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社区常规化治理之道:三种运行逻辑的比较r——以上海垃圾分类治理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社区问题的琐碎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探寻富有成效的社区常规化治理之道既关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区的实现,也关涉社区治理危机的化解.借助对上海垃圾分类治理的调研,根据行政控制的程度与社会资本的强弱,本文认为社区治理可以划分为行政主导型、居民自治型和协同共治型三种模式.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劣以及三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探寻社区常规化治理何以可能.仅靠行政主导的压力考核机制,垃圾分类治理绩效易发生反弹,而社区的利益纠纷和权利纠葛使得社区自治陷入困境.若要充分发挥现行的协同共治模式,实现多元主体高效协同,应把国家和政党权威带入基层治理,以政治吸纳行政的方式,从国家全局性和规划性来整体性回应社区治理难题,以党建引领的缜密组织化来整合社区多元力量,通过党群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使社会资本运转起来;同时通过培育居民的法治意识,探寻国家高位推动机制、党建引领机制、社会自主参与机制与依法治理机制的相互支撑与合作模式,从而使“去行政化”社区常规化治理落地生根.
其他文献
如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实践问题。治理转型背景下,村级治理陷入主体性弱化和治理成本外部化等风险,本文基于湖北省A村的调查,发现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组织动员村民参与、实现村级治理有效的可行路径。遵循村庄本位的治理逻辑,乡村治理共同体通过权力、责任和利益分配规范共同体内主体行为,整合共同体内主体优势,激发共同体内主体动力,确保基层政府、村干部和村民作为价值、行动和利益共同体在村级治理中的一致行动力。这一治理实践表明,凝聚多元主体目标共识,资源输入再造集体利益联结,组织化策略吸纳村民
英语辞格间接表现手法频繁应用于日常谈话或不同文体的写作中已成为不争事实。英语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产生寓意深刻、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英语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准确领会各种言外之意,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提高妥帖运用各种修辞手段的能力。
国家所有权性质界定不清、自然资源产权行使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存在救济主客体、方式及路径不明等问题.国家所有权在性质上应被界定为民事权利,以
对于五育融合,学术界主要围绕内涵与特征、五育关系、价值意蕴、融合现状、实践路径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梳理发现,五育融合研究尚处于伊始阶段,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许多研究囿于“融合”本身,缺乏新的研究切入点,且实践路径与评价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应注重夯实五育融合的基础理论;拓展研究切入点,加强“五育融合+信息技术”研究,为五育融合提供技术支持;优化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切实推动五育融合落地;注重评价机制研究,建构有效评价新体系。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不断变化,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这种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是否会对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为了
普理查德将认知运气主要分为事实性和反思性认知运气两类,并提出用安全性原则来解决认知运气问题.但其解决方式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并招致了其他知识论者的批评.与此相对,主体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幸福感是支撑他们不断提升业务技能的内在驱力和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先决条件,过程性弱化或缺失会影响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不仅关乎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关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与高校的长远发展。然而,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堪忧,职业幸福感面临解构危机。要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国家和社会、家庭、高校和个人通力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国家和社会层面要健全社会托底机制,保证高校青年教师平等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家庭层面要加强情感沟通,给予精神支持和情感慰藉;高校层面
《民法典》依据绿色原则及其具体制度规则的框架设计,对公民私法上的环境义务进行体系化的规范设置,形成一般义务与具体义务结合、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并举的整体化和多层次的
通过手工整理各省(区、市)历年政府文件,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和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跨库匹配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环保考核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环保一票
从《人生的意义》的问题逻辑与悲剧生命观来看,伊格尔顿深受语言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的虚无主义的困扰,这使这本书中充满了政治上的焦虑。正如格拉斯的批评所言,伊格尔顿的本性观与爵士乐队的比喻是一种狭隘的政治观念,人类社会也可以作为一种非互惠性结构而存在。因此,该书表明了伊格尔顿具有普遍主义倾向的急躁情绪,缺乏后殖民主义的地缘视野与异质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