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wang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正是体现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为依据,结合几年来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谈谈体会与思考,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1.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出发,教师不仅要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而且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利用
  传统的地理、历史教材注重地理、历史知识的堆砌,容量大,知识点多,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使本来生动有趣的地理、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一些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逐渐产生厌烦情绪,随着这种负面情绪与日俱增,逐渐丧失了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新课程改革正是针对这种弊端,在教材编写时降低了知识难度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的新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欣赏性、趣味性极强。因此,教师要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和方法,利用好新教材,让地理、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由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互动。
  3.学生定位
  现在对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定位,应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移,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强化学生的内趋力。就历史与社会学科来说,需要切实推进教学中心的转移,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地理、社会学习有兴趣,学了之后有收获,有成功的愉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的情境,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将学到的地理、历史、社会知识,在生活实际中不断得到应用,感受学习带来的实际价值,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实现“我要学”的定位。
  4.互动性
  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课堂的互动性。最近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基于问题解决式课堂等风靡一时,但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千篇一律,不是每节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小组合作;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问题,这样的互动质量才更高。一句话,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共有的课堂。
  5.导与学
  导与学的先后,不只是教学秩序的颠倒问题,而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的反映。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就感,教师起到导的作用。以学为主,就是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教师要编好导学提纲或者导学案,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地理解教材,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带着疑问进课堂,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合作、讨论。在先学后教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不在于少讲,更不在于不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教师的讲解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历史的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克特说的那样:“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你的学生因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
  6.延伸
  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止步于课堂内的教学,应该将课堂延伸,达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内的改革,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展开,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开启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角度出发,更需要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时间,自觉主动地阅读和思考,弥补教材和课堂教学在取材上的不足,从而拓展知识面,形成全面的大地理观,形成全面的史观和史论。课外,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历史、社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地理考察、历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每个教师都要有新课程的理念支撑,有改革的勇气和毅力。在每一节课上,都营造适合学生、适合自己、适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氛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对得起教育的良心,对得起学生的未来。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山东统配煤矿多种经营集体企业的统计报表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到了传递信息。制定计划,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管统不一、统计范
园林绿化中彩叶植物的应用丰富了园林景观配置,但由于北方受地域气候的限制,应用的品种卓显匮乏。本研究为丰富哈尔滨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材料,自沈阳引入三种彩叶树种,研究其
笔者参加过几次高考质检工作,还亲自参与了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和高考阅卷的质检工作,调阅了大量考生的试卷,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切的感触与感悟,对师生在复习中怎样提升备考效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现我将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与同行交流,希望对老师、同学们如何有效高考、高效迎考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吸取惨痛教训,避免陷入误区  从大量高考试卷中可以发现常有考生在答题中因为陷入误区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惨
草坪草具有美化生活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草坪日益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与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草坪的灌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目标除了要授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等外,还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考对学生的考查日益能力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势.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
摘 要: 高中生物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情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顺应了这一要求,汲取了先进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了民主、公平、创新的教学理念,强化了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等。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教学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
资金是煤矿多种经营集体企业生产要素的“粘合剂”。资金筹集、投入、运用、周转全过程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好坏,影响企业的发展。近四年来,梨园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
机械设计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承担了让学生了解专业研究对象、掌握机构运动基本原理的任务.作为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
水稻浙733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早籼水稻新品种,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主栽早稻良种。该品种在南方区试中,平均亩产434.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1.5%;
摘 要: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关键词: D.H.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虹》 男性权威  1.引言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