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赏句,尽享语言魅力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nfe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感受性阅读”。它对小学各个阶段的有关“词句”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了分层描述:(1)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2)中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3)高年级: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深入地进行品词析句的教学,想方设法地让小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这些最基本最活跃的语言构成材料,追求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为篇章教学和作文教学奠定基础。“品词析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理解词语句子的概念化意思,从中品味、欣赏到蕴涵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领悟,学会“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
  一、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的和谐美
  崔峦老师说过:“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当其任。……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词句是文章的生命,重点词句更是点燃生命的火种。“品词析句 ”就是培育学生用智慧穿越时空去解读词语的合理、简洁和绝妙,用语文特有的教学方式去印证、诠释中华语言文字的丰韵、博大和深远。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品词析句时,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对品析的对象应有所选择:品析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优美词句,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逐词逐句分析,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努力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学其法”。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文中出现了一段场面描写,从侧面来反映销烟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但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到了销烟这天,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请你读读课文,画一画描写虎门滩销烟壮观场面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写一写批注。”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从“礼炮轰鸣、彩旗林立”可以看出当时的场面特别热闹,人们心情高兴。
  生:我知道了当时来的人特别多。我是从“水泄不通”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什么样的情景是“水泄不通”呢?
  生:人流应该是像河水一样多。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确实让老师不得不佩服。对啊,当时来的人特别多,他们的心情很兴奋,假如当时你也在虎门滩,你能不能把当时的那种场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品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当时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还感受到这种传神的词语所带来的语言美。
  二、品词赏句,体会语言的色彩美
  人们常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品词析句就是触摸作者内心,感受作者思想,揣摩作者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复杂的课上简单,就应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含英咀华,还原作者脑中景、心中情、胸中境、笔中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与文本对话。如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燕子》,文章虽不长,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写出了烂漫的春天,写活了活泼的小燕。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的美丽,我让大家边读课文边思考: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并说出为什么。经过认真地阅读、品味,同学们纷纷把独特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读出了春风的轻柔,从“吹拂”一词可以体会到。
  生:我从“蒙蒙”体会到春雨又细又密。
  生:“赶集”这个词写得很精彩。我趁机问:“你们赶过集吗?感觉怎样?”学生说:“人很多,很热闹。”“花草会赶集吗?”学生说:“赶集在文中是指花儿赶在春天开放,草儿赶在春天生长,这些花草聚在一起,使春天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机。”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也能使学生对文章所表现出美的意境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咬文嚼字,领略语言的精当美
  “品析”要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要“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于漪语),要有别于逐词逐句的分析。要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咀嚼”语言,引领孩子走进文本的内核,享受深层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如果说关键词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句中的好词就是散落在文中的星星,要让它们吸引学生的眼睛,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组织学生去细细地揣摩、体会,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教师要能发现这些关键词,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古诗《春日偶成》时,就得抓住那个“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字词,细细品味,即引导学生品“乐”字,让学生读懂了“乐”的灵魂,看见了“乐”字背后的风景,真可谓是耐人寻味。
  师:你能说说“乐”在这里的意思吗?
  生:快乐,高兴。
  师:诗人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他当时是什么心情?谁能来说说?
  生:这诗人平日里很忙,没有时间游玩,今天在这样晴朗的天气下,他看到了春天的美丽风景,心情也就放松了,怎么能不乐呢!这个“乐”是表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样通过品析“乐”这个高度浓缩的“诗眼”,让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感受到古诗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致,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准确性和感悟能力,在感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盯着字面,另一只眼睛要透过字面去发现它背后的秘密。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品词析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阅读中尽享中文语言魅力。■
其他文献
《简·爱》绝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一位女子成长的名著,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了简·爱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呈现出一位坚强、自信、聪慧,追求自由独立,敢于争取男女平等的新女性形象,这在男权横行的年代无疑是发出一声响亮的呐喊,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它超越时间,历久弥新,散发出精神的馨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简·爱》的主题思想  夏洛蒂一生中思考最多的是妇女问题和爱情婚约问题,作
从1999年开始,我国通过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对高校后勤进行了改革.本文拟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分析当前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很
1.服务水平的提升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相和谐rn1.1以人为本,文明服务,实现服务与育人的和谐rn高校餐饮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都相对较高,针对他们这一就餐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小学教师应该在学生自觉、自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激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逐渐形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将来良好的文化素养夯实基础。主要方法有:图文结合,培养阅读能力;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开展课外阅读,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提高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
纺车rn奶奶总是把纺车放在光溜溜的炕席上,然后盘腿坐在纺车前,右手沉稳地摇着车轮,左手拿了棉条儿往纺锭上絮.我乖巧地坐在奶奶身旁,不时仰头看奶奶那慈祥的脸.她那专注的神
期刊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有限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使整个世界处于水危机之中.
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