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先生退休后对锻炼开始重视起来。但在坚持锻炼了几个月后,忽然感到活动后腿部有些肿胀和疼痛。他也不明原因,以为是天气冷的缘故。家人催他去医院看看,结果被发现患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专家认为,在冬季,一些老人会出现活动后腿疼,甚至出现腿部肿胀。许多人会认为是受凉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患了下肢血管疾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而在这些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该病好发于老年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的氧供应不足,以致活动后出现疼痛。此病初始阶段的症状为,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因为下肢缺氧而出现疼痛,停下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变发展,行走的路程逐渐缩短。病变后期会出现足趾冰凉、发紫、感觉减退,最终发生溃疡或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怎么在早期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呢?可采用无创的下肢血管彩超、多普勒检查以及核磁共振(MRI),或是有创的血管造影。在本病的治疗上,可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控制血脂,适当锻炼。特殊治疗主要有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和人工血管转流术。内膜剥除术是剥除增生的内膜,解除血管狭窄。人工血管转流术是用人工血管建立血流通路,维持下肢血液氧的供应。
下肢深静脉血栓
引起腿疼的另一个高发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入冬季,由于天冷路滑,老年人摔倒造成骨折的几率明显增加,而摔伤后很容易造成血管创伤。骨折后需要限制活动,患者会出现血流缓慢,血液黏稠,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的出现肢体皮肤颜色改变。
此病诊断比较简单,首先患者多有骨折或长期卧床史,同时具有上述症状,可通过下肢的血管彩超来确诊。
治疗包括溶栓、抗凝和扩大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等。
小提醒:
对于血栓,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就要做好血栓的一级预防;而发生过血栓栓塞的病人,再次发生血栓栓塞的机会明显大于没有发生过血栓的病人。因此,这类血栓病人要做好血栓的二级预防,因为再次血栓栓塞对病人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以下四种情况要特别引起注意:
一是房颤病人。房颤是容易产生血栓的病,此病与年龄成正相关。对于房颤发生的血栓,用阿司匹林远远不够,还要加华法林,但此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使用。房颤引起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有:先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或周围血管栓塞、左室功能低下及高血压。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应考虑口服抗凝剂。次要的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危人群的界定也非常重要,有人定义为60岁以下,没有瓣膜或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这样的病人15年累积脑卒中发生率为1.3%,所以服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二是慢性病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围手术期。手术后的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地活动。如有些心血管手术,一般情况下,术后12小时病人就可下地活动了。可有些医院的病人术后24小时甚至二三天后还不敢起床。卧床时间越久越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大。
三是长期静息状态,不运动的人群。如人们常提到的“经济舱综合征”,就是指经常坐飞机的人由于长时间静坐,活动太少,静脉血流缓慢,下肢静脉也容易产生血栓。
四是得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病人容易再次复发。
专家认为,在冬季,一些老人会出现活动后腿疼,甚至出现腿部肿胀。许多人会认为是受凉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患了下肢血管疾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而在这些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该病好发于老年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的氧供应不足,以致活动后出现疼痛。此病初始阶段的症状为,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因为下肢缺氧而出现疼痛,停下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变发展,行走的路程逐渐缩短。病变后期会出现足趾冰凉、发紫、感觉减退,最终发生溃疡或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怎么在早期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呢?可采用无创的下肢血管彩超、多普勒检查以及核磁共振(MRI),或是有创的血管造影。在本病的治疗上,可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控制血脂,适当锻炼。特殊治疗主要有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和人工血管转流术。内膜剥除术是剥除增生的内膜,解除血管狭窄。人工血管转流术是用人工血管建立血流通路,维持下肢血液氧的供应。
下肢深静脉血栓
引起腿疼的另一个高发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入冬季,由于天冷路滑,老年人摔倒造成骨折的几率明显增加,而摔伤后很容易造成血管创伤。骨折后需要限制活动,患者会出现血流缓慢,血液黏稠,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的出现肢体皮肤颜色改变。
此病诊断比较简单,首先患者多有骨折或长期卧床史,同时具有上述症状,可通过下肢的血管彩超来确诊。
治疗包括溶栓、抗凝和扩大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等。
小提醒:
对于血栓,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就要做好血栓的一级预防;而发生过血栓栓塞的病人,再次发生血栓栓塞的机会明显大于没有发生过血栓的病人。因此,这类血栓病人要做好血栓的二级预防,因为再次血栓栓塞对病人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以下四种情况要特别引起注意:
一是房颤病人。房颤是容易产生血栓的病,此病与年龄成正相关。对于房颤发生的血栓,用阿司匹林远远不够,还要加华法林,但此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使用。房颤引起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有:先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或周围血管栓塞、左室功能低下及高血压。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应考虑口服抗凝剂。次要的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危人群的界定也非常重要,有人定义为60岁以下,没有瓣膜或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这样的病人15年累积脑卒中发生率为1.3%,所以服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二是慢性病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围手术期。手术后的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地活动。如有些心血管手术,一般情况下,术后12小时病人就可下地活动了。可有些医院的病人术后24小时甚至二三天后还不敢起床。卧床时间越久越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大。
三是长期静息状态,不运动的人群。如人们常提到的“经济舱综合征”,就是指经常坐飞机的人由于长时间静坐,活动太少,静脉血流缓慢,下肢静脉也容易产生血栓。
四是得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病人容易再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