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玄言诗对山水画独立发展的影响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画在魏晋以前还没有独立成科,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到了魏晋时期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新的艺术形态的形成,必然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山水画的从无到有也必定是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诞生出来的,本文以魏晋时期所流行的一种诗歌——玄言诗对山水画的诞生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画种;魏晋玄言诗;山水画
  一、玄言诗与山水画美学精神的契合
  任何事物发展的初期都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最早的“山水画”是指明方向的地图,发展到一定时期才彻底脱离图式的实用功能,介入到人的精神层次后与人的个性、经历、才情、意境等各方面结合起来,以上这一系列因素完美结合起来后山水画的独立成科才得以实现。玄言诗的创作内涵与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这对早期山水画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一种新事物的形成并不是一种影响因素的结果,它是在多种条件下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本文所探讨的是在这众多影响因素中玄言诗对山水画形成产生的影响。
  当然,玄言诗也有它自身的发展历程,它也是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玄言诗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它所在的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汉代统治者为加固人们的思想,推崇“仁爱”“忠信”“中庸”的儒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争议。玄学的出现引起了新一轮的社会思潮,王弼的本体论带动了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开始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人性的枷锁开始慢慢地被打破。老庄的思想开始取代汉代所推崇的儒家思想的堡垒,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历朝的变革显示,人们在客观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度窘迫下,却在主观思想中异常活跃。老庄的“自然”“知足逍遥”“虚淡”“清净”的思想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文人士大夫们看透了官场仕途的黑暗和人生的残酷,纷纷开始追寻自我内心的“清净”,他们或寄情山水,或啸傲林泉。社会的动荡和压迫迫使人们在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中来寻找一方净土,人们开始以玄学的思维方式和玄理来阐释佛教哲理,用老庄言辞写成的抒发玄学哲理的诗来抒写胸中臆气。因此,玄言诗兴起的社会原因与山水画产生的社会原因根源是相同的。
  二、玄言诗与玄学的关系
  我们要谈玄言诗,就不得不谈谈玄学与玄言诗之间的联系。在魏晋这个动乱纷争的时代,人们肉体上的禁锢却带来精神上的解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索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自然与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且人的主体性地位开始日益增长。晋室南迁后,南方秀丽的山水更是给了那些文人骚客更多接触自然美抒发美的欲望以至人与自然更加亲和,人们不仅将自然加以拟人化、人格化,更将人“拟自然化”,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魏晋时人热衷于清谈玄理来脱离现实的残酷,魏晋玄学是魏晋南北朝艺术的灵魂。
  历朝历代在每一次变革中,文学所起到的传播作用以及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其他艺术领域所望尘莫及的。文学是首当其冲被直接影响的对象,文学与玄学相结合后玄言诗便出现了。玄言诗的出现不仅体现了文学的自觉性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思潮,尽管后世人们对它的贬永远大于对它的褒。但是,我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即便在玄言诗风开始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它的评价便呈现了两极化的口碑,在当时褒奖的如简文论许询的诗歌称“妙绝时人”;又如后人读郭璞的《幽思篇》而感悟“觉形神超神越”;又或者如孙绰那篇《游天台山赋》所言“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的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这也在客观上说明了玄言诗的“清虚”“妙觉”“形超神越”的特点。虽然后世对玄言诗的评价褒贬不一,评价玄言诗的产生在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而产生这种特殊性的根源却是由于深刻的社会现实。
  三、诗画同源
  玄学发展到后期随着诗学理论的发展,也出现了符合个人观点价值的诗句。玄言诗的产生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灵寄托,人们逐渐开始从自然山水中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精神。由于玄言诗人常常通过登临山水体味玄理,所以玄言诗本身就与山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人所到之处便会“辄以歌咏,以致其意”。经过时间慢慢的累积,玄言诗中山水的成分增多,完成了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所以说,山水诗是玄言诗更深层次的阶段,山水诗的主旨和玄言诗的主旨都是“澄怀观道”“游目骋怀”,这一点却又和山水画的美学精神不谋而合。在中国绘画中更注重艺术客体与思想主体相融合来达到绘画审美中的意境美。
  众所周知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山水画理论,但许多人却不知《画山水序》却也是一篇玄言诗。其中提出了画山水要以“畅神理气”“澄怀味象”为宗旨,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来抒发隐逸情怀和精神追求。《画山水序》中全是庄学的思想,“以玄对山水”是宗炳思想的最高境界,贤者游玩山水之象而得与道相同。无论是山水诗、山水游记、玄理或是玄言诗都是从人的精神层面上来表现客观对象的,它们和人的主观意识是相通的。
  四、以玄对山水
  中国山水画其实可以称为哲学山水画,山水对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和依托。而玄言诗从初期的“清谈”到后来逐渐对山水了解认识以及围绕着山水又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山水诗,这些演变都对日后山水画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非常大的影响。正如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中所说:“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在艺术上的落实。”
  玄学它本身将道当作创作宇宙的基本动力,正如大学者徐复观所言:“但当庄子把它当做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并且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于不识不知之中,曾经发生了某程度的影响。”玄言诗的发展就是在儒、道、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玄学之所以与山水画产生联系,归根结底在于它对于山水画美学的影响。简言之,山水画美学精神的产生与主体的自我精神、人格理想在藝术中的解放有着直接的关系,玄言诗作为玄学文字记叙的书面表达,又搭建起玄学与山水画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山水画的绘画美学精神。
  “以玄对山水”是以超越世俗之上的虚静之心来对待山水。此时的山水即是以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姿态,在与人的虚静心灵交融后,才有了将自然形成美的对象,才有了山水画和其他自然景物画的形成。玄言诗中所含山水的成分演化,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山水诗。由玄言诗到后来的山水诗中所含的新的审美特点,也影响了山水画的独立和山水画理论的思辨性。
  结语
  魏晋时山水画实践和山水画的理论存在很大的差距。山水画理论特别的早熟,涉及的范围包含审美感受、哲学思考、生活态度、观察方式、创作要求等。归根结底山水画美学理论是建立在对“玄虚”的人生哲学、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上。因此,山水画理论的形成,并不在于山水画的具体实践,在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形成的“人的自觉”,这为山水画的启蒙做了铺垫。而玄言诗的出现和发展对山水画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现代还影响着我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要】齐白石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家之一。齐白石虽以花鸟、水族最为著名,但其人物画也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成为他整体艺术成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齐白石的人物画置于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史中,我们会发现他与当时的中国传统人物画不同,与徐悲鸿、蒋兆和等将西方素描元素引入人物画的“蒋徐体系”也不同,与苏联的现实主义及写实精神更是毫无联系。齐白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道路,其中既有文人画的传统
档案界人士也许已经熟悉了这样一种说法:档案工作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与否。这种说法似乎有理,并有诸多事实辅证,即档案工作卓有成效的单位往往有一位甚至多位重视档案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现实主义美学探索中是有积极意义的.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尊重现实艺术的时代性、传统性,发挥现实主义的优越性,通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意味着一个人早早地就放弃自我的发展,就像一棵年轻的树不再长出新的根、新的枝芽,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日渐枯萎……  怎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让自我不断发展呢?  近几年,我一直带着学生开展语文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实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深深地体会到
期刊
清华附中坚持对学生全面培养,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堅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探索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通过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高影响力”活动。学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梳理对学生成长助益较大的活动和经历,考查不同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相关影响程度,搞清楚学生能做什么,应该鼓
期刊
期刊
一座为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的多功能实验室———“人类起源与石器技术实验室”(LaboratoryforHumanOriginsandLithicTechnology)于2 0 0 1年 5月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单纯依靠某一档节目来留住所有观众的时代已经过去,各电视台、频道为了在传媒市场上占据有利地形,电视媒体纷纷开始实践“编播季”的概念,将全年的节目编排分为常态节目编排
1939年,46岁的希尔达·盖林格(Hilda Geiringer)带着女儿玛格达(Magda)从维也纳抵达纽约时,她一定感到松了口气.盖林格这位出色的女数学家是一名犹太人.rn之前整整6年,她在欧
期刊
在多元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下,学校采用学院制、书院制发展模式,形成了“二部、四学院、五中心、八书院”的全新组织架构,营造了跨年级、多元选择、自主合作的校园生态,学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