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达人的绿色光年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觉得环保是专家教授才能解决的事,普通人能做的有限,大多只能参与到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层面。在家中建太阳能民用电站,搭建生态菜园,用厨余垃圾堆肥……环保公益组织“绿色光年”创始人倪欢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家庭环保的多种可能。

自建生态家园


  走进倪欢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台上一套黑色半透明的薄膜光伏发电“玻璃板”,这是民用CIGS太阳能薄膜发电站。倪欢说,阳台上有16块太阳能板,每块150瓦,装机容量达2.4千瓦,面积9平方米。家里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每年可赚2000多元。
  倪欢家位于上海郊区一处公寓楼底层,毗邻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刚开始觉得夏天太热了,想在院子里建一个遮阳棚。我国当时正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把遮阳棚换成光伏发电板?”倪欢从剑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顾问,长期从事低碳环保行业政策研究,对低碳生活、环保政策十分了解。于是,2014年5月,她和丈夫商量后花了3万多元在家建起了一座太阳能民用发电站。
倪欢家迎来大批孩子参观

  在这个不起眼的矩形空间里,倪欢别出心裁地建了一个鱼菜共生系统,配有两个20瓦空气泵作为换气装置,由家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其供电。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鱼缸中的水通过空气泵会自动循环上来,带动鱼的粪便流到菜盆里施肥;菜盆相当于过滤器,根系吸收水里的营养物质、净化水体,减少鱼生病,一举两得。
  每到周末,社区里总会有怀着好奇心的孩子到倪欢家参观。为向孩子传播环保知识,她在家中备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一组厨余垃圾堆肥箱和一台自制空气净化器。孩子们一边兴奋地玩泥巴,一边听倪欢讲解什么是有机农业,如何用食物残渣做堆肥。这不像是课程,更像是一次城市绿洲探险,新奇的知识让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流连忘返。
  随后,倪欢开发了几个“教育景点”带着孩子从身边熟悉的东西开始,学习科学、人文和环保知识,第一站是她家,然后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倪欢家一年下来接待观光客已超4000余人,有时整个屋子都挤满学生。在倪欢的倡议下,社区居委会开辟了一块“小鬼菜园”,安装雨水循环和太阳能装置,让孩子们体验种植的全过程。暑假期间,倪欢牵线组织的“上海交大低碳亲子游”“环保灯、空气净化器DIY”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既学到环保知识,又能体验低碳节能的生活。

从个人示范到公益组织


  社区居民、学校学生、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人前来参观,那一双双新奇的目光让倪欢引以为豪。
  一次,倪欢给小学生做绿色生活的讲座,提到了太阳能可以应用到弱光发电的电站。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一个听讲座的小朋友按响了倪欢家的门铃。一打开门,小朋友就用稚嫩的声音说:“我就是想来看看,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太阳能电站是不是在发电。”
  由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倪欢意识到,公众体验、认知低碳环保知识的公共设施在生活中还很稀缺,如果有个正规团队能有序地提供给大家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一定会比她个人示范更起作用。
  2016年3月,倪欢注册成立了一家公益组织——闵行区江川绿色光年环保服务中心。“我工作很忙,日常运转必须依托积极分子。”倪欢说,她虽然是创始人,但开始只能算兼职,是两位社区妈妈——杨洁和柔荑辞去工作,肩负起了“绿色光年”的秘书长和项目发展总监的重任。在妈妈们成为倪欢“得力干将”的同时,社区孩子们也收获颇丰,他们通过在活动中担任小志愿者锻炼自己。

把环保理念融入生活


  从2017年开始,倪欢到自己创立的公益组织中担任全职总监及总干事,“希望能把这份公益事业影响力扩大到更多的社区和家庭,将绿色环保之路走得更顺畅。”
  2017年暑期,倪欢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的环保体验活动,比如组织社区学生参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沙漠夏令营,与上海超导联合组织“超导之夜”科普体验,跟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合作每月举办四堂周末亲子环保课。每次活动招募贴一发出,报名都非常火爆。
  同时,“绿色光年”针对社区居民制订了五條低碳环保游览路线,除了参观自家环保生活设施外,还有新能源汽车集中式充电停车场、上海交大“日上江村”光热和光伏系统、“小红车”新能源汽车体验、英特尔公司智能“屋顶菜园”等。低碳环保主题亲子游活动,通过网络推广,成为不少家庭周末带娃的新去处。“绿色光年”正式成为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动的合作机构,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会传播”的低碳环保生活。
  倪欢带领10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为多家跨国公司提供了环保主题的“员工家庭日”“志愿者日”等策划活动,将十多项接地气的环保主题DIY课程带进中小学校园和各个社区。她还把“绿色光年”活动延伸到苏州工业园区,每周活动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2019年,由“全球绿色经济论坛”发起的“GGEF亚洲创新生态杰出女性大奖”揭晓,四位来自亚洲的杰出女性获此殊荣,倪欢名列其中。倪欢说,环保离每个人都很近,未来她想把环保理念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其他文献
“一觉醒来,整条手臂都麻了,像有无数只蚂蚁爬过,休息几分钟后症状又消失了。”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生理性手脚发麻主要由不良姿势或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导致局部供血不足、末梢血液流通不畅,如上厕所久蹲、久拎重物、睡姿不正确等。这类手脚麻木一般症状较轻,对身体影响较小,通常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握拳、拍打、紧绷脚部等动作重复几次,即有缓解之效。但如果长期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脚间歇性麻木,甚至夜间因
期刊
今年夏天梅雨期超长,江苏发生10轮强降雨,雨量是常年的2.5倍。面对罕见的超强降雨,江苏防汛工作“考”出优异成绩,“金钥匙”是什么?成绩来自于水利复工、水利工程建设到位,防汛物资预置周全,应急预案周密,同样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付出。  社区(村)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而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就是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
期刊
发货遭拒,冲突受伤  吴娉是辽宁省鞍山市食品公司员工,2018年年初,她从仓库调到销售部,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由于吴娉在网络营销方面是新手,没有年轻人接单多,经常被仓库保管员赵飞冷嘲热讽。  2019年12月27日上午,吴娉接到一笔25万元的大单,心想只要把这批货发出去,全年销售指标将超额完成。于是,吴娉跑到仓库落实发货,当时只有赵飞在仓库。赵飞瞄了瞄发货单子,说:“年关缺货,要排队轮候,恐怕要等几
期刊
《掬水月在手》是记录叶嘉莹传奇人生的文学纪录片。这是一部安静得能让人心沉下来的影片。  叶嘉莹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浸淫古典文化,她坦言自己是读书人,只对读书之事有兴趣。然生于乱世,个人命运并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一生漂泊不定,1948年跟随丈夫南下台湾,在台湾担任诗词教授,后被派往美国讲学,1969年移居加拿大。让人感动的是,当得知祖国开放后,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2013年定居于南开园。影片中穿
期刊
约定房产共有  2014年10月,朱建在广州市天河区按揭了一套三居室的期房,首付款由朱建父母支付。一年半后,朱建虽然拿到了新房,但没有经济能力装修。恰在此时,朱建与女友范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范娟提出,装修款由她出,但要把她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此时,范娟还没有在广州落户,房产证加名的事暂且搁浅。朱建承诺,等范娟有了广州市户籍,就将房屋产权登记改为共有。  2017年5月1日,范娟与朱建结婚。婚后,
期刊
在長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令仪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人小志坚  1936年,国家内忧外患,广西南宁市一家普通小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黄令仪。父亲当时为广西博物馆馆长,母亲是一名科学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和父母过着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的生活。  有一次,黄令仪和父母一起逃难时,一架敌机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
期刊
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第一次降临拉丁美洲,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诗歌倾动了世界。  出生在智利维库尼亚小镇的米斯特拉尔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父亲在她3岁时弃家出走,只留下茅屋边的一方小花园和一摞随性创作的通俗诗。米斯特拉尔在识字后欣喜地读阅它们,爱上了文学。与此同时,祖母教她读《圣经》,母亲给她讲述儿时的趣事,同母异父的姐姐则教她识字……家庭中几代女性的温暖呵护成为她日后创作的主旋律。  9
期刊
吕植  上世纪80年代,英国电视剧《达尔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荧屏上展示的神奇世界将一个小姑娘迷住了。她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走上了生物探险旅程。随后,她的身影出现在秦岭山脉深不可测的丛林里,也出现在《拯救大熊猫》《熊猫列传》等国内外纪录片的镜头下。她叫吕植,是中国首批投身生物保护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2020年,是中国开展野生熊猫科研保护工作40周年。从勤奋求学到教书育人,再到创立科研机构,吕植的
期刊
郭淑娟  郭淑娟是中国第一位女子冲浪冠军。在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冲浪运动员之前,她也曾是囿于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从纠结柔弱,到霸气逆袭,她选择了充满挑战的路,也从此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快意人生。被生活驯服,不如去驯服懦弱  18岁,有人在成人礼的仪式感中继续按部就班地生活;也有人一脚踏出舒适圈,体验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  2008年,18岁的郭淑娟走出家门,来到香港大屿山学习冲浪。在此之前,她的
期刊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从成为大学生村官的那一刻起,吉园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再当一次学生。从育苗到撒种,从修路到秸秆禁烧,从疫情防控到防汛……10年间,吉园虚心请教,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康乐村村民走在致富奋斗的路上。吉园闻“汛”而动  “今天要多巡逻几次。”一场大雨来袭,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康乐村的村干部和网格员穿好雨具,开始了上午的巡逻。村干部吴余根巡逻到横沟桥时,发现了一个1米左右的豁口,就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