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塑“型”,循源得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初中学生感知到数学分析是一个清晰可靠的研究过程,而非不断纠错和试验的结果.体会到方法的运用是由于问题本身规律的必然,而非偶然所得.数学模型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模型思想既符合数学基本思想,同时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构成
  具有了数学模型思想,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容易找到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生活中的“模型”启迪
  “司马光砸缸”是青少年熟悉的故事.这个事件中,安全模式是人水分离.解决的方法有:人离开水或水离开人.睿智的司马光让水离开了人.发现解决问题的模式,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活情境也契合这种模式呢?让我们类比普通和野生动物园.这个问题中安全模式也是人和动物分离.所以做法也有两个:把动物关进笼子是普通动物园;把人关进笼子(车子)就是野生动物园.
  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些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由问题本身规律产生解决问题的模式,结合已有条件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结合初中教学对此进行探究
  二、教材中的“模型”探究
  1.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思考问题本身所产生的模式,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意识培养.也符合数学基本思想之一模型思想的要求.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内容谈到直线的平移.一般就讲上下移而不讨论左右移.同时在处理直线上下移动时会让学生作为一个公式记下,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模型引导.确定一条直线模式常见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另一种模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一定点并且方向确定的直线就只有一条.确定直线的模式还有点加方向.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会多样,数学就会变得更有趣.
  例如,把函数y=2x的图像分别向上、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能得到什么函数的图像?分别向左、向右平移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函数图像?若让学生当公式来记,向上平移得到函数y=2x 3的图像,向下平移得到函数y=2x-3的图像.那么学生在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层面就比较肤浅.对左右平移的问题很难解决.
  如果学生已经认知到确定直线的模式还可以是点加方向(因为平移方向不变).可以把平移后的直线都看作是 y=2x b.只要得到平移后的点的坐标,就可以得到函数表达式了.当然这个点的坐标越简单得到就越好.容易发现函数y=2x经过点(0,0)向上下左右平移3个单位分别是(0,3),(0,-3),(-3,0),(3,0).这样把平移后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y=2x b表达式,就能分别求出b的值,从而得到函数y=2x的图像向上、下、左、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分别是函数y=2x 3,y=2x-3,y=2x 6,y=2x-6的图像.在通过形上的观察、数上的分析还能发现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还能互相转化.
  2.这个问题也能引导学生换个模式思考,能否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模式来解决平移问题?在小结时也能引导学生发现,要确定一次函数y=kx b的表达式要两个条件,一般要得到两个点的坐标.这也印证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合理性.当表达式确定时,会發现K的值和b的值也就确定了.而K决定函数图像的方向,b的值决定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位置,就也就说明点加方向的合理性,同时这两个确定直线的模式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例如,(2017年南京数学卷)如图所示,已知点P为∠ABC内一点,利用直尺和圆规确定一条过点P的直线,分别交AB,BC于点E,F,使得BE=B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这题有很多种解法.如果能回到问题的本源,让学生考虑下这类问题的常规模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的提升.
  “问题情境”:作一条直线.
  “建立模型”:(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点加方向确定一条直线.
  “求解验证”:由已知的模型就能发现,条件中已经有了一个已知点P,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再找到另一个点或是能过点P确定方向.
  由此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去研究问题.如果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盲目的探索,那在这过程中会充满着焦虑和怀疑.这些情绪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是不利的,它会加大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在盲目探索下即使一时解决了问题,那也如袋中摸球游戏,最多培养学生的解题经验,而不能上升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以数学眼光和视角去看待世界,解决问题.
  三、教学中的“建模”研究
  一般说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机理分析方法,一是测试分析方法.机理分析是根据对问题对象特性的认知、分析其因果关系,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规律.测试分析是由于问题的内部机理无法直接获知,可以通过测量计算获取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按照事先确定好的准则,找出一个和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将这两种模型结合也是常用的建模方式,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用测试分析来验证.
  针对初中生的模型思想的培养主要是机理分析方法.数学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初中课堂没有必要过高地去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所以如何把握好尺度,既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模型思想的优点,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值得研究.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把建模过程在课堂上简化为三个步骤:有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1.“有什么”是指分析条件.要求学生能对所给出的具体条件加以分析,并能对若干条件的组合加以分析.从而一步步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为“模型准备”做好基础.
  2.“求什么”是指研究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对所求问题的特性较全面的认知,分析其因果关系,找到问题成立的一般规律.为“模型假设”做好准备.   3.“怎么求”是指建立模式.要求学生能在分析条件所得到的“因”与解决问题的“果”加强双向交流,分析和反思并用.找到“因”到“果”的那座桥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式.为合理地“模型构成”做好最关键的一步.
  例如,(2018年南京市中考题)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BC=CD,∠C=2∠BAD.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OA=OB=OD.求证:(1)∠BOD=∠C;(2)四边形OBCD是菱形.
  分析建模过程:
  1.“有什么”(模型准备):由OA=OB=OD的条件,可得到:① 在直线形可以得到等边对等角;② 解构图形直接获取∠BOD=∠ABO ∠BAD ∠ADO;③ 在曲线形可以想到一中同长的圆.
  2.“求什么”(模型假设):对∠BOD=∠C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想法呢?学生会寻求什么样的原因,而能让∠BOD=∠C这样的结果成立?比较容易想到的是:①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② 角之间的转化.
  3.“怎么求”(模型构成):模型假设中的全等能结合条件简单的解决吗?当这种想法和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双向交流时,就会发现全等的想法不符合实际情境.那角之间的转化可行吗?条件中有∠C=2∠BAD,所以只要能解决∠BOD=2∠BAD,就能最终解决问题.而在条件分析的过程中也为这种想法做好了准备.很多学生甚至能通过对图形分析从中获取基本图形模式∠BOD=∠ABO ∠BAD ∠ADO.同样也可通过建构圆的方法,让圆心角∠BOD是圆周角∠BAD的两倍.由此发现在“有什么”和“求什么”之间多相互交流,才有可能获得合理的数学模型.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对条件的分析而进行的“模型准备”,由问题寻因而进行的“模型假设”.从两个方面让想法不断相互交流、互动,就能较容易形成合理的“模型构成”.这样的分析过程能更全面的感知问题,从而更合理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結 语
  数学是门实践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不仅仅是积累初中学生的解题经验,从表象上去强化学生对知识记忆和问题的认知,更要注重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这样让学生既在做法上有创新意识,又能领会到做法后事物的规律和模型的引领,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寻求感知到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这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勇.一道中考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0):45-46.
  [2]吴伟萍.浅析数学建模中创新意识培养[J].时代教育,2015(17):221.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抽象”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和依据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需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教材;目标;情境;探究;设计意图;反思  《普通
【摘要】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大力度发挥创新精神更新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标为广大师生制订了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框架,将“做”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核心,通过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累和巩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能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由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喜“联姻”来,促使“生主师导”理念有更新的诠释、促使课堂扩容提质的改变、促使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我们国家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变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从本质上培养出一批具有数学素质的学生,在新模式教学改革之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我们国家的数学教学建设出现大的成就,高校在新模式之下力求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数学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反应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是一个人学习数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备课是现阶段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的必备工作,是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备课不仅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在条理清晰的讲述中掌握知识脉络,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目前有效备课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备课倡导的教师在备课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教学工作者热议的大课题,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课堂教学实例中,阐述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1.强化图形语言教学,确立教学的有效性;2.抓好高效提问教学,保障教学的有效性;3.运用变式训练教学,回馈教学的有效性;4.把控课堂归纳与小结教学,强化教学的有效性;5.注重关键词教学,深化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学生活动;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已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泛在学习课题研究,数学教学率先引入“淘题吧”自适应测试系统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基于“淘题吧”的自适应学习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系统辅助课堂,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适应学习;iPad教学;创新式学习;教学设计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知识创新式学习,泛
【摘要】错誤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如果能够加以充分重视和深入挖掘,则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的开发和错题本的利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些许助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错题本  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再三强调之后,学生做题仍然会出错,改错后,下次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照错不误.这令教师十分头疼
【摘要】數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好数学为生活所用,生活化教学又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寻找教学素材,在生活化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从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找到突破口,为课堂教学增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的教学素材均取自于生活,但同时又归于生活,这说明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数
【摘要】向量的数量积主要反映向量的长度和角度两个方面.高中阶段,向量的题目往往可以有代数和几何两种解法.本文结合具体例题,从长度和角度两个维度分析圆在向量中的几何用法.  【关键词】圆;长度;角度;向量;應用  向量作为高中阶段的知识点,一般都可以采用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去解决问题,本文侧重从几何角度解决问题.  从几何角度解决向量问题的前提是构图,而在向量题目的构图中,我们常见的是将小写字母用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