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大报告提出“学习型社会”后,又相继出现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支部等提法。军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保卫国家和平的使命,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必须在思想上走在国家建设的前列。创建学习型军营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现在部队中部分官兵对学习型军营的内涵还存在模糊认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习型军营的内涵的深入研究。
一、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学习的理念由精英培养、阶段性学习到人人成才、终身学习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军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部队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在校学习,也不能局限于各种进修班的短期学习,而是要把学习延续和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及各种活动中。这时学习成为每个官兵伴其一生必不可少的事情,我们必须以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已有的知识不断超越。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向现在,还要面向未来。学习不再是一个很私人化和个体化的事情,个人的评价尺度不再是由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来决定,也就是通过“干”这一主要形式来确定的,学习成为重要的评价。学与不学,学得好与不好不再是单纯的个体利益选择,而是部队快速发展的规范和定律。通过爱国思想和形势教育,使官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战斗力加强,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相联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人人成才的基础;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营造人人渴望成才的氛围。使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在组织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将自己报效祖国之志转化为练兵习武、打赢战争的能力。通过部队这所学习型军营,达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的境界。
二、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学习的方式由“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
“组织学习”在部队里很常见,“学习”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既包括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又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字面上来看学习型军营中提到的“学习型组织”与部队中常说的“组织学习”意义相近,事实上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以领导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说是教育方式,学习者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学习者没有选择性,学习的内容有可能与实际工作相脱离。而“学习型组织”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各种制度和方法,创造良好的积极学习的氛围,使学习者不是把学习看作迫于外界的种种压力去学习,不是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学习,而是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追求精神,是每个官兵能对部队的性质、地位、功能、自己担负的使命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一举一动同国家的目标联系起来,把自己的荣辱、苦乐、升迁、进步与部队团体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组织的荣誉,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学习。
工业时代的许多组织不能称为学习型组织,是因为存在两种分离:从组织角度看,工作与学习的分离,从个人角度看,是工作与知识的分离。过去那种“学习与工作很难结合,而且占用工作时间”的模糊认识没有得到彻底澄清,是阻碍对学习型组织完整性认识的主要因素。而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军营的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要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强调工作中的反思,将工作学习化。又要把学习与工作等同,像对工作的要求那样严格对待学习,将学习工作化。一方面要把抓学习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使工作计划、检查落实、考评都包含抓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内容必须按照紧跟前沿、贴近任务和岗位的原则,突出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把学、用、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要把学习看作与工作一样,提出要求,进行规范、检查、考核,不仅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学,更要在工作时间内、工作过程中学,学后即刻有新的、有效的工作行为,这样才有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快速、高效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三、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学习的主体由军人个体转向有着共同愿景的军事团体
当今,英、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信息战争时代,而我国军队还面临着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双重任务。于是,觉醒的中国军事理论家和实践家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官兵的素质是军队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但这时的学习理念忽略了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建立一个信仰共同体和作为团队贯彻共同目标和战略计划的工具,通过它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组织向心力。)这项领导理念。这时官兵的学习是零散的、间断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种忙忙碌碌的“学习”看似态度积极,而有些人只是在为那一张不一定都能代表真实水平的“文凭”而奋斗,这种“学习”的功利性非常突出。
任何一个能高速旋转的车轮,都需要一个坚实的轴心和能强力支持轴心的辐射线。同样,只有在广大官兵心中形成共同愿景,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军队广大成员思维聚变,创造思维的活力。学习型军营中主体是军事团体,这里的军事团体不是单个学习主体的简单叠加。他们是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学习目的的团体,即他们是有着共同愿景的军事团体。这时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从个人的功利化角度理解和认识学习活动的价值,而是把军人个体的学习活动同军事团体的整体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从自身对国家和军队应尽的责任角度来支配和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型军营的主体,即军事团体的范围是很广的,小到基层连队,大到集团军各个层次都可以开展团队学习。通过这种主体的转换,使新的学习理念层层渗透人心,为发挥广大官兵的潜能,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迎接新军事变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达到的目标由以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为主转向复合型的创新军事人才培养为主
战争和军事发展的历史证明,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必然促进全球军事领域的变革,每一次军事革命的兴起,每一次新作战样式的出现,每一代武器装备的投入使用,都有力地改变了对军事人才的总体素质和宏观配置的需求。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站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洞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标准——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向新经济、知识经济进发中,人力资本将加速折旧,知识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成为时代的主题。《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称,所学知识中有50%左右已过时。知识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脆弱”——更新速度加快,老化与陈旧加快。而要想处在世界的前沿,获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比对手学习的更快,进行持续的创新。学习型部队强调的学习是可以转化为创造力的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是盲目的而不可取的,一个整天学习而不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的组织,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组织。新的世纪,新的年代,人才作为军队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要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思想。但我们在强调知识创新时,也不能忽视知识应用的重要性,知识创新是以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促进知识积累和文明进步,知识应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知识应用的结果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的地方就有知识应用。没有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学习型军营的创建过程是着眼未来高科技战争,立足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着力加快复合型创新军事人才培养的过程。
一、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学习的理念由精英培养、阶段性学习到人人成才、终身学习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军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部队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在校学习,也不能局限于各种进修班的短期学习,而是要把学习延续和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及各种活动中。这时学习成为每个官兵伴其一生必不可少的事情,我们必须以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已有的知识不断超越。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向现在,还要面向未来。学习不再是一个很私人化和个体化的事情,个人的评价尺度不再是由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来决定,也就是通过“干”这一主要形式来确定的,学习成为重要的评价。学与不学,学得好与不好不再是单纯的个体利益选择,而是部队快速发展的规范和定律。通过爱国思想和形势教育,使官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战斗力加强,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相联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人人成才的基础;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营造人人渴望成才的氛围。使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在组织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将自己报效祖国之志转化为练兵习武、打赢战争的能力。通过部队这所学习型军营,达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的境界。
二、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学习的方式由“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
“组织学习”在部队里很常见,“学习”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既包括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又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字面上来看学习型军营中提到的“学习型组织”与部队中常说的“组织学习”意义相近,事实上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以领导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说是教育方式,学习者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学习者没有选择性,学习的内容有可能与实际工作相脱离。而“学习型组织”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各种制度和方法,创造良好的积极学习的氛围,使学习者不是把学习看作迫于外界的种种压力去学习,不是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学习,而是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追求精神,是每个官兵能对部队的性质、地位、功能、自己担负的使命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一举一动同国家的目标联系起来,把自己的荣辱、苦乐、升迁、进步与部队团体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组织的荣誉,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学习。
工业时代的许多组织不能称为学习型组织,是因为存在两种分离:从组织角度看,工作与学习的分离,从个人角度看,是工作与知识的分离。过去那种“学习与工作很难结合,而且占用工作时间”的模糊认识没有得到彻底澄清,是阻碍对学习型组织完整性认识的主要因素。而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军营的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要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强调工作中的反思,将工作学习化。又要把学习与工作等同,像对工作的要求那样严格对待学习,将学习工作化。一方面要把抓学习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使工作计划、检查落实、考评都包含抓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内容必须按照紧跟前沿、贴近任务和岗位的原则,突出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把学、用、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要把学习看作与工作一样,提出要求,进行规范、检查、考核,不仅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学,更要在工作时间内、工作过程中学,学后即刻有新的、有效的工作行为,这样才有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快速、高效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三、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学习的主体由军人个体转向有着共同愿景的军事团体
当今,英、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信息战争时代,而我国军队还面临着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双重任务。于是,觉醒的中国军事理论家和实践家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官兵的素质是军队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但这时的学习理念忽略了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建立一个信仰共同体和作为团队贯彻共同目标和战略计划的工具,通过它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组织向心力。)这项领导理念。这时官兵的学习是零散的、间断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种忙忙碌碌的“学习”看似态度积极,而有些人只是在为那一张不一定都能代表真实水平的“文凭”而奋斗,这种“学习”的功利性非常突出。
任何一个能高速旋转的车轮,都需要一个坚实的轴心和能强力支持轴心的辐射线。同样,只有在广大官兵心中形成共同愿景,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军队广大成员思维聚变,创造思维的活力。学习型军营中主体是军事团体,这里的军事团体不是单个学习主体的简单叠加。他们是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学习目的的团体,即他们是有着共同愿景的军事团体。这时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从个人的功利化角度理解和认识学习活动的价值,而是把军人个体的学习活动同军事团体的整体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从自身对国家和军队应尽的责任角度来支配和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型军营的主体,即军事团体的范围是很广的,小到基层连队,大到集团军各个层次都可以开展团队学习。通过这种主体的转换,使新的学习理念层层渗透人心,为发挥广大官兵的潜能,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迎接新军事变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型军营建设过程中,达到的目标由以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为主转向复合型的创新军事人才培养为主
战争和军事发展的历史证明,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必然促进全球军事领域的变革,每一次军事革命的兴起,每一次新作战样式的出现,每一代武器装备的投入使用,都有力地改变了对军事人才的总体素质和宏观配置的需求。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站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洞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标准——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向新经济、知识经济进发中,人力资本将加速折旧,知识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成为时代的主题。《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称,所学知识中有50%左右已过时。知识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脆弱”——更新速度加快,老化与陈旧加快。而要想处在世界的前沿,获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比对手学习的更快,进行持续的创新。学习型部队强调的学习是可以转化为创造力的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是盲目的而不可取的,一个整天学习而不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的组织,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组织。新的世纪,新的年代,人才作为军队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要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思想。但我们在强调知识创新时,也不能忽视知识应用的重要性,知识创新是以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促进知识积累和文明进步,知识应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知识应用的结果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的地方就有知识应用。没有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学习型军营的创建过程是着眼未来高科技战争,立足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着力加快复合型创新军事人才培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