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改革名义上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努力,实际做法如调控方式却越来越行政化,无形抵消了改革效果。
  回顾过去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总体来说,央行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央行货币政策的目的,一方面要调总量,另一方面还要调结构。而且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里,还要关心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问题,甚至还要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央行其实是在走钢丝,要在不同的各种压力之间,寻找出一个最佳平衡方式。
  这些年,央行不断地运用新的方式、推出新的工具品种,在各种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也取得不少成绩:总体上,通货膨胀比较稳定,资产价格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经济增长也还算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定向调控作用积极
  可以说这10年来,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一直都没有根本解决,并且还伴生了一些新情况。
  一方面,为对冲4万亿元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投放量近27万亿元。现在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接近2:1,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个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指标,能说明一些问题。
  另一方面,M2的增长速度仍远超GDP增速。8月M2是12.8%,7月是13.5%,GDP大概是7.5%左右,比M2低了5?6个百分点,再扣除物价指数,中间还有2.5?3个百分点,说明流动性还是充足的。也就是总理说的,池子里的水够多了。
  但是,为什么中小企业和市场,还是感觉到干涸?为什么市场利率还在走高,中国的利率还高于国外很多呢?这需要进行结构分析。
  第一,池子里有些水变成了冰。比如大量存款准备金就是被冻住了的水;
  第二,池子深浅不同,池子之间的水不能相互流动,甚至还有池子漏水,这就导致水的分布不均匀;
  第三,池子里的水有些已变成污水,如很多积压在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些半拉子工程里的钱。
  针对上面这些情况,央行提出定向调控、定向降准的策略。对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比较多的金融机构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的办法来扶持这些重点支持的行业领域,采取这些措施是有效的,至少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
  但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到自身所能起的作用,绝对不能依赖货币政策解决一切问题。很多问题需要改革,需要整个宏观经济各部门配合才能解决,有些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
  行政干预不能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背强化。这些年来,有些改革名义上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努力,但实际上的做法,如调控方式却越来越行政化、越来越微观化,无形中抵消了改革效果。
  当前,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与我们对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下降、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长速度可以低点再低点。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如何理解“新常态”
  2010年以来,GDP增速从10%逐年下降,2014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7.4%,从8月份数据来看离7%的新低已经不远。
  这首先是预期问题。人们的预期不断地下台阶,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就会下降,当形成普遍观点时,不仅投资上不去,整个消费也会下降,最终整个经济就会不断下行。
  于是有些人把这种经济增速下降、结构调整的“降速换挡”等理解为一个“新常态”。这是有问题的。
  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习总书记的“新常态”,把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结合起来,把经济调整到可持续、科学、有质量和惠及老百姓的发展道路上,而不是把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当成一个常态。
  那么,如何保持在增速下行的压力下GDP仍往上走,保持高储蓄率和较高的投资率,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这才是真正的新常态。
  首先,要有一定的增速才叫发展。在现有格局下,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投资。消费根本不是动力机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未来更好的消费,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消费。
  第二,投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要具体分析。理想的投资主体是市场来投、民间来投,但在整个市场都没有信心的情况下,政府再不出手,经济形势会继续往下掉。
  第三,资金从哪儿来?最大的一笔是外汇储备。现在外储买的是国外资产,收益率4%,而国外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是22%。国内一方面资金成本大大高于对外投资,另一方面又大量以5倍于对外投资收益(4%:22%)的成本吸收外资,这是极不合理的融资格局。
  疏导各个池子
  所以当下要做的是,搞活金融,疏导各个池子,清除阻碍活水流动的各种障碍。
  降税、降息、降准,是一个从根本上提升市场预期的办法。在这方面光靠央行降息降准不够,财政也要加大降税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结合起来使用,搞好协调。
  降息降的是总成本,降准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瘦身。此前央行已经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对市场已经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但还应加大力度,实行普降与定向相结合,直至把准备金率降至国内经济可承受的合理水平。
  另外,现在还有个误会,认为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的主要问题。这也不全面。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排名里,融资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甚至还排不上前三位。企业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招工难招工贵,人力成本在提高。这就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围绕农民工问题出台一些重大举措。比如,如何在农民工进城就业时帮其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工作、父母尽孝等问题。我认为可以推动实施农民工转型工程,围绕农民工进城稳定下来之后,如何把他们转变成现代产业工人,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在释放人口红利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人才红利,或者叫质量红利。不能单单把人才红利理解为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农民工也可以成为人才红利的重要源泉。
  而这些都是单靠货币政策所无能为力的,要靠改革和其他相关政策来推进。
  本文由《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王春梅采访整理
其他文献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局之年。  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目标”,从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推进期,直接关系到能否将其实现。  面对复杂多变又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的经济与社会形势,既需要中央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又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了地方“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及相关公开信息,以管窥各地将如何谋划关键五年的发展路径。  增速喜忧
期刊
前不久,利用年假机会享受了一场首尔4日游,也对韩国社会有了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拥有约1000年都城史的首尔,最吸引游客的恐怕不是它的历史遗迹或自然风光,而是夜间闪现各色装饰灯光的写字楼,让每个路过的游客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按动快门留下这些缤纷的风景。  事实上,不仅写字楼是首尔以及韩国的重要景致,而且职场也是体察韩国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诸多韩剧中,职场生活是导演、编剧们颇为青睐的题材。最近两部热播韩
期刊
银联上下对“这一刻的到来”早有预感。  “对我们来说,这一刻已经等候多时了。”虽然消息对银联明显不利,但是银联业务部总经理黄建军在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时,仍对银联的未来信心满满。  所谓“这一刻”,指的是10月29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会议要求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对于“等候多时”,黄建军的解释是,“2012年WTO就已经裁
期刊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商务部近期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等七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  新医改已进行五年有余,多项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但公立医院改革与政府、社会和公众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试点外资独资医院,旨在通过“外加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这也是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新举措。  根据《通知》要求,开展外资独资医
期刊
8月,多项宏观数据出人意料地不及预期,舆论界“促改革论”与“稳增长论”的纷争又一次趋于白热化。  “促改革论”者主张抛弃刺激思维,着眼长期,以改革促增长。“稳增长论”者强调坚持底线思维,认为“没有增长,何谈改革”,主张以刺激拉动内需,以宽松促进投资。  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在促改革论者看来,主要释放两个信号:传递中国经济的信心,不会“硬着陆”;表达中国促改革的决心,推进“强改
期刊
2014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侧记  发展资产管理、融合互联网金融和深耕普惠金融或将成为银行业的转型首选。  中国银行业转型已进行多年,当遭遇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转型之路的选择到了考验智慧的时刻。  “今年以来,银行业面临各种压力,各种压力交织在一起,前所未有。”9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指出,从中报数据上看,银行业不仅资产质量压力加大,过去表现较好的指标增速也正在放缓
期刊
2014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嘉宾发言摘编  吴晓灵: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银行有两点需要改进:  第一,规范理财产品。现在所有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都有风险,所有银行提示都不够,总是隐含地误导公众认为没有风险而获得高收益。  第二,银行并不承认理财产品是公募基金,因而银行必须以高于5万元的基数向客户销售。余额宝恰恰是占领了1块钱到5万元的市场。如果银行承认理财产品是公募基金,我想银行完全可以
期刊
专访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  “业绩是衡量一个经理人最根本的标准。”  傅育宁在一个非常时期就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集团”)董事长。  2014年4月17日,中纪委公布,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一周后,傅育宁临危受命,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任上空降华润集团。  最令外界关心的是,被称为“学者型商人”的傅育宁能否加速消除宋林落马对华润集团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带
期刊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观察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开辟了一个新的视窗。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强势登陆美国股市,以最高250.2亿美元的融资额,成为全球史上最大规模IPO。  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市值逾23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跻身中国内地首富。  人们除了看到阿里巴巴和马云自身的努力之外,还要看到其成功背后不可或缺的背景,即多年来中
期刊
阿里的股价可能短期会被高估,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潜力肯定没有高估。  阿里巴巴9月19日的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春晚”。不管是大V还是小程序员,19日的那24个小时,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许多人都感受到了马云与阿里关键词刷屏带来的巨大冲击。  中国的全球化公司  撇开上市公司必然会谈到的商业模式、管理与文化、估值与股价等等因素,我们有必要看到,阿里巴巴的整体上市,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一个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