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度”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一定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度”,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思想品德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为了讲清楚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那就是课标的要求和受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个“度”,随意拓展教材的深度,就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既不符合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受教育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所以,拓展和深化教材有“度”,要以课标为依据,以帮助受教育对象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为原则。
二、注意知识传授的疏密度
知识传授的疏密度主要是指课堂信息容量的大小和知识点安排的疏密程度。一方面,如果知识面点太疏,信息量过小,老师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反来复去的讲解,激不起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如果安排的知识点过密,信息量过大,势必对重点、难点问题讲解浅尝辄止,使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生吞活剥,难以消化吸收。
由此可见,知识点的分布过疏、过密对教学都不利,所以,老师一定要吃透课标,钻透教材、析透对象,才能在教学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才能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受教育者较好地消化吸收知識的量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激发受教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应做到:
第一:要难易有度。问题过易,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过难,激不起受教育对象回答的兴趣。所以问题的设计应是“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的程度。
第二,要数量有度。即课堂提问的次数不宜过多,频繁的提问,会使受教育对象因忙于应付提问,精神高度紧张,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不利于受教育对象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问的次数要适可而止,灵活掌握。
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老师在面向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可以按受教育对象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要使不同程度的受教育对象有充分的机会来回答问题,让他们尝试胜利的喜悦,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举例说明要有力度
第一,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思想品德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受教育对象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说明,以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事例的选择要典型、说服力强。如果事例不加筛选、引用过多,思想品德课就成了故事课,受教育者听得如坐春风,津津有味,但实际上,受教育者所学知识是一片茫然,无法掌握。
因此,事例的选择要有“度”。老师一定要围绕论述加以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加以讲解,做到以少胜多。
五、针砭时弊要有限度
适当针砭时弊是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时弊,而是要敢于触及。思想品德课是理论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课,在教学中,必然联系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这个实际情况既包括成绩与优点,也包括时弊和失误。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正视时弊,对社会丑恶现象应大胆予以抨击。但是,针砭时弊也要有“限度”,过分渲染时弊,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甚至误入岐途。所以,针砭时弊要有所限制,一定要讲清弊端、失误与优点、成绩相比,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是支流与主流的关系。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管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都应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教材,课标的基本要求,掌握火候,注意分寸,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做到“教与学”的完善统一。
(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思想品德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为了讲清楚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那就是课标的要求和受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个“度”,随意拓展教材的深度,就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既不符合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受教育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所以,拓展和深化教材有“度”,要以课标为依据,以帮助受教育对象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为原则。
二、注意知识传授的疏密度
知识传授的疏密度主要是指课堂信息容量的大小和知识点安排的疏密程度。一方面,如果知识面点太疏,信息量过小,老师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反来复去的讲解,激不起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如果安排的知识点过密,信息量过大,势必对重点、难点问题讲解浅尝辄止,使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生吞活剥,难以消化吸收。
由此可见,知识点的分布过疏、过密对教学都不利,所以,老师一定要吃透课标,钻透教材、析透对象,才能在教学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才能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受教育者较好地消化吸收知識的量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激发受教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应做到:
第一:要难易有度。问题过易,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过难,激不起受教育对象回答的兴趣。所以问题的设计应是“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的程度。
第二,要数量有度。即课堂提问的次数不宜过多,频繁的提问,会使受教育对象因忙于应付提问,精神高度紧张,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不利于受教育对象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问的次数要适可而止,灵活掌握。
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老师在面向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可以按受教育对象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要使不同程度的受教育对象有充分的机会来回答问题,让他们尝试胜利的喜悦,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举例说明要有力度
第一,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思想品德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受教育对象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说明,以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事例的选择要典型、说服力强。如果事例不加筛选、引用过多,思想品德课就成了故事课,受教育者听得如坐春风,津津有味,但实际上,受教育者所学知识是一片茫然,无法掌握。
因此,事例的选择要有“度”。老师一定要围绕论述加以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加以讲解,做到以少胜多。
五、针砭时弊要有限度
适当针砭时弊是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时弊,而是要敢于触及。思想品德课是理论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课,在教学中,必然联系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这个实际情况既包括成绩与优点,也包括时弊和失误。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正视时弊,对社会丑恶现象应大胆予以抨击。但是,针砭时弊也要有“限度”,过分渲染时弊,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甚至误入岐途。所以,针砭时弊要有所限制,一定要讲清弊端、失误与优点、成绩相比,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是支流与主流的关系。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管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都应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教材,课标的基本要求,掌握火候,注意分寸,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做到“教与学”的完善统一。
(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