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与当代社会大众审美心理的异变

来源 :朔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中国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正在发生“异变”:媚俗化、娱乐化、感官化、消费化与奇观化成为其主要特征。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就无法准确地把握美学与艺术的生存状况,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审美活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多元混杂的特征,这种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三种社会文化精神和社会形态的共在共存。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国语境”中,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 culture,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ublic is undergoing “mutation”: becoming popular, entertaining, sensual, consumerism and spectacle becoming its main features. What era is our era? This is one of the questions we must first think.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f we can not accurately understand our times, we can not accurately grasp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aesthetics and art and can not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aesthetic activities fac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and mixed features that highligh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hree social and cultural spheres and social forms of traditio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It is in such a special “Chinese context”
其他文献
从分析信息化素质构成出发,将其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教育和科研能力等四部分。以信息化素质构成为基础,对提高军校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出了四条具体策略。
完成某项重大任务,明明主要是自己完成的,受到表彰的却是他人;辛辛苦苦劳累一年,明明自己做的工作最多,评功评奖却与自己无关……或许在你的周围会经常出现这 Complete a ma
(本刊讯记者罗贞裁)12月11日上午,全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培训实验班在北京开班。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副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总政治部干部
想象是人的精神实践活动,是一种让不出场出场并与原来的不出场融合为一的能力,其成果是意象。审美意象则是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活动的成果,它的创构必须以想象为核心。因为审美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750年以后的事。当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了第一本叫《美学》的书。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并在艺术中达到完美。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从此,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公认的美学的教父,为美学这门学科命了名。  然而美学在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前,就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要采访行业里一位很有名望的老人。提前几天打了电话表明意图,意料之中遭到婉拒,不过也并不气馁,因为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对于媒体的“冒然”来访都会报
父亲与我不相见已10年有余了。黄花渐衰,秋风萧瑟。每当想起父亲,便是他那忙碌的身影和慈爱的眼神。我14岁的时候,父亲还会在半夜的时候为我盖严被子,然后微微叹一声,这一声
近年来,总后驻华东转业移交组立足转业干部实际需求,主动适应驻地安置形势,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挖掘教育培训潜力,转业移交安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训促管,弥补教育管
关于建立创造认识论的构想胡敏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5)80年代中期,我国哲学界曾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了认识选择论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认...
孔子将仁视为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并提出达到仁的境界的基本途径,表达了孔子对人与人交互主体性关系的重视和向往。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从内在含义和人性基础等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