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堂生成资源 提升化学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生成是教学中不断产生的教学资源,它能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利用,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升。
  关键词:课堂生成;化学思维;能力
  化学思维是指学习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间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及其内在的关系,它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在教学过程中,学思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唯有解决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思维难点、盲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为学好化学提供保障。
  课堂教学是个师生互动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导致我们“完美的”教学设计被打乱,这种打乱“完美计划”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课堂生成。因为它是“出乎意料”,往往被教师忽视或无视,教学虽按预设中“完整”地开展,但学生的学力不足,效果也就不佳。在《学记》中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说明在学习上能发现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也体现了,教学中若能够针对学生所发现而生成的问题展开讨论,就能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深入,并且探讨解决这些“课堂生成”问题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化学教师应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就是化学教师对教学智慧的关注。
  一、 借课堂生成资源,激活学科思维的兴趣点,避免虚情假意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初中化学是学生新接触的学科,虽然有着新学科新的好奇心,也能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短时间内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多,特别是一些理论概念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会降低。而如是教师还只是强硬性地填压式地开展教学活动,不考虑知识形成过程的思维兴趣,导致学生只会生硬记忆,就容易产生对化学学习有厌恶感与抵触感。而要改变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上适时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对所学的问题感到兴趣,学习思维就会被激活,学习的效果也才能更加良好。
  二、 借课堂生成资源,拓宽学科思维的关联点,避免片面单一
  具有完整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完整思维模式的形成。
  许多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能让师生互动氛围好,所设计的问题往往采用“一点一问”“一问一答”的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片面化、零散化。严重违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宗旨。笔者在进行“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教学时,实验安排是“往盛有5 mL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入3~4滴的无色酚酞试液。再往小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测量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该实验理论上只能观察到“红色溶液逐渐褪为无色,溶液温度升高”。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却出现“有气泡产生”的意外现象。在此情景下,笔者立即引导学生针对“有气泡产生”进行分析讨论,逐一排除其他可能,最后形成“是NaOH变质造成”的教学问题。并继续引导学生解决“NaOH为什么会变质?如何采用不同方法检验是否变质了?如何验证是否完全变质?如果是部分变质,则如何除杂提纯?”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思维非常活跃,产生多种精妙的解决方案。在本案例中,笔者在面对课堂生成的资源中稍加利用,在面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只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产生“意外”现象的可能原因,让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而非直接给出知识解释。这样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环节,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将有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也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三、 借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科思维的逻辑性,避免杂乱无序
  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增加知识,更需要有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习惯。在做“探究金属活泼性实验”时,我们发现,刚开始,镁与酸反应剧烈,就连锌与酸反应也是较快,都能产生大量气泡,但铝和酸反应刚开始是极其缓慢。相对铝的金属活动性来说,不应该有这个现象出现。基于课堂出现的“意外现象”,笔者让学生从铝的“自我保护”出发,从铝的氧化物被酸溶解到反应由慢到快的影响因素、又从快到慢的可能原因等问题让学生由浅及深地进行探究。最后得到“因为铝条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膜,所以开始时气泡较少,随着反应不断进行,反应所产生热量越来越多,导致反应越来越快,后来因为盐酸在反应中被消耗,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就会变慢,最后盐酸完全反应,反应就会停止”的正确结论。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用形状大小相同且已除去氧化膜的两块铝片,分别投入到盛有等体积和等pH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更慢,原因可能是什么?又怎样加快该反应?”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让学生不断地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思考,有助于形成学科思维的有序性。若是教师采用回避“意外现象”,只要求学生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记下来,简单说明排在前面较活泼,反应较快,可想而知,學生的思维能力谈何培养和提高。
  四、 借课堂生成资源,发展学科思维的深广度,避免表层粗浅
  思维的深广度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能去除问题表面的现象,从问题本质的部分进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
  如在进行“常见的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实验时,将酚酞试液滴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溶液会变成红色,可是红色很快就消失了。这么简单的实验却出现“出乎意外”的现象。学生都是草率地说“肯定是药品变质了”,就放弃深入思考的想法。此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若是“药品变质了”,怎么会先变红色?若是“药品变质了”,又会是什么物质变质?若不是“药品变质了”,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先变红色后消失”的现象?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想,“酚酞变质造成的”“NaOH变质的原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缘故”“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这样就把课堂出现“意外现象”的教学遗憾转化成了学生思维深广度培养的教学亮点,让学生往深层次的思维去努力,避免了思维的表层粗浅。
  总之,借助课堂“意外”的生成资源,让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绝对不是简单的一次训练一个知识点讲解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教师长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善于把握有利的教学生成资源加以培养,就能使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全面的提升。
  作者简介:
  姚月蓉,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分析,总结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讨论了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六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素养;内涵;培养措施;研究  一、 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及认识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使学生逐步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要结合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初中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
糖作为人体的能源物质,无论从了解化学还是认识自身都表现出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突出化学的社会价值.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论基础
摘 要: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困境,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思维导图的运用成为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解认同。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有关概念,然后详细地介绍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为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摘 要:通过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探讨,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新编生物学科教材更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动手、自学、思维等各方面的初步能力;更注重用实验来探索和验证生物学知识。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从实验中获取知识
变分方法可以将图像分解为几何结构部分u和振荡部分v。采用G空间范数对振荡部分进行描述,提出了基于振荡特征的图像分解方法,并与传统的变分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能更好的应用于图像分解。
摘 要:实践证明,初中生物学科的实施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分析可知,生物课程具有显著的探究性特点以及特殊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借助教师的帮助,同时需要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如此一来,初中生对生物学科才会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本文现就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效果进行探究,旨在为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借鉴帮助。其中,教师应将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及时呈现出来,将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自然学科,许多初学者都对其望而生畏。学生存在抗拒、恐惧心理的原因在于无法突破物理难点,真正走进物理。而为了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本文研究了引桥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引桥教学法;突破难点  引桥教学法是指在学习新知之前呈现给学生的准备性、过渡性知识,用以降低学习难度,辅助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经验、认知结构对
摘 要:互联网科学技术发展情形下,互联网技术深入各个行业研究领域,对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样一种发展现状下,微课教学模式逐渐产生并不断应用于各行业生产生活。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就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逐渐成为学科教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化学教学现状,就微课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应用;教学思考  现代教育教学情形下
摘 要:化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初中生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各初中学校都具备了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实验教学课时不足,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学生不重视等问题。因此,亟待针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生开始学习化学课程的时间较其他学科晚,学习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