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监督,作业状况令人颇为担忧,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除因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留守家庭中的条件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学习上的帮助外,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单一枯燥。许多农村小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单调,完成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单独完成。这种缺少趣味可言的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心理。
2.整齐划一。作业设计整齐划一,忽视差异,要求所有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也得去完成。如此“一刀切”,没有层次性的作业,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留守儿童各方面困扰较多的情况下,就更会导致部分留守学生对作业草草了事。
3.重复低效。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只从书本出发,学生总是在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这样的作业不仅是负担,是一种折磨,再加之留守学生相对缺乏家长的配合,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就更加糟糕!
二、作业设计的策略
1.着眼差异,分开层次。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为整齐划一,作业设计上尤为明显。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建立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注意区分基础题和拓展题,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既加强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又满足了不同素质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既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虽然学生做同一作业,却显示出不同的个性,虽然做不同的作业但达到了同一目的,这样,每一位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2.贴近生活,增强趣味。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作业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为多种感官参与创设最佳环境,能把作业“蕴藏”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无疑是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激发作业兴趣的良好途径。另外,我在作业设计时尽可能地尝试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去动手、动口、动脑,去做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作业,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3.挖掘资源,张扬个性。
(1)操作实践性作业。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经常以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还需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2)调查式作业。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科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调查性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知识的生命活力。切不要以为调查式的实践作业我们农村孩子就没能力完成,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引导有方,孩子们完成这类作业的兴趣与效果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3)协作性作业。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大多数的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也会去请教同学,有的学生喜欢跟同班同学一起做作业。针对这一调查结果,联系本班实际,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住在附近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人数在3到5人左右),选举出一位小组长(当选小组长的学生必须是成绩比较优秀,做事认真负责的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这些同学在自家做作业,监督同学完成作业,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可以讨论、交流)。当然在开始阶段教师必须协助小组长严格把关,不然会演变成集体抄袭。?实践表明:这样的措施是可取的,效果是喜人的。留守儿童不仅有人监督自己完成作业,而且还在集体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锻炼了能力,增进了友情。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监督,作业状况令人颇为担忧,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除因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留守家庭中的条件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学习上的帮助外,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单一枯燥。许多农村小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单调,完成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单独完成。这种缺少趣味可言的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心理。
2.整齐划一。作业设计整齐划一,忽视差异,要求所有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也得去完成。如此“一刀切”,没有层次性的作业,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留守儿童各方面困扰较多的情况下,就更会导致部分留守学生对作业草草了事。
3.重复低效。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只从书本出发,学生总是在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这样的作业不仅是负担,是一种折磨,再加之留守学生相对缺乏家长的配合,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就更加糟糕!
二、作业设计的策略
1.着眼差异,分开层次。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为整齐划一,作业设计上尤为明显。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建立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注意区分基础题和拓展题,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既加强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又满足了不同素质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既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虽然学生做同一作业,却显示出不同的个性,虽然做不同的作业但达到了同一目的,这样,每一位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2.贴近生活,增强趣味。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作业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为多种感官参与创设最佳环境,能把作业“蕴藏”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无疑是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激发作业兴趣的良好途径。另外,我在作业设计时尽可能地尝试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去动手、动口、动脑,去做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作业,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3.挖掘资源,张扬个性。
(1)操作实践性作业。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经常以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还需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2)调查式作业。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科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调查性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知识的生命活力。切不要以为调查式的实践作业我们农村孩子就没能力完成,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引导有方,孩子们完成这类作业的兴趣与效果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3)协作性作业。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大多数的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也会去请教同学,有的学生喜欢跟同班同学一起做作业。针对这一调查结果,联系本班实际,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住在附近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人数在3到5人左右),选举出一位小组长(当选小组长的学生必须是成绩比较优秀,做事认真负责的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这些同学在自家做作业,监督同学完成作业,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可以讨论、交流)。当然在开始阶段教师必须协助小组长严格把关,不然会演变成集体抄袭。?实践表明:这样的措施是可取的,效果是喜人的。留守儿童不仅有人监督自己完成作业,而且还在集体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锻炼了能力,增进了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