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因素与挖潜对策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长期注水开采,东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关键词:构造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控制因素;挖潜
  中图分类号: TE34
  前 言
  陆相沉积油田近90%采用注水开采方式,其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高。本文以东辛油田为例展开论述,该单元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流体非均质、断层、开发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剩余油研究规律不仅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准确位置及数量,搞清楚其成因以及分布的特点,并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采用相应的挖掘技术,提升油田的开发潜力。
  1 油田概况
  东辛油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部,勘探面积1028km2,包含东辛、永安等五个油田,累计探明含油面积164km2、地质储量4.52亿吨,动用4.12亿吨,目前采收率为35.7%.具有地质特点:(1)断层发育、构造复杂、断块多,含油面积小。(2)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油水关系复杂。含油井段1500-2700米,纵向上有六套含油气层系46个砂层组172个含油小层,主力含油层系沙二段有19个砂组82个含油小层。(3)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差异大。原油以稀油为主,地下原油密度0.76-0.88g/cm3,地下原油粘度2.3-163mPa.s,平均为14.5 mPa.s。纵向上馆陶组、东营组原油和小部分块沙二8-10有常规稠油。(4)油藏类型多,天然能量差异大。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1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
  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地质和开发两大因素的控制。开发因素主要指注采系统。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地质因素。地质因素主要指沉积微相,储层微观特征、宏观非均质性,油层微型构造,油藏构造,流体性质等。(1)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的分布。沉积微相决定储集砂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因此也决定着储层平面和垂向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水的运动方向,从而导致剩余油沿一定的相带分布。(2)油层微构造和断层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微型构造模式其剩余油富集程度和油井生产情况不同。油层微型构造对剩余油的分布和油井生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层断面构造特征与剩余油分布有关,封闭性断层、断面上的鼻状凸起以及相对高点部位为剩余油富集区。(3)储层微观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相对于宏观储层特征来说,储层微观特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储层渗透性非均质程度及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上。成岩作用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改造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次生孔隙的形成和不断地改造。钙质胶结的储层在酸性地层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溶解、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有改良作用,从而成为孔渗性良好的储集层。开发因素.开发因素主要有注采关系、注水距离、井网密度、累计注水空隙体积系数。注采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注采井比、注采井距及完善控制程度。另外由于防砂工艺、生产压差、窜层窜槽及射孔等开发工程因素以及由于钻井设计、注采井网造成的油砂体边界、形态发生变化等对储层的再认识方面都会对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注采比例、位置分布或井距不适当,往往会使注采受到局限,出现不均现象。
  2.2 剩余油分布特征
  从平面分布形态看,多为孤岛状或窄条带状;从区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大断层附近、断层边角区和岩性变化带;从纵向上看,主要分布在物性相对较差的低渗透层中。一般来说,研究微观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有两类:一类是占较多孔隙的连片状剩余油,它分为水波及域外的连片状剩余油和水波及域内的簇状剩余油;另一类是占据较少孔隙的分散型剩余油,主要有柱状和孤岛状等形式。(1)片状剩余油。水波及域外的片状剩余油是指在微观模型驱油试验中,由于注入水未驱到而滞留于模型边角处的剩余油。簇状剩余油是指被通畅的大孔道所包围的小喉道控制群中的剩余油,(2)分散型剩余油。柱状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连通孔隙的喉道处,在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沿着亲水的岩石壁面或壁面上的水膜前进,在孔隙内的油被完全驱走之前,水已占据了油流通道前的喉道,使油流被卡断,油即以油滴的形式留在大孔隙内成为“孤岛状”剩余油。
  3 剩余油挖潜技术对策
  从油藏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制定出不同的挖潜措施,挖掘剩余油。以储层及剩余油研究为基础,以注水结构调整为重点,完善剩余油富集区注采井网,并实施分注、挤堵调剖、分层增注、差层单注等手段挖掘剩余油。对停井、事故井逐井分析,对有潜力可以利用的关停井及时修复利用。利用打塞、挤堵等手段封堵高吸水层,有效改善注入剖面。
  3.1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注水波及体积
  开发后期油水分布復杂,油层非均质严重,水淹不均衡,含水饱和度较高的滞留区多呈零散状态分布。通过改变液流方向在油层中造成新的压力场,引起油、水渗流方向改变,使注入水进入波及较差地区,从而使动用较差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的原油推向井底而被采出,达到扩大注水面积和波及系数,改善注水驱油效果的目的。(1)对河道条带状发育的砂体,停注或控注位于水流方向注水,加强河道两侧方向注水。(2)对于基础井网长期停注层恢复注水,同时停注其周围相应注水井,使液流方向改变,扩大了注入水波及体积。(3)通过关闭一些注水井,转注另一些井,或将注、采井换位来改变液流方向,以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增加水驱油面积。
  3.2非常规调整挖潜技术
  非常规调整挖潜技术是通过改变储层空隙结构和流体性质等手段达到最大限度地开采剩余油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学调剖,提高低含水的浸入量;(2)适宜的三次采油技术;(3)物理场驱油技术,包括热场、声场、静电场、磁场等;(4)人工地震采油技术;(5)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等。
  3.3采用各种措施挖掘油层内部潜力
  (1)开展大面积周期注水,通过周期注水可以在高低渗透层段形成附加压差,压力场的调整使油层内产生附加窜流,可使原来滞留状态的原油动用起来。加大周期注水的力度,重点选择含水较高、油层性质较好的二、三类厚油层进行周期注水。(2)精心优选顶部挖潜方案。通过对高含水后期厚油层剩余油的研究表明,其剩余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平面上注采不完善形成的;二是由于纵向上非均质层内有薄夹层形成的顶部剩余油。对于平面上的剩余油,主要开展了周期注水和平面调整,对于顶部的剩余油,从补孔、压裂等优化措施入手。
  参考文献:
  [1]陈亮,牛艳平.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多学科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9,6(5):29-33.
其他文献
[摘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 民主也愈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各方面作出進一步探究。  [关键词]建设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分类号】:D621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把民主制度建设摆在突出
期刊
摘要:乡镇文化站处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第一线,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神阵地。乡镇文化站又是农村唯一的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和枢纽。当前苏北乡镇文化站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发展以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更好的加强和建设苏北乡镇文化站势在必行。  关键词:苏北;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文
期刊
摘 要:压裂改造工艺是国内外油田在勘测、开采及开发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重要的增产手段之一,一般在实际生产中,随着地质条件的不同及各油层的特点,该工艺也就随之改变。压裂改造工艺的完善和普及,有助于扩大产能、提升产量,使有限的石油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关键词:增产原理;工艺现状;设计  中图分类号:TE866  1压裂改造工艺  压裂工艺主要是采用位于地面的高压泵组,向油井内注入排量超出地层吸收能力
期刊
摘要:城市环境问题的症结都源于城市的不科学发展、不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源头控制”,这也是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空气污染 保护环境 治理  中图分类号:X38  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和燃料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粉尘、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空气层,使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
期刊
摘要:单片机发展极为迅速,当前世界上个大芯片制造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本文对单片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探究。  关键词:单片机;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B855+.3  一、单片机的定义。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
期刊
摘 要:本文全面分析了油田抽油机采油系统中的能量损失的类型,从强化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入手,推广应用系统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开发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油田;采油系统;能量;降耗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5  1 抽油机采油系统中的能量损失  抽油机采油系统将电能从地面传递给井下液体,从而把井下液体举升到地面。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能量不断传递和转化的过程,能量的每
期刊
摘 要:在石油开发生产过程中,进行试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求取试油层的产能。而在非自喷井试油过程中,常规油管抽汲、加封隔器油管抽汲和套管抽汲是最常用的试油方法,这三种方式采用的不同,会对石油的产量有很大影响,同时在试油过程中采用的试油方式正确与否,  也会对石油的产量有影响。因此, 试油方法上运用上有很多的因素需要注意,运用情况不同  , 所获得的产能就会有一定的差异。通常的差异规律是加封隔器抽汲的
期刊
摘 要: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和中心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矿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正在向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分析了当前煤矿开采中开采技术的重要性,探讨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对矿井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822  1.我国煤炭开采的现状  在
期刊
摘 要:目前油田生产中广泛使用抽油机采油,抽油机机械采油的系统效率主要包括地面效率与井下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地面效率容易检测、计算和调整,井下效率则取决于产液量、动液面泵效以及管柱的状况。本文分析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提出了治理对策,为优化设计抽油机运行参数提供参考。  关键词:抽油机;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TK212.+4  1 系统效率的理论计算  将抽油机井的地面设
期刊
摘 要:埕北11N井区注采矛盾加剧,纵向上和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对埕北11N井区注水调剖,提高注入水波及面积,达到降低井区综合含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海上调剖 埕北11N 效果  中图分类号: TE58  一、海上油田注水井调剖技术  1、注水井调剖的原理  由于油层是不均质的,注入油层的水常常为厚度不大的高渗透层所吸收,吸水剖面很不均匀。由于注入水的冲刷,使油层的不均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