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战影像今与昔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日本战争影像的态度日趋暧昧,强调战争受害和非战意识,淡化战争加害和反省,令人遗憾。
  今年,日本TBS电视台“终战特别企划”推出了2集日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在中国备受追捧和热议。操着日语的八路口吐“我们是共产党,我们的使命是给世界带来和平,诸位虽然是日本人,但也是帝国主义的牺牲品,是我们解放的对象”等高大上的台词,令网民感到非常新鲜。剧中的日本人好坏不一,感觉比咱们的抗日神剧真实可信。
  谁也不傻,让皇军及其看护妇洗心革面加入红色阵营并非《红十字》里表现的那样简单。共产党的军队讲究人格平等、爱兵如子,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处罚手下将领都要取得士兵委员会的同意,与日本等级森严、动辄破口大骂、拳打脚踢的军营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位老八路回忆,一个死硬的皇军曾被转化成八路的拼命三郎,反扫荡突围抱着机枪猛打猛冲。八路首先把他当作一具血肉之躯来尊重,让他从灵魂深处发生改变。
  
  反战影像从战时已经开拍
  说到日本的反战影像,最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电影界声望超越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大导演木下惠介,1944年受日本军部委托拍摄战争宣传片《陆军》,居然打着膏药旗反皇军,拍了许多母亲流泪送子参战的长镜头,全程放送军国的无耻和平民的悲凄。日本军部被影片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反战内核弄得哭笑不得,遂禁止导演拍片。
  战后的日本共产党、左翼拍摄了大量反战、反武士道影片,艺术品质以小林正树的《人间的条件》(1959,共6部)、《切腹》(1962)、《夺命剑》(1967)为最;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1953),市川昆的《缅甸的竖琴》(1956)、《野火》(1959),冈本喜八的《斩》(1968)、《肉弹》(1968)和筱田正浩的《枪圣权三》(1986)亦令人激赏。
  战争的巨创、战败的耻辱,使得昔日国民引以为傲的皇军成了过街老鼠。黑泽明的经典《野良犬》(1949),将战后退伍兵如同丧家野犬备受歧视的凄惶表现得非常到位。
  而木下惠介终于得以在1954年的作品《二十四只眼睛》里放开了手脚:大和女神高峰秀子演绎的师生情、爱情、乡情,以及12个孩子的同窗情动人心弦,反衬出军国特务统治和战争的罪恶,手法平实、高妙,尽显大师底蕴。
  1950年代,日本最优秀的左派大导小林正树捧出了批判军国的不朽大作《人间的条件》:影片对皇军极为厌恶,对中国劳工深表同情,荒野里劳工饿极抢食、日军斩杀劳工和日本好人引发暴动的场面非常震撼;日军残酷、野蛮的军营文化令人作呕,新兵走投无路跑到洗手间开枪自杀的场景,后来被库布里克的反战经典《全金属外壳》(1987)引用致敬。
  1962年,冷入骨髓的《切腹》横空出世,小林正树算是挖了军国主义、武士道的祖坟。影片通过落魄武士津云半四郎一家的悲惨遭遇,戳穿切腹这一神圣仪式和武士道的虚伪、无情;津云豪情盖天“吾与汝皆亡”的凌厉杀阵,捣毁武士家族供奉的充满象征意味的先祖盔甲,是对武士道进行真正的“切腹”。
  企图两面讨好的遗憾近作
  1970年,日本共产党人山本萨夫的红色经典《战争与人》,艺术品质有待提高,但赞美中共抗日勇士,批判军国主义的态度异常坚决、鲜明,轰动日本,也因此屡获大奖。
  “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那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1977年的《人证》伴随主题曲《草帽歌》风靡中国,美军大兵轮奸日本少女,战争创伤延续到下一代身上,日本民众经受的战争苦难触目惊心。但编导对战争的策源地日本毫无批判,未免失之公允。
  2001年日本导演松井稔拍摄的纪录片《日本鬼子:日中15年战争·原皇军士兵的告白》轰动国际影坛,14名年过八旬的日军老兵面对镜头回忆自己犯下的战争罪行:“我们见了房子就点火烧,见了人就开枪杀,见了人群就用机枪扫”,“见东西不抢,见女人不上,见人不杀,在部队里你就一边去了”。
  无独有偶,NHK制作的《太平洋战争纪实》(1993)、《日本为何通向战争之路》(2011)以史为鉴,对二战日本的战略软肋、外交策略、媒体狂热、军人干政、战术原则进行了深刻反思,从技术上雄辩地论证了日本为何开战、因何战败,体现了大和民族善于细化问题、分析问题的优点,也显露了岛国缺乏宏观视野的局限。
  近年来,日本战争片《男人们的大和》(2005)、《永远的零》(2013)、《起风了》(2013)技术上进步显著,但思想性和艺术性没一部端得上台面,这些片子试图两面讨好,反战、热爱生命、珍惜家庭、无所畏惧,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发射四不像的催泪弹,像《人间的条件》、《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那种水准的影片,迄今未见。
  总感觉,日本电影黄金一代过后,似乎是对“自虐”史观的反弹,新世纪日本战争影像的态度日趋暧昧,强调战争受害和非战意识,淡化战争加害和反省,令人遗憾。
  如今,在安倍内阁执意修改和平宪法的当下,《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正面表现八路军,反战态度激烈。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为观众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别有意味的窗口,实在是难能可贵。
  纪录片《四万万人民》(1939年)
  导演:尤里斯·伊文思
  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纪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伊文思。1938年4月初,抵达中国不久,伊文思和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便躲在小树林里,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年)
  导演:默夫云·莱罗依   1942年,75000名美军将士在巴坦半岛向日军投降后,80名美国空军志愿者驾驶16架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闪电空袭日本东京、横滨等城市,然后飞往中国衢州……结果,15架轰炸机迫降或坠毁在中国浙江等地,中国抗日军民冒死救助美国英雄。电影演绎了机组成员的特训生活、冒险经历和获救过程。是少有的表现美中同盟关系的美国电影,曾获奥斯卡奖最佳特殊效果奖。
  《龙种》(1944年)
  导演:哈罗德·S.巴奎特、杰克·康威
  米高梅公司根据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由美国人扮演中国农民,全片讲述英文对白,甚至演唱了英文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女主角是凯瑟琳·赫本,表现年轻而勇敢的女民兵唐洁,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此片获得了1945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摄影两项提名。
  《刘福客栈》(1958年)
  导演: 马克·罗布森
  这个故事源于真人真事。英格丽·褒曼扮演一个来中国传教的英国女佣葛拉蒂,此时正是日本侵华时期,葛便带领百名孤儿上路,经过跋山涉水千难万险,终于将孤儿们带到了西安,完成了一般人视为不可能的巨举,并开办了一所客栈,为传教以及收养的孤儿的生活问题筹集经费。该影片以“最能促进国际间的了解”获得第十六届美国电影金球奖。
  《太阳帝国》(1987年)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1941年的上海,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历时四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加入战局,上海外租界的西方人的生活也经历了巨大的动荡,11岁的Jamie就是其中之一。在逃难的途中,Jamie和父母走失,他遇到美国人贝希和弗兰克,差点被他们卖掉,三人辗转到了闸北集中营。在集中营,Jamie明白了战争的残酷。
  纪录片《南京》(2007年)
  导演:比尔·古登泰格、丹·斯塔曼
  影片采访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记者,幸存的中国人,以及参加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收集了珍贵的信件、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队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种种暴行,客观地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隐瞒和更改,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
  《黄石的孩子》(2008年)
  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
  英国记者乔治·何克潜入了南京,打算把日军在当地的暴行公之于世。可是他被日军发现了,在即将被斩头之际,被一名中国游击队员陈汉生(周润发饰)救起。何克辗转到了黄石,与60多名孤儿一起居住。战争的步伐也逐渐逼近,何克与汉生决定带着60多名中国孤儿沿着中国的古丝绸之路跋涉千余公里,越过雪山来到沙漠的边缘逃避战火……
  《拉贝日记》(2009年)
  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
  1937年,在中国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拉贝与妻子多拉准备回国。此时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城,恐慌的居民四处逃散,拉贝毅然打开公司大门,收留中国员工及其他难民。南京城的外国传教士、医生、商人们,商议在南京建立一个“南京国际安全区”来保障无辜百姓的安全,拉贝被推举为主席。(整理:阙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媒体在公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自媒体在反腐揭黑的新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就酝酿了众多的公共危机事件,其中尤以“郭美美事件”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就以此为个案,分析自媒体时代舆论危机应对的误区,探究新形势下舆论危机的特点,并藉此反思舆论危机应对的策略。  【关键字】自媒体 舆论危机 “郭美美事件”    “自媒体”(We Media)
编者按:美文需要美读,对于一篇语言艺术高超的作品,唯有用心朗读,才能领会其精妙。然而对于相对陌生的描述对象,想要仅从文字上就能体会文章的内涵确非易事。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能够简化学生的认知。本期,我们再为大家赏析两节问题异构的成功课例,展现两位教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读”为主线,让学生体味深刻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情感的。    《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满着诗意美的散文,充分展现
【摘 要】网络新闻专题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新闻传播表现形式,因其表现手段的多媒体化、大容量和互动性,吸引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它的策划理论依据作分析。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 “今日话题” 专题策划    近两年来,网络新闻专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专题化新闻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重大新闻事件、重要新闻选题的报道,网络专题常常是首选的形式。网络专题以集中的平
【摘 要】微博“上海发布”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该微博及时发布权威的上海政务信息,努力提供涉沪实用资讯,积极与网友开展互动,回应群众们的关切话题。笔者以“上海发布”为例,从网络问政角度,浅析政府微博的利民之处。  【关键词】“上海发布” 政府微博 网络问政    一、“上海发布”政务微博的概况  微博“上海发布”于2011年11月28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
【摘要】 会计本科教育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当前会计本科教育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范围和职业发展。文章通过实践调查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知、教育效果评价与就业困难,通过分析学生在培养方案和人才市场共同作用下的认知阐明教育效果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提高就业质量的会计教育效果改进建议。  【关键词】 会计教育;专业认知;学习规划;就业期望    一、引言  高
【摘 要】网络舆论对传统社会舆论格局的冲击是显著的,微博的出现就更加强化了这种冲击。微博以其便捷、独立、自主的传播特点,冲击着原有的信息传播形态,为我们带来了“自媒体时代”。在“郭美美事件”中,微博成为舆情的发源地和发酵地,天涯论坛成为人肉搜索的大本营,在网络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之后,传统媒体也加入到讨论行列,进一步进行深度调查、发布权威信息,加强了舆论的影响力。  【关键词】自媒体 微博 “
《哈佛商业评论》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经典战略理论的一个颠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本文的作者调查搜集了多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数据,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管理质量在不同的国家、行业和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高效运营是许多企业的巨大挑战。本文指出,优秀的过程管理与战略成功高度相关,管理质量会长期保持,没有证据表明企业的内部管理优势是容易复制的。这些结论表明,基本的管理实践比战略管理理论通常所认为的更重要。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很多舆论热点事件并不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关注而得到揭露,而是在网络议论达到一定热度之后,权威媒体才开始介入报道,从而形成舆论热点事件。本文以“五道杠少年”事件为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热点事件传播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五道杠少年”事件 舆论热点 结构模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线上线下出现了
【摘 要】网络社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的影响力。同时,对网络社区的研究工作也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本文通过梳理学界、业界对网络社区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呈现网络社区的发展脉络及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析网络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社区 发展脉络 文献研究    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与此同时,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网络社区作为人与人
在政府一系列的救市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楼市已经度过了最危险时刻。    如果说1-2月份北京、上海、天津这几个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还可以被解释为春节因素导致短期需求释放,从而形成“小阳春”,2009年3月全国住宅市场成交量则完全验证了笔者关于“楼市即将全面回暖”的预测。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重点跟踪的全国30个城市,近九成成交面积环比上涨,30个城市总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超过50%。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