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搞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1.以自学为前提,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1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这是感知课文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一步。预习应以课内为主,内外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预习有以下几方面要求: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字典、词典,弄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学会结合上下文正确的理解词义;②要求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比如: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着什么顺序叙说的?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具体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他(她)的品质?……等等;③让学生有目的诵读课文,粗略感知课文内容。“凡事预则立”,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让学生结合“研讨与练习”中的提示题精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初步领会课文重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找出不理解之处,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⑤自由朗读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段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预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允许他们参阅有关学习辅导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1.2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习方法。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的写作方法,有点抽象,是教学的难点。有学生就提出疑问了,教师不要直接用术语来给他做解释,可以在黑板上画两条不一样长的线段,让学生说出哪条长,再提问学生:“老师刚才在黑板上做什么呢?”学生就能感悟出“比较”这一方法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的作用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得,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师生互动、自学交流、小组学习、全班讨论等都是合作学习。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国内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是互助性学习,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随便。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绝不是只追究形式,花样翻新,而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
2.1让学生学会倾听。作为组内的一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前提是学会倾听。要倾听表扬之词,又要倾听批评之语或来自他人的建议或疑问。要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你自己。倾听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调学习,学会从同伴处获取信息,采集同伴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不同的解题方法。
2.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合作学习往往是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解决不了时才出现的,学生这时候的困惑使得他们想通过与别人交流、合作分担个体困难,形成合力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智慧结晶。一个人的智慧是狭窄的,多人的智慧确是宽广的。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开展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以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分开说的,其实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我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学习。合作时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这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还需要教师们努力地探索、实践、操作,不怕失败,不怕旁人的不理解,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搞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1.以自学为前提,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1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这是感知课文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一步。预习应以课内为主,内外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预习有以下几方面要求: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字典、词典,弄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学会结合上下文正确的理解词义;②要求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比如: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着什么顺序叙说的?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具体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他(她)的品质?……等等;③让学生有目的诵读课文,粗略感知课文内容。“凡事预则立”,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让学生结合“研讨与练习”中的提示题精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初步领会课文重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找出不理解之处,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⑤自由朗读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段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预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允许他们参阅有关学习辅导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1.2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习方法。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的写作方法,有点抽象,是教学的难点。有学生就提出疑问了,教师不要直接用术语来给他做解释,可以在黑板上画两条不一样长的线段,让学生说出哪条长,再提问学生:“老师刚才在黑板上做什么呢?”学生就能感悟出“比较”这一方法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的作用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得,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师生互动、自学交流、小组学习、全班讨论等都是合作学习。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国内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是互助性学习,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随便。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绝不是只追究形式,花样翻新,而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
2.1让学生学会倾听。作为组内的一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前提是学会倾听。要倾听表扬之词,又要倾听批评之语或来自他人的建议或疑问。要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你自己。倾听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调学习,学会从同伴处获取信息,采集同伴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不同的解题方法。
2.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合作学习往往是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解决不了时才出现的,学生这时候的困惑使得他们想通过与别人交流、合作分担个体困难,形成合力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智慧结晶。一个人的智慧是狭窄的,多人的智慧确是宽广的。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开展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以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分开说的,其实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我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学习。合作时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这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还需要教师们努力地探索、实践、操作,不怕失败,不怕旁人的不理解,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