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之人格学说对团体人格构建的启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团体早已有之,而团体人格却远非如此。古代罗马法确立了“人格”与“人”相分离的学说,对后世立法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旨在对罗马法人格学说进行分析解读,并探究其对于后世团体人格理论构建在法律技术层面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人格;团体人格;法人
  一.团体人格历史考察:“拟制说”的源流及演变
  1.古罗马法中的“人格”概念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与民事权利能力等值。自然人具有人格,是人的本质特征。自然人的意志是独立、自主、他人无法直接支配的。立法允许它存在,它固然存在;立法不允许它存在,只要产生它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存在,它仍然存在。因此,个人的意志本身,并无所谓“允许存在”的问题。况且,按照现代各国民法所包含的人本主义精神理解,自然人均应具有人格,其民事权利受到法律充分保障,任何人或者任何权力主体对其均不得侵犯,并且非依公正的法律程序,不得限制或者掠夺。
  但世界法制史证明,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却有完全无人格之人(奴隶)和无完全人格之人(农奴)。在罗马帝国,法律制度建立的二元体系之上,即市民法与万民法并存,唯有罗马市民才能成为享有市民法权利的主体。在罗马人看来,并非一切自然状态和生物意义上的人都能成为享有市民法权利的主体(法律意义上的人),从无人格到有人格必须具备某种要素。罗马法学家用Caput(头颅)来称谓这一法学抽象概念:只有具有Caput才能称之为人,才是市民法律关系的主体,才享有市民法所规定的权利。由此,这个新的法律术语就被称为“人格”或主体资格。奴隶不具有自由人格,所以他不是罗马市民法的权利主体,只是罗马市民的权利客体(财产);非罗马人不具有市民资格,也不是完全的罗马市民法权利主体。
  具体而言,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分析罗马法中“人”与“人格”的关系,至少有如下两个结论:其一,自然人与法律意义上的“人”不是两个全同的概念,生物意义上的人可以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比如奴隶),法律意义上的人也可以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其二,罗马法中的生物人想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必须为法律所承认。法律既然可以承认生物意义上的人为权利主体(如奴隶可以被解放为自由人),同样也就可以承认非生物人成为权利主体。
  当时已有罗马法学家论述了“团体可以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可以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这一命题。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的乌尔比安在解释团体人格时指出:“团体独立的性质,虽然由于它的组织成员全部改换,也不影响其独立存在,团体的权利也不是其各个成员的权利”。可见,团体与其成员可以具有相互独立的人格。這就为团体人格(及后世的公司法人)在理论上存在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罗马法已视国库为权利主体,这就为财产人格化(或财团法人)即客体主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近代以来法人人格之相关学说
  14世纪,巴特鲁斯等注释法学家强调,自然人是实在的人类,而法人则为法律所拟制的产物。
  19世纪初,由康德(Kant)创立的伦理人格主义哲学,对立法者产生了深刻影响。萨维尼(Savigny)正是基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继承了罗马法中对团体赋予人格、认为团体人格是拟制的看法。其弟子普赫塔(Puchta)还认为:“法学确定了如下因素:内在于作为种属物的人的道德的自由及其意志,该自由与意志的因素证明人具有资格成为人格人。”正是由于将自由与意志的存在作为认定是否具有人格的标准,所以只有自然人才符合这种标准,只有自然人才是民事主体。而组织体作为由多数人组成的团体或为一定目的存在的财产并没有自由与意志,只是由于法律将其拟制为自然人,才能使其取得民事主体地位。
  随后,凯尔森从逻辑上对“法人拟制学说”进行了完善,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法人拟制说”的完整理论体系。其基本的理论可以归纳为:(1)强调自然人与法人同为法学上的构造;(2)强调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不是本质的,而是行为方式上的差异;(3)机关是社团成员的代表,而非社团的代表。法人不是其权利义务之外的另一個实体。
  自此,“法人拟制说”逐渐成型。这是当代英美法学说中关于法人本质的主导观点,且英美法系的公司法采用“拟制说”解释公司的主体性。英国法学家金克森认为:“在法律的眼光中,法人固然是一人,可是与自然人毕竟有一些差别。不过,其分子当然得以个人资格为一切法律行为,法人之所以常常被称为人,或假拟人其故就在于此。”
  二、罗马法团体人格学说对法人制度的启示
  诚然,罗马法中的“人”与“人格”分离的理论,和近代民法中理性主义,自然人的人和人格完全吻合的原则相悖离,但该理论可以被用来说明现代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因为团体及其人格是能够分离的。而现代商品经济领域,既存在有完全人格的团体,又存在无完全人格的团体,也存在完全无人格的团体。
  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社团法人是西方各国在相应立法中明确规定法人制度之后才出现的,但不能因此而割断罗马法中的人格理论与现代法人制度的内在逻辑联系。实际上,始于罗马法中的人格学说所内含的团体人格理念,为现代团体法人制度,尤其是“法人拟制说”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渊源。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论法人的本质和能力法律出版社,2000.
  [2].李宜琛.日耳曼法商务印书馆,1922.
  [3].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4].博伊庭.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梁慧星.域外法律制度研究集(第三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
  [5].王利明.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6].金克森.英国法世界书局,1945.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今大量中小企业都存在资本欠缺、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难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制度限制和自身特性,大量中小企业不得不从其他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使得民间融资渠道融资逐步成为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的融资方式。我国对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长期以来是一种行政管理为主,刑法为辅的规制模式。私法规范所赋予市场主体的自治权俨然被行政法、经济法所展现的公法逻辑所介入。因此如何使民间融资下的私法自
期刊
【摘要】:在失踪前以及被法院宣告失踪后,其合法权益分别由其本人以及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行使其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但失踪人在失踪后到法院作出失踪宣告期间即准失踪人财产利益保护的法律主体却处于真空状态,在此期间如果失踪人与他人发生诉讼,正当当事人确定就成了无法避免的困境,试图通过在实体层面设立临时监护制度扩大监护对象范围进而确立诉讼中的法定诉讼代理人成为准失踪人的实体权利在诉讼中的最佳维护者。  【
期刊
【摘要】:立法法是规范立法行为的重要法律,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带有顶层设计性。我国现行立法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有高质量的立法法,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立法。立法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2015年立法法的修改标志着我国立法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文主要就立法法修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立法法;修改;利弊  一、立法法修改之原因  “法律是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婚姻日益增多,随之而衍生的跨国婚姻的法律冲突及适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律界的重视,特别是在涉外离婚案件中,由于世界各国的法律适用规定各有不同,如何正确的调整各国法律之间的冲突以及准据法的适用问题便因此而颇受关注,而纵观涉外离婚在国际上的适用演变,不难发现,其正在从机械的适用属人法、法院地法以及二者重叠适用的旧有机制中逐渐挣脱,开始引入并青睐于适用有利于离婚的法
期刊
【摘要】:“隐名出资”即真实出资人假借他人名义进行出资,在相关文件中將他人记为股东,享有股东地位,但投资收益归真实投资人享有。谁是公司真实有效的股东,公司、其他股东、名义股东与隐名出资人的关系如何定性,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身兼裁判重任的法官。《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对隐名出资的有关难题作出了解答,这对市场主体的行为和法官审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该规范还不够成熟仍需社会实践的不断检验、完善。本文简单介绍了
期刊
【摘要】:传统的“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是源于美国法学院,其于1990年左右被引入我国。法律人思维自引入我国后,被误读为法律人所拥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苏力的这一篇文章中,分析了“法律人思维”被误读的原因及结果,并论证了所谓的“法律人思维”并非法律人所特有的思维。本文,将对苏力的“法律人思维”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评述。  【关键词】:法律人思维;法学教育;法律实践  苏力的“法律人思维?”从九个方面来论述
期刊
【摘要】:在现当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消息源头更多元,联系变的更便捷。网络的普及使得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个人的隐私信息会被他人非法获取,传播甚至利用。社会上严峻的形势要求必须加快我国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隐私权;公众人物;保护  近年来,记者通过曝光艺人隐私来博取公众关注的案件屡不鲜,如卓伟的风行工作室屡次以“周一见”
期刊
【摘要】:影片《雨果》是一个典型的3D儿童片,被改编自Brian Selznick的小说《造梦的雨果》,主要表达的却是一份标准的观众对电影深深地影迷情怀。《雨果》这部影片情节的本身主要是一封献给早期电影艺术的情书,它不仅明确地表达了向先驱艺术家乔治·梅埃致敬,还进一步逼真地、生动地再次展现了乔治.梅里埃的蒙特勒伊影棚和许多经典电影片段的拍摄场景。  【关键词】:电影艺术史;乔治.梅里埃;社会心理学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ale protagonist---Leo Finkle---in the Magic Barrel. By analyzing three psychological phases of Leo Finkle, we could
期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新的政权组织形式。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的是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先在部分地区建立根据地,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独特道路。因而建国前就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权。建国前主要时期有:借鉴苏维埃政权的萌芽时期、抗战时期的过渡时期。并且这两个时期的政权组织上先后采取了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参议会制度二种形式。  第一节 苏维埃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