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教人向往伟大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良好的教师团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稳步向前,而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能较好地培养并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教师自我要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氛围。
  “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师和蔼亲切,富有朝气又充满自信、忙碌而又有条不紊、充实而又倍感幸福。在学校“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构建了“统一规划、共同约定、自我发展”的现代教师发展模式,旨在引导教师理解、认同“发展为本,课比天大”这一核心价值观,自愿遵守共同的约定,即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自身的发展有目标、有要求,努力实现内心的追求。这一切已经沉淀为一种良好的教师团队文化。
  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应该首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崇拜的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文化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的精神是“不可教的”,心灵只能由心灵去唤醒,精神只能由精神去陶冶。
  确定了办学理念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实验一小给教师搭建了自编校本课标、建立愿景小组、开设欣赏课等一系列发展平台,精心设计了教师的专业生活、组织生活和精神生活,意在通过专业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个体;通过组织生活,构成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通过精神生活,引导教师们认识人生价值,树立人生追求,进而形成了“团队 名师”的一小教师发展格局。
  “文化育人”强调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实施育人,我们将人的活动分为行为、情感和精神三个层面。基于这一规律,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并引领教师过有文化的专业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来实现教师的发展。
  那么,行为层面如何才能上升到精神生活的层面呢?
  曾经有一个摄影爱好者,他拍摄过很多冬日的残荷。刚开始摄影的时候,他的作品中几片曲卷着叶儿的枯荷孤独地挺立在冬日的寒风中。渐渐地,这位摄影爱好者观察并感悟到,残荷生命还在坚持着最后的顽强。虽然它们瘦颜临冬,但傲骨凌风;虽然它们血肉已尽,但筋骨犹存。作者由最初悲惨、凄凉的情感体验,上升为对生命的感悟,个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意义。情感是个人的感受,只有提升到精神层面之后,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财富。
  同样,教师上课的行为,如果仅仅局限于教书和知识的传授这一行为的话,他的课堂会是枯燥的,但如果提升到情感层面上,则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再进一步上升为精神,则表现为民族的文化,这样对学生才是有价值的引导。
  通过自编课标,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首先让教师享受专业生活,实现个体的优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多强调的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校确立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课程实施纲要》。《纲要》和校训作为教师自主发展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充分调动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觉主动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个体的优化。而动员教师自己编写《纲要》,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在过去,学校常常通过给教师定目标的方法,促进其专业成长,但从本质上来说,教师发展应以课程质量为标准。我们实现了国家课程标准在执行上的校本化,编写的全国独一份的《纲要》,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愿景小组,构建教师团队文化
  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强调人的能力、潜能和关系的发展。可见,关系对人的潜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通过享受专业生活、实现个体优化的基础上,从组织情感入手,成立了学习型组织——愿景小组,引导教师在情感生活中体验和谐、合作、学习、成功和发展,从而形成了良性的、互为资源、互为支撑、互为推动的教师团队。在愿景小组的活动中,教师们达成共识:大家是生活中的朋友,工作上的伙伴;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心理依托。教师之间互相友爱、帮助、信任,以诚相待,每一位成员为集体的挫折感到真诚的难过与忧虑,集体为每一个人的成绩感到由衷的欢喜与自豪;组员生病,集体探望;一人有苦恼,大家共同解决;一人有做课任务,集体备课,各自受益。愿景小组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一人有事大家忙,一人有难大家帮,出现问题集体承担,每个人都为组织的发展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共同的追求引领着愿景小组的教师们前进,彼此汲取他人宝贵的智慧和经验,感受共同提高的快乐。
  丰富多彩的愿景小组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深度沟通。他们人际关系融洽,以组为家,自觉地把学校的目标变成团队的共同愿景,由被动的发展变为主动发挥潜能,更加勤奋、聪明地工作,不断创新,自我超越。教师们不断增强学习力,并自觉地把工作延伸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教育教学。与知名作家交流、举办论坛沙龙、品味文化遗产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使教师们逐步体会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团队学习中,教师你帮助我,我影响你,大家心情愉悦,极大地开发团队学习的潜能。每个愿景小组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校都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大爱成就最值得欣赏的教师
  教师队伍的发展不仅要强调个体的优化和团队的优秀,更要强调通过引领教师的精神发展,进而成就名师。因此,我们确立了“团队 名师”的教师发展模式,既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还重视优秀老师的培养,直至培育出教育大家。
  教师的真正发展是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础之上的,把教育当做一种信仰,教师就会追求崇高与高尚的一种人文价值。是什么在支撑着教师这一生为教育而奋斗呢?其实,就是对于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乃至人类进步的使命感。
  传统中医有一种说法,即“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同样的道理,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专业态度、专业精神、专业伦理和专业道德,所以也可以说“德不近佛者不为师”。教师首先应该有一颗慈悲的心、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爱心,爱心向前延伸,就是教育使命,是教师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实验一小都把培养这种有信仰的教师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设计组织了丰富多彩、滋养心灵的文化生活:让教师走进经典,解读《论语》《庄子》《大学》,为古代先哲的大爱所折服;让教师欣赏诗词,品味名句,被诗人的豪情所震撼;让教师与名家对话,感受文化大家的精神世界,为他们豁达的生活态度所倾倒;让教师在节日里自编、自导、自演一台台文艺节目,使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优秀人物的崇高品质、精神境界和人生情怀……
  作为优秀的教师,尤其是有志成为教育家的那些教师,其教育使命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更重要的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只有担负起对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人类前途的使命,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大师。
  人师者,尽心尽力,一滴汗水,一级台阶,一份耕耘,一成秋色。教师的生命因与学生在一起而显得永远年轻,因不断地付出而显得格外充实绚丽。校园里,“求真、感恩、知耻、砺行”八个大字的校训闪闪发光,照耀着师生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编辑 王雪莉 ■
其他文献
品牌阐释  北京市大峪中学的“山谷教育”倡导“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山谷相生”本指高山与深谷相辅相成,喻指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互助共进,教学相长;“自然天成”既是顺应教育的自然规律,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天赋才华,又是后天教师吐哺不倦的教育引导和个人跬步千里的自然累积,通过内外因的共同努力,达到自然天成之境。  北京市大峪中学位于北京市西部的门头沟区,因坐落于北京西山永定河谷而得名“
跟其他常规兑换式评价一样,我的积分评价也是建立在细化各种规范之上的,比如,我把每个单元所需掌握的内容提前进行系统划分,以每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任务难度系数,以此赚到不同等级的积分。同样,每天的作业,每个单元的单元测试,都可以赚得相应的学习积分。至于积分如何兑换使用,起初的时候我喜欢用各种小奖品和一些类似免做卡的小卡片吸引学生,后来发现,这些方法好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并不太大。我想
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工作,是一所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石。有了良好的学校管理体制的运行,有了高效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就能带动一所学校的快速发展,实现新的能动性跨越。这种跨越我们可以称为:学校管理的“魔方”效应。  我们在这里讲的“魔方”效应,主要指由于恰当的管理艺术而实现将纷乱的学校秩序还原的能力,并将学校导向稳定、和谐、创新与发展的轨道上来。对于学校的管理层而言,“魔方”效应也体现了科学发展
高度重视督导工作 充分发挥督导职能  北京市宣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定期听取督导室工作汇报,提出加强督导工作的具体意见,每年审阅督导报告并作详细批复。区人大领导在参加重大督导活动和每年的教育执法检查中,对督导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区教工委、教委关心支持督导工作,两委领导经常参加督导活动,积极采纳督导室的建议。各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积极配合督导室,完成各项督导评价。    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但近百年来,中国教育在“落后”“挨打”的情况下更注重引进“他山之石”,因而导致中国文化匮乏,这一尴尬的局面被人称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对此,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如何真正在中学教育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试结合学校开发的“华夏文明”系列课程加以
经历过几年工作的洗礼,经历过无数的困惑,在这个春天我重新捧起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工作漫谈》。读着这本书,仿佛是在聆听一位睿智的邻家大哥在娓娓道出语文的秘密、做班主任的乐趣、专业成长的通道……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没有令人费解的舶来词,用那么简单甚至土得掉渣的文字讲述着看似平凡却极为不平凡的故事,让人时而莞尔一笑,时而肃然起敬,沉浸于他的大智慧之中。     深厚的专业功底铺就鲜活的专业成长之路  
哲学是教育学的立论基础,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者教育哲学思想的表达。因此,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处处折射出办学者教育哲学的思想光芒。然而,在现代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由于过度的教育行政化、机械的教育技术化和浮躁的教育功利化,造成很多学校越来越看不出办学者的教育哲学思想,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模式化的千校一面。学校似乎成为灌输知识的人力资源加工厂,课堂似乎成为教师的工作车间,学生似乎成为这个工厂的加工成品,
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设计了以“鸡蛋沉浮”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主要过程和内容如下。  任务一:查阅资料并实际观察,认识鸡蛋的结构。如图所示:鸡蛋从外到里分别是卵壳、卵白、气室和卵黄。  任务二: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水、烧杯和溢水杯,测量生鸡蛋的密度。  生鸡蛋的密度大约是1.02g/cm3左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鸡蛋直径大于量筒的内径
(一)  在小学五年级时的一节体育课上,很多同学都坐在地上,不去参加运动。我也顺势坐了下去。体育老师很生气地看着我,远远的,大声叫我的名字。我说:“他们都是坐着的。”老师严厉地喝道:“你怎么没看见那些站着的!”并将手中的篮球用力向我扔过来,我本能地伸出手接住了飞驰而来的球。簇新的球面,无情地擦破了我掌上的皮肤。  课后,同学们说,想不到,老师对你可真狠。  多年以后,我懂得了那份灼痛中的师爱。  
德育价值是各学科教学任务所固有的,而非从外向内的渗透。  以往提到的学科德育渗透等是站在学校德育的角度来研究学科的德育,它把学科仅仅看作是德育的一条途径,注重把德育的要求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其中,关注渗透的科学性、自然性和有效性。但对“渗透”的不同理解容易使教师的认识走向误区,把学科教学应有的育人功能看作额外负担,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抛开学科教学内容盲目讲德育”“贴标签式的说德育”“模式化拔高为了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