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作文教学也同样需要改革。把中学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作文教学改革安插了几个路标,颇有成效。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 模仿 方法 习惯
一、以课文作者为例,让学生重视材料的积累
材料陈旧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读来令人生厌。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妨给学生讲一下作文积累材料的过程。比如,讲《包身工》时,教师可以讲讲夏衍的经历:他冒着危险,深入工厂生活,掌握了一系列包身工受苦受难的一手材料。因而课文读来真实感人,对人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相信这样的故事会对学生有所启发。
二、通过仿写、扩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
近几年强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新”、“奇”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仿写,甚至认为仿写就是抄袭。其实作文既是智能活动,也是技能活动,人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初级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一名新教师要成为独具风格的教师不也要经历听课、看别人的案例等模仿阶段吗?学生学习写作也不例外。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过:“仿写,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迈出重要的一步。”仿写是知识迁移最直接的途径,仿写的过程是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妙处的过程。若忽视仿写,一味地追求作文的“新”、“奇”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揣摩本文生动优美的句子,我让学生仿写这样一个句子:“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时学生有了一个参照,比随意写的句子生动了许多,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句子。当然模仿课文的方法很多,除了仿写句子,还可以仿写课文的文体,课文的开头、结尾等。如此持之以恒,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凭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许多教师一讲作文就是什么写景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给学生谈了许多理论。可是这些理论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示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枯燥,也很难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是根据文章的体裁来编排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来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但我们选择课文作文示范要慎重,不能随便挑。以说明文为例,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学生在初中学了不少的说明文,这些文章给他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学生实话实说:买盐的喝白开水——没味道,而《南州六月荔枝丹》给他们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呢?作者在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的时候,大量引用古典诗句,这些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审美趣味,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并且蕴涵着一种浓浓的诗意美,让学生百读不厌。引用是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大量引用古典诗句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
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引用古典诗句增加文章生动性的写作特点。
以小说为例,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表现手法也是独具风格。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孔乙己为什么要在人们的笑声中出现;在学习《祝福》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祥林嫂为什么要在喜庆的爆竹声中死去。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白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这句话的内涵。进而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即运用对比、反衬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写哀或写乐的目的。运用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要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四、让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好习惯
当前把作文的文采当作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标准,可是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却存在着繁冗拖沓的毛病,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文采。古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炼字的工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更是诗歌史上值得传诵的炼字佳话。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炼字、炼句的好习惯,为锤炼语言打下坚实基础,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一老师在讲授《沁园春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 模仿 方法 习惯
一、以课文作者为例,让学生重视材料的积累
材料陈旧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读来令人生厌。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妨给学生讲一下作文积累材料的过程。比如,讲《包身工》时,教师可以讲讲夏衍的经历:他冒着危险,深入工厂生活,掌握了一系列包身工受苦受难的一手材料。因而课文读来真实感人,对人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相信这样的故事会对学生有所启发。
二、通过仿写、扩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
近几年强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新”、“奇”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仿写,甚至认为仿写就是抄袭。其实作文既是智能活动,也是技能活动,人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初级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一名新教师要成为独具风格的教师不也要经历听课、看别人的案例等模仿阶段吗?学生学习写作也不例外。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过:“仿写,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迈出重要的一步。”仿写是知识迁移最直接的途径,仿写的过程是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妙处的过程。若忽视仿写,一味地追求作文的“新”、“奇”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揣摩本文生动优美的句子,我让学生仿写这样一个句子:“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时学生有了一个参照,比随意写的句子生动了许多,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句子。当然模仿课文的方法很多,除了仿写句子,还可以仿写课文的文体,课文的开头、结尾等。如此持之以恒,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凭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许多教师一讲作文就是什么写景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给学生谈了许多理论。可是这些理论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示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枯燥,也很难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是根据文章的体裁来编排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来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但我们选择课文作文示范要慎重,不能随便挑。以说明文为例,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学生在初中学了不少的说明文,这些文章给他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学生实话实说:买盐的喝白开水——没味道,而《南州六月荔枝丹》给他们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呢?作者在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的时候,大量引用古典诗句,这些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审美趣味,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并且蕴涵着一种浓浓的诗意美,让学生百读不厌。引用是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大量引用古典诗句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
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引用古典诗句增加文章生动性的写作特点。
以小说为例,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表现手法也是独具风格。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孔乙己为什么要在人们的笑声中出现;在学习《祝福》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祥林嫂为什么要在喜庆的爆竹声中死去。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白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这句话的内涵。进而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即运用对比、反衬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写哀或写乐的目的。运用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要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四、让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好习惯
当前把作文的文采当作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标准,可是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却存在着繁冗拖沓的毛病,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文采。古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炼字的工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更是诗歌史上值得传诵的炼字佳话。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炼字、炼句的好习惯,为锤炼语言打下坚实基础,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一老师在讲授《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