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这个要求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有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氛围中,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和自由表达。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亲切、被信任、被尊重,激起情感共鸣,变“要问我”为“我要问”。
  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隐蔽起来,进行心理位移,变“教师高高在上”为“平等对话”,变“知识的搬运工”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变“学生学习的监管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变“至高无上的管理者”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激励者”。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鼓励质疑。要努力克服偏见,不要先入为主地想当然,要公正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精心、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经典的探究活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并加以引导和帮助,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教师要杜绝在语言上、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在“知”与“不知”的强烈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
  二、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见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情境,在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导他们质疑,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或肤浅、或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予以肯定,并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不盲从教材,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要鼓励接纳,不能打断批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让学生观察,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索,活动方法让学生寻找,科学概念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杜威认为: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又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我们的教学要从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
  1.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发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创设认知冲突情境,使学生“悱”中“问”;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做”中“问”。要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他们亲身经历且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如培养学生从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
  3.培养质疑精神和想象能力
  要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使他们处于“愤”“悱”状态。引导学生通过怀疑、想象提出问题;從多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尽量理解不同的观点;在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再追问“还有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更好”。
  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组织引导学生多阅读科幻书籍,或尝试写科幻短文,开展科幻绘画、创意设计、创造发明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应针对科学问题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策略,诱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科学问题;或者对已有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概括,提出概括性问题;或者通过观察、类比、想象等,提出猜想型问题;或者对基本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地发散思考,提出引申型问题;或者针对概念、性质等在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矛盾,提出批驳型问题;或者对一些不对称、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的因素,提出完善型问题。
  四、及时评价,为学生提问“导航”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的乐趣。可以建立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记录、评价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次数,直接与学期的评定挂钩。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对提出的问题不要仓促下结论,在得出一个结论之前,要认真考察依据。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例如: “噢,这是一个有道理的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他们的需要,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教师要避免机械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对和错的评价,更不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情的批评或人格上的侮辱。教师要始终信任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我的价值,相信自己有成功的潜力。对于一些有自卑感的学生,要有意地为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引导他们不断走向成功,并从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并加深自信,再把自信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走向良性循环。
  五、允许学生出错
  爱因斯坦说过:假如我每天都提了十个问题,即使九个半是错的,但只要有半个有价值就了不得了。我们应当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要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肯定,然后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要尊重、宽容、呵护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往往是幼稚的,容易犯错误,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学生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误,也就无所谓正确。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学生出错。教室应该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地方,只有允许学生出错,才能让他们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当采用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如果学生提问时出现错误,我们不应嘲笑,应当肯定其敢于提问的行为,发现其发光点。
其他文献
“支架”一词,原意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是建筑工人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建筑房子或修缮建筑物时提供支撑的暂时性平台。在教学中,“学习支架”是指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脚手架”式的框架,使学生能够沿着它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概念的意义建构。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活动式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合
在一个STEM课堂上,教师可能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组成一个班级范围内的探究小组开展原创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搜集、分析数据,并设计、测试和改进一个解决方案,然后与
小学生年龄小,描述能力弱,要将自己的思考用语言讲述出来,难免会不全面或不到位,往往导致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表达不充分、不严谨。图示记录不但能形象地表达学生头脑中的所思所想,还
空心板梁桥近些年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横向铰缝破坏、支点处斜裂缝多、支座易脱空等,重载交通下小跨径桥梁新的结构形式亟待研究解决。上海市南六公路(S1~S32)改建工程上部结构采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记录,真正发挥实验记录的功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的小学科学教学比赛、教学观摩和学术会议上,深圳的科学教师频频崭露头角。这些教师的年龄不大,但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执教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等部得
桃花峪黄河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主跨为406 m。利用全桥模型试验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其体系转换过程,重点介绍了该桥的试验模型在结构设计、体系转换过程及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
介绍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科研单位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包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新的科技评价机制,强化农业
1.问题聚焦,课堂导入师:前天,我给孩子做了个生日礼物,就在这个箱子里,他非常喜欢(教师演示),有什么发现?生:里面有个奥特曼,可以弹出来,也可以压下去。师:奥特曼是怎么出来的?生:里面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