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农民养松鼠所想到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有一对农民夫妇。费了很多周折,花了大价钱买来二十多只松鼠,想要靠饲养松鼠实现他们发家致富的梦想。因为这些松鼠来之不易,又寄托着他们的希望,所以饲养它们格外上心,每天都精心喂养,生怕小松鼠受了委屈。他们把核桃砸开了,剥出仁喂给它们;把水果洗干净,切碎了一块一块喂给它们。
  可是三个月后,这些松鼠渐渐打蔫了,不欢实了,无精打采的,也不爱吃东西了。身体越来越瘦。这对农民夫妇大惑不解,这么精心喂养,松鼠咋还是生病了呢?难道是松鼠就不能人工饲养吗?在这夫妇俩的恐慌中,有几只松鼠死掉了,这对农民夫妇伤心极了。
  好在他们想到了市里的畜牧专家,便带着几只死松鼠去找专家,专家看了之后。就问他们:你们看这些松鼠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仔细一看,发现这些松鼠的牙齿变长了,把嘴都支开了,都快支到小鼻子那儿了。专家告诉他们,这些松鼠是饿死的,它们的牙齿太长了,已经不能啃咬食物了。松鼠是啮齿动物,食物当中必须要有坚果,坚果的作用除了作为食物外,更重要的是松鼠用来磨牙,要不然松鼠的牙齿会一直长下去,长到不能吃东西。
  这对农民夫妇想到自己喂养松鼠的方法,心里那个后悔呀,自己咋就那么贱呢?为啥非得把核桃砸开把水果切碎呢?好心办了错事,害了小松鼠。他们回家后,请来了兽医,用剪刀把松鼠多余的牙齿剪掉了。果然小松鼠又能吃东西了,又活蹦乱跳了。这对农民夫妇吸取了教训,核桃再也不砸了,水果再也不切了,还时不时地扔些木头、胶管让小松鼠磨牙。他们饲养的松鼠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他们家庭饲养松鼠成功了。
  看了这则报道,我十分恐慌,因为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也犯着与这对农民夫妇同样的错误。
  在有些学校的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课堂被教师占得满满的,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嚼碎了,再喂给学生,让学生等着吃“现成饭”,教师讲得聚精会神,详细彻底,生怕学生听不懂,不厌其烦,口若悬河,生怕知识讲漏了,不分巨细,无一遗漏,不放过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生怕学生学不好,记不住。有些课堂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换汤不换药,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提问,代替学生分析,代替学生解答,学生只管听、看、记。整个课堂,听到的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教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教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越俎代庖,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完全成了装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单方活动,成了教师的表演,学生成了“配角”和“观众”,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大多数学生听烦了,听厌了,不感兴趣了,但还得被迫听下去。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丧失学习兴趣,成绩难以提高。这样的教学直接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方面教师忙于教学,忙于管理,忙于答疑,忙于辅导,忙于“救火”,忙于家访,忙于补课,忙于出题,忙于考试,忙于阅卷,……似乎有做不完的事,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就像人们说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忘了家庭,忘了身体,身心憔悴,形容枯槁,甚至有的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又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动手能力极弱,离开老师,就寸步难行,也造成很多学生对自己曾接受的教育的不满,对中学课堂没有丝毫的留恋。
  看看,这样的老师和养松鼠的农民有什么区别,虽然一心想着为学生好,但这种好心却办了坏事,害了学生,也害了自己,甚至害了中国的教育,是应该找找专家看看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一股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比让学生“学会什么”更为重要。什么是好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能给学生自学、创新、锻炼的机会或环境、平台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努力、学会自主、学会自我锻炼,好的教育要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要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的确,如果把每个学生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愿望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把学生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拼搏乃至去吃苦,这样,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所以,我要说,我们老师千万不要再干“农民养松鼠”那样的傻事了,让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刮得更猛烈些吧!
其他文献
“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校园文化视角来探讨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构建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校园文化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 师资队伍    一、校园文化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学校的校训就是直接取自古诗词之中,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新民、止于至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学方法老套,授课内容乏闷,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美术课堂;兴趣;教学方法    一、初中美术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古筝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因其音色优美、易入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成人学习古筝可以陶冶情操,增加修养,缓解压力。少儿学习古筝不仅仅是掌握有关古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形成良好的节奏感、音准概念以及读谱习惯,而是通过手指技能的开发来强化脑部的发育并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提高记忆力,模仿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摘要】从一则中学生学习压力引出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出发,探讨学校心理咨询中系统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学校与家庭治疗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学生心理小Z    【个案呈现】  小Z,男,15岁,初三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周五一天没来上学,学校通知家长后,经家长多方寻找,得知其白天躲在一小学同学家中,当晚才回家。次周的周一,小Z被带来心理辅导室接受辅导。  据小Z的班主任反映,其目前学业成
【摘要】讲学稿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将这一模式充分利用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导学阶段,成为一线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讲学稿模式的特点及初中化学的特点进行探究,从而获得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模式的最优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讲学稿导学教学模式    一、前言  讲学稿是由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在新课改过程中首创,并经过不断的探索及完善,最终形成的有
当今社会,口语交际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从面对面的交谈,发展到电话、手机的联系,进而发展到通过QQ语音聊天、MSN等进行交流。口语交际的场合也越来越广,应聘离不开口语交际,竞选离不开口语交际,汇报离不开口语交际……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需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想出更好的办法。  可是,目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却不太乐观,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
【摘要】本文只要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问题,不仅从概念上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而且还从多方面、多纬度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究、思考和总结,其中还结合了当今的课程改革的理论。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学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布鲁纳曾经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老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学生能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
经典诗文是一个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博大而精深。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诗文却离他们非常遥远,可望不可及。学习时难免觉得深不可测或枯燥无味。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经典诗文学习中学得兴趣盎然又十分的畅快了?  唐朝诗人孟郊所著的《游子吟》是许许多多赞颂母亲的伟大与无私的诗歌中,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也是最经典的一首。短短的三十个字,勾画出一个在烛光下,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衣裳的慈母形象。诗人一句“谁
一些年轻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絕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