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个体因素: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自低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久而久之,造成知识断层,积累的问题越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经常批评,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勤奋刻苦,别人花10分钟学习,他却要花费30分钟,甚至1个小时,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请教老师或寻求同伴帮助)。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家庭因素:小县城的孩子生源较复杂,一半城镇居民,一部分个体户子女,个别进城务工子女,个别留守儿童。城镇居民大多素质较高,自小给孩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个体户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对孩子耳濡目染;进城务工子女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留守儿童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再加上工作繁复,领导又以学生成绩衡量老师的能力等等,时间久了,老师对后进生一次次给予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终完全失去耐心,对后进生产生冷漠、忽视情绪,有些老师甚至违背师德嘲讽、侮辱后进生,孩子在心里将自己和老师、其他同学隔离起来。在行为上,另类出格,以此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
二、具体转化措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既然有这一弱势群体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让他们重拾自信,看到希望。
1.用爱心开启后进生的心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就好像一阵春风吹拂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2.耐心是转化的条件
作为班主任,我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些后进生,帮助他们一点点地进步,耐心地等待,只要他们取得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从不恶语伤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健康地发展。
3.认真观察,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
后进生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很多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暴漏太多,还经常被我们无形放大,不经意间优点就被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身上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老师还是关心我的。”
4.给后进生一个尊重的位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里,我在孩子们犯错,而自己又无力解决时经常会溜出一句:“不行你就挨墙,坐到最后去。”说的多了,学生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最后一排是差生坐的位置,谁坐到那儿,肯定是最差的。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寻找一个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我们,老师很关爱我们”的一个足够尊重孩子的座位。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1)降低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兴趣。(2)课堂上给他们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3)为后进生开“小灶”。可以利用每天早到校的那段时间,针对孩子昨天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和梳理,帮助孩子扫清前进障碍,我们的无私奉献也会扫清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践型的心理辅导。
(4)建立“优帮差”一对一学习对子。在班里找几个学习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孩子,与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让后进生感受到除了老师的关爱,还有同学的不离不弃。在“优帮差”学习活动中,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良好的学习风气定会逐渐形成。
6.家校携手共同抓。
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能成为后进生的学生,绝对与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有父母把他们的责任仅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当得知子女成绩差时,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打骂一顿,一般后进生的家长都不大原意参加家长会,认为子女成绩差没有面子面对老师及其他家长,所以召开家长会显然不能有效地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虽说有家校网这个平台,可我始终觉得它冷冰冰的,没有一点人情味。我试着为每个后进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家校联系卡,把孩子一周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尽量不告状,多讲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和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每周五由孩子带回,下周一孩子带来家长的反馈信息,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温暖传递,感动了家长,也感化了我们的后进生,他们与我更加亲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是“迟开的花朵”,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作为老师,我们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指导 “顽石”般的学生。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积极想办法,做工作,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以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1.个体因素: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自低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久而久之,造成知识断层,积累的问题越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经常批评,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勤奋刻苦,别人花10分钟学习,他却要花费30分钟,甚至1个小时,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请教老师或寻求同伴帮助)。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家庭因素:小县城的孩子生源较复杂,一半城镇居民,一部分个体户子女,个别进城务工子女,个别留守儿童。城镇居民大多素质较高,自小给孩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个体户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对孩子耳濡目染;进城务工子女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留守儿童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再加上工作繁复,领导又以学生成绩衡量老师的能力等等,时间久了,老师对后进生一次次给予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终完全失去耐心,对后进生产生冷漠、忽视情绪,有些老师甚至违背师德嘲讽、侮辱后进生,孩子在心里将自己和老师、其他同学隔离起来。在行为上,另类出格,以此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
二、具体转化措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既然有这一弱势群体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让他们重拾自信,看到希望。
1.用爱心开启后进生的心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就好像一阵春风吹拂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2.耐心是转化的条件
作为班主任,我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些后进生,帮助他们一点点地进步,耐心地等待,只要他们取得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从不恶语伤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健康地发展。
3.认真观察,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
后进生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很多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暴漏太多,还经常被我们无形放大,不经意间优点就被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身上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老师还是关心我的。”
4.给后进生一个尊重的位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里,我在孩子们犯错,而自己又无力解决时经常会溜出一句:“不行你就挨墙,坐到最后去。”说的多了,学生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最后一排是差生坐的位置,谁坐到那儿,肯定是最差的。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寻找一个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我们,老师很关爱我们”的一个足够尊重孩子的座位。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1)降低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兴趣。(2)课堂上给他们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3)为后进生开“小灶”。可以利用每天早到校的那段时间,针对孩子昨天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和梳理,帮助孩子扫清前进障碍,我们的无私奉献也会扫清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践型的心理辅导。
(4)建立“优帮差”一对一学习对子。在班里找几个学习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孩子,与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让后进生感受到除了老师的关爱,还有同学的不离不弃。在“优帮差”学习活动中,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良好的学习风气定会逐渐形成。
6.家校携手共同抓。
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能成为后进生的学生,绝对与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有父母把他们的责任仅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当得知子女成绩差时,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打骂一顿,一般后进生的家长都不大原意参加家长会,认为子女成绩差没有面子面对老师及其他家长,所以召开家长会显然不能有效地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虽说有家校网这个平台,可我始终觉得它冷冰冰的,没有一点人情味。我试着为每个后进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家校联系卡,把孩子一周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尽量不告状,多讲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和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每周五由孩子带回,下周一孩子带来家长的反馈信息,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温暖传递,感动了家长,也感化了我们的后进生,他们与我更加亲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是“迟开的花朵”,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作为老师,我们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指导 “顽石”般的学生。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积极想办法,做工作,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以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