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保持我国中学数学优良的系统性、严谨性之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数学活动中。教师在关注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此我浅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数学课堂中如能首先创设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切入课题,能够起到很好的首次效应。贵州省教育专家吕传汉先生的“数学问题——生活情境”教学法也强调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当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而且,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长期坚持这样教学更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不仅会思考数学,而且能数学的思考,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巧制活用教、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全方位多途径给学生以感受,它能充分融合学生于情境之中,在引起学生充分兴趣和注意的同时,提供给学生最易接受的模象直观。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学生也将会有更多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在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然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广大二线城市及以下的非重点学校很难达到这一硬件配置。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定理》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块缺了一角的三角形玻璃,假装质问学生是谁打破的,然后提问能否还原出一块一模一样的。 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的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数学课堂上精心准备的教、学具,就地取材的小物件,往往都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不应再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严格规范学生在课堂的一切数学行为,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多种方式学习数学,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自我建构。这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被动、单纯的模仿和记忆,他们有了一个宽松的数学活动氛围,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欲望,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所以,教学中适当的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操作中,促进各感官一起活动,有了较充分的感性认识,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通过剪纸完成对三角形三内角和的探索。在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巧编口诀,激发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繁多的公式定理。学生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老师若能引导学生一起对某些公式进行概括提炼,编一些形象、顺口的口诀。学生会很感兴趣并乐于参与、易于接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完全平方公式就可先让学生编,比比谁编的更准确、更顺口。又如在合并同类项时学生编出的口诀:“同类项下画横线,不重不漏要找全,系数相加为系数,字母指数都不变。”就非常生动、顺口,于是乎复杂的教学难点,一下子变得活灵活现,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风趣幽默,点燃心灵之灯
  
  一般课堂往往会出现偶发情况,此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如经教师能幽默机智的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而且一般的学习单靠从道理上明白意义,不如对学习有喜好。而幽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算能力,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或者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以便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而学生在接受抽象而又严谨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产生厌倦、排斥的心理。哈工大某任校长曾说到:我是教制造机器人的,但我很担心把人教成机器。美国某中学挂着这样的横幅:请不要把年轻人当作等待灌充的瓶子,他们是等待点燃的蜡烛。我们数学老师,经过多年的数学专业熏陶以后,往往会高傲的坚持学科本位的思想而固守规范和严谨的传统教学模式却忽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教学本身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是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新课程理论下的数学,已不再仅仅作为一门科学教学,而应作为教育任务的教学,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本着一颗无私关爱学生的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体验并完成自我建构,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脑、嘴巴,让学生學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其他文献
计算机教学与学科相比有区别。计算机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才能真正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享受。  一、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图文并茂,大内容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点拨、贯通的作用,教师多讲解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理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而普遍的选择,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的结合,自然也成了英语教育的必然。如何把信息技术带入英语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师由单纯的讲解者和指挥者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角色转变?为此,笔者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
期刊
构建高效课堂是课改的追求目标,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要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我认为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课堂),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方面。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所有的教学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任教后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我从别的老师手中一个班一个班地把学生接过来,一年后,又一个班一个班地送出去,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深刻谬误到,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首要的是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感召力。在学生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在语文教学中,认真钻研。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四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有一项欠缺,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高学的素质是关键的环节,我认为是“写”。会听、会说、会读的学生多,会写的学生少,而写得好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认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教学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写作,那么他初中、高中写作也将受到极大
期刊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与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关系密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角色转型的过程。新课程实施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识和角色的有效转型。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引起的教育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情境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期待中学数学教师
期刊
《雨具的改进》是大象版六下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专题研究单元,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单元为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出了实质性的尝试。《寻找雨具的缺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常见的雨具入手,通过研究雨具存在的缺点,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单元后面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如何引导学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不可能把学习搞上去的。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尤其在课堂这块主阵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提到了日程。    一、多媒体网络的介入,营造立体式的课堂,对提高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比天赋重要,心态比成绩重要,自信比名次重要。在语文课堂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一段段凝固的文字形象
期刊
前些年,多媒体教学仅仅是用在信息技术课上。而近几年,由于信息时代地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多学科中。我是一名美术教师,当我把多媒体教学与美术学科有机结合后,我发现多媒体让美术课堂教学提升了不少课堂魅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对美的鉴赏能力、审美的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由此而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工倍。   所谓有机结合,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内
期刊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县实施“课改再起航”工程的宗旨所在。而在科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因地就宜适时开展好实践活动,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通过学具发展学生操作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具有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它的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恰好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