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孝老爱亲“好儿媳”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張玉梅把婆婆当亲娘,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婆婆在一次大病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今已经102岁的婆婆身体硬朗。洗锅刷碗,样样都行。就算年轻人也不一定比得过。村里人夸她婆婆是前世修的缘,有这么一个好儿媳。
  张玉梅.是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楠木村村民,现年62岁。她在丈夫去世后,20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把整个家庭扛了起来,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楠木村广为传诵。
  丈夫心里的好妻子
  张玉梅的丈夫为下放知青,原安排在娄底市涟源兵工厂工作,后调到麻阳尧市乡工作。在得知她丈夫患有癌症的时候,张玉梅除了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之外,每天还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她的丈夫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村里找来报纸杂志给他读,虽然她丈夫不善言语,但是他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她丈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张玉梅就能明白他的需求。
  儿女眼中的好母亲
  张玉梅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干农活,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地里干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当年,43岁的张玉梅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打击,她的丈夫因患癌症去世。这时,她的女儿才18岁,儿子才13岁,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身上。她每天要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张玉梅最欣慰的事儿了。
  公婆眼里的好媳妇
  “只要婆婆身体健康,再辛苦我都值得!”张玉梅说,每次婆婆用疼爱的双手抚摸她的脸时,婆婆手掌中的那种温柔、那种慈爱,让她感到特别的幸福。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一个儿媳妇?”张玉梅对婆婆的好,村里人都看在眼里。2012年冬天,张玉梅的婆婆周金凤患了一场大病,当时,医院医生对她说:“你婆婆这么大年纪了,估计是无法治好了,你可以回去为她准备后事了。”当时周金凤知道后,拉着张玉梅的手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我不想死。”听了婆婆这些话,她很心疼婆婆。虽然张玉梅积极争取让老人住院治疗,但最终大家还是把周金凤接回了张玉梅的家中。回到家中,张玉梅并没有放弃她婆婆,仍然精心照顾她,每天早、中、晚给她各擦洗身体一次,亲自给她煎药喂药,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她婆婆周金凤所患之病奇迹般痊愈了。
  张玉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邢大军据《怀化日报》整理
其他文献
马雅可夫斯基的女儿名叫艾丽·帕特里齐娅·汤普森,是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家庭关系学家,俄文名字是叶莲娜.弗拉基米罗夫娜.马雅可夫斯卡娅。1993年,在马雅可夫斯基诞辰100周年时,她的《马雅可夫斯基在曼哈顿》——书在美国出版。  在马雅可夫斯基故居博物馆里,陈列着诗人的一个笔记本,在一处空白页上写有“女儿”两个字。也许,这是他当时无意识写下的,但多少年来却让马雅可夫斯基的研究者们伤透了脑筋,因为马雅
期刊
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过春节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春运,是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处在春节前后的特殊运输季,背后是庞大的人口短期内集中流动。但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的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古人也有春节“回家难”。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一年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重要,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时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要欢聚一堂,坐在一起吃年饭,共享
期刊
身为一个学教育的人,真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还真觉得无法按书本上教的那样得心应手。于是,把孩子的角色来回来去地变,要么是孩子,要么是学生……目的就是要让他接受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哑巴孩儿”能听得懂什么呀。于是在孩子会讲话以前,磕磕碰碰地施展着“杂拌儿教育法”。突然有一天,自己顿悟道:孩子就是孩子,他无法进入到大人们的内心世界,但大人却是从小长起来了,而且有完整的成长经历,与其让孩子去学  做
期刊
戴上VR眼镜,拿起操作手柄,一座高铁大桥出现在记者眼前。选择前进,记者“跳”到了大桥的墩基处,近距离观看大桥的设计细节;往上一“跃”,又来到高铁大桥的路面上,全方位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这是8月25日,在中铁一局郑合高铁跨宁洛高速连续粱项目现场的“VR+BIM技术”体验馆记者体验到的场景。中铁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VR+BIM技术’,可以身临其境了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指导施工过程。”  
期刊
这期沙龙的主题是“教育”,四位作者里面,两位爸爸,一位妈妈,一位待字闺中的北京姐儿。因为论证自己的教育主题,大家提到了李宗盛、标尺、镜子、风筝、变回孩子……我脑补并篡改了李宗盛、林忆莲的一句歌词:教育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  我自己也是妈妈,想—想这个主题,暗自出汗。关于育儿,我竟然没啥子好说的。我明明白白跟儿子说,我不懂怎么带孩子,我的爸爸妈妈怎么带我,我有样儿学样儿怎么带你。于是,儿子—直
期刊
情人节这天,惊闻著名女导演史蜀君溘然长逝,悲恸不已。回溯其作品,如《女大学生宿舍》《失踪的女中学生》《夏日的期待》,不变的关键词是“青春”“都市”“女性”与“爱情”。影片里既没有大牌明星、没有超龄演出,看到的是饱满的脸,亮晶的眼睛,拙朴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具有浓烈而真实的时代记录。而对更广泛的观众来说,史蜀君拍的琼瑶片,电视剧《月朦胧鸟朦胧》和电影《庭院深深》,也是忘不掉的记忆。这位一生保持着关切
期刊
一位妈妈晚上十点的咆哮刷爆了朋友圈,“什么关系?什么关系?互为相反数啊!”看到这儿,相信所有的陪读妈妈们都会会心一笑。这样的“咆哮”几乎在每个做作业的晚上都会上演,我也不例外。  其实,每次吼完都是后悔的,看着娃儿眼泪汪汪的大眼睛,强撑着落荒而逃。为什么总是忍不住,也许是着急,也许是嫌弃,也许是心情不好,也许是说不上什么理由,让火气一路上扬,压也压不住。不久前看了一篇文章,讲一个获过德国儿童绘本类
期刊
亲爱的蓝迪  我的弟弟  你很少赢过别人但是这一次你超越自己虽然在你离开学校的时候  所有的人都认为  你不会有出息你却没有因此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我知道你不在意因为许多不切实际的鼓励  大都是来自酒肉朋友  或是远房亲戚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最常见的就是你的女友  离你而去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打击你我都曾经不止一次的留级  在那时候我们身边  都有—卡车的难题  不知道成功的意义  就在超越自
期刊
內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殷玉珍家门前绿树成排,拨开脚下的土壤,便露出了湿润的沙子,曾经的流动干沙已不复存在。登上坡顶的瞭望塔极目远眺,碧草连天,松涛阵阵。翻看旧照,难以想象,昔日这里竟是一片荒凉的明沙。  正在地里干活的殷玉珍面容黝黑,一身军绿色的粗布衣裳,整洁利落。握手间,她厚实的手掌和粗壮的手指,传递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刚强和坚韧。  1985年,刚满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嫁到乌审旗这个叫“
期刊
77年前,一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被安置在当地一户老乡家养伤。在此后的一年中,老乡不仅给他治好了伤,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一次次躲过日寇的扫荡。一年后,他的伤养好了,在和救命恩人一家泣别时,他说:“等把鬼子赶出中国,我一定会再来看你们,道一声谢谢!”  今年96岁的王显聚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1937年3月,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当年只有15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鲁西南抗日游击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