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国家的命运,其人格风貌必将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大学阶段也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正确认识大学文化特殊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以期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帮助他们朔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材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生人格 培养 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他同时希望大学生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人格及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热的过渡阶段,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表现
(一)消极懈怠、缺乏自信
走出高考的重压,部分大学生以为得到了“解放”,从此可以混日子,拿文凭。奋斗目标不明确,仍然有着“60分万岁”的思想。不再积极进取,同时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出现压力不能正确面对,甚至产生偏激行为。
(二)诚信缺失、个人主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与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如洪水般泛滥,导致大学生道德出现滑坡。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主要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就业违约等。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人主义意识强烈,没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环境适应不良
离开家长和班主任的监督和指导,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部分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
三、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形成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成学他们的世界观。在市场经济观念的推动下,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观念、新思维的强烈冲击并发生巨大变化。
(二)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大学生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在现实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空虚、幻想、被动,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
(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挫折承受能力较弱,思维方式不成熟。大学生习惯了中学时代的“填鸭式”教育,也习惯了从课本、教师的讲义中找答案,也习惯了地家长的依赖,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们们措手不及。
四、大学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以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积极评价自我,同时接纳他人。引导大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良好的心理“免疫力”,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美丽的校园、富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以及美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并使他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参加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内在人文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大学生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就有了规范自身行为的内驱力和自制力,依照特定的思想品质、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示范作用引导自己提升人格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学是教育人的场所,它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大学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重视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建设适合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的大学文化,是当前大学建设和发展中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静平.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5(3):204- 206.
[3]罗艳丽.浅谈大学文化与德育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4]徐显明.追寻大学之道[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徐辉,黎万和.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1.
[6]李鸿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生人格完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74.
[7]赵存生,林齐模.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的大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唐烈琼.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与人格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2004(6):302- 306.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生人格 培养 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他同时希望大学生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人格及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热的过渡阶段,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表现
(一)消极懈怠、缺乏自信
走出高考的重压,部分大学生以为得到了“解放”,从此可以混日子,拿文凭。奋斗目标不明确,仍然有着“60分万岁”的思想。不再积极进取,同时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出现压力不能正确面对,甚至产生偏激行为。
(二)诚信缺失、个人主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与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如洪水般泛滥,导致大学生道德出现滑坡。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主要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就业违约等。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人主义意识强烈,没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环境适应不良
离开家长和班主任的监督和指导,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部分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
三、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形成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成学他们的世界观。在市场经济观念的推动下,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观念、新思维的强烈冲击并发生巨大变化。
(二)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大学生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在现实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空虚、幻想、被动,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
(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挫折承受能力较弱,思维方式不成熟。大学生习惯了中学时代的“填鸭式”教育,也习惯了从课本、教师的讲义中找答案,也习惯了地家长的依赖,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们们措手不及。
四、大学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以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积极评价自我,同时接纳他人。引导大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良好的心理“免疫力”,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美丽的校园、富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以及美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并使他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参加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内在人文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大学生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就有了规范自身行为的内驱力和自制力,依照特定的思想品质、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示范作用引导自己提升人格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学是教育人的场所,它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大学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重视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建设适合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的大学文化,是当前大学建设和发展中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静平.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5(3):204- 206.
[3]罗艳丽.浅谈大学文化与德育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4]徐显明.追寻大学之道[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徐辉,黎万和.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1.
[6]李鸿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生人格完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74.
[7]赵存生,林齐模.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的大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唐烈琼.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与人格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2004(6):302-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