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隐喻视阈下“打 NP”构式的认知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会生产劳动的需求催生了手部动词“打”,促成“打 NP”构式极强的能产性,复刻于生活的各方各面。因此,本文将以“打 NP”构式的中心义为起点,通过转喻、转隐喻复合体和隐喻机制透视其衍生路径及其引申义的内在肌理,从而肃清“打 NP”构式义项产生、更迭、分层的规律,为探索汉语光杆动词构式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打 NP”构式 转喻 隐喻
  構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在言语社区巩固下来并享有心理表征的语形、语义交融体(Diessel, H, 2017),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节省加工成本,丰富语言串组块的成分,为核心运算系统提供语句生成的原料,而且在预测意义形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且基于“打”字的实用性,“打 NP”构式的非规约性表达随着科技创新和思维勾连与日俱增。因此,对“打 NP”构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追溯
  国内学者对动词“打”的搭配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第一,从语义学视角剖析“打”的多义性及其分类。例如,鲍幼文(1954)根据“打”的对象、目的、方式、工具等研究其语义和用法,而俞敏(1991)将“打”的主义项分为7个,又根据与主义项的亲疏关系下分若干次义项。除了“打”在民族共同语中的义项,罗晓春(2012)甚至归纳出“打”的47个现代方言义项,完善了现代汉语对“打”的多维度研究。第二,有学者以句法学为突破口探讨“打”的轻动词属性和“打 NP”构式的语法化过程。其中冯胜利(2005)将非常规性动宾的复杂关系归咎于轻动词移位的结果,以此说明“打”作为轻动词可用于构词。庄会彬(2014)认可“打”的轻动词属性,并澄清其实质为语义贫乏但具有动词形式的动词。继而由于“打”的逐步语法化,导致“打”在某一结构中成为词缀,只有词法意义,而无词汇意义的结果(奚俊,2006)。除此之外,从认知视域研究“打 NP”构式隐、转喻原理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吕佳(2015)以原型范畴理论通过隐喻、转喻揭示“打 NP”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从动态过程、相互作用和题元结构形成了“打 NP”构式的语义网络。“打”的英语同义词为“hit”,吕振华(2008)通过“打“和“hit”的对比阐释隐喻拓展轨迹,其中“打”包含五个基本路径,而“hit”遵循两个路径拓展,并挖掘了潜藏在语义转移背后的认知规律。
  尽管众多学者以不同立场聚焦于“打 NP”构式,并对其进行分类、合并,甚至指明其认知理据为转喻和隐喻,但大都滞于描写充分性的视野,侧重描述语言知觉知识,鲜少有人涵括其运作机制和内在机理。鉴于此,本文以BC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运用归纳法依照转喻、转隐喻复合体和隐喻三个界面管窥“打 NP”构式的生成性演变,并论证其认知升级的通道,为推断其他“光杆动词 NP”构式开拓新思路。
  二.“打 NP”构式的衍生及其实现路径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打”有24种含义,其中“打”的原型义是: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该词义来源于“打”的会意属性。“打”为会意字,由 “扌”和“丁”构成,“扌”为手,“丁”为“当”,则“打”的本意为“以手当(做)事”,其中含力的传递,这也就阐释了“打”的原型义(卢婉萤2017:100)。因此,“打 NP”的原型结构为“打 可用手接触的具体实体”,如:打锣、打鼓、打板子、打门等。随着出现频次的日趋升高,这些典型搭配在言语社区中被规约化、图示化,以单元形式储存于大脑。在与新事物、新现象的碰撞中,储存的信息被再次提取、重组和加工,通过转隐喻连续体的投射造就了三类衍生变体——转喻变体、转隐喻复合变体和隐喻变体。
  1.转喻变体
  转喻是一种相对凸显的现象。在同一认知域内,认知上高度凸显的项目作为参照点,提供入驻目标的心理通道,联想激活默认的认知层级低的实体或概念。英汉语中转喻表达层出不穷。例如:新手、烧炉子、吃火锅、油盐酱醋、三碗不过岗;共产党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菜篮子”“果盘子”稳不稳,关系到百姓的“小账本”。英语例子也俯首皆是:brain drain(人才流失),from the cradle to grave(从生到死),go under the hammer(拍卖),I’m all ears.(我在专心听),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字比刀剑更锋利)等。
  近到身体发肤,远到时空裂痕,人类思维的灵动赋予语言极致的张力和弹性,构式转喻似乎也经历了一场“指数爆炸”,时常在行文时跃然纸上,偶而在言谈中猝然涌现。基于BCC语料库,“打 NP”构式的转喻衍生有如下例句:
  (1)两人就走了过去,果然商贾掮客及小贩摊主呼朋引类,属守地盘,射界之内,你打鼓我吹号,绝少瓜葛。(贾平凹《废都》,1993)
  (2)但是,她哥哥是自愿来打擂台,不看到她哥把你的那些弟兄们打个落花流水,她是不会走的。(曾胡译《荆棘鸟》,1990)
  (3)种地不是一个人,撒种、车水、薅草、打场,有歌声,有锣鼓,呼吸着人的气息。(汪曾祺《鸡鸭名家》,1947)
  (4)“让你嚎!让你嚎!”上官吕氏凶狠地叫着,双手佧着火钳子,用她打铁多年炼出来的准确和强悍劲儿,一下接着以下夹着来弟的身体。(莫言《丰乳肥臀》,1994)
  在上述例子中,(1)中“打鼓”实则打的是鼓面,而不是鼓身、鼓耳亦或鼓足,用鼓这一参照点代替了鼓面,与此相似的有“打锣”、“打钟”、“打梆子”等;(2)句“打擂台”意指打“擂台”上的对手;同理,(3)中“打场”一词无疑是乡土文学的特色,事实上指的是在禾场上“打”麦子、稻子和高粱等;句(4)“打铁”是用认知凸显物“铁”转指“认知小透明”—“钢”的转喻投射。
  下面以“打biangbiang面”为例,验证其衍生路径。
  在具体阐述“打biangbiang面”的嬗变机理前,有必要解释“biangbiang面”的由来。传闻,一秀才在咸阳城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声不绝于耳,便踱步迈入,瞧见师傅扯住和好的面块儿两头,在白案上摔打成裤带般宽厚甩入锅中,沸腾之余将面条捞起并泼上辣子,惊地秀才拍手叫绝。因此,“打biangbiang面”实际上打的是“面团”。如图2所示,正因为“biangbiang面”和制作“biangbiang面”的原材料,即面团搭建了关联纽带,且由于“biangbiang面”易感知、易激活和易存储的特性,演绎了参照点的角色,使人们不自觉地忽视了默认的认知层级,转喻才得以实现。   人类的知识结构酷似一面水波纹,由一个个知识波峰激荡而成,当认知触发任何一个波峰时,势必会唤醒其相邻的涟漪,拨弄出一圈又一圈的水晕。在转喻机制中,相似性就是其间的触发器。换句话说,某一事件背景好比是投入水中的石子,凸显成分就是该事件与大脑中存贮的世界经验的碰撞迸发出来的波峰,在相似性的搭桥牵线下,迅速激活了潜藏的相邻成分,在我们的神经中枢中漾起了阵阵波纹。尽管每个转喻的创生都立足于个案发生,需要理解者在线处理,尽管这种加工手段平添了心智的耗费,但其一旦形成就可作为一种重复性操作的模式打包存贮,即我们所谓的构式,于此带来的就是高度的效能和不断变更、耳目一新的体验感。(李惠超2020:81)
  2.转隐喻复合变体
  随着认知视角的转变、认知对象的重新范畴化和范畴化相对性的作用,转喻和隐喻分处连续统的两端,但由于事物的属性不是“两分”的理论构件,而是一个连续标度(袁毓林1995:157),因此其中间地带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相反会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状态(王军2019:4)。在“打 NP”构式中,在中心义概念辐射的作用下,引申义通过家族相似性实现彼此间的认知勾连,但正是因为“打 NP”构式成员间具备高度的连贯性,甚至存在与其他范畴的交融、重叠现象,在按照转喻、隐喻机制推演该构式的认知路径时无法涵括所有范畴成员,因此必定暗含一个“过渡层”,即本文提出的轉隐喻复合体。但基于个体或集体的体认经验,人类会优先激活同一关系下的整体感知,而后识解未知辖域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转喻是先于隐喻的。具体通过连续统来对照两者的位置发现,转喻位于连续统的首端,隐喻位于其尾端,两者互相交融,界限模糊。所以说,在转隐喻复合体中相似性是被增添到邻近性上的,因此任何转喻都带有一点隐喻的色彩,任何隐喻也都带有转喻的痕迹。(Goossens,2002:351)汉语的许多成语都同时体现转喻和隐喻。举例而言,唇枪舌战、山穷水尽、胸无点墨、鼻子不通,耳目不灵等,大多都再现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哲学思想。英语也是如此:pay lip service, keep one’s mouth shut, catch one’s eyes, blue blood等表达。
  汉字凝结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文明古国的威严,往往要通过层层剥离,渐渐深入,才能发现汉字的内在美,这其中不乏转隐喻的功劳。下面以“打 NP”构式为例,阐释转隐喻复合体的兼容:
  (5)我办公室会给你一个信用卡号,以作打长途之需。碰那遗产或上哪儿去,事先与我取得联系。(杨昊成译《沉默的羔羊》,2013)
  (6)唐明皇,身着明黄亮丽龙袍,右手捏着酒杯,左手打开一个笏板,似乎在阅读乐谱,叶法师着鲜红道袍,拍打着双手,似乎是在打节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7)正是提着脑袋打江山、夺天下,拖几年再说吧。谁还不是带着某种伤疤和隐痛在干革命?(古华《芙蓉镇》,1981)
  (5)中“打长途”的转喻表现在“长途”指“长途电话”,而不是“长途公路”或“长途汽车”等,用交流时间之长转指长途电话,而“打电话”中的“打”通过空间方位意义为动作的发生赋予了明确的方向性,属于方位隐喻一类。句(6)中“打节拍”一词通过拍手、挥舞指挥棒或运用其他工具产生有韵律、有节奏的声响转指“节拍”,其隐喻主要来自于动作范围的扩大,不再仅限于手部动作。(7)中“打江山”体现了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动作的转喻路径,而“打”本身含有获取义,抽象化后引申到交往、战斗中去,实现实体隐喻。
  下面以网络热词“打脸”为例,演绎此构式的转喻、隐喻机制。
  “打脸”打的不是“脸颊”,而是通过两者的相似性映射到“脸面”,即尊严。如图3所示,“脸颊”是全身上下我们最在乎,同时也是擦拭地最干净的部位。“脸面”也是如此,是我们装点地最完美的“无形的脸”。于此,接通了两者之间的接面。且“打脸”发出的动作为否定某人的言行,或揭露事物原始的面貌,被转喻为实施该动作所带来的影响,即使某人落面子、伤自尊。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邻近性和相似性分别是实现转喻和隐喻的桥梁。但转喻是一种域内投射,基于对同一事物的完形认知;相反,隐喻为跨域映射,需要创造性地寻觅到两种事物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喻是恢复一个“旧世界”,更贴近现实;而隐喻是再创一个“新世界”,具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因此,当人们用语言描述一个认为客观、真实、自足、有序的世界时,常常倾向于转喻性的描写。而当人与世界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人在显示生存环境中无法获得整体感时,通常会选取隐喻的语言来描述世界。(江飞2016: 89)
  3.隐喻变体
  意大利思想家维柯(1997:98)在《新科学》中提出,“由于人类心灵的不确定性,每逢堕在无知的场合,人就把自己当作权衡一切的标准。”换句话说,人类往往将自身经验与客观世界相联系,通过参照有形的、熟稔的具象实体来构建无形的、未知的抽象概念,以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这两者之间的投射过程就称为隐喻(Lakoff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输送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满足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首先得保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而培训则是教师素质提升比较有效的途径,职业院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思考培训思路,确定培养方向。大力推进师资力量培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
职业高等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人才培养逻辑。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工作机
内容摘要: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思维概念化的重要工具。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革命”。概念隐喻的使用在各种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公众演讲,英国女王的圣诞致辞中广泛使用了概念隐喻。立足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探讨女王2020年圣诞致辞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及其在演讲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致辞的深层含
本文结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教学的实际,针对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建设展开讨论,强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兽医工作者助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也高速崛起,相关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逐年增加,所以近年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 专业得到飞速发展、招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很多学校该专业每年招生人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中古汉语时期的著作《孔丛子》为研究语料,对书中双音时间副词进行研究,考察其构词方式及虚化机制,从侧面展现中古汉语前期时间副词发展状况,并对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孔丛子》 双音时间副词 构词方式  《孔丛子》一书主要记述了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孔子后人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约六百年,对于了解汉代以后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及家学传授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近年来
内容摘要:“预设”是“论辩学”中的理念分支,也称为“前提”或“前设”,用以描述论辩使用时重要而与生俱来的特质,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媒体文案是带有说服目的的论辩艺术,也是具有策略性的交际活动,透过精炼的论辩掌握产品的特性。论辩预设在媒体中被当作重要信息设计策略,也是彰显文案论述的科学方法。掌握和运用论辩预设的理念可以了解如何引导人们有效解读媒体,进而达到使媒体发挥积极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对现代化人才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专 业水平能力方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样才能符合现代
本文通过分析民航高校在读学生了解民航行业的方式以及学生兴趣取向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的变化与挑战,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构建简易航空航天文学类数据库
内容摘要:文章以人工智能为依托,从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结合初中语文线下教学的现状,强调初中语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并对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工智能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曾明确强调,要发展教育,就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