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道路工程也应运而生,这使我们非常重视公路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及其它疑难问题。众所周知,软土地基是道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土体结构,对道路建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公路建设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应在公路施工中应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147-01
前言
在国内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国家增加了对道路交通的投入,道路是经济建设的核心纽带,为确保道路施工正常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地理因素,特别是地质结构。软土地基作为不可忽略的对象,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所以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关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为避免安全事故,施工期间需要结合自然环境、地质状态,拟定恰当的软基加固方案,通过应用先进的加固施工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
1 道路软基的基本特征
1.1 密度小,含水量较多
密度小是導致道路软基呈现出较软特性的一个重要属性;另外,软基的密度小也就意味着软基内部的孔隙较大、含水能力较强,而导致软基具有这种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软土地基中含有较大的黏土微粒和粉土,这些黏土微粒和粉土内部带有一定数量的负电荷。众所周知,负电荷具有较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存在于空气中的水分,使得大部分的软土地基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1.2 流动性强
流动性强是软土地基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正因为流动性强,在重力和其他外力对软土地基长期的作用下,软基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形,严重时还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移动,破坏道路的结构。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若无法及时采取一定的软基加固技术,软基便会出现大幅度的流动,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1.3 抗压能力弱
密度小、含水量多和流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软基又具有另一个基本特征——抗压能力弱。这是因为软基本身的强度小,内部的孔隙较大,加上含水量大,使得软基本身的承重能力较小,要应付重型车辆荷载或车流量较大的情况,还远远不够。如果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及时进行有效加固,会导致道路路面出现开裂、下沉、车辙甚至唧浆,严重的整幅路面都会发生下陷或位移,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还会危害人们的人身安全。
2 软土地基性质与影响
2.1 软土性质
软土地质作为道路施工最常见的地质,道路设计必须结合软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事实上,软土属于软弱土层,如果处理不佳很可能造成路面沉陷,最后破坏道路,让其难以正常使用。从软土类型来看,可以分成:软黏性土质、淤泥与淤泥土质。之所以软土强度低,主要原因是该土质的含水率偏高、孔隙大、排水难、吸水容易。通常存在软土的地基都很难达到道路施工要求,所以必须结合地质资料,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2 软土地基的影响
软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基层和面层及道路的使用寿命。沉降是软土地基最显著的影响,造成沉降的重要因素是因为软土具含水量高、压缩变形大、承载力及抗剪强度低等特性,公路在重型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土有可能挤入底基层(软土层)或将软土向路基两侧挤压隆起,地基不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从软土地基路段反馈的信息来看:软基的危害是承载力低,变形大,特别是不均匀变形大,而且变形稳定时间很长,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加若施工时的加固处理材料配比不佳,土层还会出现不均匀硬化,造成路基沉降大且不均匀,从而造成路面的开裂、车辙、倾斜等病害现象。
3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在道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一直是各方需着重考虑的问题。笔者在对资料进行搜集总结后,整理出以下三个能有效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地基换填法。接下来,笔者将对以上三点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3.1 排水固化法
前文已介绍,软土地基因含水量大、孔隙较多,才导致土层稳定性较差。若能降低土层的含水量,消除土层中的孔隙,将有效提高土层的稳定性。排水固结法就运用到了上述原理,对需进行加固的软土地基进行严密的勘测,分析土层流向,在土层内铺设塑料排水板(造价便宜,抗压性、抗弯曲性强)或是袋装沙井,再按土层流向于其内部挖掘一条适当口径的排水通道,并强化通道的抗压性和稳定性,最后,在土层上方铺设结构稳定的重物进行挤压,使软土层内的水分从排水通道内排出。若土层内孔隙较多,还需使用真空装置对土层进行排气处理。此方法可以有效排出软土层中的水分,减少软土层中的孔隙,以达到压缩土层,提高土层稳定性的目的。排水固结法施工周期较长,在工程期限允许下才可实施。此方法一般运用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地区。因软土层的主要构成物为黏土、淤泥,流动性较大,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排水通道的畅通性,定时清除管道中的淤积物,以便排水工作的顺利展开。排水工作完成后需对土层稳定性进行勘测,待土层达到施工标准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3.2 化学加固法
部分沙土、粉尘、淤泥含量较多的软土层,因排水性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进行化学加固。化学加固法主要使用水泥、石灰等化学材料与软土层充分进行搅拌,使之与软土地基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软土内的水分吸收,并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添加的化学溶剂也不同。如果工期较短,工程资金多,则可以使用造价较高的硅化施工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如果软土层强度低、排水性较差,则可以考虑使用旋喷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如果考虑到造价问题,可以采用低成本水泥搅拌桩处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
化学加固法可以应对众多施工情况,适应范围极广。但需注意的是采用的化学添加剂需是无毒、无害、无腐蚀性的材料,以免危害道路周边环境,对往来行人和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3 地基换填法
地基换填法的工程量较大,故一般运用于小范围且埋深较浅的软土地基施工中。软土层厚度较浅时,可以采用人工挖掘法将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悉数挖除,并换填上稳定性高、强度较大的材料。软土层厚度较深时,则考虑采用机器挖掘法等进行挖除处理,并换填上稳定性高、强度较大的材料。
地基换填法因工程量、成本等因素,受限制较多。换填的材料应当确保无毒、无害、无腐蚀性,保证周边行人及居民的生命健康。对软土层进行挖除后需及时对废料进行处理,防止因堆积造成堵塞下水道、污染地下水或地表水体等情况的发生。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还有:真空预压法、反压护道法、水泥搅拌桩法、强夯法、加筋路基法等,均可有效处理软土地基,提高道路质量,但因篇幅问题,笔者就不一一详述。
结束语
进行道路施工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也是比较宽广的。会受到施工现场的天气、地质、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应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应充分了解软土的主要特点、环境以及性质等因素,选用最合适的软基处理技术,从而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王前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
[2] 赵洪茂.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施工技术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06).
[3] 徐注.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4):132-133.
[4] 刘月娇.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5(16):59.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147-01
前言
在国内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国家增加了对道路交通的投入,道路是经济建设的核心纽带,为确保道路施工正常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地理因素,特别是地质结构。软土地基作为不可忽略的对象,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所以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关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为避免安全事故,施工期间需要结合自然环境、地质状态,拟定恰当的软基加固方案,通过应用先进的加固施工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
1 道路软基的基本特征
1.1 密度小,含水量较多
密度小是導致道路软基呈现出较软特性的一个重要属性;另外,软基的密度小也就意味着软基内部的孔隙较大、含水能力较强,而导致软基具有这种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软土地基中含有较大的黏土微粒和粉土,这些黏土微粒和粉土内部带有一定数量的负电荷。众所周知,负电荷具有较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存在于空气中的水分,使得大部分的软土地基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1.2 流动性强
流动性强是软土地基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正因为流动性强,在重力和其他外力对软土地基长期的作用下,软基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形,严重时还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移动,破坏道路的结构。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若无法及时采取一定的软基加固技术,软基便会出现大幅度的流动,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1.3 抗压能力弱
密度小、含水量多和流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软基又具有另一个基本特征——抗压能力弱。这是因为软基本身的强度小,内部的孔隙较大,加上含水量大,使得软基本身的承重能力较小,要应付重型车辆荷载或车流量较大的情况,还远远不够。如果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及时进行有效加固,会导致道路路面出现开裂、下沉、车辙甚至唧浆,严重的整幅路面都会发生下陷或位移,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还会危害人们的人身安全。
2 软土地基性质与影响
2.1 软土性质
软土地质作为道路施工最常见的地质,道路设计必须结合软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事实上,软土属于软弱土层,如果处理不佳很可能造成路面沉陷,最后破坏道路,让其难以正常使用。从软土类型来看,可以分成:软黏性土质、淤泥与淤泥土质。之所以软土强度低,主要原因是该土质的含水率偏高、孔隙大、排水难、吸水容易。通常存在软土的地基都很难达到道路施工要求,所以必须结合地质资料,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2 软土地基的影响
软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基层和面层及道路的使用寿命。沉降是软土地基最显著的影响,造成沉降的重要因素是因为软土具含水量高、压缩变形大、承载力及抗剪强度低等特性,公路在重型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土有可能挤入底基层(软土层)或将软土向路基两侧挤压隆起,地基不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从软土地基路段反馈的信息来看:软基的危害是承载力低,变形大,特别是不均匀变形大,而且变形稳定时间很长,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加若施工时的加固处理材料配比不佳,土层还会出现不均匀硬化,造成路基沉降大且不均匀,从而造成路面的开裂、车辙、倾斜等病害现象。
3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在道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一直是各方需着重考虑的问题。笔者在对资料进行搜集总结后,整理出以下三个能有效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地基换填法。接下来,笔者将对以上三点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3.1 排水固化法
前文已介绍,软土地基因含水量大、孔隙较多,才导致土层稳定性较差。若能降低土层的含水量,消除土层中的孔隙,将有效提高土层的稳定性。排水固结法就运用到了上述原理,对需进行加固的软土地基进行严密的勘测,分析土层流向,在土层内铺设塑料排水板(造价便宜,抗压性、抗弯曲性强)或是袋装沙井,再按土层流向于其内部挖掘一条适当口径的排水通道,并强化通道的抗压性和稳定性,最后,在土层上方铺设结构稳定的重物进行挤压,使软土层内的水分从排水通道内排出。若土层内孔隙较多,还需使用真空装置对土层进行排气处理。此方法可以有效排出软土层中的水分,减少软土层中的孔隙,以达到压缩土层,提高土层稳定性的目的。排水固结法施工周期较长,在工程期限允许下才可实施。此方法一般运用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地区。因软土层的主要构成物为黏土、淤泥,流动性较大,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排水通道的畅通性,定时清除管道中的淤积物,以便排水工作的顺利展开。排水工作完成后需对土层稳定性进行勘测,待土层达到施工标准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3.2 化学加固法
部分沙土、粉尘、淤泥含量较多的软土层,因排水性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进行化学加固。化学加固法主要使用水泥、石灰等化学材料与软土层充分进行搅拌,使之与软土地基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软土内的水分吸收,并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添加的化学溶剂也不同。如果工期较短,工程资金多,则可以使用造价较高的硅化施工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如果软土层强度低、排水性较差,则可以考虑使用旋喷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如果考虑到造价问题,可以采用低成本水泥搅拌桩处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
化学加固法可以应对众多施工情况,适应范围极广。但需注意的是采用的化学添加剂需是无毒、无害、无腐蚀性的材料,以免危害道路周边环境,对往来行人和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3 地基换填法
地基换填法的工程量较大,故一般运用于小范围且埋深较浅的软土地基施工中。软土层厚度较浅时,可以采用人工挖掘法将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悉数挖除,并换填上稳定性高、强度较大的材料。软土层厚度较深时,则考虑采用机器挖掘法等进行挖除处理,并换填上稳定性高、强度较大的材料。
地基换填法因工程量、成本等因素,受限制较多。换填的材料应当确保无毒、无害、无腐蚀性,保证周边行人及居民的生命健康。对软土层进行挖除后需及时对废料进行处理,防止因堆积造成堵塞下水道、污染地下水或地表水体等情况的发生。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还有:真空预压法、反压护道法、水泥搅拌桩法、强夯法、加筋路基法等,均可有效处理软土地基,提高道路质量,但因篇幅问题,笔者就不一一详述。
结束语
进行道路施工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也是比较宽广的。会受到施工现场的天气、地质、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应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应充分了解软土的主要特点、环境以及性质等因素,选用最合适的软基处理技术,从而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王前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
[2] 赵洪茂.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施工技术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06).
[3] 徐注.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4):132-133.
[4] 刘月娇.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5(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