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联系兴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让新授前的导入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节课有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进行导入: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把仙桃分给众猴吃。“这些桃应该怎么分呢?”孙悟空问。一只年长的猴说:“每只猴1个。”“这样太少了,每10只猴分10个!”不知哪只猴嚷道。这时,一只年轻的猴子跳出来说:“我们花果山有10000只猴,分10000个我们就满足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它们谁说的方法分得多呢?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为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 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情景出发,即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好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学习内容,编排了一些游戏、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出一副美丽的郊外园,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孩子的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情数学,运用数学,再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也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实践出真知”是人类长期以来的科学总结。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而是要和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华罗庚说过:“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其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汲取数学,使数学成为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做到“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让数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联系兴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让新授前的导入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节课有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进行导入: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把仙桃分给众猴吃。“这些桃应该怎么分呢?”孙悟空问。一只年长的猴说:“每只猴1个。”“这样太少了,每10只猴分10个!”不知哪只猴嚷道。这时,一只年轻的猴子跳出来说:“我们花果山有10000只猴,分10000个我们就满足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它们谁说的方法分得多呢?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为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 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情景出发,即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好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学习内容,编排了一些游戏、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出一副美丽的郊外园,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孩子的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情数学,运用数学,再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也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实践出真知”是人类长期以来的科学总结。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而是要和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华罗庚说过:“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其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汲取数学,使数学成为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做到“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让数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