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理念,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其流程或曰实施步骤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项目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基于真实的社会和问题环境的,学生主动参与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真实活动激发写作热情
蔡元培认为:“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夏丏尊也强调:“学问要学生自求,人要学生自做。”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作文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注重活动过程,写作有感而发。在项目学习真实的项目活动中学生阅读文本、主动建构其意义的过程,即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不是盲目接受教材、教参中的答案和观点,而是努力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及批判精神,同时也能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既是教材内容的学习者,又是教学内容的现实生成者。而且学生只有成为教学内容的生成主体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而写作的过程也是促发学生建构意义的过程。
尊重个性,导引写作。学生作为不断感知的人,大脑中储存有无限丰富的信息、记忆、感受,这些都是写作的重要材料和内容。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观思考,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的任务不是围追堵截,而是因势利导,适时适度地点拨启发,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思维导图建结构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围绕某个话题,迅速联想与之相关的词或物象,并将所有想到的事物和词语进行空间或逻辑关系上的罗列,这是一种直观发散的思维方法。联想时,在纸的中心位置写上关键词。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心词向四周发散,分支由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每条主干代表与中心词相关的一个方面,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加以修饰,以增强趣味性。每条主干又可以繁衍出无数小的分支,每个分支上再生出一个个新的枝条或树叶,代表新的细节和想法。这样不断联想下去,就会形成一棵枝叶繁茂的“信息树”,树上的每个枝条和树叶都是一个个想法和细节——它们构成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笔者所进行的项目式学习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确定一个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在学习课文环节,不再是一篇一篇地精讲,而是将一组课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来群学。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会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这种阅读模式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策略。
三、激发主体体验情感
写作生成的过程既是写作主体对外在现实的审美把握,同时也是主体心灵的审美创造,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其内涵可以包括主体自己的需求、欲望、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直觉、想象等。
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情境既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情境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其他学习模式相比,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更具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不直接着手写作,先在情境中体验或表演,体验心境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念。例如在三年级的项目学习《徜徉在中国神话的殿堂里》,为了激发孩子们最终能编写神话,可在学文的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编剧。
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但体验了情感,还不知不觉地编写了剧本。这样的写作不留一点痕迹,学生没有丝毫的写作烦恼。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真实活动激发写作热情
蔡元培认为:“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夏丏尊也强调:“学问要学生自求,人要学生自做。”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作文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注重活动过程,写作有感而发。在项目学习真实的项目活动中学生阅读文本、主动建构其意义的过程,即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不是盲目接受教材、教参中的答案和观点,而是努力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及批判精神,同时也能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既是教材内容的学习者,又是教学内容的现实生成者。而且学生只有成为教学内容的生成主体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而写作的过程也是促发学生建构意义的过程。
尊重个性,导引写作。学生作为不断感知的人,大脑中储存有无限丰富的信息、记忆、感受,这些都是写作的重要材料和内容。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观思考,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的任务不是围追堵截,而是因势利导,适时适度地点拨启发,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思维导图建结构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围绕某个话题,迅速联想与之相关的词或物象,并将所有想到的事物和词语进行空间或逻辑关系上的罗列,这是一种直观发散的思维方法。联想时,在纸的中心位置写上关键词。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心词向四周发散,分支由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每条主干代表与中心词相关的一个方面,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加以修饰,以增强趣味性。每条主干又可以繁衍出无数小的分支,每个分支上再生出一个个新的枝条或树叶,代表新的细节和想法。这样不断联想下去,就会形成一棵枝叶繁茂的“信息树”,树上的每个枝条和树叶都是一个个想法和细节——它们构成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笔者所进行的项目式学习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确定一个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在学习课文环节,不再是一篇一篇地精讲,而是将一组课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来群学。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会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这种阅读模式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策略。
三、激发主体体验情感
写作生成的过程既是写作主体对外在现实的审美把握,同时也是主体心灵的审美创造,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其内涵可以包括主体自己的需求、欲望、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直觉、想象等。
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情境既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情境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其他学习模式相比,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更具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不直接着手写作,先在情境中体验或表演,体验心境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念。例如在三年级的项目学习《徜徉在中国神话的殿堂里》,为了激发孩子们最终能编写神话,可在学文的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编剧。
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但体验了情感,还不知不觉地编写了剧本。这样的写作不留一点痕迹,学生没有丝毫的写作烦恼。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