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半年内,美国人Steve Kondik第三次来到中国寻找商业机会。对绝大多数的中国用户来说,这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但在Android第三方ROM领域,Steve Kondik和他的CM ROM绝对是个大神级的符号。小米的MIUI ROM和罗永浩的锤子ROM都是在它的基础上二次开发的,罗永浩甚至还曾在发布会上向Steve Kodick致敬。
CM运营着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ROM操作系统,根据CM提供的数据,差不多达到1000万的用户基数,这是在没有任何市场营销支持下达到的数字。
1月13日,Steve Kondik出现在国内新创手机品牌OnePlus的新手机ONE的发布会现场,即便是在这么一个较为隆重的正式场合,他依旧保持了一贯的极客造型:格子衬衣加上牛仔裤,只是在寒冷的北京,他不得不加上了一件黑色外套。如果是在2013之前,这会是一个很难见到的场面:非盈利性开源移动系统平台Cyanogen Mod(以下简称“CM”)创始人为硬件制造商站台。
OnePlus创始人刘作虎认为CM会是最适合的搭档。创办OnePlus之前,刘作虎是Oppo手机的副总裁。对于CM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改变—从一个非营利的技术社区转向商业化,而且寻求更多发烧友之外的普通用户。此前,CM的用户正是那些对软件有着狂热爱好的发烧友们。根据CM公开资料显示的数据,在去年12月份,CM的固件文件下载达到了3800万次,这些用户平均每隔几天就会更新一次软件。
CM希望通过与硬件厂商的合作得到更多的大众用户。“我们想要的新用户可能不是技术通,需要更多简化流畅的体验。相反的,现有的论坛社区用户都是计算机高手。我们最后需要满足这两种类型的用户需求。”CM联合创始人Koushik Dutt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独立的第三方定制操作系统,长久以来都属于技术圈的小众产品。对普通用户来说,这涉及到了一个较高的技术操作门槛。
早期Android体验饱受诟病,比如颇为严重的系统分裂。根据Google自己的统计,在2011年30%的Android设备仍然运行着20个月前的系统,这意味着即便为应用中加入那些最炫的新功能,但是软件和版本的不兼容问题还是会让用户无法使用。
这让第三方ROM的需求开始在发烧友中迅速上升。起初,CM Team只是一个活跃在XDA Developers、Github等开发者论坛上的极客团队。它们第一次在XDA上传的作品是在2009年5月针对第一个Android手机T-Mobile G1做出的ROM系统,安装后能够使G1运行更流畅。那时候Kondik还是一家生物信息初创公司Pittsburgh的首席工程师,他将他的论坛ID名字“Cyanogen”加上了“Mod”命名这款ROM。在发布帖子后的一个小时内,他收到了多达150页的跟帖回复,大多数用户表示非常支持。这让Kondik发现做这件事的结果超过他的想象,“我并没有期待太多,只是做了一件觉得好玩的事情,但是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它,这让我感觉这个方向或许是对的。”
对比其他第三方ROM系统,CM团队总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发布最新Android的优化版本,并且拥有多达100款的适配机型。Kondik将CM的成功归功于社区中多达3000位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们,这让CM的功能变得独特和迭代迅速。在CM的开源社区,开发者们会提交代码,每一个优化版本和功能应用都在不断得到开发者和使用者们的反馈,这些都让CM得到更多的修正和完善。“社区开发者和使用者们总是能产生很棒的想法,希望产品是这样或是那样,我们通过社区就能得到很多用户反馈,用户就是参与者。”Kondik说。
初期,Kondik坚持了开源和社区贡献的策略,这迅速让很多开发者参与到CM产品的打造中。随后在XDA论坛上,Kondik让这种兴趣开发变得更有组织性,他开始组建一个叫“Core Team“的7人团队,将Cyanogen Mod源代码开放给其他的开发者们,开发者将在CM基础上研发的ROM补丁都集中给Core Team整 合。
让这个操作系统声名大噪的是来自Google对它的“封杀”。2009年10月,CM用户刚刚达到了25万左右,Google对它发出一封停止使用Google应用产品的律师函,Google认为GSM服务包只授权给硬件制造商,像CM这类的软件服务系统是不能装载Google应用的。
对于Google来说,Android系统的碎片化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硬件厂商自己定制带来的碎片化,Google也许顾虑较多,但对于CM这样的纯第三方ROM开发者来说,Google的封杀是没有太多顾虑的。
但这并没有让CM一蹶不振,反而发展出了另一个方向。Android用户们认为在开源前提下,Google对CM的封锁是有违其“不作恶”的运营文化,而站在巨头对面的CM,这让他们觉得CM更像是“开源自由”的极客象征。在经过协议后,Google允许CM继续发布ROM系统,但是不能包括Google应用产品。持续几天的新闻头条让CM受到极大的关注度,更多公众知道了CM做的事情,用户基数突然之间增加到了数十万。
正是Android本身碎片化的问题,才让CM有了最初的生存空间—由于机型众多,ROM版本也各不相同,很多厂商都没有精力升级非主力机型的ROM,而CM总能够满足这些被抛弃用户的升级需求。
在随后的2年,CM开始呈现出和其他深化定制的第三方ROM不同的功能偏好,它将核心系统功能延伸到手机用户的安全隐私领域。
“我们要做到开发定制操作系统,首先是实际的、有用的东西,下一步才是打磨更炫的东西。”Kondik说。“Find My Phone”服务体现了Kondik的设想,它在你的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设置了交换密码,确保这中间没有第三方。而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种消息传递概念,最终把设备控制权交给了服务商。另外,CM也将Root权限获取变成了等级划分,让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权限,同时又不失安全。 Kondik认为CM有着一些运营商和制造商不会尝试的功能,比如“透明安全性能”或是“加密信息传送”,这会和他们的自身利益起冲突。
2012年的CM用户基数差不多是100万,2013年年底,这个数字迅速扩张到了1000万,除了Android迅猛发展外,Kondik认为普通用户开始意识到定制操作系统的一些功能是有用的,“更多的普通用户开始认同CM这类极客团体做的事情。当我们的开发者或极客聊起加密信息等功能时,普通用户的反应是‘天,我都不知道这些问题居然已经有解决方式了’。”
当一个没有硬件的第三方ROM达到了千万级的用户量时,CM渐渐感受到了一些外部阻力,比如Google开始在ICS做出了很多内部改动,这让CM团队在CM9和CM10的开发过程异常艰辛。
此外,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Verizon和AT&T去年8月决定封闭三星S4的引导装载程序。事实上,曾经对第三方ROM系统开发者表现出友好态度的三星,在开放S2后,开始回缩到不合作的阵营。“三星激烈地拒绝提供任何信息或代码给我们,接触的时候,他们看似很愿意支持,但实际上被上面的负责人阻止了。”参与开发CM10的Daniel Hillenbrand谈到当时CM10进展缓慢的原因。
对于运营商和三星来说,硬件的成熟使得ROM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都希望靠自己特色的ROM来吸引用户。当这个生态圈的态度在急速变化的时候,Kondik开始发现CM受限于“论坛社区”的角色,缺少一些高效率的运行方式去应对。“社区运营主要靠用户的捐款,常常很难去做一些‘大事情’,因为你不可能去要求人们按照计划全部投入到某一些事情上,论坛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但是手机行业推进太快速了,我想要CM成为一个真正的参与者。”Kondik说。
在获得Benchmark和Red Point投资商A轮700万美元融资后,去年9月这家非营利性的极客团队宣布开始商业化运营。在宣布成立公司的同时,第二个改变是CM决定为“大众市场”发布一款刷机应用—CM Installer可以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下载了。
但在随后几天,这一款面向大众的刷机应用却彻底从Google Play消失了,Google以违反了应用商店条款为由下架了这款产品,这似乎透露出CM的扩张并不是Google和它的商业伙伴们愿意看到的事情。这是Google最近一年开始收紧对Android控制的结果。随着Google卖掉摩托罗拉专注Android本身,第三方ROM恐怕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在移动互联网渠道上受阻后,Kondik希望CM能通过Google的兼容性测试(CTS)认证变成一个可商用的操作系统。为OPPO Find 5做系统适配,使得CM获得了第一个Google的CTS认证,并且在随后的商业进程中,中国将会是它极其重要的市场,这里有它需要的一切,用户、OEM,以及更碎片化的ROM生态圈。当然,在中国市场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开Google的控制。
在随后12月CM的B轮融资上,融资数字达到了2300万美元,这一轮的投资者包括了一个熟悉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如果腾讯能为CM提供大量用户,在定制系统的基础上深化更多的本地化应用功能,对于CM在中国的商业化将有不小的帮助。
CM构想的商业模式是开放源代码给开发者社区,将CM打造成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生态链。一旦用户达到足够规模,可以发布付费APK应用,提供一些增值服务给用户,比如你的CM账户将允许你同步不同设备上的定制设置,还可以授权软件或是服务给硬件厂商,或是为企业提供安全解决方案等。
要赢得中国普通消费者和硬件厂商的支持,CM需要解决更多技术之外的问题,比如设计和本地化。这是此前一直专注于技术的Kondik所欠缺的部分。
当CM团队离开的时候,他们递来一张中英文的公司名片,上面“Cyanogen Mod股份有限公司”的蓝色字体异常醒目,似乎在提醒着他们正在进入一个严肃的商业领域。Kondik一直在不断强调CM是一个小的初创公司,但又透露出不小的商业野心,“这是一个很极客的事情,但我们会边做边看。”Kondik说。
CM运营着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ROM操作系统,根据CM提供的数据,差不多达到1000万的用户基数,这是在没有任何市场营销支持下达到的数字。
1月13日,Steve Kondik出现在国内新创手机品牌OnePlus的新手机ONE的发布会现场,即便是在这么一个较为隆重的正式场合,他依旧保持了一贯的极客造型:格子衬衣加上牛仔裤,只是在寒冷的北京,他不得不加上了一件黑色外套。如果是在2013之前,这会是一个很难见到的场面:非盈利性开源移动系统平台Cyanogen Mod(以下简称“CM”)创始人为硬件制造商站台。
OnePlus创始人刘作虎认为CM会是最适合的搭档。创办OnePlus之前,刘作虎是Oppo手机的副总裁。对于CM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改变—从一个非营利的技术社区转向商业化,而且寻求更多发烧友之外的普通用户。此前,CM的用户正是那些对软件有着狂热爱好的发烧友们。根据CM公开资料显示的数据,在去年12月份,CM的固件文件下载达到了3800万次,这些用户平均每隔几天就会更新一次软件。
CM希望通过与硬件厂商的合作得到更多的大众用户。“我们想要的新用户可能不是技术通,需要更多简化流畅的体验。相反的,现有的论坛社区用户都是计算机高手。我们最后需要满足这两种类型的用户需求。”CM联合创始人Koushik Dutt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独立的第三方定制操作系统,长久以来都属于技术圈的小众产品。对普通用户来说,这涉及到了一个较高的技术操作门槛。
早期Android体验饱受诟病,比如颇为严重的系统分裂。根据Google自己的统计,在2011年30%的Android设备仍然运行着20个月前的系统,这意味着即便为应用中加入那些最炫的新功能,但是软件和版本的不兼容问题还是会让用户无法使用。
这让第三方ROM的需求开始在发烧友中迅速上升。起初,CM Team只是一个活跃在XDA Developers、Github等开发者论坛上的极客团队。它们第一次在XDA上传的作品是在2009年5月针对第一个Android手机T-Mobile G1做出的ROM系统,安装后能够使G1运行更流畅。那时候Kondik还是一家生物信息初创公司Pittsburgh的首席工程师,他将他的论坛ID名字“Cyanogen”加上了“Mod”命名这款ROM。在发布帖子后的一个小时内,他收到了多达150页的跟帖回复,大多数用户表示非常支持。这让Kondik发现做这件事的结果超过他的想象,“我并没有期待太多,只是做了一件觉得好玩的事情,但是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它,这让我感觉这个方向或许是对的。”
对比其他第三方ROM系统,CM团队总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发布最新Android的优化版本,并且拥有多达100款的适配机型。Kondik将CM的成功归功于社区中多达3000位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们,这让CM的功能变得独特和迭代迅速。在CM的开源社区,开发者们会提交代码,每一个优化版本和功能应用都在不断得到开发者和使用者们的反馈,这些都让CM得到更多的修正和完善。“社区开发者和使用者们总是能产生很棒的想法,希望产品是这样或是那样,我们通过社区就能得到很多用户反馈,用户就是参与者。”Kondik说。
初期,Kondik坚持了开源和社区贡献的策略,这迅速让很多开发者参与到CM产品的打造中。随后在XDA论坛上,Kondik让这种兴趣开发变得更有组织性,他开始组建一个叫“Core Team“的7人团队,将Cyanogen Mod源代码开放给其他的开发者们,开发者将在CM基础上研发的ROM补丁都集中给Core Team整 合。
让这个操作系统声名大噪的是来自Google对它的“封杀”。2009年10月,CM用户刚刚达到了25万左右,Google对它发出一封停止使用Google应用产品的律师函,Google认为GSM服务包只授权给硬件制造商,像CM这类的软件服务系统是不能装载Google应用的。
对于Google来说,Android系统的碎片化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硬件厂商自己定制带来的碎片化,Google也许顾虑较多,但对于CM这样的纯第三方ROM开发者来说,Google的封杀是没有太多顾虑的。
但这并没有让CM一蹶不振,反而发展出了另一个方向。Android用户们认为在开源前提下,Google对CM的封锁是有违其“不作恶”的运营文化,而站在巨头对面的CM,这让他们觉得CM更像是“开源自由”的极客象征。在经过协议后,Google允许CM继续发布ROM系统,但是不能包括Google应用产品。持续几天的新闻头条让CM受到极大的关注度,更多公众知道了CM做的事情,用户基数突然之间增加到了数十万。
正是Android本身碎片化的问题,才让CM有了最初的生存空间—由于机型众多,ROM版本也各不相同,很多厂商都没有精力升级非主力机型的ROM,而CM总能够满足这些被抛弃用户的升级需求。
在随后的2年,CM开始呈现出和其他深化定制的第三方ROM不同的功能偏好,它将核心系统功能延伸到手机用户的安全隐私领域。
“我们要做到开发定制操作系统,首先是实际的、有用的东西,下一步才是打磨更炫的东西。”Kondik说。“Find My Phone”服务体现了Kondik的设想,它在你的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设置了交换密码,确保这中间没有第三方。而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种消息传递概念,最终把设备控制权交给了服务商。另外,CM也将Root权限获取变成了等级划分,让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权限,同时又不失安全。 Kondik认为CM有着一些运营商和制造商不会尝试的功能,比如“透明安全性能”或是“加密信息传送”,这会和他们的自身利益起冲突。
2012年的CM用户基数差不多是100万,2013年年底,这个数字迅速扩张到了1000万,除了Android迅猛发展外,Kondik认为普通用户开始意识到定制操作系统的一些功能是有用的,“更多的普通用户开始认同CM这类极客团体做的事情。当我们的开发者或极客聊起加密信息等功能时,普通用户的反应是‘天,我都不知道这些问题居然已经有解决方式了’。”
当一个没有硬件的第三方ROM达到了千万级的用户量时,CM渐渐感受到了一些外部阻力,比如Google开始在ICS做出了很多内部改动,这让CM团队在CM9和CM10的开发过程异常艰辛。
此外,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Verizon和AT&T去年8月决定封闭三星S4的引导装载程序。事实上,曾经对第三方ROM系统开发者表现出友好态度的三星,在开放S2后,开始回缩到不合作的阵营。“三星激烈地拒绝提供任何信息或代码给我们,接触的时候,他们看似很愿意支持,但实际上被上面的负责人阻止了。”参与开发CM10的Daniel Hillenbrand谈到当时CM10进展缓慢的原因。
对于运营商和三星来说,硬件的成熟使得ROM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都希望靠自己特色的ROM来吸引用户。当这个生态圈的态度在急速变化的时候,Kondik开始发现CM受限于“论坛社区”的角色,缺少一些高效率的运行方式去应对。“社区运营主要靠用户的捐款,常常很难去做一些‘大事情’,因为你不可能去要求人们按照计划全部投入到某一些事情上,论坛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但是手机行业推进太快速了,我想要CM成为一个真正的参与者。”Kondik说。
在获得Benchmark和Red Point投资商A轮700万美元融资后,去年9月这家非营利性的极客团队宣布开始商业化运营。在宣布成立公司的同时,第二个改变是CM决定为“大众市场”发布一款刷机应用—CM Installer可以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下载了。
但在随后几天,这一款面向大众的刷机应用却彻底从Google Play消失了,Google以违反了应用商店条款为由下架了这款产品,这似乎透露出CM的扩张并不是Google和它的商业伙伴们愿意看到的事情。这是Google最近一年开始收紧对Android控制的结果。随着Google卖掉摩托罗拉专注Android本身,第三方ROM恐怕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在移动互联网渠道上受阻后,Kondik希望CM能通过Google的兼容性测试(CTS)认证变成一个可商用的操作系统。为OPPO Find 5做系统适配,使得CM获得了第一个Google的CTS认证,并且在随后的商业进程中,中国将会是它极其重要的市场,这里有它需要的一切,用户、OEM,以及更碎片化的ROM生态圈。当然,在中国市场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开Google的控制。
在随后12月CM的B轮融资上,融资数字达到了2300万美元,这一轮的投资者包括了一个熟悉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如果腾讯能为CM提供大量用户,在定制系统的基础上深化更多的本地化应用功能,对于CM在中国的商业化将有不小的帮助。
CM构想的商业模式是开放源代码给开发者社区,将CM打造成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生态链。一旦用户达到足够规模,可以发布付费APK应用,提供一些增值服务给用户,比如你的CM账户将允许你同步不同设备上的定制设置,还可以授权软件或是服务给硬件厂商,或是为企业提供安全解决方案等。
要赢得中国普通消费者和硬件厂商的支持,CM需要解决更多技术之外的问题,比如设计和本地化。这是此前一直专注于技术的Kondik所欠缺的部分。
当CM团队离开的时候,他们递来一张中英文的公司名片,上面“Cyanogen Mod股份有限公司”的蓝色字体异常醒目,似乎在提醒着他们正在进入一个严肃的商业领域。Kondik一直在不断强调CM是一个小的初创公司,但又透露出不小的商业野心,“这是一个很极客的事情,但我们会边做边看。”Kondik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