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话说“共享”(2)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骑着共享单车来到球场,呼朋唤友打起共享篮球,顺带用共享充电宝充个电。我们似乎在共享生活中受益颇多。
  共享,资源的共同分享及利用。如今,共享产品纷纷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中大多数都能方便生活,但同时,我们也应理性对待共享。
  大概由于起步早,我想目前最成功的共享莫过于共享单车了。共享单车相较于公共交通及私车私车出行,有即取即停、轻便快捷的优点。早上骑车出门,晚上下雨不利骑行,大可不必担心把白行车落在某处。此外,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不必担心无车可骑。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麻烦。近来此类新闻并不鲜见:共享单车被随意存放、弃置,妨碍正常通行。而此前,故意私藏或损害共享单车的例子也屡被曝光。如今类似的报道少了,不知是因为关注减少了,还是因为已经不是新闻了,抑或这类事件确实减少了。我更希望是使用者素质提高了。共享单车的问题其实仍在冒出,如公司的经营模式等。为使其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需要开发者和民众共同磨合、探索。
  至于其他一些共享用品,如共享充电宝,设计的初衷自然是便民利民,但我不由得质疑其出现的必要性:如今的建筑内多设有充电插座插头,而现代人远行多自备充电宝,更遑论人用完充电宝,之后谁来给充电宝充电呢?以我之浅见,这样的共享产品算是“无用之辩,不急之察”,按照荀子所说,迟早会被“弃而不治”。如共享物品并非對人们有极大便利,则其长久运营就是一个问题。
  相较之下,有一些共享产品令我拍案称奇,其搔到了人们的痒处,又可以从中看出可持续性,想必经过一段时间,其效果及便利会惠及你我,如共享书店。
  归根结底,共享仍是个相当新的事物,方兴未艾。如今的共享产品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我想它们应留给民众与市场检验。“让子弹飞一会儿”,必能最终留下真正便民利民的共享产品。
  名师点评
  文章比较规范。作者思考层层深入,由共享之利及共享之弊,将共享的内涵、发展趋势等,论述得较为清晰、透彻,对共享状态下的一些不良现象、种类繁多的共享用品也有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很有理性思维。
  (刘志江)
其他文献
面对孔子“君子不器”的言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直指今日人们呼唤的“匠人精神”,言其实质“专精”与“不器”所要求的博学多能相悖。我却不以为然。  在我看来,“不器”所蕴藏的“博采众长、博学多识、大视野”的内核并不与“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相排斥,恰恰相反,“专精”为要的匠人精神需要博学多思,以开阔的视野作为依托。“专精”看似“小器”,实则更能以小见大,统摄其背后高远的思想,成就孔子所要求的更高一
茫然身前,怅然身后,我们似一叶叶不系之舟,漂浮于时空的洪流里,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亦不知茫茫人海中是否有知音相隨。幸好,早有一根缆绳、一根纽带,从远方的晨雾中牵出,从历史的风烟中引来,提醒我们:没有一颗心是一座孤岛。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鸿雁不来,之子远行。当挚友远隔天涯,书信便成了牢而不破的纽带,能跨越空间的鸿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不知多少次,我熬夜写数理化作业,第二天在语文课堂上微闭双眼,捣蒜似的不停点头。老师的声音像《采莲曲》,轻柔地把我带进梦乡中。直到下课铃响,我才猛然惊醒。一次,老师看着我,苦笑着说:“我讲课真的这么催眠吗?”我低头不语,心中充满白责。从此,我再也没错过任何一节语义课,熬夜的习惯也改了过来。  语文老师总是一袭素裙,衣袂飘飘,文静婉约,但她讲每篇课文,总是饱含激情。她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老板,宾馆没多大名气,但汉夫特却是飞机上吹喇叭——名声远扬。  他竟是以“懒惰”著称。在宾馆里,从来见不到他做事,整个一甩手掌柜。遇到油瓶子倒了的事,他也不去扶,而是支使手下人。即使业务再繁忙,他也悠闲自在。他虽然不干活儿,却经常东张张,西望望,这走走,那转转,像是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有一年,圣诞节前夕,他举办了一场晚会,其中一个节目是让员工分别评选出本宾馆1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俗语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电影《卡萨布兰卡》  路,就是书。  ———余秋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  这是
我认识一个人,一米八,两百斤,第一眼就给人一种“镇关西”的感觉。他就是我以前的舍友。虽然人家是个一米八、两百斤的大个儿,但是人家也是有著一颗少女心的。  一天晚上,舍友都上床睡觉了。我上厕所经过他的床时,隐约听到了一丝奇怪的声音,侧耳细听,嗯哼!这是啥?“是你让我的世界从那刻变成粉红色……”他居然在唱歌!还是这种歌!我简直无法把一个一米八、两百斤的大个子跟这么温柔粉嫩的美少女歌联系到一起。  “哈
匆匆那年,光阴流转。回首刚升入高中的日子,如置身在清晨的重雾里,只听见波涛声轻叩在迷茫的雾气里,渐失踪迹。直到“呜呜”的汽笛声响起,曦光才丝丝透亮,于是你才看清了停泊在港湾的船,它正待远航。  初将港口照亮的,是一座白色的灯塔。它太挺立,太闪耀,出行的船只有在它的光芒里,才看得清广阔湛蓝的海洋。那一年,我是个只身异乡,摸不着航向的少年。那一天,鼓起勇气走进教室,初次看见他——我的班主任——腰板挺直
老家山里,有一种树,叫苦槠。  从树上第一颗苦槠成熟,到全部掉完的大半个月时间里,我们几乎每个晴天都会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拎只小竹篮或者旧布袋,一起边玩边拣苦槠。记得有几棵在村路菜地边,我们就聚在树底下,蹲的蹲,跪的跪,一粒一粒,一遍一遍,非常仔细地搜罗那些躲在落叶下、草丛中、泥地里的小果实。这样今天一捧明天一兜,要拣很多天,才能攒足半缸一钵,奶奶看看差不多够做一扎豆腐了,就摊开晒谷垫晒苦槠,直晒到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  要写好记叙文的情节,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挑选和安排相互有关的行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有意识地挑选和安排”是说对材料要有目的地选择,有
奶奶6岁那年,就到我们家给爷爷当了童养媳。    那时在村里童养媳的不止奶奶一人,许多家庭都生好几个孩子,多的生十几个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加上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生的是男孩,父母想方设法也会把他们养活,生了女孩,不是被人抱走就是送去当童养媳,有的甚至一看生的是个女孩,就坐在尿桶上活活把孩子给闷死了。奶奶还算是幸运的,父母把她带到六岁才送她去当童养媳。  说是当童养媳,但实际上就是过“奴役”的生活,当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