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模拟法的区域旅游投资预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旅游投资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旅游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要和旅游发展阶段及旅游市场需求相吻合,为避免旅游投资“潮涌现象”的发生,需对旅游投资进行预警研究。本文采用综合模拟法,从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旅游供求平衡、旅游投资内部均衡、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等4个指标类别出发,构建了旅游投资预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河南旅游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旅游投资虽然基本上还处于健康区域内,但河南旅游投资已经初步显现出投资微热、投资增速过快、度假产品投资过热、旅游投资正逐步出现和区域经济不协调的现象。基于河南旅游投资现实,为避免投资泡沫,河南旅游急需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和控制性政策,规范盲目的投资行为,避免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平稳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综合模拟法;旅游投资;预警;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148-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24
  
  旅游投资领先于整个旅游经济周期的波动,旅游投资的科学合理性决定着旅游业的景气走向。当前,随着大量且多元资本涌入旅游业,也出现了旅游投资方向、旅游投资规模与现实旅游发展及潜在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事实上有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旅游投资过热的“潮涌现象”[1],但如果旅游投资方向和规模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对旅游投资密切监控,不能等到旅游投资过热或旅游投资泡沫现象产生后再去想解决的办法。因此,对旅游投资预警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检索旅游投资研究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投资优化、旅游投资绩效评价和旅游投融资机制等方面[2-7],而对旅游投资预警研究还处于空白。国内外有部分专家对经济预警做了一些研究,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与经验,如最常用的景气循环法和系统模型法[8-10]。但使用景气循环法和系统模型法需要一个稳定、规范的经济环境[11],而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宏观环境中,中国的旅游市场不是一个平稳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不强调时间序列数据的综合模拟法来进行旅游投资预警研究是比较适合的。综合模拟法是典型的统计预警法,采用其对旅游投资预警进行研究的思路是:将能反映旅游投资运行特征的多个指标综合成一个或若干个总体指标,单个指标或综合成的总体指标,以一定的标尺予以衡量,就可以判定旅游投资现状合理与否及其程度[12]
  1 区域旅游投资预警指数测评研究方法和步骤
  综合模拟法的实施过程中,明确警情指标是预警设计的前提,是建立警兆指标体系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分析警素指标,从警素中依照一定的方法提取警兆指标,并且赋予警兆指标权重是预警设计的核心;确定警界,根据实际数据测算警度,并且进行预警分析,这是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13]。本文对旅游投资预警的研究,将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遵照以上思路进行。
  1.1 旅游投资预警警情指标的选取
  本文进行旅游投资预警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判断旅游投资的健康状况。对于旅游投资指标来说,旅游投资额所蕴涵的信息量比较小,作为警情指标太单薄,因为它仅仅能反映旅游投资状况的变化;而旅游投资健康与否则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旅游投资额、旅游投资领域和投资增速既反映旅游供给量,又反映旅游需求量,而且它与很多警素指标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本文将警情指标定为旅游投资额、旅游投资领域、旅游投资增速等几个方面。
  选择警情指标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寻找警兆指标,警素是警情的先兆。可以对警情指标与警素指标进行时差相关分析,以判断警素指标与警情指标的时滞关系,从而从警素指标中选择先行或同步指标作为警兆指标。时差相关分析法的计算方法是以警情指标作为基准指标,然后使被选择指标超前或滞后若干期,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相关系数对应的移动期数就是该指标的延迟期数[11]。其公式为:
  rt=Σnl=1(xl-1-x)(yl-y)Σnl=1(xl-1-x)2Σnl=1(yl-y)2
  其中l=0,±1, ±2,……,±l;
  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l值即为该指标先行的年数。
  1.2 旅游投资预警警兆指标体系的设计
  旅游投资预警依赖于对现实旅游经济运行过程描述的经济指标。旅游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特征及旅游经济过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是旅游投资预警的警兆指标反映的本质内容。警兆是警源异常过渡到警情发生的中间状态,本文选取的警兆指标必须体现旅游经济波动,必须体现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1.2.1 警兆指标初选
  遵循旅游经济涵义的显著性、反映问题的全面性、相对稳定性、灵敏性、简捷性等原则,对警兆指标先进行初选。在此要分辨三种类型的指标:绝对量指标、速度指标、协调指标。绝对量指标是某一指标的原始数据;速度指标反映的是某一指标相对于某一时期的增长状况;协调指标反映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间的比例关系。
  (1)警素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旅游投资预警的警素指标(见表1),为提取警兆指标做准备。绝对量指标是从旅游经济运转现实中提取的直接指示旅游经济状况的指标,它与旅游投资警情指标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本文按照警素指标与警情指标的时滞关系来选择绝对量警兆指标。
  (2)分析警素指标与警情指标的时差关系。
  为保证数据搜集的全面和准确,本文只搜集和整理了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所以在进行时差相关分析时所能选取的先行期和滞后期都不能太长,本文确定先行、滞后2年做时差相关分析。时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在先行和同步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属于间接指标,不能直接反映旅游投资的状况,将上述3个指标进行变换,然后引入警兆指标体系。余下的绝对量指标大都能从某一侧面反映旅游投资状况,从其中选取旅游投资总额、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接待能力为警兆指标体系的绝对量指标。
  (3)警兆指标的选取。
  一个完整的旅游投资预警指标体系不能只包含绝对量指标,必须要有一定的旅游投资速度预警指标和旅游投资协调预警指标,将上述先行指标以及一些必需的同步、滞后指标进行变换,构成以下速度和协调指标。按照各指标表达的内涵,将旅游投资预警指标共分为4类,见表3。
  1.2.2 确定旅游投资预警各指标权重
  由于表3中的17个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尽相同,而且数据量相差很大,本文将根据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正态归一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17个指标的各自权重。按照各类别指标的因子得分与指标类别的权重,计算出各警兆指标的权重。
  1.2.3 综合指数的合成
  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四个指标类别的综合判断矩阵,算得指标类别权重,写出综合预警指数的表达式:
  K=α1K1+α2K2+α3K3+α4K4
  式中,K代表旅游投资预警指数;α1代表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权重,α2代表旅游供求平衡权重,α3代表旅游投资内部平衡性权重,α4代表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权重;K1代表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指数,K2代表旅游供求平衡指数,K3代表旅游投资内部平衡性指数,K4代表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指数。
  1.2.4 旅游投资预警系统警界划分及判定
  综合模拟法是通过各预警指数来判断旅游投资态势,即判断旅游投资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本文把区域旅游投资状况的基本态势分为5个区域,即健康区、微热区、过热区、微冷区、过冷区5个区间。本文按照3σ法则划分这5个区间[9]
  3σ原理与σ无关,无论σ值大还是小,在±3σ范围内都包含了0.997 3的各指标特性值。由于旅游投资时间序列数据不多,因此本文选择两倍标准差作为异常依据,同时选择偏离一倍标准差到两倍标准差的范围作为基本正常区间。
  首先计算各指标数据的中心值,然后取偏离中心值一倍标准差内的区间为健康区间,即;取偏离中心值一倍至两倍标准差的区间为基本正常区间,和;偏离中心值两倍标准差以上的区间属于异常区间,即和,这样就划分好了五个预警区间(见图1)。通过综合指数所处的区间位置,就可以判断区域旅游投资的健康状况。
  2 河南省旅游投资预警指数测评研究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河南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也逐步从小变大。2009年,河南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 652.24亿元,占河南省GDP的8.9%,旅游接待人次2.3亿人次,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14]。但对河南旅游发展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河南旅游发展还属于“旅游人次拉动型” [15]。对于河南旅游投资来说,旅游投资额从2000-2009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旅游投资总额大幅度上升,从2004年的57.8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03亿元,并继续高速上涨了两年。旅游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领域日益多元,但部分旅游投资项目效益却十分低下。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河南旅游投资现状做一分析,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旅游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1 警兆指标数据输入
  前面一共选取了15个警兆指标构成了警兆指标体系。本研究对河南省2000年-2009年的数据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各指标及其数据如下[14-17]
  (1)河南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指标。
  河南旅游投资的发展速度和河南旅游发展速度是互为因果的,之间暗含着内在关联,投资速度的合理性是受旅游发展速度约束的。因此,为了更全面反映河南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本文采用旅游投资额、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能力等多维指标来反映旅游投资发展速度(见表4)。
  (2)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标。
  旅游接待人次和接待能力的比值反映旅游市场供给均衡态势,旅游投资和旅游总收入虽然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相关度[18]。当年旅游投资额按照当年新建、续建和改扩建的投资额为准,考虑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环境容量和服务质量要求,旅游接待能力以项目的85%接待率为上限(见表5)。
  (3)旅游内部协调性指标。
  旅游投资内部协调性是在旅游市场内,旅游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内部协调度的外在反映。同时,旅游投资的内部协调性也受投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制约。本文旅游产品投资额不包括具有公地性质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合计是包括各类资本及银行贷款的所有旅游产品投资总额(见表6)。
  (4)旅游投资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性指标。
  旅游业的突出特征是旅游发展的依赖性,那么直接促进旅游发展的旅游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所处发展阶段、旅游发展规模等要素的协调性就表明了旅游投资是否科学[19]。剔除价格因素,旅游业增长率以旅游收入环比增长率为依据,旅游支出增长率以人均旅游支出增长率为依据(见表7)。
  由于这17个指标的量纲不尽相同,数据差异也很大,所以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 警兆指标权重的求取
  借助SPSSl3.0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17个指标各自的权重。根据计算出的各指标标准化数据,每个主成分的方差即特征根,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原则来提取特征值。
  (1)旅游投资增速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对类别1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经超过了90%,达到了94.60%,所以只用提取一个主成分。根据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百分比,写出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指数K1的表达式为:
  K1=0.932 0f1
  利用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其系数分别为0.258、0.262、0.227、0.251,故各因子得分为:
  f1=0.258X1+0.262X2+0.227X3+0.251X4
  (2)旅游供求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由于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达到90.806%,所以提取两个主成分。由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数K2的表达式为:
  K2=0.508 7f1+0.399 4f2
  利用前两个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其系数分别为0.589、0.551、-0.072和-0.239、0.362、0.804,故各因子得分为:
  f1=0.589X5+0.551X6-0.073X7;
  f2=-0.239X5+0.362X5+0.804X7
  (3)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由于前四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达到94.347%,所以提取四个主成分。由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数K3的表达式为:
  K3=0.414 9f1+0.281 2f2+0.145 7f3+0.101 7f4
  利用前四个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依据得分系数,各因子得分分别为:
  f1=0.346X8+0.036X9+0.225X10+0.401X11-0.387X12
  f2=0.270X8+0.632X9-0.405X10+0.155X11+0.226X12
  f3=-0.340X8+0.498X9+0.877X10+0.193X11+0.451X12
  f4=1.020X8-0.093X9+0.437X10-0.775X11+0.354X12
  (4)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由于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达到94.264%,所以提取两个主成分。由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数K4的表达式为:
  K4=0.516 2f1+0.426 2f2
  利用前两个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依据得分系数,各因子得分分别为:
  f1=0.249X13+0.338X14+0.470X15-0.088X16+0.107X17
  f2=0.382X13-0.196X14+0.027X15+0.511X16+0.154X17
  (5)各警兆指标的权重。
  按照各类别指标的因子得分与指标类别的权重,计算出各警兆指标的权重(见表8)。
  2.3 综合指数的合成
  根据专家打分法算得到的旅游投资预警各指标类别权重,写出综合预警指数的表达式:
  K=0.083 6K1+0.285 6K2+0.191 7K3+0.429 3K4
  根据上述K1,K2,K3,K4以及X表达式,将各预警指标的标准化数值代入表达式,可以计算出旅游投资各预警指数值(见表9)。
  2.4 旅游投资预警界限的划分
  在前面按照3σ法则以及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划分了预警界限,将其运用到河南省旅游投资预警系统中。借助SPSS13.0,计算各预警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0)。
  取偏离中心值一倍标准差内的区间为正常区间,取偏离中心值一倍至两倍标准差的区间为基本正常区间;偏离中心值两倍标准差以上的区间属于异常区间,这样就划分好了五个预警区间。各K值的中心值均为0,根据标准差,预警区间划分见表11。
  2.5 旅游投资预警分析
  对于旅游投资的预警分析,考虑到不同指标要素在各类别指标要素中的权重不同,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旅游投资状况,本文选择了分别进行综合预警和分指标预警分析。
  2.5.1 旅游投资综合预警
  综合预警主要对旅游投资预警(K)和旅游投资增长速度(K1)两个类别指标进行分析。
  (1)从旅游投资综合预警指数图2中可以看出,到了2001年,综合预警指数一跃而上,进入了旅游投资的健康发展期,在2000-2003年和2005年内基本处于健康状态,只是在2004年(-0.5673)表现为偏冷、2006-2009年变现为微热。从2001-2005年,河南旅游投资大体上处于健康发展的区间内,基本上是在健康指数的中间线上下波动。2006年综合预警指数大幅上升,超过了微热
  的警界线,逼近到过热线的边缘,即河南旅游投资在2006年已经出现微热迹象,并且进一步向过热发展。
  (2)比较河南旅游发展速度和河南旅游投资速度,两者相辅相成,旅游投资增长速度和旅游发展速度交替互动变化。总体上看,在2000-2008年间,河南旅游投资增长速度基本上在-0.946 0-0.946 0的健康区域内(见图3),但投资增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趋势。期间的2004年虽有波动,但2005年很快又回到指数增长趋势状态。依据模拟指数,从增长速度趋势看,投资增速有点过快。2008年的旅游投资增长指数为0.891 5,已经接近了微热区域,2009年的旅游投资增长指数为1.139 6,已经进入了微热区域。从趋势线看,如果没有控制性政策或者大的旅游危机事件发生,河南旅游投资增速已进入了让人担心的热区了。
  (3)比较河南旅游投资预警指数(见图2)和河南旅游投资内部均衡预警指数(见图4)的变动轨迹,发现两者变动轨迹十分类似,这也清楚的表明,河南旅游投资内部均衡预警指数对河南旅游投资预警指数有着重要影响,也即表明旅游投资的内部均衡与否对旅游投资的科学合理性有着决定性意义。
  2.5.2 旅游投资单警兆指标预警
  (1)旅游市场供求均衡预警指数分析。
  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接待能力的比值(X5)能反映旅游市场总的供求均衡状况,休闲度假接待人次与休闲度假接待能力(X7)能反映出旅游市场的供求结构是否平衡,同时X5、X7之间的关系也能反映出观光旅游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关系(X8)。因此,本文选取X5、X7作为单警兆指标来进行旅游市场供求均衡预警分析。从表5、表11看出,河南省旅游市场供求结构,在2000年-2009年期间虽有小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上还处于均衡状态。从X5和X7的变化过程来看,旅游产品的供给增长速度略快于旅游市场需求增加的速度,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供给增速远大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到了2006年,旅游产品供需比预警指数(X5)是0.643 8,接近0.662 3微热临界,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供求预警指数(X7)为0.402 7,处于指数的微冷区间。由此可以说明,河南旅游产品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大量增加引起的。从图2和图4的比较也说明,河南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是影响河南旅游投资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则有可能导致部分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经营困难。
  (2)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预警指数分析。
  从旅游投资内部均衡预警指数(见图4)来看,其变化经历了“均衡(2000-2002年)→不均衡(2003-2004年)→均衡(2005-2007年)→不均衡(2007-2009年)”这样一个波动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后期段的不均衡态势要强于前期段。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主要分为旅游产品投资结构和旅游资本融资结构两个方面,本文选取旅游产品投资额/旅游投资总额(X9)、休闲度假投资额/旅游产品投资额(X11)、旅游投资贷款/资金来源合计(X12)等三个预警指标来指示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从表6、表11可以看出,X9从2000-2003年是呈下降趋势的,期间指数都小于0.605 1,表明处于偏冷状态,但从2004年起,X9指数陡然增加到0.713 5,即从偏冷状态快速转为偏热状态。
  X11在2000年-2005年期间,一直是小于0.844 5的,这也意味着河南休闲度假项目投资是偏冷的,到2006年,X11指数为0.893 7,即进入正常指数区域,至2007-2009年时段,X11指数均大于0.927 9, 且呈上升趋势,2009年的指数值为0.971 3,已经进入了过热区间,表明河南休闲度假项目投资逐步升温并已出现了过热现象。比较X9和X11可知,X11增速远大于X9增速。河南旅游建设项目系统显示,这一轮旅游开发热潮主要集中在温泉度假、山地度假、旅游房地产、高尔夫、大型游乐园等大块头休闲度假项目,如果休闲度假产品开发进一步放量增加,则旅游投资市场就有可能进一步过热。从表11来看,旅游产品市场中,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所占的比重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超出健康区间的范围里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步加大,这种情态的波动表明河南旅游产品结构正逐渐出现失衡。
  (3)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指标分析。
  区域旅游发展是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和依托的,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是衡量旅游投资是否健康的重要方面,其综合权重占到43.92%。本文使用旅游投资增长率/旅游业增长率(X14)和旅游投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X17)作为指示这一类别的警兆指标。从表9、表11数据表明,河南旅游投资和河南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00-2004年是不协调阶段、2005-2006年是协调阶段、2007-2009年是不协调阶段。2000-2004年旅游增长率为11.40%,而旅游投资增长率为6.39%,旅游增长率高于旅游投资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2005-2006年旅游增长率为12.60%,而旅游投资增长率为7.79%,两者基本相当;2007-2009年旅游增长率为9.50%,而旅游投资增长率为12.39%,旅游投资增长率高于旅游增长率近3个百分点。这种旅游投资增长率和旅游发展增长率的反向变化使得协调性被打破。比较旅游投资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发现河南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扣除物价因素)呈下降趋势,2002年为3.69%,在2004年以后,这一数值逐渐走低,并且走向平稳,而旅游投资增长率逐步增大,且前期的增长率大于后期,但总体上大于人均收入增长率。比较两者比率,2009年X17指数值为1.286,增长正迅速接近警界值1.317 2,在河南旅游市场62%为本地客源的情况下,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河南旅游投资与河南经济发展正逐步走向不协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对2000-2009年河南旅游经济数据采用综合模拟法进行分析表明,河南省旅游投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2005年处于基本健康阶段,2006-2007年处于微热阶段,2008-2009年进一步过热且接近过热临界点;河南旅游业的融资结构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不均衡的现象,但河南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出现了不均衡现象,表现为休闲度假产品供给过剩;河南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状况经历了“不协调→协调→不协调”的发展路径,且不协调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3.2 建议
  河南旅游投资对河南旅游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随着旅游发展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旅游投资规模、投资范围和投资来源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旅游发展是与旅游市场和社会整体经济环境密切关联且相辅相成的,而目前河南旅游已经出现了旅游投资和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及整体旅游发展所处阶段不一致现象。当前旅游投资现状和趋势直接影响了河南旅游产业结构,表现为观光和度假产品之间结构比例失衡,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过度。河南旅游还是观光旅游为主,且客源主要是河南人游河南,一亿多人口是河南旅游的基础,但是河南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现实决定了观光旅游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河南旅游的主体,满足河南本区域居民的观光旅游需求任务在一段时间内还应是主要任务。河南当然需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但是要和本地旅游市场结构以及区域总体经济环境相协调。从研究结论可知,河南休闲度假项目投资已经过热,就目前来说,河南旅游急需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和控制性政策,规范盲目的投资行为,避免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平稳可持续发展。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毅夫.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21(1):126-131.[Lin Yifu. Tide Phenomenon and Rebuilding of Macroeconomic Theor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J]. Economic Research, 2007,21(1):126-131.]
  [2]钟海生.旅游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3):9-14.[Zhong Haisheng. The Research of Investment Needs and Strategy of Tourism [J]. Tourism Tribune, 2001,16(3):9-14]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9(10):30-32.[Li Ping. Misunderstanding and China Tourism Invest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J]. Macroeconomic Research, 2003,9(10):30-32.]
  [4]秦学.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现象——旅游行政区经济[J].社会科学家,2004,15(1):33-36.[Qin Xue. A New Phenomenon of Economic Operation :Tourism Administrative Economy[J]. Social Scientists,2004,15(1):33-36.]
  [5]李德燊,李锦宏.论投资拉动对西部地区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55-61.[ Li Deshen, Li Jinhong. The Role and Impact of the Investment to Promote Tourism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ver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Guizhou Indu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5,7(1):55-61.]
  [6]冯学钢,钟伟.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研究[J].旅游科学, 2007,21(2):37-42.[Feng Xuegang,Zhong Wei. Research of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in Tourism 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 [J]. Tourism Science, 2007,21(2):37-42.]
  [7]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旅游地产特征及金融投资风险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7,6(2):3-7.[Research Group of Guilin Central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urism Real Estat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f Financial Investments [J]. Guangxi Monetary Research, 2007,6(2):3-7.]
  [8]毕大川,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Bi Dachuan,Liu Shucheng. Economic Cycle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M].Bei Jing: Science Press, 1990.]
  [9]朱军,王长胜.经济景气分析预警系统的理论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Zhu Jun,Wang Changsheng. Theoretical Methods of Early Warning Systems of Economic Boom[M]. Bei Jing: China Planning Press,1993.]
  [10]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7(4):l-7.[Gu Haibing. Macroeconomic Warning: Theory, Methods, History [J].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1997,7(4):1-7.]
  [11]李斌.房地产景气预警中DI的改进及与CI的精度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4(1):89-90.[Li Bin.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Precision of CI Real Estate Boom in the DI Improved Early Warning [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03,14(1):89-90.]
  [1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Xu Jianhua.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odern Geography[M].Bei 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
其他文献
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较早的农业基地,同时又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承接东西又贯通南北,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对于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然而目前耕地保护的形势较为严峻,湖北省耕地面积从1978年的376.81万hm2减少到2008年的328.93万hm2,改革开放30年来共计减少耕地47.87万hm2。为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化
期刊
摘要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量的能源需求。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能源需求与面临的能源制约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化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基于灰色系统Verhulst模型预测了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避免了基于钱纳里模型预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缺陷。并通过检验城市化水平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了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
期刊
摘要:从规划内容与目标、规划方法及方案实施和评估3方面对太湖近20年水污染物控制历程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太湖水污染物控制正处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及新型污染问题凸显且更难处理,更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和科研队伍积极参与的转型期。这种变化将导致污染治理面临更难应付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当前以环境容量为总量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分配排污量和削减量的控制方案面临极大挑战。结合太湖水污染现状,通过与现行治理方法在管理假
期刊
摘要 以往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均以年报为样本,本文首次以我国112家重污染上市公司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采用指数法依据2006年全球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报告指南》(第三版)——G3对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进行了量化评价,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总体水平不高,上市公司规模与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外部
期刊
收稿日期:2010-12-29  作者简介:裴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技术开发”(编号:2006BAC18B0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要 土地流转进行与否和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户意愿,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行为和角色也要建立在农户流转
期刊
摘要 弄清楚碳排量的重要宏观驱动因素可以为我们设计与碳减排相关的政策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方法(Hi_PLS)进行了宏观驱动因素的研究,并将其与传统PLS模型进行了比较。实证过程采集了1952-2006年我国大陆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共36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结果表明:与传统PLS模型相比,Hi_PLS用于该主题的研究更加有效,解释起来也更加方便具体;我国碳排放重要的
期刊
摘要 农民的生计安全与质量问题是当今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稳定的生计可以使有关的政策协调发展、消除贫困并可持续地利用资源。本文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农户的生计资产为框架核心,通过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户的生计资产状况和由此决定的资产配置方式——生计策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户而言,物质资本的值最高(其值为0.609),人力资本的数值相对较高(
期刊
摘要 引入双槛模型,分两个阶段考察滇西南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改良陆稻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一,农户决定是否采用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决定)的影响因素;第二,如果采用,农户 决定改良陆稻技术采用程度(采用程度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决定是否采 用改良陆稻技术的因素和影响农户决定改良陆稻技术采用程度的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农户所 拥有的资源禀赋状况,例如耕地面积、市场远近、缺粮程度、海拔高度和有
期刊
摘要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构建,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城市圈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的途径。在文中,通过湖北近20年来的能源消耗情况计算出碳排放量,据此发现城市圈碳轨迹,并提出构建产业体系的策略。武汉城市圈近中期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CO2的排放的增长率,实
期刊
摘要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尝试建立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框架。该框架同样包括目标和范围定义、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四个步骤,但范围应该包括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和新兴的废弃资源处理产业;清单分析应该包括涉及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和环境负荷三个方面等13项具体指标;影响评价则可根据特征化、标准化、加权评估来进行研究。以河北栾城冬小麦生产为例,介绍了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程序,并通过与丹麦小麦生产的生命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