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陇南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的分析,提出适合当地的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重发区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防治;甘肃陇南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18-01核桃在陇南市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使成县、康县、武都均被誉为“核桃之乡”称号,也是全市农业“十大特色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植区有大面积成年大树,管理粗放,经营条件较差,有的甚至只种不管,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之树型高大,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且病害种类较多,发生时期不一致等原因,致使核桃坐果率、品质、产量都受到极大影响。其中,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成为危害核桃种植的最严重病害之一。2010年笔者对康县、成县、徽县3个县的重点产区进行病害调查,受害发生面积逾0.60万hm2,受害核桃21.9万株,其中重度受害0.13万hm2。因此,针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期提出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危害症状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核桃叶、新梢、果实。叶片受害后,形成圆形灰褐色病斑,但边缘呈褐色,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有时叶柄上也出现褐色长形病斑,严重时导致枝条上部枯死。幼果受害后,有黑色小斑点现于果面上,后逐渐变黑,深入果肉,直至腐烂脱落,老果受侵害只达外果皮[1-2]。
2 病原及发病原因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v.juglandis(Pierce)Dye.,属黄单杆菌。渐呈短杆状,大小为1.3~3.0 μm×0.3~0.5 μm,端生,1根鞭毛,其生长适温为28~32 ℃,致死温度为53~55 ℃,在PDA培养基、牛肉膏培养基上呈现不同的生长状态,在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中不产酸也不产气。生长适宜的pH值为5.2~6.5,以5.8最好。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春季多雨,发病早而重。由于树形高大,又多为陈年老树,品种抗病性不强,在湿度过大、雨水多时,降雨后病害迅速蔓延[3-4],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病梢的病斑中或病芽里越冬,翌春溢出细菌液借风雨传到叶再到果及嫩梢上。在核桃展叶和开花期花序受侵,产生黑褐色渍状病斑。花序可被病菌侵染。因此,花粉与昆虫一样,是传带病菌的媒介。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菌由气孔、皮孔、蜜腺及伤口侵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潜育期后发病,叶片潜育期一般为8~18 d,果实为5~34 d,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该病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展叶及花期最易感病。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加强水肥土管理,山区注意刨树盘,蓄水保墒,增强树势。清除病叶、病果,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剪除病、枯枝,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保持树势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防治核桃举肢蛾等害虫,采果时避免损伤枝条[5]。
4.2 化学防治
4.2.1 展叶前。核桃展叶前喷1次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侵染病源。石硫合剂在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其还可防治白粉病、銹病、褐烂病、褐斑病、黑星病及红蜘蛛、介壳虫等多种病虫害,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杀虫剂。其使用浓度因植物种类、病虫害对象、气候条件、使用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生长季节采用0.1~0.5 °Bé,早春或冬季采用3~5 °Bé,熬制好的母液为20~28 °Bé,一般用原液消毒刮伤的伤口,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4.2.2 落花后。核桃落花后喷洒1∶0.5∶200(生石灰、硫酸铜、水)波尔多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40万U青霉素钾盐5 000倍液。波尔多液也是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常用药剂之一。一般在发病前,喷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隔15~20 d再喷1次,是优良的保护剂和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在植株上形成白色药膜,以免受病菌侵害。配制方法:将硫酸铜和石灰分别用2/3、1/3的水化开,然后将二者混合,并不断搅拌即可。
4.2.3 发病期。5—6月发病期,选用50%代森锰锌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可兼治多种病虫害[6]。
5 参考文献
[1] 史爱霞.陇县核桃黑斑病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0(3):15-17.
[2] 陈成娃.核桃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河南科技,2010(8):32-34.
[3] 高新民.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6):28-29.
[4] 柳荣军.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8):49.
[5] 和春元,蔡灿,李祥康.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08(4):49-50.
[6] 赵本忠.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3):98-100.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防治;甘肃陇南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18-01核桃在陇南市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使成县、康县、武都均被誉为“核桃之乡”称号,也是全市农业“十大特色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植区有大面积成年大树,管理粗放,经营条件较差,有的甚至只种不管,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之树型高大,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且病害种类较多,发生时期不一致等原因,致使核桃坐果率、品质、产量都受到极大影响。其中,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成为危害核桃种植的最严重病害之一。2010年笔者对康县、成县、徽县3个县的重点产区进行病害调查,受害发生面积逾0.60万hm2,受害核桃21.9万株,其中重度受害0.13万hm2。因此,针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期提出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危害症状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核桃叶、新梢、果实。叶片受害后,形成圆形灰褐色病斑,但边缘呈褐色,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有时叶柄上也出现褐色长形病斑,严重时导致枝条上部枯死。幼果受害后,有黑色小斑点现于果面上,后逐渐变黑,深入果肉,直至腐烂脱落,老果受侵害只达外果皮[1-2]。
2 病原及发病原因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v.juglandis(Pierce)Dye.,属黄单杆菌。渐呈短杆状,大小为1.3~3.0 μm×0.3~0.5 μm,端生,1根鞭毛,其生长适温为28~32 ℃,致死温度为53~55 ℃,在PDA培养基、牛肉膏培养基上呈现不同的生长状态,在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中不产酸也不产气。生长适宜的pH值为5.2~6.5,以5.8最好。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春季多雨,发病早而重。由于树形高大,又多为陈年老树,品种抗病性不强,在湿度过大、雨水多时,降雨后病害迅速蔓延[3-4],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病梢的病斑中或病芽里越冬,翌春溢出细菌液借风雨传到叶再到果及嫩梢上。在核桃展叶和开花期花序受侵,产生黑褐色渍状病斑。花序可被病菌侵染。因此,花粉与昆虫一样,是传带病菌的媒介。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菌由气孔、皮孔、蜜腺及伤口侵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潜育期后发病,叶片潜育期一般为8~18 d,果实为5~34 d,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该病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展叶及花期最易感病。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加强水肥土管理,山区注意刨树盘,蓄水保墒,增强树势。清除病叶、病果,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剪除病、枯枝,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保持树势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防治核桃举肢蛾等害虫,采果时避免损伤枝条[5]。
4.2 化学防治
4.2.1 展叶前。核桃展叶前喷1次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侵染病源。石硫合剂在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其还可防治白粉病、銹病、褐烂病、褐斑病、黑星病及红蜘蛛、介壳虫等多种病虫害,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杀虫剂。其使用浓度因植物种类、病虫害对象、气候条件、使用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生长季节采用0.1~0.5 °Bé,早春或冬季采用3~5 °Bé,熬制好的母液为20~28 °Bé,一般用原液消毒刮伤的伤口,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4.2.2 落花后。核桃落花后喷洒1∶0.5∶200(生石灰、硫酸铜、水)波尔多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40万U青霉素钾盐5 000倍液。波尔多液也是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常用药剂之一。一般在发病前,喷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隔15~20 d再喷1次,是优良的保护剂和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在植株上形成白色药膜,以免受病菌侵害。配制方法:将硫酸铜和石灰分别用2/3、1/3的水化开,然后将二者混合,并不断搅拌即可。
4.2.3 发病期。5—6月发病期,选用50%代森锰锌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可兼治多种病虫害[6]。
5 参考文献
[1] 史爱霞.陇县核桃黑斑病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0(3):15-17.
[2] 陈成娃.核桃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河南科技,2010(8):32-34.
[3] 高新民.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6):28-29.
[4] 柳荣军.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8):49.
[5] 和春元,蔡灿,李祥康.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08(4):49-50.
[6] 赵本忠.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