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传统民居的形成因素探其现代的发展之路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西双版纳地区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对其形成因素的分析、归纳、总结,结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提出几点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传统民居的发展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民居;发展;西双版纳;傣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进步,房屋已由单纯的为人们提供防御自然侵害的物质产品发展成为供人们生活、生产、休息、娱乐的多功能的环境空间,是科学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在这种趋势下,传统民居的发展变化便成为了现代建筑工作中人们关注的问题。
  仅以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民居为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1.影响西双版纳民居形成的因素
  
  1.1自然环境
  民族的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尤为明显,从而使各地区的建筑在结构形势,功能使用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无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1]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被称为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这里属亚热带坪坝地区,年均温22℃,全年降雨量1200—1800㎜,年平均湿度82%-85%,各类动植物种类繁多。也正是这种高温,高湿,多虫蛇猛兽的自然环境得以使古老的干栏式建筑在这里保留沿用至今。
  所谓干栏式建筑,《唐书·南蛮传》云:“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其主要特色是底层架空,人居楼上,畜居楼下;结构上采用柱承重,以竹木做房屋的桩柱,楼板和墙壁。[2]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干栏式建筑堪称是最原始,最纯粹的干栏民居,通常被称为“竹楼”。其架空的底层起到了很好的防潮及避免虫蛇侵害的作用;坡度较陡,深出檐或重檐的歇山式或悬山式屋顶能有效的防止阳光直射,达到了最大的遮阴和散热的效果;而有顶无墙的前廊对于保持空气的流通散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种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建造的傣族民居不仅实用功能显著;其轻盈欲飞的建筑形式,丰富的外形轮廓配以纯粹的自然环境更使其本身又具有了很高的观赏价值。
  1.2技术与材料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建构水平和营造技术,继而也就产生出那样的住屋形式。[3]
  西双版纳在以往的年代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技术落后,一直处在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导致了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滞后,也就直接影响了这一地区营造技术和建造形式的发展。
  “捆绑节点,周边支撑,一把砍刀,全体村民参与”可以说是傣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状况的概括描述。落后的施工技术不仅制约了傣族民居建筑形式的发展也限制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古老的砍刀决定了傣族群众在建房时只能以竹、木、茅草等为选择对象,但也正是这种限制形成了西双版纳地区以竹木为主要建材,绑扎,榫锚为主要构造形式的傣族传统民居“竹楼”。
  1.3民族信仰
  一个民族的建筑不仅是挡风避雨的重要场所,而且是表达自己文化观念传承文化意识的重要符号。[4]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群众自古就受到原始崇拜、祖先崇拜、汉文化、小乘佛教等诸多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在傣族的传统民居中也有着深刻的体现。
  在傣族的民居中除设有佛龛、祖先牌位以外,一些房屋构建也被神话并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柱,傣族竹楼卧室内有“主管”人死后上天之路和界定灵魂活动范围的灵魂柱,有两根象征“家神”,“主管”家庭成员生活的中柱。[5]傣族在建房过程中总会慎重的选择树干笔直,枝叶繁茂的大树作为中柱,用以象征子孙兴旺。火塘,在傣族是火神、灶神、祖先神的标志,是家族生活的中心,人们认为火塘支配着家庭的生计,火塘的生生不息象征着家庭的“香火”不断,新房盖成后只有当火塘上方的三脚架安放妥当、点燃火种后,才能宣告新居的正式存在。
  这种信仰、崇拜表达了傣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傣族传统民居对当地居民来讲在精神领域上的重要性。
  
  2.现阶段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也为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建筑在材料、技术、工艺、形式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与提高。这种变化正不断的影响着每个角落。
  西双版纳地区,由于近年来交通、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与兴盛,使得该地区的物质、文化等生活水平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就住房而言,人们也开始选择新型建材建造新形式的民居来代替原有竹木结构的传统民居。
  这种对高品质高水准的生活居住环境的追求是社会生产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对时代潮流的盲目追赶也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西双版纳地区很多新民居采用了平屋顶、上下层四周围合的建筑形式。而这样的建筑形式使得傣族传统民居的架空底层、造型美观的坡屋顶、通透式的前廊晾台、单跑楼梯等极富民族地区特色的建筑元素消失殆尽,导致该地区的民居建筑也进入了趋同的行列。此外,简单的追求时尚、照搬其他地区建筑形式与方法也产生了安全隐患。西双版纳为8度抗震设防地区,而简单的砖柱支撑结构整体性低,基本上不具备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将给居住者带来沉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再者,匠气十足的现代建筑装饰材料也使得新型民居与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之间缺少了那种宛若天成的和谐之美,而有了一份格格不入之气。
  
  3.传统民居发展应考虑的问题
  
  通过对传统民居形成因素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难看出,民居随之社会发展而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必然之势,但在发展中既不能一味的固守传统一层不变,也不能尽求奢华而抛弃自有优势。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期为传统民居的发展提供参考。
  3.1保留传统民居特色元素
  民居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历史逐步发展而来,有着自身的特色与内涵,是其民族与地区的特有标记。因此,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应注意保护传统建筑的特有元素。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特色就在于其轻盈欲飞的架空底层,外形丰富的坡屋顶,开场通透的前廊结构等。因此,为避免趋同引起的特色消失,新民居在设计建造时应充分考虑对特色元素的保留与改进,以保证其标志性不灭。
  3.2结构形式与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
  建筑的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民居建筑而言,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传统居住形式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是解决安全隐患的前提要件。同时,施工技术水平的难易与房屋 建设费用的高低也影响着结构的选型。除此,民居建筑在外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也应更加慎重,避免色彩跳跃、质地生硬的装饰材料破坏民居所特有的自然纯朴美。
  处在8度抗震设防又以自然风景和特有的民族风情作为旅游资源的西双版纳地区,在进行民居建设是更应综合考虑这些限制因素。目前,一些研究结果中建议改良使用IMS体系,以满足在结构和经济方面的要求。在外装饰上可以部分保留传统,如选用竹木的墙壁门窗,即可得到原始有效的通风透气效果,又能使建筑的整体色调与环境协调且降低一部分的造价。
  3.3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与信仰
  人对建筑是有感情的,凝注于建筑外在形象中的目的是人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的需求。[6]而有着不同文化与信仰的各少数民族群众这种对建筑的感情则更深更重。对各民族文化与信仰一直持保护、引导和发展态度的社会主义中国在进行民居建设时也应充分考虑民族传统文化与信仰。
  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全民信仰小乘佛教,非常尊重祖辈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因此,对傣族传统民居中被赋予神话寄托的柱、灶膛等重要构件也应适当保留,以示对民族兄弟的尊重。
  
  4.对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的意义
  
  4.1保护民族文化、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就的不仅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更造就着不同的民族与文化。民居则是各民族文化的最大实体,是其民族、地域的标志。就像蒙古包象征草原,窑洞代表黄土高原,傣族传统民居让人们联想起的则是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这种独特除自身的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更深的经济价值。如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因为其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着那些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的各方游客。
  就目前的情形看,如果民居建设再不进行合理的保护管理,那些趋同的民居建筑将使各民族传统文化被淹没并破坏其经济价值,如此恶性循环必将使民族地区陷入另一种不可逆转的新的困境。可见,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不仅是对其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实现各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2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目前国家正倡导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六个方面。且新农村建设对“新”的要求之一就是:农村的发展仍然保持田园风光,是人与自然环境令人耳目一新的良好生态型社会。[7]
  对传统民居进行合理的保护发展,建设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民居是更好的完成新房舍建设任务、保持田园风光、实现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关键之路也是对国国家政策积极响应。
  
  5.结语
  
  综上所述,以各民族传统民居形成因素为背景结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对传统民居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与进步,有利于维持环境相融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因此,工作中应加强对传统民居自身价值的挖掘与保护,使传统民居得以在新时代重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田学哲.建筑初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1.
  [2]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141.
  [3]杨大禹.云南少数民族住屋——形式与文化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96.
  [4]施惟达,段炳昌,主编.云南民族文化概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315.
  [5]杨寿川.云南特色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21.
  [6]沈福煦.人与建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1:136
  [7]温铁军,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J]《决策与信息》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独立院校在发展战略的定位上,坚持走特色化建设道路,积极整合母体名校优势,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创新机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校名气、打造名校品牌。  关键词:独立院校;定位改革;就业率    2005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表示:争取在未来几年内使独立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00万人。事隔两载,作为以公办院校为母体
期刊
摘 要: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似乎日渐衰落。然而,这些决不能否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因此,在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始终坚信“两个必然”。  关键词:资本主义;新变化;社会主义;挫折;两个必然    19世纪4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但是没有一个科学的、
期刊
摘 要: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一直处于全球第一位,但所面临的贸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压力,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创新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因此,需要准确认识创新能力的内涵和评价指标,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本文首先对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创新
期刊
摘 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同时高等体育院校通过50多年的发展,在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科研、场地设施、志愿者服务等有着丰富的资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法,确定高等体育院校与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在资源上整合性、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在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原则,并提出了两者在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科研、场地设施、志愿者服务联动的结
期刊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艺术可被视作流通于艺术市场的作品之集合。在这种情况下,谈起艺术与金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近年来艺术市场蔚为奇观的飞速发展:现当代艺术现身于拍卖行中,吸引各路主顾在它们身上一掷万金, 如此情形比比皆是;我们在报纸上读到的关于当代艺术的报道几乎都在围着这一点打转。今天的艺术完全可以在艺术市场的语境中加以解读,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可成为商品,这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期刊
摘 要:编导在大脑中对未来作品进行构思,这种创作构思要及时进行物化,落实到文稿写作和现场拍摄、编辑等的动态指挥上,才能完成作品呈现给观众。作品完成后,编导要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创作水平,这正是编导创作思维的延伸。  关键词:创作构思;案头物化;现场物化;构思的延伸;    构思是编导在大脑中孕育的未来作品“蓝图”,只有蓝图还不行,编导只有把自己的创作构思及时固化下来,用真砖实瓦把“蓝图”变成“高
期刊
摘 要:哲学世界观是人对世界认识的总和,它对具体科学研究进行指导,但它不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而是提供如何看待、分析、评价关于世界知识总体的角度、框架与视野。科学研究是对某些具体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对哲学世界观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它们的关系联系到如何指导我国科学研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哲学;世界观;科学研究    哲学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诸种看法、态度、思想之总和。哲学的世
期刊
摘 要:随着环保热潮的掀起,产品的"环境友好"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生态标志措施,作为许多国家环境管制的一种形式,必将对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顺应国际社会的潮流,积极推行生态标志制度。  关键词:生态标志;TBT协议;对策    一、生态标志概述    生态标志(eco-label),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
期刊
中国的传统唱论由来已久。早在《乐记》的“师乙”篇中就有专论歌唱艺术的部分。后来历代的论者也常有关于歌唱艺术的言论流传下来,著名的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关于“唱歌兼唱情”的主张。至明清时代众多唱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唱论围绕着戏曲演唱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美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这样两个基本的美学观念。    1、“字正腔圆”——吐字与声腔的关系    字正腔圆是中国唱论的基本美
期刊
摘 要: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经济建设。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赶超发达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从内向型到外向型,走出了一条特点显著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东亚奇迹。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产业结构    一、 什么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外向型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