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同时要注意课程结束后的评价问题和教学中不完全脱离课堂讲授。具体方法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内容,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按行动导向实施教学,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工作任务 行动导向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王娜(1971- ),女,河北辛集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54-0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界,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
二、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需求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源有普通高中生和职高的学生。普高学生高考分数偏低,而职高的学生中考成绩往往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文化基础不太好,学习中较普遍地表现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不适应“黑板+粉笔”的应试教育模式,却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合“在做中学”。因此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模式是很可行的。
(二)课程改革的需求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是系统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一门理论课程,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应培养学生在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检测员等建筑工程一线岗位上,完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工作所具有的职业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一岗位工作特点,摒弃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的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学习,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发基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结构检测过程的“教学项目”,采用工程项目的任务驱动,实施行动导向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这一“工作”过程中,开展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反过来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程设计
(一)校企合作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内容
在预先设计问题导引基础上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建筑施工和结构检测一线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检测员、现场监理员岗位群内各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环境为依据,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进行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检测并根据设计意图进行材料控制,梁、板、柱、墙等结构构造措施核查,钢筋位置检测,基本构件计算与验算,运用101平法图集识读工程图纸和分角色进行图纸会审。依托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摒弃传统的系统的结构设计理论知识讲授,与施工课程融合,学习领域的开发兼顾职业发展需求,对于必需的计算内容,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学习施工或结构检测鉴定过程中的结构计算或验算。
(二)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按行动导向实施教学
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若干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工程项目,与企业合作编制项目任务书、工作页和指导书,使其符合企业真实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强调“为了项目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工作来学习”,通过项目实现任务的回归和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课程项目教学遵循“任务下达、信息收集、工作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序列,学生接到下达的任务书后,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收集《规范》《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信息,结合工作页内容实施工作,如材料检测、构造措施核查等。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将“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十七个学习单元。其中材料性能检测与控制、结构的构造措施核查、钢筋的组成与位置检测、工程图识读会审等十四个单元以项目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实施的情境教学设计为主。考虑课程特点,需要给岗位职业者提供必要的基本构件计算验算能力,并兼顾几年后岗位由“员”到“师”发展,必要的计算内容很难通过行动导向完成,适当穿插以讲授为主的三个学习单元,即基本设计原理、受弯构件计算方法和受压构件计算方法。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案设计
在具体的行动导向情境教学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钢筋组成)和陈述性知识(构造要求),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构造措施核查)。在获取这些过程性知识后,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方法)和拓展知识在后边单独安排讲授教学单元学习。下面以“楼(屋)盖结构”学习单元为例进行介绍:
楼(屋)盖结构教学情境由四个子情境组成,其中前三个子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引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
子情境1 :楼(屋)盖结构钢筋的组成。学习目标是能准确描述楼(屋)盖结构构件中钢筋的组成。下达任务如下:3人组成一个小组在学校仿真的实训室观察一层楼(屋)盖结构的钢筋布置,并用自己的方式(图形或文字叙述)表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信息,并用可以读懂的图形或文字表述出来。注意此时学生的表述方式,尤其是图形表述可能不符合制图规则,但收集获得的信息正确,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正确,即可达到预期目的。
子情境2 :楼(屋)盖结构工程图识读。学习目标是识读楼(屋)盖结构工程图。下达任务:3人组成一个小组识读一份施工一线具体工程的楼(屋)盖结构施工图,根据任务书和工作页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书的基础上,收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等相关资料并理解运用,按工作页的引导完成各类钢筋识读并绘制下料图、构件截面形状尺寸表述等工作内容。
子情境3 :楼(屋)盖结构构造措施核查。学习目标是能依据《规范》和图纸进行楼(屋)盖结构构件强度、截面尺寸、钢筋构造措施的核查,使学生具有质量检查控制的能力及结构检测鉴定能力。下达任务:3人组成一个小组核查一项具体工程的楼(屋)盖结构构造措施,根据任务书和工作页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书的基础上,收集“混凝土结构规范”和“国家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和咨询,按工作页的引导逐条核查具体工程中各项构造措施是否满足规范规定。
以上三个子情境,学生在完成项目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获得了必备的职业能力。注意任务完成后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保证获取知识点的准确度,达到职业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
子情境4:教师课堂讲授楼(屋)盖结构计算。使学生掌握常见楼(屋)盖结构的计算思路和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或验算,满足施工中对结构计算能力的基本需求。此外还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从“施工员”到“建造师”“监理员”到“监理工程师”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储备。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项目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问题。既要注意到项目成果没有唯一答案,应充分肯定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要使学生认识到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必要性,使之符合企业真实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
第二,在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完全脱离课堂讲授。尤其对于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这类涉及必要的计算方法的课程,教师恰到好处的讲授既能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也能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关键词]工作任务 行动导向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王娜(1971- ),女,河北辛集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54-0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界,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
二、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需求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源有普通高中生和职高的学生。普高学生高考分数偏低,而职高的学生中考成绩往往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文化基础不太好,学习中较普遍地表现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不适应“黑板+粉笔”的应试教育模式,却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合“在做中学”。因此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模式是很可行的。
(二)课程改革的需求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是系统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一门理论课程,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应培养学生在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检测员等建筑工程一线岗位上,完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工作所具有的职业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一岗位工作特点,摒弃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的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学习,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发基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结构检测过程的“教学项目”,采用工程项目的任务驱动,实施行动导向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这一“工作”过程中,开展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反过来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程设计
(一)校企合作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内容
在预先设计问题导引基础上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建筑施工和结构检测一线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检测员、现场监理员岗位群内各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环境为依据,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进行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检测并根据设计意图进行材料控制,梁、板、柱、墙等结构构造措施核查,钢筋位置检测,基本构件计算与验算,运用101平法图集识读工程图纸和分角色进行图纸会审。依托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摒弃传统的系统的结构设计理论知识讲授,与施工课程融合,学习领域的开发兼顾职业发展需求,对于必需的计算内容,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学习施工或结构检测鉴定过程中的结构计算或验算。
(二)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按行动导向实施教学
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若干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工程项目,与企业合作编制项目任务书、工作页和指导书,使其符合企业真实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强调“为了项目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工作来学习”,通过项目实现任务的回归和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课程项目教学遵循“任务下达、信息收集、工作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序列,学生接到下达的任务书后,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收集《规范》《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信息,结合工作页内容实施工作,如材料检测、构造措施核查等。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将“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十七个学习单元。其中材料性能检测与控制、结构的构造措施核查、钢筋的组成与位置检测、工程图识读会审等十四个单元以项目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实施的情境教学设计为主。考虑课程特点,需要给岗位职业者提供必要的基本构件计算验算能力,并兼顾几年后岗位由“员”到“师”发展,必要的计算内容很难通过行动导向完成,适当穿插以讲授为主的三个学习单元,即基本设计原理、受弯构件计算方法和受压构件计算方法。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案设计
在具体的行动导向情境教学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钢筋组成)和陈述性知识(构造要求),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构造措施核查)。在获取这些过程性知识后,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方法)和拓展知识在后边单独安排讲授教学单元学习。下面以“楼(屋)盖结构”学习单元为例进行介绍:
楼(屋)盖结构教学情境由四个子情境组成,其中前三个子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引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
子情境1 :楼(屋)盖结构钢筋的组成。学习目标是能准确描述楼(屋)盖结构构件中钢筋的组成。下达任务如下:3人组成一个小组在学校仿真的实训室观察一层楼(屋)盖结构的钢筋布置,并用自己的方式(图形或文字叙述)表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信息,并用可以读懂的图形或文字表述出来。注意此时学生的表述方式,尤其是图形表述可能不符合制图规则,但收集获得的信息正确,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正确,即可达到预期目的。
子情境2 :楼(屋)盖结构工程图识读。学习目标是识读楼(屋)盖结构工程图。下达任务:3人组成一个小组识读一份施工一线具体工程的楼(屋)盖结构施工图,根据任务书和工作页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书的基础上,收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等相关资料并理解运用,按工作页的引导完成各类钢筋识读并绘制下料图、构件截面形状尺寸表述等工作内容。
子情境3 :楼(屋)盖结构构造措施核查。学习目标是能依据《规范》和图纸进行楼(屋)盖结构构件强度、截面尺寸、钢筋构造措施的核查,使学生具有质量检查控制的能力及结构检测鉴定能力。下达任务:3人组成一个小组核查一项具体工程的楼(屋)盖结构构造措施,根据任务书和工作页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书的基础上,收集“混凝土结构规范”和“国家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和咨询,按工作页的引导逐条核查具体工程中各项构造措施是否满足规范规定。
以上三个子情境,学生在完成项目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获得了必备的职业能力。注意任务完成后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保证获取知识点的准确度,达到职业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
子情境4:教师课堂讲授楼(屋)盖结构计算。使学生掌握常见楼(屋)盖结构的计算思路和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或验算,满足施工中对结构计算能力的基本需求。此外还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从“施工员”到“建造师”“监理员”到“监理工程师”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储备。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项目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问题。既要注意到项目成果没有唯一答案,应充分肯定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要使学生认识到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必要性,使之符合企业真实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
第二,在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完全脱离课堂讲授。尤其对于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这类涉及必要的计算方法的课程,教师恰到好处的讲授既能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也能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