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决定生命的长度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要想长寿,关键的就是要把你的元气养好。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气聚则塞,气散则通”。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元气在人体各种“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即自然规律)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完全连续而无处不在。元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也是生命根本的所在,所以元气本质上支持者生命的存在,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一个人的一生,在其诞生伊始,其的元气量是最为强大的,也是最足的,而随着形体的不断发展,元气,一方面供应着身体生长的需要,同时,不断的人体活动也是耗散元气的途径,而到了最后生命将终之时,人体内的元气终于耗尽,身死如灯灭。所以说元气的多少,关系着生命的长短,生死虽然符合自然之理,但是不断的修炼,不断的累积,长生可期矣。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中的元气时刻处于“失”的状态,有的人是属于递减,这属于生命的常状,有生就有灭,这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有的人未老先衰,元气“失”的太快了,竟到了“虚”的程度,这时就要注意了。中医认为,人的元气来源于肾,属于先天之气,是父母给的,又经过后天不断补充、滋养的这样一种气,是一种功能的状态。造成气虚体质有两个原因:一个先天不足,一个后天失养,那么后天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过度劳累最伤元气。中医讲“劳则气耗”。我们看很多人的感冒都出现在比较疲劳的时间段里。为什么操劳会耗气?因为气是一种能量,无时无刻都在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工作、学习,都靠这种功能的发挥。如果你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利用这些能量,再有规律的用足够的物质去补充,转化为新的能量,那么你的气就损耗得慢。但是如果你消耗太过了,又没有及时补充,能量的支出与供给处于一个不平衡状态,这个气肯定是损耗得快,以至越来越少,还可以把这种能量比喻成我们生命的本钱,年轻的时候透支了,上了年纪就得过穷日子。
  卧则气散,躺久了,气也受伤了。有句话说得好: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既然劳则伤气,那我们每天躺着好了。可是有时候,躺在床上时间长了更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说久卧伤气呀!气的特点是运动,但是你总是躺着不动,气就不能正常地舒展运动,这样就会造成气运行过程的减慢,气机就会受损,最先累及的就是脾。因为脾位于身体的中部,是气机的转输站,关系着气的上升下降。“脾主四肢”,四肢不运动,自然会更影响脾的运化。所以长期卧床的人食欲差,运化不好,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就降低,后天之气的生成也就少了,自然就伤到气了。
  养生,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核心都是元气养生,就是要培育和保护人的元气,即培元固本。在人生不同阶段,养护元气的重点是不同的:幼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补元、病后复元。
  幼年培元 我发现,儿科学里面除了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病种外,基本上都是与脾胃相关联的。孩子脾胃不好,什么病都会来。幼年是纯阳之体,是元气培育的重要时期。幼年期脾胃较弱,饮食上过饥过饱偏食、或厚腻或薄养,均会伤及脾胃后天之气。因此幼年养生重点在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强化体质锻炼,增强脾胃后天之本。
  青年惜元 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元气最充沛的阶段,精力最为旺盛,养生也最易被忽视。此阶段的养生重点在于“节约使用”:少熬夜、节制性生活、戒烟限酒、饮食八分饱,重点在节制欲望。“少时不伤、老来健旺”。
  中年护元 中年是人体元气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也是养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中年修理,振兴根基”。此阶段也是人生事业进入鼎盛时期而精力不济,如不加以养护,则老年病慢性病就提前到来。此一时期保护好元气,可以长寿,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老年补元 进入老年时期,元气衰减,精力减弱,肌体体能已经下降。这一时期养生,重在补元气,减少衰老的程度,预防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让体质保持在较好状态。补元气不光在饮食,还有运动,来激发元气。
  病后复元 每一次生病,都会耗伤人体元气,使得比正常状态或者同年人要衰老得多。生病就得治疗,治疗后的恢复期重点在于恢复元气。如果不复元或者恢复不到位,就会诱发合并症或后遗症。长期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饮酒过度、性生活没有节制、慢性病反复发作,以及人流小产,与生病一样会耗伤元气,一定要注意恢复。
  “百病生于气”,“气衰生百病”。元气少了,人就难保健康。透支健康,就是透支元气。让我们珍视自己的元气,科学养生。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的养生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医学、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站桩就是我国古老养生功法中的一枝奇葩,而且是学练健身气功的基本功。无论站桩还是学练健身气功,都是分阶段分层次而渐入佳境。笔者就站桩的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调整间架  站桩时必须做到头竖目正,顶项收颚,肩松肘横,胸空腹实,空胸圆背,松腰敛臀,坐胯纵膝。头要中
期刊
健身气功就是把习练者的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三调合一的一种运动形式。只有三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时,习练者才能进入身心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静。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才是目的;静能和,和能内外协调,静能让身体进入如同虚空的状态;平心静气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涉及到身心的各个方面,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敬  学练健身气功不
期刊
今生我有缘结识健身气功,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幸运的事!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拳友告诉我:“重庆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到武隆体育馆教健身气功,你去学不?”“当然要去,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兴奋之余我将此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我75岁高龄的父亲,然后在微信圈告诉我的朋友。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体育馆,看见了气功管理中心的几位老师。经过简单的开班仪式,我们正式开始学习健身气功“易五六八”四套功法。  我喜欢五禽戏,
期刊
(续上期)  11〖膀胱气症(指小腹肿痛,不得小便)导引〗  《保生秘要》曰:用手紧顶幽阙(内丹术语,有多种含义,一指两肾;二指眉间;三指丹田;四是上部幽阙指两耳,中部幽阙指两肾,下部幽阙指睾丸。这里应指下丹田小腹部),纳气(应当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数口,而 紧紧顶闭纳之,立效。(急性尿潴留原因很多,一般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老年前列腺增生等用此法可能有效;若尿路结石、泌尿系肿瘤等恐怕延误治疗,
期刊
健身气功是通过呼吸吐纳,身形协动,从而愉悦身心的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人们乐于参与的一种身体锻炼的活动方式。伴随着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习练者在音乐中婉转徐动,陶冶心神,形成一幅灵动的仙情妙境。调身、调息、调心构成健身气功的基本特性,习练者在掌握熟练的动作技术后,在音乐伴奏下习练,更能有效地对肢体动作、呼吸配合、意念活动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提升锻炼效果,在无音乐伴奏下习练,更能突出意境,动作有的放
期刊
月照上人“飞天奥运五环”创作记 崔自默    读到月照上人的《吉祥之光,和谐奥运》新作,我着实兴奋不已。“飞天奥运五环”——用传统的人物飞天来造型,组成奥运五环标志,是月照上人的创意与发明。  记得两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月照上人过我的画室谈艺,当时我正创作《东方之光》巨作,画面上是九十九只仙鹤,昭示祥瑞,预祝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获成功。我一向倾慕月照上人的线描人物画,独领风骚,在当代艺术界享有盛誉
期刊
一、发病原因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腰痛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发病率较高,国外有报告认为世界人口的80%患过腰背痛。  腰痛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外邪侵袭  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
期刊
缘 起  金秋送爽,枫叶乍红,10月14-16日,美国太极健身气功中心迎来了第三期健身气功北美洲教练员培训班。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三天的课程——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晓军主讲《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处方》。  两年前,首次听王教授讲授健身气功,受益良多。他将自身深厚扎实的儒释道武医基础,融入对健身气功的诠释与传授,令人耳目一新。这次本来工作繁忙,完全无法成行,但听好友Ada说,第一天上午梅墨生老师的理论课,受到
期刊
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委派,由4名成员组成的健身气功推广教学团,于2016年6月底出访了墨西哥与古巴,进行了为期17天的健身气功宣传推广教学活动,到了两个国家三个城市,开展了教学、教练员培训、段位考试、以及考察两国健身气功活动开展情况等,并出席了古巴“首届健身气功节”,参与了古巴全国健身气功比赛评判工作,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独特的运动形式与传统文化相结
期刊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哲学家、政治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年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动荡时期的孔子,在政治上,一生都不得志,但他却能活过古稀之年,享年72岁,可谓长寿矣!孔子之所以能高寿,这与他非常重视养生,特别是注重精神养生密切相联系的。  在孔子及其弟子言谈举止记录的《论语》中,鲜有儒家养气法的记载,但在《庄子》和其他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