时纯真欢乐的岁月,令人迷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躺在炕上,在温热中舒展开手脚,也放松了绷紧的神经。嗅着那股久违了的柴草味,心里特别踏实,也睡得特别香甜,一觉就会睡到阳光从窗户里射进来照在脸上。暖暖的,一种混合了微痒、酥软的幸福感觉中,内心就会升起一股对我出生的这方土炕深深的眷恋。
  土炕上的故事总是携带着古老的彩绳,串联着祖先的血脉,伴我成长,陪我经风历雨。土炕是母亲的胸膛,给我力量,让我无惧风雨;土炕是乡愁,承载着家人彼此的关切与牵挂,见证着亲人相聚时刻的天伦之乐;土炕是一种味道,冒着泥土和柴火的气息,一如这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充满了敦厚、实诚和暖暖的情谊。
  春种夏锄秋收,农人们风里来雨里去,晒太阳流汗水。晌午吃罢饭,炕上一趟,伸展酸软的腰身,来一个香甜的歇晌,下午又精精神神的下田干活。若遇上雨天,可躺在炕上听檐雨淋淋。夏天的炕,凉津津的,任人们随处一躺,全没有睡床那种局紧感和松软感。
  炕上打坐,是一种硬功夫,也是衡量一个人家教如何的最好验证。正规的坐法是盘腿压脚,这种坐功没有坐过炕的人是难以模仿的。当然这种坐姿也是一种折磨。一般来说只有大岁数的老人才有这种坐功。年轻人往往嫌腿麻脚疼,坐炕也就极为随便了。
  土炕,北方人一道特有的风景。在这土炕上诞生多少吃苦耐劳的人,也在这土炕上,多少人走完他人身最后一程,永远闭目在炕上。土炕,世世代代相随相伴的土炕,你给人们的安谧和甜蜜是久长的。
其他文献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把头发比作三千烦恼丝,也把种种因缘际会参透地是精准到位,不过是三生三世的因与果,所有繁华苦难,皆是浮影。所有人无非都是来到人世,入了红尘,做了一场烦恼如三千发丝般多、且不断的大梦。  前几日突发奇想的一场剪发烫发的大型革命,让李响在理发店座椅上等待头发成型的过程中,想到了曹雪芹笔下的这三千烦恼丝,虽不能“剪去解千愁”,却也让头发短了感觉头好轻,尽管非常回忆过去的长发时代,说长
期刊
电视连续剧《最美的乡村》是郭靖宇和杨勇继《最美的青春》之后联袂打造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该剧于二〇二〇年六月六日在央视一套黄金强档开播后,博得持续好评。  《最美的乡村》以我国北方承德地区精准扶贫为背景,由宽河县青山镇新上任的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返乡创业大学生石全有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主角,虽然看上去没有关联,却在扶贫攻坚的共同志向里将各自的故事情节慢慢铺展开来。唐天石,
期刊
冬日,柔婉的阳光轻轻拂过高原的沟沟壑壑。一场新雪过后,高原银装素裹,变成了一个晶莹的世界。窗前,一盏淡茶,正散发着暖暖的热气,有温馨的因子正在办公室弥漫。这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卸下一周奔波的劳累,正坐在窗前欣赏着阳光下美丽的雪景。文友袁彩文即将出版他的散文集《故乡的一点绿》,这是对他作品的几次阶段性总结,亦是陕北文学圈的一件喜事。正如出版社给予该书的评价:这是一本全景式展现陕北尤其是生活在陕北之北
期刊
岭岗的夏草,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  母亲的坟墓孤独地躺这片葱绿中,有十八个年头了。  十八年前,我和哥哥从南海殡仪馆把母亲的骨灰护送回到千里之外的广西乡下。乡下的习俗,人在外面去世,骨灰不能再送回家,只能直接送到安葬的地点,葬礼就地进行。  岭岗的草丛边,哥哥小心翼翼地把母亲的骨灰盒放在道
期刊
父亲走了,没有和我们商量,也没有交待什么,更没有告诉我们他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父亲够狠的,像打少时调皮惹事的我们兄姊,只把“年味”留在了老院子里。  一、盼年  家乡的年,是从娘熬腊八粥时的嘴缝里念叨出来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如娘所说,小孩的“年”意从根本上讲是“馋”出来的。因为那年月,只有过年才可以吃上大鱼大肉,也只有过年,自己才有可能像“客”一样,被六八十个
期刊
三月的江南,阳光娇媚。行走在街上,太阳暖暖地照在头顶,竟有些晒人的感觉。河边的垂柳轻轻拨弄着柔风。江南的春天山花烂漫,而此时的北国,却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江南,让无数文人骚客魂牵梦绕的江南。著名词人韦庄曾发出感慨:“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此诗意的江南不仅物美、景美、而且人美,难怪词人不想回乡,洛阳才子
期刊
杆秤是一种古老的衡器。它由秤杆、秤砣、秤盘三部分组成。秤杆上有秤星,利用扛杆原理可以较为准确地称东西。  杆秤的制作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为鲁班发明。他根据北斗七星和南半六星在秤杆上刻十三颗星花,即一斤十三两;也有传说是陶朱公范蠡所制。种种传说已不可考。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变量衡混乱,不成规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衡同制,改一斤为十六两。这种换算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一直延续到新中国
期刊
一  茶作为一种饮品,于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作为福建人或是久居福建的人,都能如数家珍一般说出各系列茶的不同种类。  且说福建茶的品类,就有武夷山的岩茶系列如大红袍,安溪的乌龙茶系列如铁观音,后来又有平和的白芽奇兰,漳平的水仙茶,宁德的坦洋功夫等。这些茶的品类无非是岩茶、乌龙茶等系列。我虽然对茶谈不上痴迷,每日有则饮之,无则也不强求。如得一日无事或幽坐发呆时独饮,或是有佳客到访、或是有闲情邀上三
期刊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叶的那边是泰山;叶的这边,是我们“一览众山小”的慧眼。  一粒粒树的种子,不知是风还是鸟儿,把它带到有梦的远方,落在泰山的崖上,凭石缝中些许尘土,借阳光雨露,发芽、生根、长大,高高地站在山上,一脸的倔强。  泰山的树,“烈日炎炎晒不死,严寒霜雪郁郁葱葱。”可圈可点的古树名木:一是一亩松,二是姊妹松,三是三义柏,四是四槐树,五是五大夫松。一亩松说其影,影大树冠有一亩;姊妹松说其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带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拥着女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尚且不论这位外祖父得意自喜的神态,单是小女孩给自己选择了一扇乐观的窗户,拥抱幸福生活的快乐,就足以让人感到欣慰。可这个故事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深思。与其说是外祖父教会小女孩选择乐观,快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