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教育的另一道风景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深入的教育研究,为人们破译神奇的生命密码不断地提供着新的视角。作为使用医学手术而出生的剖宫产儿童,他们在生理、心理、行为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怎样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以人文关怀等,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教育话题。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有关课题组从2015年以来在上述方面进行了持续的跟进研究。
  关键词: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跟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63-04
  一
  我是一名教师,没有学过医学,我是一个男人,无法亲身经历生孩子的痛苦,然而,自2012年以来,我却坚定地选择了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这一敏感而又特殊的研究话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儿童立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认识到越符合教育规律、越贴近儿童本性、越回归生命本真、越具有个体指向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看待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呢?传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些视角,比如性别、性格、能力、情绪、习惯、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等。但是,正如尼尔斯·托马森所说,“孩子是一个奇迹”,“通过(母亲的)生产,一个新人进入到世界。……那新生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个个体将发展其自身的意识、自身的自我和自身的认同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有机体,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新创造,生活通过那独特的孩子而更新,在这种独一无二的新人中的生命更新是一个奇迹”[1]。
  这样的视角,带有生理学、生命科学的色彩。亿万年来的生物进化,为人的孕育和出生“设计”好了一个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孩子怎么来到人世间,答案只有一个:由妈妈生出来。这一过程,必不可少且无法逾越。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剖宫产(也称“剖腹产”)可以代替自然生产(严格讲来,剖宫产不是生产方式,而是解决难产的一种手段)。于是,问题出现了:妈妈自然生产这一“既定程序”被“省略”了,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吗?此外,每一个生命体从孕育的那一天起,在妈妈肚子里的“经历”会各不相同,出生过程也会不同,这些不同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个体的独特性?
  2012年,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人的出生方式的医学理论,了解到剖宫产可能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我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关注剖宫产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有意识地进行比照研究,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积累了一定量的研究资料。《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5A期,刊发了《剖宫产儿童的学习关怀——走向儿童主体发展的简约教学研究侧写》《生理学关怀:儿童数学学习的现实命题——关于一名剖宫产儿童的案例研究》《一年级剖宫产儿童跳绳协调性研究》三篇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学理论、调查数据、典型案例和实践思考。主要的内容概括起来有:
  第一,在医学界,关于剖宫产的研究比较多,涉及面也比较广。有出生方式比较的,如《顺产还是剖腹产?》(《百科知识》2010年第6期);有分析剖宫产隐患的,如《剖腹产危机七重重》(《母婴世界》2002年第11期);有研究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妇和婴儿护理的,如《孕产妇剖宫产影响因素探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年第8期)、《剖腹产宝宝护理注意事项》(《父母必读》2014年第1期);有研究剖宫产对孩子影响的,如《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的研究》(《中國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第8期)、《分娩方式与早期婴儿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3年第12期);也有研究剖宫产孩子后天发展的,如《分娩方式对学龄前儿童气质、行为及智力影响的初步探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第4期)、《分娩方式对学龄期儿童感觉统合各维度的影响》(《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第12期)等。这些研究指出,剖宫产对孩子(注:资料反映的主要是婴幼儿)的衍生危害是比较明确的,概括起来有:(1)呼吸系统及相关免疫性减弱;(2)感觉统合失调;(3)更易患小儿多动症、情绪化、有睡眠障碍、视听定向失调等倾向;(4)存在一定的心理影响;等等。这些研究还表明,未发现剖宫产手术对儿童气质、智力发育有明显影响。鉴于剖宫产在总体上弊大于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设置了剖宫产率不超过15%的警戒线,江苏省要求二级医院剖宫产率≤25%、一级医院剖宫产率≤15%。
  第二,医学研究的重点是孕产期和剖宫产手术过程,也有少量学龄期前(6岁前)剖宫产儿童体能、智力、行为方面的研究,而学龄期(小学入学以后)的研究非常少,专门聚焦到学科学习的就更少了。虽然有人在老鼠身上做过相关研究,比如《剖宫产仔鼠行为认知能力与nNOS表达变化》(《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第1期),但人的成长远比老鼠的生长要复杂得多。《科技日报》2010年1月31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一文也提到:“顺产的优势是人类如此漫长的历史证明的,这是女性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是从科学角度研究剖腹产对孩子的具体影响需要长时间跟踪,至少国内几乎还没有人做。”
  第三,剖宫产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且比率极高。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仅在5%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上升,以至于中国近一半分娩通过剖宫产完成,剖宫产率为世界第一。[2]北京海淀社区人群2006—2010年剖宫产率波动于50%~55%,2006年江苏及浙江省的孕产妇剖宫产率达43.2%、45.6%,有个别医院的剖宫产率为67.5%。[3]我校2018年有学生近3200名,其中剖宫产的超过66%。相比英国、瑞典、挪威等国的剖宫产率常年稳定在15%以下,日本常年保持在10%以下,[4]我国的剖宫产率确实高得出奇。
  第四,全社会大众群体(包含家长、教师、专家、学者等)对剖宫产手术、剖宫产对孩子可能带来的影响知之甚少,能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儿童、理解儿童、教育儿童、发展儿童的则更少。但是,人们对此话题普遍充满好奇。我们的研究方法、形成的资料、发表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典型案例中所描述的现象、在学习方面的积极干预、产生的良好效果等,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参见《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5A期)。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提增了我们深入开展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后续研究的信心。   二
  2016年,“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实证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重点资助课题。两年来,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后续跟进研究。
  第一,拉长“视线”,增强连续性。
  原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低年级(6—8岁)的剖宫产儿童,现在,前移到幼儿园大班,后延到小学六年级,前后跨度达7年(5—12周岁)。从人的成长角度看,孩子越小,各种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学业问题的倾向性越明显。剖宫产儿童因为没有经过子宫的收缩和产道的挤压,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呼吸、触觉、本体觉等“学习”机会,如果后天成长中没有注意“补偿”的话,极容易导致前庭问题、触觉防御及本体感问题。从幼儿园开始关注剖宫产儿童身上的这些问题表现,可以让研究更有整体感和系统性,所实施的教育干预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所谓抓住“关键期”(事实上,还可以将研究年龄前移,皮亚杰认为,0—2岁是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发展的关键期)。此外,长达7年的跟踪研究,也更加能看出孩子在相关行为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积极的教育干预所产生的长期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加上我们此前的一批研究对象(2013年开始)也从当年的一年级升到现在的五年级了,这期间,我们一直在做连续性的跟踪研究。
  第二,拓宽“视域”,洞悉复杂性。
  首先是拓宽理论视野。我们集中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儿童生理问题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儿童学业问题咨询》等系列丛书,与他本人展开面对面交流;同时,集中学习了50多篇公开发表的涉及剖宫产与剖宫产儿童发展方面的医学论文。经过专业阅读,充分认识到开展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研究的复杂性。比如,剖宫产儿童容易出现视觉运动统合失调,像协调性不够,排球、跳绳运动有困难。但是,“人类的遗传基因都有感觉运动统合的基本能力。在母体的子宫中,胎儿的脑感受到母体运动时,感觉就已经开始组合了”[5],这就说明,剖宫产并非引起儿童出现感统失调的唯一原因。再比如,前庭平衡失调也是剖宫产儿童常见的问题,像左右不分,把字写反,方向感不强,空间定向困难,一转圈就晕等。但是,“母亲怀孕期间运动不足、保胎、胎位不正、羊水过多等,都会导致胎儿前庭平衡技能发育迟缓”“儿童早期运动不足、坐小推车太多” 等后天因素也会影响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发展。[6]此外,剖宫产小孩身上容易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在顺产孩子身上也会出现,个别人的个别方面甚至还表现得比较明显。总之,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儿童发展中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先天不足(遗传基因、孕期营养、药物影响、出生方式等)、后天伤害(疾病感染、身体损伤、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光污染等)、家庭抚养贻误(饮食不当、被动吸烟、睡眠欠缺等)、早期教育失当(过度保护、过早介入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拓宽时空范围。由于剖宫产儿童发展问题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归因到剖宫产手术,而应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为此,我们打破校园的时空限制,通过访谈孩子的幼儿园老师,请孩子妈妈讲述怀孕及生育过程中的故事和细节,集中一个孩子的所有任课教师“会诊”等方式,最大化地掌握其成长信息,以便进行综合判断。渐渐地,我发现校内一部分经历了剖宫产手术的女教师,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她们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十分熟悉孩子从胎儿到出生、再到慢慢长大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详细过程,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不仅成因诊断比较准确,针对性训练比较到位,而且研究报告质量很高。
  再者是拓展学科项目。本课题以“学习关怀”为中心,主要包括了解、研究剖宫产儿童因出生方式的不同在学习方面可能带来的诸多影响,对剖宫产儿童在各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积极“干预”。应该说,这些问题共存于各学科的学习中,但不同学科的研究主题也有所侧重,如语文学科重点关注语言发展,数学学科重点关注视觉和注意力,体育学科重点关注运动协调性,班主任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等。这样一来,差不多所有教师都参与到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研究中。
  第三,调准“视角”,解密独特性。
  2017年暑假,在本课题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们提议:鉴于剖宫产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因的复杂性,试图通过大范围调研、大数据统计来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是十分困难的,比较切实的做法是开展实证性的案例研究,通过众多的“这一个”,去表达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实践路径与可行经验。
  2017年9月,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选取了80多个剖宫产儿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不含前几年持续关注的和部分剖宫产教师子女),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表现做观察记录,并努力从多个角度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辅之以积极的干预行动,提高剖宫产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总的说来,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人作为自然界亿万年进化而来的生命体,有着太多的“神秘未知”,只有不断地解开神奇的“生命密码”,我们才能逐步逼近教育的本真,才会真正把学生看成是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也才会真正地实现走向个体的教育转向。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研究,基于儿童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又努力揭示这种独特性,为教育走向儿童个体,更好地尊重生命,多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透过这一视角,我们能看到教育世界更多更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尼尔斯·托马斯.不幸与幸福[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527.
  [2]邹春標.高剖宫产率及其成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 2014(6).
  [3]宋波,方利文,周钰,彭振耀.妊娠妇女社会因素剖宫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5).
  [4]操秀英,唐婷.发达国家剖宫产率低于15%[N].科技日报, 2010-01-31.
  [5][6]钱志亮.儿童生理问题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37.146.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摘要:郭文红老师是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为了提升自己,她主动申请当班主任,希望给孩子的将来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她创造性地在班上开展了许多让孩子们难忘的活动——班级日记、家长讲座、学生颁奖、社会实践、走向大自然……让孩子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妙趣横生。取得成就之后,她不愿意重复自己,继续把难题当课题,研究如何把评语写出个性,研究怎么把偶发事件变成教育契机,研究怎么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尊严,研究如何
摘要:从1983年,起我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从分科教学向综合课程改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幼儿园综合课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经过30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园独到的课程价值取向、课程框架、课程方法、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以主题来建构幼儿经验的课程模式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们梳理出综合课程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摘要:终身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理念。基于终身教育“面向人人”、“服务需求”和“开放融合”的理念,并结合江苏省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创新教育实践,课题组首先构建了“终身教育理念下校企共赢创新机制研究”的总体框架,然后通过实施“校企人才培养共赢”和“产品技术研发共赢”,探究了终身教育理念下,如何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相结合、高校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攻关相结合,实现校企共赢人才培养的
摘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习得,离不开诵读。无论是经典诗词的浸润,还是文学名篇的体悟,或是课文内容的把握,都需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巩固和拓展。初中时代是学生诵读的黄金时光。针对当前部分初中生诵读状态较差、效率较低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激励教育理念的主导下,制定励志的标语,以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加星激励、榜样激励等形式,提高学生诵读效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激励教育;核心素养 ;诵读效
摘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的核雕课程文化建设是江苏省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化的方式,逐步形成核雕课程文化,并基于此发展、积淀为学校课程文化。学校在核雕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了课程基地建设从项目到全息,课程样态建构从范例到模型,文化发展提升从专项到整体的跨越,为乡村学校课程能力建设与
摘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迎合未来岗位的需求,可结合专业的素质目标开展职业特色德育教育。本文以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实践对象开展实践探索,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施行特色德育,初显成效。尽管不同的专业素质需求不一,开展特色德育教育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六个一”活动仍然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特色;特色德育;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应用面宽、涉及面广,学生泛学而不专,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专业实训课程需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科学组织分层教学、合理设置目标考核体系、构建分层教学管理体系、合理设置分层教学评价机制等实施教学。实践证明能够克服学生个体差异,基本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动态调整;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希望”是个长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着无词的歌曲  永远都不会停息  ……  一直对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这首《“希望”是个长羽毛的东西》情有独钟。一直觉得:“希望”,是个充满温暖感与力量感的词汇,拥有它,生命便有了绿意,拥有它,心灵便长了羽翼。所以当发现有一部国际大奖小说,书名叫《35公斤的希望》([法]安娜·嘉瓦尔达著),便骤然被吸引——  封面封底,以蓝绿渐变融合为主色调,一个
摘要:现行七、八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130多幅的插图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研究插图并在课堂上巧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文中的重点、巧妙地突破文中的难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插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职校及教师应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  关键词:中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46-03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