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专门研究萤火虫的学者,在大山里建立了一个生态保育园,保护萤火虫。在现代化的今天,颇有些“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的诗意
人们都快忘记南方的夜里还有微光。大耒山夏天的夜晚,最先亮起来的是拟纹萤,持续闪光的是穹宇萤,闪一秒停三秒的是端黑萤,地上如同银河一样的亮点是扁萤幼虫。我站在湿度接近百分之百的空气里,半个小时前知道了这些各种各样的萤火虫名称。在过去,它们都被我叫作萤火虫。那已经是过去时了。如今的人们已经不习惯见到萤火虫。刚才,就在这条水泥铺的山路上,开着小车驶过的人打着大灯问,这里哪有萤火虫啊?即便萤火虫在他们眼前,一通飞舞。萤火虫是夜行生物,光亮消失的地方,它们才会出现。日落后两三个小时是它们的活动时间。
人们也都不太知道远处紫红色的天空是光污染造成的。我们在城市茂密的灯光里已经安之若素,忘记了曾经见过的光,比如星光,还有萤火虫的光。
这晚天气很好,澄澈无云,繁星流泻,整条银河都看得见。
“这个位置拍摄最好了,可以拍下满天的星轨还有萤火虫的光。”付新华站在草丛边上,遗憾自己没带相机,对着黑黝黝的山脊上的星空说。站在他旁边的是作家周晓枫和她的先生顿继东。周晓枫是张艺谋工作室的文学策划,她前段时间出版的《宿命:孤独张艺谋》备受关注。她刚去了一趟国外,才回来,为《十月》杂志约了付新华写萤火虫。因为对萤火虫饱含兴趣,她来到了这里,湖北咸宁大耒山生态保育园,保护的是萤火虫。
“你看,那里有萤火虫了。”晚上8点刚过,我们顺着付新华指的方向望了过去。大自然开始了它耀目的炫技。这是付新华发起建立的第一个萤火虫自然保护区。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
村口那块石碑上的字为付新华父亲所题。父亲之前并不支持他。研究萤火虫——这真是一个奇怪的职业。他的父亲去年冬天来了大耒山。冬天冷,没有萤火虫,但有野樱花,一棵一棵的,不连成片,美。这样的景色看到的人不多,大耒山实在是太偏僻。
村口的站台上写着“大来山站”。村子里好多人也分不清“耒”和“来”。反正无所谓了,总之这是他们生活的大山。村子叫硚口村,但到处都能看到“桥口村”的字样。跟大耒山是一个道理。大家生活得很随意,这些字怎么写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大耒山里的硚口村是一个小村庄,这里几乎没有商铺,村委会一楼是惟一售卖饮料的地方。一楼还有一个卫生室。从村委会去往山里的路有上坡和下坡,很窄,会车的时候,一辆车必须停下来,另一辆车才能通过。
夏天太热。水泥路面变得发烫,车速会加快,车闸会失去原有的制动性。王婷婷用那辆二手的摩托车载着我下坡的时候,车子就这么失去了控制,像没有方向的小野猪,一头栽进了野草丛里。当我们爬起来的时候,摩托车不见了。车子已经掉进了山沟里。
我们只好步行去了硚口村五组。付新华和伙伴们创办的“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在这里租下了几间老房子。王婷婷是这个中心的员工。这些老房子,当地人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盖的了,至少上百年了吧。过一段时间之后,这里可能会成为赏萤区的咖啡馆。
大耒山让我想起日本电影《小森林》。小森是satoyama的典型地貌。大耒山也是satoyama。付新华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这里。他曾经留学日本,明白satoyama是适合萤火虫生长的环境。satoyama翻译成中文是“里山”。在“里山”地貌里,高山、流水、稻田和村庄构成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要比纯粹的自然环境还要多。Satoyama是国际上正呼吁推广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如果非要更通俗易懂地解释satoyama,大概可以转换成我们熟悉的“美丽乡村”一词。
去年夏天,付新华策划了“里山寻萤记”——去深山里寻找萤火虫。从前年开始,他一直在咸宁地区调查萤火虫,这次,他把更多的人带到了这里。这也是在大耒山建立萤火虫保护区的缘起之一。
付新华和他的同事一直关注网店上萤火虫活体的买卖。去年,他们发布了一份萤火虫活体买卖的调查报告。“很多人说,萤火虫不是保护动物,抓其实不违法。但是呢,这样会破坏自然。再这么下去,3到5年就能把萤火虫抓没了。”付新华说,“为什么很多人去买?因为大家都想再见到萤火虫。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不伤害萤火虫的基础上,重新见到萤火虫?”
村子里的人很少了,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绿色的禾苗兀自生长,池塘偶尔水光荡漾。村里人喜欢到村委会一楼聊聊天。一楼的诊所有村里惟一的医生,姓程。
程医生五十来岁,出生在硚口村。“小时候,萤火虫比现在还多。”他小时候和小伙伴要去抓萤火虫,但是大人不允许。“大人说萤火虫碰到眼睛要瞎。我们也不管,也没有人瞎啊。”
天要下雨之前,湿度大,萤火虫就会多起来。那时候还没有村委会前面的这个水库。程医生家也还没有因为建水库而移民。移民,指的是把家从原地往上再迁移几十米。这是一个没有特别大变化的地方。迁移几十米已是大事。那也已经是1986年的事情了。彼时,萤火虫就开始少了。或者说,已经不在意了。“萤火虫是小孩子玩的事情,长大就不注意了。”陈医生说,“现在没时间了,小时候才有。”
村委会门口停着一辆小车。4岁的小女孩和父母是从福州来这里看萤火虫的。小女孩从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一直唱到了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后面那支歌显然是她父母教的。小虎队刚开始唱这首歌的时候,萤火虫比现在多。萤火虫把小女孩和父母的年代拉平了。他们只是看萤火虫吗?许多人为的是追寻逝去的时光。
硚口村原来叫联心大队,大耒山原来叫红心大队。后来都联在一起叫硚口村了。程医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但赶上了“文革”,家里是富农,升学受到了限制,高中没办法念。有家长就跟自己小孩说,他(少年程医生)不会有出息的。他听了很不舒服,不服气,在生产队劳动完之后就看书。 他来到了北山林场,成为其中一员。那里有一位赤脚医生。他开始对学医感兴趣。高考恢复后,他借了30块钱考上了医学院针灸系的函授班,用了4年来学习医学。1985年完成学业,1989年结婚,娶了现在的妻子。
程医生的妻子正在蒸包坨——一种用红薯粉做成的当地食物。作为馅料的猪肉得等村里杀了猪才有卖。这里是没有商铺的。猪肉也是杀猪师傅搁在自家门口的拖拉机上卖。
付新华和卖猪肉的师傅打招呼。这里的人都认识他。萤火虫保护区大概是这个村子这么多年里最重要的事情了吧。这个村子上一次这么重要几乎要回溯到传说中去。大耒山上曾经有一个寨主,寨主就是山大王了,至于山大王的来龙去脉,村子里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知道那些故事有什么用呢?”村长对我想知道村里的故事感到不解。大概是的,村民活下去靠的不是故事。这一次,萤火虫能靠得住吗?
几乎在任何时间,在村子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见到村长,其次是老书记。村长经常开着一辆太原牌照的面包车在村里跑,他曾经去山西打工多年,这些年才回到村里,成为了村长。老书记已经不当书记好多年,但村里的事他都热心。
最近村里要解决的是垃圾桶的问题。印着类似“LV”花纹的小垃圾桶,被分发给了每户人家。在此之前,村里的每个组都分到了绿色的垃圾桶。
付新华发动村民们,花了很长时间,把河道里10年的垃圾都清理了。水质好,才会有更多的萤火虫。村民要开始养成往垃圾桶丢东西的习惯,这并不容易。还要养成晚上骑摩托车不开灯的习惯。光会影响萤火虫晚上的活动。
程医生的女儿文姿在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帮忙。她晚上需要骑着摩托车去田野里做记录。她努力遵守骑摩托车不开灯的新规则,前些天摔了一跤。我见到她的时候,膝盖和胳膊上还扎着绷带。
有母亲抱着发烧的小孩来诊室打针。文姿帮着父亲把针头扎到小孩的头皮里,血开始沿着输液管上升,又开始下降。
那几天,这样的时候并不多。诊室里经常冷冷清清。程医生的儿子正在玩网络游戏。他从杭州回到老家办护照和签证。他是程序员,他的下一份工作在菲律宾的马尼拉。
出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少。从外地来这里的,更是少。在村子里,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像是一个奇异的存在。
包坨已经煮好了。程医生的妻子开始招呼大家吃午饭。她也在适应着各地来人的口味,几乎所有来这看萤火虫的人吃的都是她做的饭菜。
所有的改变都是萤火虫带来的。2014年1月,付新华在武汉建了萤火虫养殖基地。“保护生物学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饲养昆虫进行释放,再进行监测,直到栖息地比较稳定了,那才可以。”
人工饲养萤火虫是一道难题。最初,他们遭遇了失败,饲养的萤火虫几乎全军覆没。“水质没控制好,城市自来水很糟糕。不符合它们要求,后来我们就打了口井,做了水质的过滤,达标了之后再去饲养,今年就好了很多。”
一个下着大雨的傍晚,我来到了武汉郊区的养殖基地。这像是一个被水充满的地方。水在不同的白色塑料盒子里流动,仿佛从人体的一个器官流到另一个器官。屋外下着雨,有时候分不清是流水声还是雨水声。
付新华往白色透明的塑料盒子上一拍,萤火虫就像跃出水面的繁星一样亮了起来。在很多人看来,养殖萤火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没有太多经济价值。每天晚上出现两三个小时。研究起来很辛苦。”付新华说。
兴趣爱好是他最初的原动力。中国人很少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的职业。一般都是什么有钱做什么。在大学里,什么东西能申请很多经费就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这个有问题,但是没办法,要生存。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坐很久的。”
这些年,付新华几乎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最有名的老师之一。但他在科研上仍然有压力,需要发足够数量的论文。他还是“副教授”,而不是“付教授”。
付新华所写的广受欢迎的《故乡的微光》、《萤火虫在中国》这样的科普读物,是不算科研成果的。但研究萤火虫而成名,他已经能申请到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在中国,萤火虫的研究和保护薄弱。在日本,保护萤火虫是经过立法的。为什么要保护萤火虫呢?“萤火虫是重要的环保指标。萤火虫生存的环境要求非常高,这能判断出这个地方环境的好坏。”付新华说。
按照目前的趋势,人类大概迟早要占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保护萤火虫,不能把人都赶走。“那就是极端的环保了。”他欣赏美国的环保模式,建自然保护区,动植物都保护。
付新华的研究有一个板块叫“萤火虫自然调查”,这需要弄清楚中国有多少种萤火虫,分布在什么地方,数量是多少。有哪些珍稀的,有哪些需要迫切去保护。“有人跟我说别去打扰萤火虫就好,但如果都不知道这些萤火虫在哪,一排路灯、一台推土机都有可能让它们灭绝。”
大场信义是付新华在日本的好朋友。大场退休之后,日本当地政府给了他一个小灯塔,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他利用一条人工溪流,在里面饲养萤火虫。萤火虫灯塔成了当地一景。付新华非常惊叹于日本人对萤火虫的保护。日本有大大小小上千个萤火虫保护组织。“东京的护城河以前被污染了,保护组织和民众根据萤火虫的特性,用了10年修复这个地方,然后萤火虫从这里飞出来了。”付新华说,“这对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
改变是从细节处开始的。他们回到村子里,跟村民说,门前的灯你其实并不用,能不能早点关掉,或者说窗帘拉一下。他们还在村里流转了一些土地,按照萤火虫生存的条件来种植水稻,这还能产出更为环保的萤火虫大米。秋天到来的时候,付新华的许多朋友已经收到了萤火虫大米。
在乡间的路上,有驾车来赏萤的人问路,看到付新华,认出了他。因为在《天天向上》看过他。车上下来的一个小姑娘可高兴了,问,你认识汪涵吗?得到付肯定的回答后,小姑娘马上回头说,他认识汪涵啊。问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她说,她想当演员,她想上《天天向上》。看萤火虫在此刻成了一件次要的事情,尽管他们刚从武汉开了几个小时车过来。
汪涵却愿意在《天天向上》这档看上去很娱乐的节目上做一些很正经的事情。他在做《越策越开心》时就邀请付新华去做过萤火虫的科普,《天天向上》又请了一次。
付新华上《天天向上》更多的是因为他是SEE资助的第一批创绿家,SEE基金会是冯仑、吴敬琏、王石等人组建的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前年,付新华在网上呼吁反对萤火虫买卖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他。他通过评审,拿到了一笔公益天使创业基金,他现在的萤火虫保护团队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里,《天天向上》显示出了其惊人的影响力。上了节目后,“守望萤火”的官方微博粉丝大涨,从原来的两千多,增长到接近20万。王婷婷、郭琼、小雪、小刘,那些天都在忙着回私信。这些粉丝里,包括那位在山道上憧憬着上节目的小姑娘。
付新华是一个严厉的人。那些天,我没少看到他训斥手下。他跟村长也吵了一次激烈的嘴。都是工作的事情,然后都是在酒桌上言归于好。
他也是一个挺好玩的人。那些天,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自嘲的“然并卵”。“干一件事,如果这个事情不好玩,没劲,干不持久。尤其是环保,特别重要。做垃圾分类,不好玩,很多就持续不下去,因为垃圾分类是政府干的事。民众应该干好玩的事,你自己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又能够真真实实去做点事。所以呢,我就给我的萤火虫保护做一个定位,好玩,做实事,不要老喊口号。”
当你觉得付新华足够实际的时候,他又会在开车时,迎着侧面窗户吹进来的风说,“我已经快40岁了,我觉得我还是有梦想的。我这一生和萤火虫结缘,这件事也会伴我老去。”
付新华儿子的名字里有一个“煜”字,这是他嵌入的萤火虫的烙印。萤火虫的发光是短暂的,付新华不希望这样,他在“煜”后面又加了一个“恒”字。
付新华坐在驾驶座上,用各种方式给自己提神,这段时间开着车奔波于武汉和咸宁之间,他感到了劳累。在过一个转弯的时候,他说,“你看,上次我的车就掉沟里了。”但他觉得这比当年没车的时候骑自行车和步行要好多了。“以前经常步行三四个小时,特别苦,特别怕毒蛇,被咬一口就挂了。我出差去找找萤火虫的时候,我老婆每天晚上12点都会给我打电话,看我安全回到住处没有。听到我声音,她才安心睡觉。”看到气氛有些低沉,他马上说,“都是以前的事情,现在都一笑而过了。”
假期里,几位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跟着他来到大耒山实习。他们晚上会沿着山路去观察萤火虫。会看到亮着灯的车辆穿山而行。
“我想起了克里斯朵夫·李维。”一位湖北的同学说。其他湖北的同学都笑了。这是湖北高考英语考试前的试音题中的人物。为了模拟现场,湖北的同学在模拟考时就已经听了无数遍了,几乎都会背。
湖北的同学就这么背了起来:
小车正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克里斯朵夫·李维静静地望着窗外,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或“注意!急转弯”。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地冲击着他的眼球,也渐渐叩开了他的心扉:原来,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在大耒山,萤火虫越来越多了,更为广阔的南方,会有新的转机吗?
大耒山
人们都快忘记南方的夜里还有微光。大耒山夏天的夜晚,最先亮起来的是拟纹萤,持续闪光的是穹宇萤,闪一秒停三秒的是端黑萤,地上如同银河一样的亮点是扁萤幼虫。我站在湿度接近百分之百的空气里,半个小时前知道了这些各种各样的萤火虫名称。在过去,它们都被我叫作萤火虫。那已经是过去时了。如今的人们已经不习惯见到萤火虫。刚才,就在这条水泥铺的山路上,开着小车驶过的人打着大灯问,这里哪有萤火虫啊?即便萤火虫在他们眼前,一通飞舞。萤火虫是夜行生物,光亮消失的地方,它们才会出现。日落后两三个小时是它们的活动时间。
人们也都不太知道远处紫红色的天空是光污染造成的。我们在城市茂密的灯光里已经安之若素,忘记了曾经见过的光,比如星光,还有萤火虫的光。
这晚天气很好,澄澈无云,繁星流泻,整条银河都看得见。
“这个位置拍摄最好了,可以拍下满天的星轨还有萤火虫的光。”付新华站在草丛边上,遗憾自己没带相机,对着黑黝黝的山脊上的星空说。站在他旁边的是作家周晓枫和她的先生顿继东。周晓枫是张艺谋工作室的文学策划,她前段时间出版的《宿命:孤独张艺谋》备受关注。她刚去了一趟国外,才回来,为《十月》杂志约了付新华写萤火虫。因为对萤火虫饱含兴趣,她来到了这里,湖北咸宁大耒山生态保育园,保护的是萤火虫。
“你看,那里有萤火虫了。”晚上8点刚过,我们顺着付新华指的方向望了过去。大自然开始了它耀目的炫技。这是付新华发起建立的第一个萤火虫自然保护区。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
村口那块石碑上的字为付新华父亲所题。父亲之前并不支持他。研究萤火虫——这真是一个奇怪的职业。他的父亲去年冬天来了大耒山。冬天冷,没有萤火虫,但有野樱花,一棵一棵的,不连成片,美。这样的景色看到的人不多,大耒山实在是太偏僻。
村口的站台上写着“大来山站”。村子里好多人也分不清“耒”和“来”。反正无所谓了,总之这是他们生活的大山。村子叫硚口村,但到处都能看到“桥口村”的字样。跟大耒山是一个道理。大家生活得很随意,这些字怎么写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Satoyama
大耒山里的硚口村是一个小村庄,这里几乎没有商铺,村委会一楼是惟一售卖饮料的地方。一楼还有一个卫生室。从村委会去往山里的路有上坡和下坡,很窄,会车的时候,一辆车必须停下来,另一辆车才能通过。
夏天太热。水泥路面变得发烫,车速会加快,车闸会失去原有的制动性。王婷婷用那辆二手的摩托车载着我下坡的时候,车子就这么失去了控制,像没有方向的小野猪,一头栽进了野草丛里。当我们爬起来的时候,摩托车不见了。车子已经掉进了山沟里。
我们只好步行去了硚口村五组。付新华和伙伴们创办的“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在这里租下了几间老房子。王婷婷是这个中心的员工。这些老房子,当地人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盖的了,至少上百年了吧。过一段时间之后,这里可能会成为赏萤区的咖啡馆。
大耒山让我想起日本电影《小森林》。小森是satoyama的典型地貌。大耒山也是satoyama。付新华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这里。他曾经留学日本,明白satoyama是适合萤火虫生长的环境。satoyama翻译成中文是“里山”。在“里山”地貌里,高山、流水、稻田和村庄构成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要比纯粹的自然环境还要多。Satoyama是国际上正呼吁推广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如果非要更通俗易懂地解释satoyama,大概可以转换成我们熟悉的“美丽乡村”一词。
去年夏天,付新华策划了“里山寻萤记”——去深山里寻找萤火虫。从前年开始,他一直在咸宁地区调查萤火虫,这次,他把更多的人带到了这里。这也是在大耒山建立萤火虫保护区的缘起之一。
付新华和他的同事一直关注网店上萤火虫活体的买卖。去年,他们发布了一份萤火虫活体买卖的调查报告。“很多人说,萤火虫不是保护动物,抓其实不违法。但是呢,这样会破坏自然。再这么下去,3到5年就能把萤火虫抓没了。”付新华说,“为什么很多人去买?因为大家都想再见到萤火虫。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不伤害萤火虫的基础上,重新见到萤火虫?”
硚口村
村子里的人很少了,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绿色的禾苗兀自生长,池塘偶尔水光荡漾。村里人喜欢到村委会一楼聊聊天。一楼的诊所有村里惟一的医生,姓程。
程医生五十来岁,出生在硚口村。“小时候,萤火虫比现在还多。”他小时候和小伙伴要去抓萤火虫,但是大人不允许。“大人说萤火虫碰到眼睛要瞎。我们也不管,也没有人瞎啊。”
天要下雨之前,湿度大,萤火虫就会多起来。那时候还没有村委会前面的这个水库。程医生家也还没有因为建水库而移民。移民,指的是把家从原地往上再迁移几十米。这是一个没有特别大变化的地方。迁移几十米已是大事。那也已经是1986年的事情了。彼时,萤火虫就开始少了。或者说,已经不在意了。“萤火虫是小孩子玩的事情,长大就不注意了。”陈医生说,“现在没时间了,小时候才有。”
村委会门口停着一辆小车。4岁的小女孩和父母是从福州来这里看萤火虫的。小女孩从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一直唱到了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后面那支歌显然是她父母教的。小虎队刚开始唱这首歌的时候,萤火虫比现在多。萤火虫把小女孩和父母的年代拉平了。他们只是看萤火虫吗?许多人为的是追寻逝去的时光。
硚口村原来叫联心大队,大耒山原来叫红心大队。后来都联在一起叫硚口村了。程医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但赶上了“文革”,家里是富农,升学受到了限制,高中没办法念。有家长就跟自己小孩说,他(少年程医生)不会有出息的。他听了很不舒服,不服气,在生产队劳动完之后就看书。 他来到了北山林场,成为其中一员。那里有一位赤脚医生。他开始对学医感兴趣。高考恢复后,他借了30块钱考上了医学院针灸系的函授班,用了4年来学习医学。1985年完成学业,1989年结婚,娶了现在的妻子。
程医生的妻子正在蒸包坨——一种用红薯粉做成的当地食物。作为馅料的猪肉得等村里杀了猪才有卖。这里是没有商铺的。猪肉也是杀猪师傅搁在自家门口的拖拉机上卖。
付新华和卖猪肉的师傅打招呼。这里的人都认识他。萤火虫保护区大概是这个村子这么多年里最重要的事情了吧。这个村子上一次这么重要几乎要回溯到传说中去。大耒山上曾经有一个寨主,寨主就是山大王了,至于山大王的来龙去脉,村子里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知道那些故事有什么用呢?”村长对我想知道村里的故事感到不解。大概是的,村民活下去靠的不是故事。这一次,萤火虫能靠得住吗?
几乎在任何时间,在村子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见到村长,其次是老书记。村长经常开着一辆太原牌照的面包车在村里跑,他曾经去山西打工多年,这些年才回到村里,成为了村长。老书记已经不当书记好多年,但村里的事他都热心。
最近村里要解决的是垃圾桶的问题。印着类似“LV”花纹的小垃圾桶,被分发给了每户人家。在此之前,村里的每个组都分到了绿色的垃圾桶。
付新华发动村民们,花了很长时间,把河道里10年的垃圾都清理了。水质好,才会有更多的萤火虫。村民要开始养成往垃圾桶丢东西的习惯,这并不容易。还要养成晚上骑摩托车不开灯的习惯。光会影响萤火虫晚上的活动。
程医生的女儿文姿在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帮忙。她晚上需要骑着摩托车去田野里做记录。她努力遵守骑摩托车不开灯的新规则,前些天摔了一跤。我见到她的时候,膝盖和胳膊上还扎着绷带。
有母亲抱着发烧的小孩来诊室打针。文姿帮着父亲把针头扎到小孩的头皮里,血开始沿着输液管上升,又开始下降。
那几天,这样的时候并不多。诊室里经常冷冷清清。程医生的儿子正在玩网络游戏。他从杭州回到老家办护照和签证。他是程序员,他的下一份工作在菲律宾的马尼拉。
出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少。从外地来这里的,更是少。在村子里,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像是一个奇异的存在。
包坨已经煮好了。程医生的妻子开始招呼大家吃午饭。她也在适应着各地来人的口味,几乎所有来这看萤火虫的人吃的都是她做的饭菜。
萤火虫养殖基地
所有的改变都是萤火虫带来的。2014年1月,付新华在武汉建了萤火虫养殖基地。“保护生物学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饲养昆虫进行释放,再进行监测,直到栖息地比较稳定了,那才可以。”
人工饲养萤火虫是一道难题。最初,他们遭遇了失败,饲养的萤火虫几乎全军覆没。“水质没控制好,城市自来水很糟糕。不符合它们要求,后来我们就打了口井,做了水质的过滤,达标了之后再去饲养,今年就好了很多。”
一个下着大雨的傍晚,我来到了武汉郊区的养殖基地。这像是一个被水充满的地方。水在不同的白色塑料盒子里流动,仿佛从人体的一个器官流到另一个器官。屋外下着雨,有时候分不清是流水声还是雨水声。
付新华往白色透明的塑料盒子上一拍,萤火虫就像跃出水面的繁星一样亮了起来。在很多人看来,养殖萤火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没有太多经济价值。每天晚上出现两三个小时。研究起来很辛苦。”付新华说。
兴趣爱好是他最初的原动力。中国人很少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的职业。一般都是什么有钱做什么。在大学里,什么东西能申请很多经费就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这个有问题,但是没办法,要生存。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坐很久的。”
这些年,付新华几乎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最有名的老师之一。但他在科研上仍然有压力,需要发足够数量的论文。他还是“副教授”,而不是“付教授”。
付新华所写的广受欢迎的《故乡的微光》、《萤火虫在中国》这样的科普读物,是不算科研成果的。但研究萤火虫而成名,他已经能申请到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在中国,萤火虫的研究和保护薄弱。在日本,保护萤火虫是经过立法的。为什么要保护萤火虫呢?“萤火虫是重要的环保指标。萤火虫生存的环境要求非常高,这能判断出这个地方环境的好坏。”付新华说。
按照目前的趋势,人类大概迟早要占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保护萤火虫,不能把人都赶走。“那就是极端的环保了。”他欣赏美国的环保模式,建自然保护区,动植物都保护。
付新华的研究有一个板块叫“萤火虫自然调查”,这需要弄清楚中国有多少种萤火虫,分布在什么地方,数量是多少。有哪些珍稀的,有哪些需要迫切去保护。“有人跟我说别去打扰萤火虫就好,但如果都不知道这些萤火虫在哪,一排路灯、一台推土机都有可能让它们灭绝。”
大场信义是付新华在日本的好朋友。大场退休之后,日本当地政府给了他一个小灯塔,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他利用一条人工溪流,在里面饲养萤火虫。萤火虫灯塔成了当地一景。付新华非常惊叹于日本人对萤火虫的保护。日本有大大小小上千个萤火虫保护组织。“东京的护城河以前被污染了,保护组织和民众根据萤火虫的特性,用了10年修复这个地方,然后萤火虫从这里飞出来了。”付新华说,“这对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
改变是从细节处开始的。他们回到村子里,跟村民说,门前的灯你其实并不用,能不能早点关掉,或者说窗帘拉一下。他们还在村里流转了一些土地,按照萤火虫生存的条件来种植水稻,这还能产出更为环保的萤火虫大米。秋天到来的时候,付新华的许多朋友已经收到了萤火虫大米。
天天向上
在乡间的路上,有驾车来赏萤的人问路,看到付新华,认出了他。因为在《天天向上》看过他。车上下来的一个小姑娘可高兴了,问,你认识汪涵吗?得到付肯定的回答后,小姑娘马上回头说,他认识汪涵啊。问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她说,她想当演员,她想上《天天向上》。看萤火虫在此刻成了一件次要的事情,尽管他们刚从武汉开了几个小时车过来。
汪涵却愿意在《天天向上》这档看上去很娱乐的节目上做一些很正经的事情。他在做《越策越开心》时就邀请付新华去做过萤火虫的科普,《天天向上》又请了一次。
付新华上《天天向上》更多的是因为他是SEE资助的第一批创绿家,SEE基金会是冯仑、吴敬琏、王石等人组建的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前年,付新华在网上呼吁反对萤火虫买卖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他。他通过评审,拿到了一笔公益天使创业基金,他现在的萤火虫保护团队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里,《天天向上》显示出了其惊人的影响力。上了节目后,“守望萤火”的官方微博粉丝大涨,从原来的两千多,增长到接近20万。王婷婷、郭琼、小雪、小刘,那些天都在忙着回私信。这些粉丝里,包括那位在山道上憧憬着上节目的小姑娘。
付新华是一个严厉的人。那些天,我没少看到他训斥手下。他跟村长也吵了一次激烈的嘴。都是工作的事情,然后都是在酒桌上言归于好。
他也是一个挺好玩的人。那些天,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自嘲的“然并卵”。“干一件事,如果这个事情不好玩,没劲,干不持久。尤其是环保,特别重要。做垃圾分类,不好玩,很多就持续不下去,因为垃圾分类是政府干的事。民众应该干好玩的事,你自己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又能够真真实实去做点事。所以呢,我就给我的萤火虫保护做一个定位,好玩,做实事,不要老喊口号。”
当你觉得付新华足够实际的时候,他又会在开车时,迎着侧面窗户吹进来的风说,“我已经快40岁了,我觉得我还是有梦想的。我这一生和萤火虫结缘,这件事也会伴我老去。”
付新华儿子的名字里有一个“煜”字,这是他嵌入的萤火虫的烙印。萤火虫的发光是短暂的,付新华不希望这样,他在“煜”后面又加了一个“恒”字。
山路
付新华坐在驾驶座上,用各种方式给自己提神,这段时间开着车奔波于武汉和咸宁之间,他感到了劳累。在过一个转弯的时候,他说,“你看,上次我的车就掉沟里了。”但他觉得这比当年没车的时候骑自行车和步行要好多了。“以前经常步行三四个小时,特别苦,特别怕毒蛇,被咬一口就挂了。我出差去找找萤火虫的时候,我老婆每天晚上12点都会给我打电话,看我安全回到住处没有。听到我声音,她才安心睡觉。”看到气氛有些低沉,他马上说,“都是以前的事情,现在都一笑而过了。”
假期里,几位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跟着他来到大耒山实习。他们晚上会沿着山路去观察萤火虫。会看到亮着灯的车辆穿山而行。
“我想起了克里斯朵夫·李维。”一位湖北的同学说。其他湖北的同学都笑了。这是湖北高考英语考试前的试音题中的人物。为了模拟现场,湖北的同学在模拟考时就已经听了无数遍了,几乎都会背。
湖北的同学就这么背了起来:
小车正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克里斯朵夫·李维静静地望着窗外,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或“注意!急转弯”。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地冲击着他的眼球,也渐渐叩开了他的心扉:原来,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在大耒山,萤火虫越来越多了,更为广阔的南方,会有新的转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