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驱动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构建研究与实践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多角度拓展,信息化产业进一步深入至全新的高职院校领域,由此开创了全新的高校信息化新趋势,即智慧校园建设。该项目依据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借助相关数据信息为核心关键,营造相应实践环境,确保业务应用的功能发挥,从根本上展现全新的科学信息技术水平,完成高职院校学习管理活动的创新性发展,最终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核心服务。为实现校内全方位、精准化了解和掌握在校师生动态,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圈为研究,探索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拓展教育资源的实际应用范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完善健全的资源共享模式和相关学习环境的营造建立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慧校园  数据融合  人工智能
  前  言
  21世纪,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提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近两年,教育信息化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管理工作面临诸多考验,单纯以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全新时代需求。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新型科学信息技术的持续广泛引用,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加快落实并开展运行。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校园内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显著提升,很多院校制定了一系列建设规划并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礙了信息化建设进度。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多以现有应用系统整合作为主要任务,而系统来自不同厂家,使用不同接口与数据格式,信息系统的对接与数据共享仍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较大争议。
  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靠信息化建设部门是不够的,在信息化整体规划与部门主导推进应用的力度还需要加强。如何将学院业务性、应用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统一的建设与管理机制,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管理散乱、规范标准不统一、安全意识不强等现象,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难题。
  智慧校园建设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为目的,信息化认知程度及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是应用驱动成效的体现形式。现今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提高师生的信息化认知,提升管理层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对信息化发展方向的把控能力,有效分析业务基础数据,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基本的业务流程改革,满足管理层的决策需求和师生的服务,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运行的一个制约因素。
  信息化建设基础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有着良好的智能化校园基础设施条件,校园网出口带宽5G,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基本达到校园网络全覆盖;集约化的机房环境,保障了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两校区监控点达507个,拥有6套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高性能、全方位的智能化监控防御系统及异地实时沟通;一次性建成智慧型多媒体教室104间、全自动录播教室2间,教师利用职教云、工学云、智慧树、蓝墨云、智慧大学等开展信息化教学,推进了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升了学院信息化教学水平。学院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平台基础部分(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搭建,构建了学院的信息子集,规范了相关数据的交换标准,创设资源共享平台,从根本上确保学校内教学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了校园一卡通,在很大程度上为落实数据的相互交换提供重要支持。学院在教学、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形成了“智慧校园”的基础框架。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以构建整体规划的数据信息框架结构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数据交换共享的运行能力,提升数据的核心地位,确保运行环境的创设过程,加深业务应用的融入,集“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教学与教学资源共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和“大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为一体,紧密结合学院人才培养,以“应用驱动”的原则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深度融合,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彰显教书育人的关键原则,更好地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逐步打造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慧校园。
  主要建设任务与措施
  1.优化提升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夯实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校
  以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为准,以云安全网络构建标准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框架。注重信息安全机制体系的创建,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效地增强校园网络内部安全管理,注重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校园云数据中心,构建两校区双活的备份容灾系统,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升级硬件网络安全平台,重视各软件系统安全防护,构建软硬一体、责任分明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校园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立舆情监控、日志分析、热点感知等系统保障校园平安网络。达到外网攻击可防,内网攻击可阻,网络资源可控的理想状态。拓展信息化安全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增强全校师生整体的信息化网络安全意识,做到防护有措施,应急有预案,运维有保障。通过网络改造和安全加固,使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建设达到国家信息安全建设的标准安全防护体系。
  2.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变革
  (1)搭建校园综合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学院发展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和云计算应用中心的基础上,创建自主开放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综合平台,融合学院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师生状态数据、舆情数据、互联网等数据,借助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院建设学生服务类大数据、综合画像类大数据、教师发展类大数据、群体行为趋势及预警类大数据、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服务大数据、智慧决策类大数据,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湖泊,通过数据驾驶舱实现校情和状态数据分析结果的实时展示、预警,进一步推进校园决策管理工作的运行发展。   (2)构建智慧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以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学生社区、学生服务大厅、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管理环境为支撑,建设智慧综合服务系统,采取“大数据平台+微应用”模式,向师生提供各类智能化服务应用,共享数据中心将采集、处理和产生的服务数据自动对接到学院的高基平台、状态数据平台,通过综合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校情和状态数据监测、挖掘分析、科学预警和决策,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3)推进人工智能教学、管理,提升学院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能力
  构建人工智能教学管理体系,利用云计算、人脸识别技术,结合校园监控、智慧教室、电子班牌、一卡通等无感知智能设备,实现智能考勤、课堂行为分析、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对师生进行动态监控,记录行为轨迹;依托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多角度客观量化,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教学;建成内部质量管理系统,通过采集信息化过程性数据记录师生千天共同成长过程,形成师生档案,使师生管理实现动态化延伸,增强治理功能展现,加快实现教师、学生层面的自动监测、预警、诊断与改进,让师生天天进步、天天向上,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加速教育服务改造升级,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3.自主建设数字化资源研发中心
  紧跟课程改革,建成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资源制作研发中心,广泛开展基于慕课、SPOC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优质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搭建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远程4K高清直播互动课堂、AR/VR(虚拟现实)教学应用、仿真远程实训、5G远程全息投影教学等教学手段达到跨越虚实空间的学习,实现校内外办学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社区。注重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管理过程,规范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效
  选择性使用“应用驱动”的科学信息技术形式,有机结合校园教学活动,增强高效管理工作落实推进,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从而推进高效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过程,注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将学院逐步打造成“校园内部教育教学和管理一体化”“校内外办学资源应用一体化”的高水平现代化的智慧校园。建成具有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智慧课堂,强化教育资源广度建设与共享,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建立,增强教育模式升级,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结  语
  智慧校园是实现教育发展进步全新表现形式,更是学校建设的理想目标,而信息化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未来学校将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增强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总结归纳出相应探索规律,进一步落实校园管理工作决策,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的高质量运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弋建伟:《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校园”——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信息与电脑》2016年第15期。
  [2]党倩、刘维奇:《分析基于数据融合的教学过程监控及评价——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智库时代》2018年第44期。
  [3]黄斌文、矫媛:《基于CRP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在高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硅谷》2013年第6期。
  [4]魏秋彦:《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实现分析》,《才智》2019年第24期。
  [5]高杨、郭晖、梁康:《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探究》,《通訊世界》2019年第8期。
  [6]张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一站式”服务模型的探索和实践》,《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年第7期。
  [7]杨文、曾彦:《以数据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第18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民歌《茉莉花》因其悠扬动听的曲调、意蕴深厚的内容广受人们的欢迎,被人们广泛传唱。《茉莉花》的成功主要因其内在“美”,笔者在民歌作品教学过程中,对其内在“美”有着自己的体悟和认识。本文从词曲内涵、音色调性的角度,系统总结其内在“美”,借此深化对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认识,为其他歌者训练和演唱该作品提供必要的借鉴价值,同时也希冀对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江苏民歌《
期刊
[摘要]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不同,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实践作为导向,以学生作为中心,目  标是培养职业翻译人才,其既能够促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翻译  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据此,本文对  基于翻译工作室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翻译工作室 翻译工作坊 创新创业  1.构成  其
期刊
[摘要]学业水平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风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二者间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本研究基于TRA(TPB)理论,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因素与学业间的关系并进行简要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从地域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和优势。然后以陕西商洛为例,从地域的历史地理资源、城市规划建设和品位以及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陈述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 文化自信 策略  地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的、面向生产服务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一直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单纯依赖既有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需要。要想有效缓解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不良现象,高职院校必须基于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促进
期刊
[摘要]艺术教育专业是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作为一种新型专业,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为例,以非艺术类生源特征为切入点,探讨艺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求,通过对基础课程的探究不断完善艺术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非艺术类生源 艺术教育 素描教学 实践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幼儿园艺
期刊
[摘 要]室外运动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空间,本文以陕西某高校篮球场的改造规划与设计方案为例,提出高校室外运动场改造建设规划与设计时如何以人为本,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前进行现状分析、学生调研,参考办学要求等原则、步骤,以期为设计者和高校决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运动场规划与设计  室外运动场是高校进行体育教学、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运动比赛的重要区域,也是广大师生参
期刊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具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内容和新途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渭南校本红色文化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
期刊
[摘 要]随着在线开放课程被引入到了英语等外语课堂教学, 为朝鲜语等非通用语种的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启示。本位基于在线课程的《基础朝鲜语II》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建立课程中心,将教学活动从纸质材料延伸到网络,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 混合式 教学模式改革  类别 室外场地设施  基本配备类 一、面积(生均4.7㎡)  二、设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卖力上课,学生却在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并以造型设计中的视错觉及设计为例,阐述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视错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