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自我攻击!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个时候偶尔有些低落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是愁眉苦脸的,即使没有发生什么糟糕透顶的事情,也会感到闷闷不乐的话,那么这就可能预示着:在这个人的脑海中,存在着大量自我攻击的信念。
  所谓自我攻击的信念,主要是指一个人会倾向性地认为:自己的快乐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如果自己没有达到这些条件,就会否定自己,不允许自己开心。比方说:
  我必须表现完美,我才有资格感到快乐;
  我必须取得一定的成就,我才有资格感到快乐;
  我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我才有资格感到快乐。
  以上这些“我必须怎样怎样,才有资格快乐”的信念,就是自我攻击的信念。

“瘦子”的苦恼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长得瘦的原因,大伙都经常叫他“瘦子”。他,就是一个经常愁眉苦脸的人。他经常会找我聊天,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希望我能开导一下他。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以及参考美国认知行为治疗专家大卫·伯恩斯的相关理论,他的脑海中至少有七种常见的自我攻击信念。
  第1种:苛求完美主义。当自己没有达到完美的时候,就会不断地攻击自己。“瘦子”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不完美之处而耿耿于怀,比方说,他会因为自己在某次演讲说错的某一句话而难受好长一段时间。
  第2种:对成就上瘾。如果感到自己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就会不停地攻击自己。在我眼中,“瘦子”其实挺厉害的。他在一家知名培训机构教英语,拿着很高的年薪,讲课也很有吸引力。但是有一次在教学比赛PK当中,他没有拿到第一名,这让他自责了好长时间。
  第3種:对赞许上瘾。把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别人的赞许之上。“瘦子”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别人的赞许,就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第4种:对爱上瘾。当自己无法得到所在乎的人的爱时,就会感觉活着毫无意义。“瘦子”非常在乎和他女朋友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当时我们正聊得开心,忽然间,“瘦子”和女朋友在微信上拌了几句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阴着脸。他说,只要女朋友一不理他,他就会感觉很空虚,仿佛整个人被抽空了一样。
  第5种:强求他人。认为别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期待去思考和行动,否则就会感到非常沮丧。“瘦子”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是无语,完全搞不懂那个人是怎么想的。”言外之意,瘦子在抱怨对方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去思考和行动,为此他感到失望透顶。
  第6种:顺从。认为自己必须要满足别人的需求,否则就会感到很痛苦。这一点“瘦子”也很符合,他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很少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第7种:冲突恐惧。认为自己应当尽量避免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任何人际交往的冲突都会让自己感到非常不适。“瘦子”经常会因为和别人的言语不和而忧虑半天,有时候明明是别人的错,但是他依然会感到寝食难安。

如何摆脱自我攻击?


  那么,如果你和“瘦子”一样,也是一个整日愁眉苦脸、不停地自我攻击的人,该如何做才能慢慢恢复好心情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三个方法:

识别自我攻击信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分析脑海中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想法,来识别出那些自我攻击的信念。
  对“瘦子”来说,当他因为自己在演讲中的某一个小错误而耿耿于怀的时候,我就问他:“演讲当中犯了一个小错误这件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说:“这就意味着我表现得不够完美。”我继续追问:“表现得不完美对你来说有什么可怕的?”他说:“表现得不完美,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有的人就会因此而讽刺我。”
  通过不断的追问,我们就可以识别出“瘦子”脑海中所存在的这些自我攻击信念,分别包括:苛求完美主义、对成就上瘾、对赞许上瘾。

对自我攻击信念进行利弊分析。


  有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停止自我攻击,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自我攻击的信念其实是有价值的。例如,苛求完美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卓越、对成就和赞许上瘾会激励他们表现得更好等等。
  虽然这些自我攻击的信念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这些信念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坏处,成为坏情绪的导火索。
  例如,苛求完美主义会让一个人不断处于焦虑情绪的折磨当中,对成就上瘾会导致一个人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丝毫得不到喘息,对赞许上瘾会让一个人把情绪的主导权拱手交给别人。当一个人发现了自我攻击信念的弊大于利之后,这个人就会慢慢认识到修改自我攻击信念的必要性了。

修改自我攻击信念。


  修改自我攻击信念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改变信念,而是优化这些信念,从而使这些信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例如,我们可以将“苛求完美主义”的信念修改成“我可以去追求完美,但是当我在犯一些小错误的时候,也要学会接纳。毕竟,瑕不掩瑜。”
  我们可以将“对成就上瘾”的信念修改成“我可以去追求成就,但是当我遇到失败的时候,也并不说明我的努力毫无价值。至少,从失败中我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可以将“对赞许上瘾”的信念修改成“我可以去追求别人的赞许。但是当别人没有给我赞许的时候,也并不能说明我的存在毫无意义。因为我的价值最终是由我自己决定的,不会因为别人的称赞或贬损而有所增减。”
其他文献
昨天周末,M独自外出逛街,在一个十字路口,随着“呯”的一声巨响,只见一辆摩托车与一辆大客车猛烈相撞,摩托车手被撞飞好远,重重地摔在地上再也没有动弹。  “这起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我尝试了解她在那个特定时间点的感受。M回答说,自己当时在现场看到这起事故,虽然很突然,情况也非常严重,但自己并没有觉得什么。她当时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讲述了这件事。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然而当天傍晚,回到学
期刊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来实现这种效果呢?在这里给咨询师们介绍三种有效的提问方式:奇迹问句  → “假设有一天晚上,你睡着的时候发生了奇迹,你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 “这里有个水晶球,里面能够看到问题已经解决的你,你猜你能看到什么?”  → “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能够看到你的问题解决之后的样子,他会说些什么?你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很显然,奇迹问句可以给人带来充满希望的感觉
期刊
老张服用奥沙西泮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一次复诊时,医生告知他,奥沙西泮断货了,并为他处方了其他的药物来替代。老张有些担心。今天,就请药师为跟老张有一样担心的朋友们,聊聊关于奥沙西泮的那些事情。可替代奥沙西泮的药物有哪些?  奥沙西泮是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焦虑和失眠的辅助治疗。焦虑患者每天服用2-4次,每次0.5-1片,最多不超过2片,且睡前服用的剂量应是一天中最高的一次。所以如果要替换奥沙
期刊
◢ 哪些精神症状或事件容易出现暴力危险行为?  精神障礙患者的行为和思维会被各种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所控制,可能呈现暴力倾向,如口头威胁、喊叫、打砸行为、伤人、纵火等。同时暴力行为、冲动行为的发生很多时候具有突然发生、后果严重的特性。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肖存利团队自2016年至2019年在北京市开展了为期4年的关于社区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测评工具的研发和推广工作的研究。为了获取精准有效的数据,2
期刊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精神症状,导致其对自身的愤怒情绪、冲动意识、冲动行为的管理控制能力削弱,在情绪爆发或失控的状态下,因琐事甚至毫无客观诱因地出现严重攻击伤害行为,从而危害自身及他人的安全;患者普遍存在自知力缺乏,丧失现实检验能力,对自身存在的心理异常无辨别和批判能力,尽管精神症状与现实不符合,明显不合逻辑,矛盾重重,但患者仍信以为真。因此,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
期刊
2019年11月,湖南长沙某小区一名9岁男童遭一陌生男子殴打后身亡。后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目前,犯罪嫌疑人冯某华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据冯某华父母反映,冯某华曾因患精神分裂症在医院治疗。这一案例的发生又在社会上引起纷纷议论,公众对精神病人的恐惧感加深,不明事理的一些人认为精神病人非常可怕,总会做出一些冲动伤人的事情。  事实上,在所有的暴力犯罪案件中,精神病人肇事肇
期刊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疫情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群体而言,都是一個重大的应激事件,会引发心理和行为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有些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得到了缓解,比如暴发期的恐慌、隔离中的烦躁,可也有一些依然需要持续的关注,比如疫情带来的偏见与歧视。当我们都各自宅在家里的时候,它的影响或许还不明显,可当大家戴上口罩恢复接触,偏见与歧视就有了更多激发问题的空间。  其实,早在国内疫情暴发初期,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些不
期刊
近日,在一档综艺中,杨烁带着七岁儿子杨雨辰上节目,因为种种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而登上热搜,被称为“令人窒息型”老爸。有网友表示,看了节目,感觉杨烁有点凶,简直就是个“刀子嘴”。但是“刀子嘴”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基础上,有时候感觉真的没必要,对孩子严格的同时还要表达爱,尽量多给孩子一份“豆腐心”,这样,才会培养出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亲子感情。  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朋友说他自己状态不好,最近工作压力大
期刊
一位13岁的初一女学生来找我做咨询,下面是我们的部分谈话内容摘录:  学生:老师,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就是怎样才能与班里的同学处理好关系呢?  老师:你遇到了困难,是吗?  学生: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有的学习好,有的不好。学习不好的同学不想让其他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就不理她了。因为他们成绩不好,老师不愿意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叫起来他们也不会,还会耽误时间。但老师
期刊
伴随着2020年的新春钟声响彻华夏大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像一条巨蟒,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这样闯入了我们的世界……  在这种突如其来的、看不见的、病毒与人类不宣而战的情况下,所有的人都面临着正常生活轨迹的改变,甚至病痛、生死。人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惊扰,每个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表现。近日来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社会的主体支柱群体,关注了太多成年人世界里疫情相关的心理问题。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