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神秘的“七一冰川”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g795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大量的冰川,但绝大多数是人不能靠近和登临的。至目前,我国科学探险家们登临过的冰川也只有150座。而对于我们寻常人来说,登临这些冰川更是望之莫及,只有个别距离较近、海拔相对较低的冰川可供探险旅游,“七一冰川”就是这样的一座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的西段,是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早并登临最早的冰川,其瑰丽神秘而又不拒人千里,让喜欢高山旅游的人感到格外亲近。
  
  一
  
  不久前,笔者与几个朋友相约,去祁连深山登攀和游览了“七一冰川”,得到的感受很是独特。
  “七一冰川”属长达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中的深山冰川,藏卧在嘉峪关市西南向120公里外的祁连山谷中。祁连山是我国最大最长的山脉之一,据说有大小冰川3000多条,冰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七一冰川”只是祁连山众多冰川中离城市最近的一个。它与新疆的“天山一号冰川”并称为亚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不同寻常的是,“七一冰川”以它的最早面世,还有它标志着中国冰川研究起点的特殊地位而独立于世。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发现于1958年。
  上世纪50年代,为了河西走廊开发建设的需要,甘肃省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大规模展开祁连山冰川考察,计划在半年时间内,基本摸清祁连山冰川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为以后大规模融冰化雪,增加河西走廊灌溉水量创造条件。于是,在短短10天内,组建了一支百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冰川考察队,当时还聘请了一位苏联冰川专家做顾问同行。
  据中科院研究员、我国冰川学元老施雅风介绍,他当时担任考察队副队长。1958年6月下旬,他们从淘金人那里得到一个很好的线索,全队立即出发,赶到嘉峪关,并很快进入祁连深山扎下一个营地。经过精心准备和一夜的休息适应,第二天也就是7月1日早饭后,全体人员带足水和干粮,拄着冰镐循沟上行。
  越走海拔越高,到达海拔4000米的时候,一些人出现高山缺氧反应,但大家坚持继续前进。将近中午,他们翻过一座陡峭的小山,一条巨大的冰川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冰舌婀娜有姿,冰河晶亮,向南延伸远去,一眼望不到头。
  大家兴奋地从冰舌处爬上冰面,一边向上攀登,一边进行各种测量、取样和考察工作。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艰难攀登,一部分人顺利登达冰川的至高点,经测量冰峰的海拔为5145米。这条冰川,上宽下窄,上面由4个粒雪盆组成,下面伸出一条很长的冰舌,是一条冰斗形山谷冰川,经请教同行的前苏联冰川专家道尔古辛教授,冰川的厚度大约在100米左右。后来从航空照片上测算,这条冰川总长为3.5公里,最宽的地方2.4公里,估算至少有1.6亿立方的储水量,相当于北京十三陵水库蓄水量的两倍。
  因为考察发现的日子是7月1日,又是中国第一次对冰川的考察,这条冰川就被命名为“七一冰川”。
  
  二
  
  我们这次旅行,也是循着当年科考队进山的路线走的。从嘉峪关市启程一路西南行,穿过浩瀚戈壁和荒原后,进入祁连山的褶皱山峦地带。再经过崎岖山路的两个多小时颠簸之后,就到了去“七一冰川”的登山启点,这里海拔3700米,多数人在这里都不会有高山反应。
  从营地到冰川那里的上山路长达4公里,并不很险陡。但即使是身体好的人,到冰川那里也得爬上两个多小时。
  “喂——噢——”爬在前面的人,忽然兴奋地向后进的人骄傲地呼喊着。这时,晴朗的天空突然变脸,山头急行军般飘过来大片黑沉沉的云团,压在头顶上,让人立时感到一阵气闷,并产生莫名的恐惧。
  行前就听说,去冰川的路上天气会一日几变,可领略“一日四季”的奇妙景色。在登山中,还果真是如此,时而飞云惊雷暴雨倾盆而下,倏忽又舞台换景般晴天朗日,到后半程海拔更高的地方,则是寒风刺骨天上冰碴纷落……一路上,只见两边山坡上有不少奇异的野草和那些红、黄、白各色叫不上名儿的山花,还有长满了黄色藓皮的奇特的巨石、毛茸茸的从石缝里钻出来的雪莲……在这人迹罕至的祁连深山的高处,每一样东西都是那样新奇。
  最后半小时是最艰难的,路越来越陡越窄,海拔已超过4千米,空气变得稀薄,天上忽然摔下铜钱大的拌和着冰碴的雨点。大家有些慌恐,而且突然感觉很冷。这时头痛、胸闷,多数人程度不同地有些高山反应。艰难地爬上一个乱石密布的山岗时,看到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七一冰川”四个大字,终于到了目的地,这里海拔4800米。
  虽然气喘得厉害,每迈一步都是一次艰难的努力,但一侧脸,久仰的“七一冰川”就出现在眼前。站在山谷的高处,俯看脚下的冰川,那极至的白,那动感十足的奇特的身躯,一目了然,冷峻、壮美而浩瀚!伏卧在黑石峡谷里的冰川,俨然一条白色的巨龙,从远处蜿蜒而来。冰舌部晶莹秀丽,冰帘、冰柱、冰斗和清湛的融水,构成一幅绝美的奇景。向上,冰川几十米上百米渐次增厚而远去,消失在了茫茫深山的白云间……这是天工与地球的孩子,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杰作!据冰川考察人员测定,“七一冰川”的冰舌部海拔4302米,冰峰海拔5145米,最厚部位深达120米。
  捷足先到的一些年轻人,已经下山,爬到了冰河的冰面上打着滚儿,大呼小叫地疯叫着。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冰川往往有不少冰隙,有的深不可测,只是被表面的积雪覆盖着看不见,如果不小心踩在冰隙上,会掉下去没命的,新疆的“天山一号冰川”就发生过一位日本小姐掉进冰缝身亡的事。冰川对人的诱惑力太大了。向导急忙高声喊:“小心冰缝,有危险……快下来!”但这时,谁会把向导的话当回事呢!
  冰川更高海拔处的攀登,是专业登山探险人员的领地,向南去远处就是这条冰川的最高峰,海拔5150米,人迹罕至。
  下山并不比上山容易,我们又遇到下大雨,路一片泥泞,非常滑,稍不留心就会跌下山谷去,人们互相拉着手,小心翼翼地侧身挪步下行。但正因为险象环生而更显刺激,来此一游的人乐此不疲。
  
  三
  
  自1986年嘉峪关市将“七一冰川”列为旅游景点,修了登山便道,建了游人借以避雨的房屋,并立了石碑之后,上山登游冰川的人渐渐多起来,到1992年,粗略计算,慕名而到“七一冰川”游览的游客达到1万多人。其中不乏西来旅游到嘉峪关驻足时听到这一景点,而突发奇想兴致盎然改变旅游计划,前去登山的台港人、日本人和西方人。
  由于这一景点海拔高,条件简陋,安全性低,当地政府和热衷于旅游开发者认为,前来旅游领略冰川奇观者还不够多。于是从2002年起,嘉峪关市对“七一冰川”再度进行了旅游开发和包装,建设了通达山下的车行道路,有些地方做了护坡,重建了4.3公里的上山人行道,部分地段搞了人造台阶。在山脚下设立了旅游服务营地,建设了接待、救护用房及其他相关旅游配套设施,有一些服务项目提供给前来登山者,譬如用餐吃手抓肉(可以保暖和增加登山所需热量)、住宿、购物、医疗救助等。前来旅游或探险登山的人,在这里休息准备,吃饱肚子,穿上防寒的衣服,就可以开始爬山了。现在,前往“七一冰川”旅游的人可以更短的时间到达山下,并享受到周到的旅游服务,登山变得容易了许多。当然,上山也开始收门票了,每人35元。近几年,这里确实热闹了许多,一到夏秋季节,来旅游的人翻倍增长,专业的登山探险者、业余的探险驴团驴友,也是纷至沓来,不绝于山。
  在冰川那里,向导向我们介绍,现在冰川已经开始退缩,冰舌所处的位置比前些年高多了。后来采访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得知,我国科学家近年通过实地观测和分析发现,“七一冰川”确实在萎缩!主要表现为“冰川物质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冰川零平衡线位置不断升高”,尤其近几年的冰雪消融量远远大于积累量,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冰面已出现显著的减薄状态,这是近30年来所有观测资料中负平衡值最大的年段。专家们指出,这反映了大气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如果气候变暖趋势继续,冰川的萎缩还会加剧。这是个不幸的消息,因为人类对大气候的变化无能为力。一方面要开辟旅游发展经济,一方面要保护自然生态,人类真是两难。不知道若干年后,“七一冰川”还会在原地、离我们那么近吗?奇伟瑰丽的“七一冰川”,有太多的魅力,也充满了悬念。
  
  旅游小贴士
  七一冰川
  交通:最好包车前往,从市区到冰川约130公里,开车约两小时。早晨出发,当天即可回城。 特别关照:由于冰川一带气候多变,纵然是在炎夏时节,你也应带上雨具和防寒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七一冰川最佳旅游季:7、8月份去七一冰川是最佳时间。因为当地春天很晚,7、8月份满山都是花花草草,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拍到雪莲。
其他文献
大赛全跟踪  《旅游纵览》五摄影基地挂牌    不是所有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但吉林省桦甸市的确是生态旅游中秀出班行的处女地。她天生丽质,座落在北纬42°41’~43°29’,东经126°16’~127°45’之间,处于长白山余脉、松花江上游。这正是长白山和平原的过渡地带,长白山七岭中的牡丹岭延伸到桦甸境内;来源于“天上之水”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和支流辉发河成丁字型贯通桦甸全境。文
期刊
甸地古道  来人去客    甸地古道——  古肃慎族及其后裔女真族故土,满族发祥地,清朝采贡围场。至今血缘流淌,方显地域本色:      张仲彦谈桦甸   他是写了《关东金王》37集电视连续剧的地道桦甸人。他执笔的桦甸淘金人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在央视八套节目里亮相,是因为他用桦甸人固有的古道热肠,写出了当年桦甸韩家大院里真实的人物春秋。他说,不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不真正地懂得桦甸人的性格,就不能写出来一
期刊
秋天来了!  天高云淡。去登高望远,爬爬长城,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历史与现实的沉思中,来次爱国情怀的民族文化之旅,  果实飘香。去摘摘果子,吃吃农家饭,体验一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来一次忆苦思甜的寻根之旅:  秋意正浓。扛起相机去拍那些火一样耀眼的红叶,将色彩斑斓的秋色在瞬间定格成永恒,来一次唯美的摄影之旅……  边走、边看,边拍,来一次简短的旅行,去真正放松你的心情,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期刊
摄族涉足  涉秋摄秋——秋月 秋水 秋叶 秋田 秋山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个情结。但影响一生的情结只有一个,那一定是在你未成年时候的情结。它仿佛是在记忆的深处,其实却在影响着从那时候开始的每一个日子。如果,每一个人也有人生基调,那么,这种基调就在个性的生命中流淌,直到生命的音符戛然而止。  你用思想去体会的一个记忆首先是一种理解,然后才是一首诗。  ——仅献给八月十五中秋节    在“白莲花
期刊
◎ 秋叶  枫红辽东    不觉中,秋已至。对秋的认识,仿佛只有那红的枫叶和黄的田野。每年的秋季都要找机会回家乡拍秋,好久没回家乡了,一份对家的思念、对秋的向往,在脑海里萦绕,在季节的视线里徘徊,让惆怅与憧憬交织在一起,对秋的来临急切地盼望着……     一个秋收时节,我们旅游纵览杂志社一行五人,自驾一辆“丰田霸道”,踏上了我的故乡之路,辽东胜境——本溪,开始了赏秋之旅。    第一次见到枫叶是十
期刊
大自然的用色地带——    秋季来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大有油画般的质感,但桦甸更像一幅天成自然的山水画,一笔丹青就可以浸透无限诗意。  国画是水墨的世界,桦甸是枫桦的田园。她考究用色,以最富有诗情的白桦、丹枫铺陈秋韵,不管你是不是诗人,心情都会被同化在错落有致的立体平仄间。因此,造物主比国画大师的笔多了一色,使桦甸成了匠心独运的唯美画布,也拥有了唯其堪称的广告词——“大自然的用色地带”。 
期刊
早就想去看长白山天池。  今年9月7日,我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一行9人,终于踏上了开往天池的征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于当天晚上住在了长白山天池脚下。  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暮色提前来临。导游说:“前两天都是大晴天。你们不巧,赶上了这样的阴雨天看来你们是看不到天池了。”  跟阴雨天一样,看不到天池我们的心也不开晴。    雨一夜不断,就听外边的雨在房檐上不停地嘀嗒、嘀嗒……我这夜一个劲地看天
期刊
读过许多描写西递宏村的散文,在作家的笔下,留给我的是美丽的梦境和神话般的画面。  带着长久以来渴望对古徽州民居一睹为快的向往,2007年9月17日,我来到这里。  皖南古民居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村落。  西递与宏村位于安徽的黟县,两村相距18公里,这两处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徽派古村落,它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从千万里外而至,一
期刊
出游踏无名山水,省却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脚往哪儿,路往哪儿,喜瞧巉岩勾心斗角,倾听风前鸟叫声硬。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却更远了,遂吸新鲜空气,意尽而归。归来自有文章做,不会与他人同,既可再次意游,又可赚几个稿费,补回那一双龙须草鞋钱。   ——贾平凹《生活的一种》    当你看着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造的。现在科学家证明,当你快乐的时候,玫瑰花也感到快乐。   ——印
期刊
一、都江堰市正大兴文化产业研究之风    探索做大做强都江堰市文化产业国际文化品牌,应有理论、战略、策略与政策,精心打造青城山—都江堰国际文化品牌,使之能充分满足海内外文化消费者对新、奇、异、美、乐、古的高度精神文化享受需求,达到“非来不可”“来了就不想走”的创新境界。实现“文化都江堰”的城市独特定位。让世界走向青城山—都江堰,让青城山—都江堰走向世界。  同时,传播中华民族文化——青城山张道陵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