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教材 构建新课堂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题材选取、知识编排、形式设计、研究活动、新内容等方面的特点,然后,给出了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解读 新教材
  
  拿到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以来我集中精力学习新教材,作为要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我感到自身素质迫切需要提高,思想观念急需得到转变。那么新教材具体“新”在哪里?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发?又该反思些什么呢?
  
  一、对新教材特点的理解
  
  (一)题材选取生活化、现实化
  “世事洞明皆学问”,地理的学问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新教材从高中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介绍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知识,挑选一个个在他们身边的、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必修2》介绍人口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后,以问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并运用知识讨论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对地理学习有亲近感,从而乐学、善学,并逐步走向会学。
  (二)不拘泥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区域化,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和应用
  打乱了原来版本教材鲜明的知识体系,寻找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应用的编排方法。比如,以前自然地理的介绍一直按照“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顺序编写,距离人类生活的环境越来越近。而《必修1》自然地理的介绍则先介绍我们生存的行星“行星地球”(包括地壳的知识),然后依次介绍“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在这个基础上又介绍陆地上“地表形态的塑造”,最后总结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空间感上要乱一些,但是强调了环境的各个要素:地球、地壳、大气、水,再次基础上再回过头介绍地表形态的形成,最后单独用一章的篇幅总结环境的联系和差异,更符合认识规律。
  (三)形式设计情境化、生动化
  实验教材一改过去抽象的、灌输式的面孔,将知识融于案例、情境图中,吸引学生进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例如,《必修1》介绍河流沉积地貌之一三角洲,就用黄河三角洲的卫星影像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必修2》中国、印度、日本三国人口政策宣传画和文字的对比,形象直观的反映出各地人口增长情况以及对策。又如,《必修2》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仿佛神游世界各地,又好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怎能不對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四)研究活动设计有特色
  就拿《必修3》实验教材来说,一共安排了5次问题研究活动,“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我的家乡怎么发展”、 “南水北调怎么调”等,这些问题研究活动的设计符合中学生强烈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心理特点,既使他们巩固了知识,又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使孩子们学有用的知识。
  (五)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二、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以学生认识为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我们知道:一个人接受新知识必须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前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新教材在编排上有了显著的变化,着力于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线索与呈现方式,指向解决问题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独立探索后的相互交流,给创造性地教和学留出必要的空间。因此,一般不直接呈现知识结论,甚至都没有给出标准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给予一定的思维自由度。对此,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合适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种对教材的尊重和对教法的选择正是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以学生参与为前提,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安排
  对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也许是一条捷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经历探索的过程,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地理观点,同时启迪创新思维。
  所以我建议,调整了教学内容和安排,把原本课外阅读的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对知识的探求,我们准备提前一段时间布置给学生“问题研究”的探究题目,并提供一些有关知识的提纲以及查阅的书目和网址,让他们在课后去查找,同学间也可以交流。然后我们将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们想让学生通过了解问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尝试着讨论解决问题,体会到了人类科学研究的艰难,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崇敬和向往。同时,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适当拓展教材应用空间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地理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从发展学生能力的长远角度来看,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地理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感受地理、享受地理,发展地理素养,是非常需要的。
  因为我接触人教版新教材时间不长,所以对新教材精神的理解还很不到位,把握还很不透彻,以上谈的也只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恳请得到各位同行、老师的交流与指导!
  (河北辛集中学052360)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预设和生成哪个更重要,我想,一堂课首先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给学生搭建起不断生成的舞台,这样才能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科书实施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保证。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生成的。实际上,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也有预设,二者有机统一,一堂好的课应是预设与生成的交融。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
期刊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1.情境性。“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现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和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问题性。“问题”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培养 意识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长期以来,英语阅读课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大讲特讲语言点、语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果不但使其没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英语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提高,反而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英语课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
期刊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说”最終成为教育的落脚点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如何提过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广大教师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究竟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在此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培养听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一项重要原则,听、说、读、写不能绝对分开,而应结合在一起。
期刊
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刚踏入高中校门,第一次上英语课,就会有很多的困惑:“老师怎么满口都是英语?老师讲课怎么这么快?课文的生词怎么这么多?……”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平时可以少花些时间在英语词汇学习上,只要到期末时凭自己的小聪明突击背几天,就可以把所有的词汇都背出来。殊不知,高中词汇远比初中的要更多、更复杂。在高中阶段,学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   1、一些学生仍只会按照初中时的死记
期刊
随着现在地球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国度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却有很多人在学了好几年的英语之后还是不会、不敢说英语,有的也是很多学生只会简单的几句话,等真的见了外国朋友还是无法沟通。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人了学了好几年却学不会说话呢?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是我们没有那种语言环境。  初中英语是从简单向复杂的一个过渡。很大程度上,对一个人能不能学好英语有着很
期刊
摘要:语文应該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语文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平凡的生活。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是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发展学生的个体潜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 资源 生活化    语文应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语文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平凡的生活。表演色彩过浓的语文“秀”,向生活化的反向越走越远,有的人还以“秀”为美,以“秀”为荣。语文应该是真实的语文,生活
期刊
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心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师要想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对于英语这种多任务的学科--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还要对繁多的英语语法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让学生学好和学会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更得至关重要了。因此,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