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推动我国民族文化融入文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融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希望所在。我国广电媒体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大步融入全球化,创造出新的辉煌。
【关键字】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 广电媒体
一、推进民族文化融入全球化的必然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有几千年相对独立的文明发展历程,尽管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使用等方面,仍然与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民族文化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的挑战、形成新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与“民族文化”的冲突。文化全球化不等于文化“一元化”、“一体化”,更不等同于“文化殖民化”与“文化霸权”。但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新的组合和构建,形成新的文化全球化体系的过程。因此,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正在生成而尚未完成的文化形态,又是一个蕴含着新的矛盾和冲突的全球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各种文化平等交流,融合互补机会的增多。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也会导致外来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强势与弱势,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动与被动,在文化传播技术上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文化交流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甚至出现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主义现象。还有就是,害怕和排斥文化交流,固守本土文化,以仇视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也会引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摆正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位置
文化全球化进程一方面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种种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它也给民族文化融入文化的“世界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民族文化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样式,实现新的融合,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所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一种全新的整合与发展过程。整合,不是要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抛弃自己的“民族性”,相反是要在新的全新文化实践中,在新的文化全球化体系的建构中,提升、彰显民族性(特色),体现其“世界性”的一面。对于整合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我们应注意:
第一、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与世界不同文化主体的合作中,奉献民族特色,促进全球文化新体系的建设。
第二,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维系民族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对“全球场”中的文化实现平等、公正的整合目标。面对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文化整合的有效方法就是积极地维系民族文化,以消除“全球场”中文化发展的不平等、不公正,保证和实现“全球场”中新文化体系的建设。
第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以扬弃民族文化中不适合文化全球化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文化全球化是随着现代化在全球的推进、全球现代化的拓展而凸显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还处于现代化的“边缘”或“过程中”,其民族文化在适应“现代化”、体现“现代性”方面还有种种不足与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应在文化全球化中积极自觉地向“现代”的转换,这也是一种文化整合。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能否在21世纪获得新生与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换。
第四,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整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中,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文化的发展演变所围绕的中心。所以,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不能无视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及其现实的需要。
三、广电业在推进民族文化融入全球化中的作用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本身则是一种历史进程。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广电业,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应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民族文化及广电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认真对待国外影视文化的侵袭,积极应对,以大量独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明确,广电产业说到底是一个内容产业、文化产业,内容的独特性、民族性是其与国外强势传媒文化竞争的根本。未来中国的广电产业能否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多大程度使其融入“全球场”并成为新文化体系当中的一员,将最终决定其在世界广电产业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从理论上说,传媒市场的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中国的广电媒体按照市场的需求,加大对民族影视作品的重视和投入,并按照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进行推广,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获得西方主流媒体那样的国际影响力,但仍然可以培育出一个国际市场。这对于提升广电产业的核心能力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
1、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的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已逐渐被西方人所关注,中国传媒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从地域和文化的传统上看,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传媒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广电业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比如近年来国内一些优秀的电视剧集,如《康熙王朝》、《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等,不光在自己的本土市场,甚至在亚洲和世界的华人传媒市场、华人文化圈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这些例子说明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传媒产品在亚洲、在世界的华人文化区都具有西方文化所不能替代的文化亲同性。因此中国的广电传媒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包括题材资源、价值观以及审美资源,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和反映出来,就能够取得更大范围的成功和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东方文化传统也能为西方观众提供一种新鲜的文化参照和互补,从而进入西方文化主流。
2、在弘扬本土影视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样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威胁”。面对美国影视文化“不停的狂轰滥炸”,其他国家的人民“无法展示自己的形象”。他们的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扭曲”,甚至遭受“一场严重的劫难”。因此各国都意识到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文化加强合作,才能抵制美国文化的冲击,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市场”。如法国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就十分活跃,双方在广播电视方面的交流十分密切,法方多次表达了希望在广电影视方面与中方的活动和合作项目能够更加丰富和多样。他们也认为各类非政治性的专题片可能会成为今后双方节目交换的主要品种,同时也愿意合作拍摄制作有关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专题,以传播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3、突出民族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培育民族文化产品的品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与一般的文化产品不同的是,民族文化产品要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何打造民族文化品牌,除了在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技术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认清民族文化品牌的内含及其构成要素。
民族文化品牌的内含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文化。具体说,民族文化产品首先要能充分表达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对生命的感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对现实的执着与超越等等。好莱坞的大片行销全球,首先在于它充分、完满地演绎了美国人的英雄主义,他们的生活信念、道德精神。而我们现有大量的影视文化作品中,反映本民族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的作品十分少,大量的还停留在民族文化的表层。这样的作品只会有短暂的生命,无论如何也做不成品牌。
民族文化品牌要素在于形式的独特性和意义的普遍性。形式的独特性包括产品独特的外观设计与视听效果、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等。意义的普遍性指文化产品所展现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内涵符合人类发展的总体价值取向而对其它文化有借鉴启示作用。总之,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必须发掘、整理、总结、提升民族文化,这一过程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及提升影响力的过程。
4、中国的广电媒体在提升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征途上,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弘扬。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过于强调数字技术、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西方传媒影视作品的人文地位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这为其他传媒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包括广电传媒在内的所有中国传媒理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拓国际市场,扩展其影响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的广电传媒还要不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建经过所有制改造的具有国际营销实力的传媒制作、发行机构,形成规模适当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流水线化的国际性传媒企业;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生产一批按照国际需要制作的媒介产品,创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品牌;要求国产的传媒文化产品在制作技术和艺术标准上而不是制作投入和制作规模上与国际传媒产品接轨;积极推进传媒的横向整合,开发多种媒体的媒介产品,实行整合营销等。可以预计,未来国际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上的成功者,是商业开拓和文化传播的双重胜者;国际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上的失意者,则是商业开拓和文化传播的双重败家。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记者站)
责编:周蕾
【关键字】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 广电媒体
一、推进民族文化融入全球化的必然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有几千年相对独立的文明发展历程,尽管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使用等方面,仍然与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民族文化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的挑战、形成新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与“民族文化”的冲突。文化全球化不等于文化“一元化”、“一体化”,更不等同于“文化殖民化”与“文化霸权”。但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新的组合和构建,形成新的文化全球化体系的过程。因此,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正在生成而尚未完成的文化形态,又是一个蕴含着新的矛盾和冲突的全球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各种文化平等交流,融合互补机会的增多。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也会导致外来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强势与弱势,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动与被动,在文化传播技术上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文化交流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甚至出现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主义现象。还有就是,害怕和排斥文化交流,固守本土文化,以仇视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也会引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摆正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位置
文化全球化进程一方面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种种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它也给民族文化融入文化的“世界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民族文化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样式,实现新的融合,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所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一种全新的整合与发展过程。整合,不是要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抛弃自己的“民族性”,相反是要在新的全新文化实践中,在新的文化全球化体系的建构中,提升、彰显民族性(特色),体现其“世界性”的一面。对于整合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我们应注意:
第一、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与世界不同文化主体的合作中,奉献民族特色,促进全球文化新体系的建设。
第二,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维系民族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对“全球场”中的文化实现平等、公正的整合目标。面对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文化整合的有效方法就是积极地维系民族文化,以消除“全球场”中文化发展的不平等、不公正,保证和实现“全球场”中新文化体系的建设。
第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以扬弃民族文化中不适合文化全球化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文化全球化是随着现代化在全球的推进、全球现代化的拓展而凸显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还处于现代化的“边缘”或“过程中”,其民族文化在适应“现代化”、体现“现代性”方面还有种种不足与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应在文化全球化中积极自觉地向“现代”的转换,这也是一种文化整合。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能否在21世纪获得新生与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换。
第四,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整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中,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文化的发展演变所围绕的中心。所以,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不能无视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及其现实的需要。
三、广电业在推进民族文化融入全球化中的作用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本身则是一种历史进程。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广电业,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应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民族文化及广电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认真对待国外影视文化的侵袭,积极应对,以大量独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明确,广电产业说到底是一个内容产业、文化产业,内容的独特性、民族性是其与国外强势传媒文化竞争的根本。未来中国的广电产业能否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多大程度使其融入“全球场”并成为新文化体系当中的一员,将最终决定其在世界广电产业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从理论上说,传媒市场的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中国的广电媒体按照市场的需求,加大对民族影视作品的重视和投入,并按照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进行推广,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获得西方主流媒体那样的国际影响力,但仍然可以培育出一个国际市场。这对于提升广电产业的核心能力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
1、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的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已逐渐被西方人所关注,中国传媒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从地域和文化的传统上看,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传媒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广电业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比如近年来国内一些优秀的电视剧集,如《康熙王朝》、《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等,不光在自己的本土市场,甚至在亚洲和世界的华人传媒市场、华人文化圈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这些例子说明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传媒产品在亚洲、在世界的华人文化区都具有西方文化所不能替代的文化亲同性。因此中国的广电传媒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包括题材资源、价值观以及审美资源,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和反映出来,就能够取得更大范围的成功和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东方文化传统也能为西方观众提供一种新鲜的文化参照和互补,从而进入西方文化主流。
2、在弘扬本土影视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样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威胁”。面对美国影视文化“不停的狂轰滥炸”,其他国家的人民“无法展示自己的形象”。他们的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扭曲”,甚至遭受“一场严重的劫难”。因此各国都意识到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文化加强合作,才能抵制美国文化的冲击,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市场”。如法国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就十分活跃,双方在广播电视方面的交流十分密切,法方多次表达了希望在广电影视方面与中方的活动和合作项目能够更加丰富和多样。他们也认为各类非政治性的专题片可能会成为今后双方节目交换的主要品种,同时也愿意合作拍摄制作有关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专题,以传播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3、突出民族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培育民族文化产品的品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与一般的文化产品不同的是,民族文化产品要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何打造民族文化品牌,除了在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技术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认清民族文化品牌的内含及其构成要素。
民族文化品牌的内含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文化。具体说,民族文化产品首先要能充分表达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对生命的感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对现实的执着与超越等等。好莱坞的大片行销全球,首先在于它充分、完满地演绎了美国人的英雄主义,他们的生活信念、道德精神。而我们现有大量的影视文化作品中,反映本民族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的作品十分少,大量的还停留在民族文化的表层。这样的作品只会有短暂的生命,无论如何也做不成品牌。
民族文化品牌要素在于形式的独特性和意义的普遍性。形式的独特性包括产品独特的外观设计与视听效果、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等。意义的普遍性指文化产品所展现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内涵符合人类发展的总体价值取向而对其它文化有借鉴启示作用。总之,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必须发掘、整理、总结、提升民族文化,这一过程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及提升影响力的过程。
4、中国的广电媒体在提升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征途上,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弘扬。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过于强调数字技术、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西方传媒影视作品的人文地位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这为其他传媒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包括广电传媒在内的所有中国传媒理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拓国际市场,扩展其影响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的广电传媒还要不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建经过所有制改造的具有国际营销实力的传媒制作、发行机构,形成规模适当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流水线化的国际性传媒企业;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生产一批按照国际需要制作的媒介产品,创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品牌;要求国产的传媒文化产品在制作技术和艺术标准上而不是制作投入和制作规模上与国际传媒产品接轨;积极推进传媒的横向整合,开发多种媒体的媒介产品,实行整合营销等。可以预计,未来国际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上的成功者,是商业开拓和文化传播的双重胜者;国际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上的失意者,则是商业开拓和文化传播的双重败家。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记者站)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