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肾脏是排泄水分、代谢产物和废物,以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器官。肾脏还制造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并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在肾脏破坏达50%~75%时,患者可能没有或仅有很少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却可能提供受损的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下面简单介绍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几种肾功能试验。
关键词:肾功能检验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49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73-01
肾脏是排泄水分、代谢产物和废物,以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器官。肾脏还制造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并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在肾脏破坏达50%~75%时,患者可能没有或仅有很少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却可能提供受损的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下面简单介绍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几种肾功能试验。
1常见的临床肾功检验项目
肾功能结果是判断肾脏受损程度和相关疾病累及肾脏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为血清肌酐(Crea)、尿素(Urea)、尿酸(Uric),有些医院将血清离子钾、钠、氯也作为常规肾功能检验项目之一。还有血清及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UTP)、尿微量白蛋白(MA)等等反映肾功异常的非常规项目。本文着重介绍前3项,正常参考值见表1。
2常用临床肾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
2.1肌酐。肌酐是肌肉中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在磷酸肌酸激酶作用下形成磷酸肌酸,再经脱水缩合为肌酐。肌酐由外源性(来自于动物肉类)和内源性两部分组成,在机体肌肉容积无明显变化时,内源性肌酐的生成量是相当恒定的。血液中的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滤过并排出体外,肾小管很少分泌也基本上不重吸收。所以,在排除外源性肌酐干扰的条件下,血液的肌酐浓度可以作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良好指标之一。
在肾脏疾病初期时,血肌酐值通常不高。达到中等程度或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血清肌酐含量升高见于: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液中肌酐排出受阻,导致血肌酐浓度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②内源性肌酐生成过多。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此时,血、尿中肌酐含量均可增加。
血清肌酐含量减少主要见于肌肉萎缩症患者。临床上常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若两者同时增高,则说明肾脏实质有严重病变。
尿液肌酐含量增高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皮肌炎等;而减低多见于肾功能不全等。
2.2尿素。尿素是血浆中非蛋白氮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肾脏疾病引起非蛋白氮升高时,以尿素升高最为明显。故临床上把尿素检查作为肾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尿素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前、肾脏、肾后3个方面。肾前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肾后原因多为泌尿道梗塞、肾脏原因则是各种肾脏疾患。血清尿素升高的具体原因:①患肾脏疾患时,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肾功能不全等,血清尿素均可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②肾前因素,如水肿、脱水、心功能不全、休克等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时;③肾后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或肿瘤导致尿液排出困难而发生尿潴留时;④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⑤生理性血清尿素升高,见于长期高蛋白饮食者。此外,男性血清尿素含量比女性平均高1.4~2.1mmol/L;血清尿素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血清尿素含量减低较为少见,如发生,常表示有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肝坏死时。
2.3尿酸。尿酸为核蛋白与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如果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于关节,则出现关节肿痛;沉积于肾脏,则引起肾功能改变。内源性尿酸由体内组织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外源性尿酸则来自食物中核酸的分解产物。尿酸除一小部分由肝脏分解破坏外,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后排出体外。肾脏早期病变时,血中尿酸首先升高。血尿酸的检测有助于肾脏损伤的较早期诊断。
血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之间的动态平衡。当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减少时,均可导致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人体内尿酸约2/3经肾脏排泄,另1/3由肠道排出,部分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正常人体内血循环中的尿酸99%以上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游离的尿酸盐可自由透过肾小球,但滤过的尿酸盐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所吸收(分泌前再吸收)。肾小管分泌尿酸盐,分泌后的尿酸盐部分被吸收(分泌后再吸收)。通过这种分泌-重吸收反复循环,最后经尿排出的尿酸仅为肾小球滤过量的6%~10%左右。如果肾小球滤过减少或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再吸收增加,致肾小管排出尿酸盐减少时,均可引起尿酸盐的排泄减少,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升高见于:①急、慢性肾炎;②痛风、妊娠子痫等;③白血病、恶性肿瘤及肿瘤化疗后。
血清尿酸减低较为少见,可见于严重贫血、乳糜泻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不合理检查项目过多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检查项目不足容易造成诊断依据不足,甚至诊断错误,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检查项目的合理应用,必将有利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并可以减少浪费。预防对策:创建内部检验刊讯,定期发布有关新设备,新检查项目,阐述其临床适应症,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使得每个医生及时掌握,并合理选用。设立临床-检验学习日:加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的交流:有检验科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协商,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及时将医学新进展等新知识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用最少的花费,达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亦伦,彭立人.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5,4(6):298-301
[2]顾勇.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7):411-412
[3]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及其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J].中国血液净化,2006,5(6):343-346
[4]马特安,程骏章.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91-92
关键词:肾功能检验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49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73-01
肾脏是排泄水分、代谢产物和废物,以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器官。肾脏还制造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并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在肾脏破坏达50%~75%时,患者可能没有或仅有很少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却可能提供受损的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下面简单介绍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几种肾功能试验。
1常见的临床肾功检验项目
肾功能结果是判断肾脏受损程度和相关疾病累及肾脏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为血清肌酐(Crea)、尿素(Urea)、尿酸(Uric),有些医院将血清离子钾、钠、氯也作为常规肾功能检验项目之一。还有血清及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UTP)、尿微量白蛋白(MA)等等反映肾功异常的非常规项目。本文着重介绍前3项,正常参考值见表1。
2常用临床肾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
2.1肌酐。肌酐是肌肉中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在磷酸肌酸激酶作用下形成磷酸肌酸,再经脱水缩合为肌酐。肌酐由外源性(来自于动物肉类)和内源性两部分组成,在机体肌肉容积无明显变化时,内源性肌酐的生成量是相当恒定的。血液中的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滤过并排出体外,肾小管很少分泌也基本上不重吸收。所以,在排除外源性肌酐干扰的条件下,血液的肌酐浓度可以作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良好指标之一。
在肾脏疾病初期时,血肌酐值通常不高。达到中等程度或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血清肌酐含量升高见于: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液中肌酐排出受阻,导致血肌酐浓度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②内源性肌酐生成过多。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此时,血、尿中肌酐含量均可增加。
血清肌酐含量减少主要见于肌肉萎缩症患者。临床上常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若两者同时增高,则说明肾脏实质有严重病变。
尿液肌酐含量增高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皮肌炎等;而减低多见于肾功能不全等。
2.2尿素。尿素是血浆中非蛋白氮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肾脏疾病引起非蛋白氮升高时,以尿素升高最为明显。故临床上把尿素检查作为肾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尿素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前、肾脏、肾后3个方面。肾前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肾后原因多为泌尿道梗塞、肾脏原因则是各种肾脏疾患。血清尿素升高的具体原因:①患肾脏疾患时,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肾功能不全等,血清尿素均可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②肾前因素,如水肿、脱水、心功能不全、休克等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时;③肾后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或肿瘤导致尿液排出困难而发生尿潴留时;④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⑤生理性血清尿素升高,见于长期高蛋白饮食者。此外,男性血清尿素含量比女性平均高1.4~2.1mmol/L;血清尿素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血清尿素含量减低较为少见,如发生,常表示有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肝坏死时。
2.3尿酸。尿酸为核蛋白与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如果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于关节,则出现关节肿痛;沉积于肾脏,则引起肾功能改变。内源性尿酸由体内组织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外源性尿酸则来自食物中核酸的分解产物。尿酸除一小部分由肝脏分解破坏外,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后排出体外。肾脏早期病变时,血中尿酸首先升高。血尿酸的检测有助于肾脏损伤的较早期诊断。
血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之间的动态平衡。当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减少时,均可导致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人体内尿酸约2/3经肾脏排泄,另1/3由肠道排出,部分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正常人体内血循环中的尿酸99%以上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游离的尿酸盐可自由透过肾小球,但滤过的尿酸盐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所吸收(分泌前再吸收)。肾小管分泌尿酸盐,分泌后的尿酸盐部分被吸收(分泌后再吸收)。通过这种分泌-重吸收反复循环,最后经尿排出的尿酸仅为肾小球滤过量的6%~10%左右。如果肾小球滤过减少或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再吸收增加,致肾小管排出尿酸盐减少时,均可引起尿酸盐的排泄减少,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升高见于:①急、慢性肾炎;②痛风、妊娠子痫等;③白血病、恶性肿瘤及肿瘤化疗后。
血清尿酸减低较为少见,可见于严重贫血、乳糜泻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不合理检查项目过多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检查项目不足容易造成诊断依据不足,甚至诊断错误,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检查项目的合理应用,必将有利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并可以减少浪费。预防对策:创建内部检验刊讯,定期发布有关新设备,新检查项目,阐述其临床适应症,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使得每个医生及时掌握,并合理选用。设立临床-检验学习日:加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的交流:有检验科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协商,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及时将医学新进展等新知识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用最少的花费,达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亦伦,彭立人.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5,4(6):298-301
[2]顾勇.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7):411-412
[3]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及其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J].中国血液净化,2006,5(6):343-346
[4]马特安,程骏章.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