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矣,饭还香否?

来源 :中学理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沿
  
  一提到专业中的“香饽饽”,相信大家很快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印象:它们在各个院校遍地开花,庞大的招生人数以及每年的毕业人数令人咂舌:在媒体所营造的舆论氛围中,它们通常与“最具发展潜力,以培养最紧缺人才为目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等等这些对考生们极具诱惑力的评价短语放在一起:每年各个高校公布的这些专业的就业率都会让你怦然心动;老师、同学以及亲朋好友们都一致认为它们是最理想的选择,在你填报这些专业的时候,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展望你美好的未来了……
  事实果真如此?非也。如果对这些专业进行认真地把脉诊断的话,你便会发现,在这些被认为是“香饽饽”的专业中,有的是因为媒体取舍的信息太过于片面,盲目崇尚美好而弱化专业缺陷的宣传所导致;有的专业弊病隐藏较深,在真正进入之前很难被发觉,而一旦发觉,则早巳深陷其中“泥潭”而难以自拔;有的经过岁月的洗练,专业本身的流光溢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消失殆尽,但不少院校还痴迷于此类专业生源充足所带来的可观利润中。始终不愿意放弃这名不副实的专业名号。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很容易被专业响亮的名号和头顶的“光环”所掩盖,不经过仔细观察,往往难以发现。而一旦选择这些貌似“香饽饽”的热门专业且真正进入它的领域之后,你会慢慢体悟到什么叫做“生命不能承受选错专业之痛”。
  本期中,笔者就本着“悬壶济世”的初衷,为这些号称“香饽饽”的专业一一把脉诊断,为诸位详细陈述其病症所在,并开出医治的“药方”,有兴趣的不妨接着往下看。
  
  候诊对象一:计算机
  
  如果在填报志愿时有人告诉你说:“报计算机专业吧,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很大,毕业以后绝对能找到工作。”那么。笔者就要这样告诉你:“报计算机专业吧,不过一定要上一个名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实很大,但首先你要是一个真正的计算机人才,这样你才能找到一个离你的期望值不太远的工作。如果你仅仅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普通毕业生,对不起,那有棵大树,请你到那里凉快去吧。
  十多年前,张朝阳、丁磊等一大批IT业富翁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他们的成功就像一声春雷,为人们开辟了一个令人心动的计算机专业领域。后来的周云帆、杨宇、江南春以及陈天桥等人,更是用他们生动传奇的成长经历和发家史向人们昭示:计算机确实是一个“钱”景无限光明的行业。于是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国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可谓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啊”,招生人数也一度成为本科类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在为计算机专业把脉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计算机专业的“钱”景:
  首先,不得不承认,计算机行业是一个准入门槛低的行业。一个高中生、中专生、大专生甚至自考生都可以拥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这是一个准入门槛相当低的专业领域,加上现今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一个丝毫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经过短短的几个月培训之后,完全可以练就一手熟练的操作技术。
  其次,仍然不得不承认。对于一般本科生来说,计算机行业的平均起步收入与其他专业相比,确实高出一大截,“钱”景确实够光明。
  最后,计算机行业的就业门路相当广泛,光是庞大的IT市场每年就能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众多毕业生,还有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都会给计算机人才留出岗位,可以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找个工作不是难事。
  看到这,可能已经有不少同学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想报计算机专业了,别急,且再看看这个专业的一些弊病:
  其一:低门槛准入。本科生大规模的扩招以及硕士生的比例日益增加使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市场宛如一个大战场,各个层次的职位竞争都近乎白炽化。在这样的严峻的局势中,除非你拥有名牌大学的文凭,比如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或者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浙江大学等等有名头有背景有资历的学校;或者你是一个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差的学校里的硕士生,你才可以在如此强劲的激流中站稳脚跟,才可以有机会进入比较高端的就业领域。不然,你只能在一般程序员、销售员或者其他一些技术和管理含量都比较低的职位中消磨时光了。
  对大多数单位尤其是计算机就业的高端领域来说。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或者硕士生用起来还是远远比一般学校的本科生顺手,因为他们较强的研究钻研和实际开发能力。正是这个领域所需要的。
  其二:该专业宽广的就业门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业自身的宽广。即是说,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颇杂的专业,跟计算机沾边的知识都能学到。然而,这也成为很多毕业生就业的绊脚石。如今的职位需要的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你什么都会,不一定人家的职位你就专。在这个复杂的行当里,你一定要有自己精通的领域,举例说,你对软件开发很熟悉,在软件开发里你又有自己精通的一个平台,一个平台通常适用很多语言。你至少要精通其中一门,做到虽然市场很大,竞争对手也很多。但至少在这个领域里,别人是无法取代你的。只有这样,你的价值方才能真正体现。你的“钱”景才会光明。
  每一个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里都会有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优秀的学生,大学四年,勤奋努力,各门功课都拿第一,每一年都获得奖学金,然而到了找工作的时候。竟然还不如宿舍里那个每天只知道摆弄计算机,搞什么软件开发、网络程序的同学身价高。其实,个中情由都包含在一个“专”字里,就看你能不能及早悟到。一旦你决定要投身计算机专业,你就要时时刻刻考虑。哪个领域是我感兴趣的?哪个领域我比别人强?我要怎样才能做到独一无二?只有弄明白了这些,这个专业读起来才会踏实。
  其三: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别说每个月了,即使是每天甚至每个小时每一分钟。这个行业里都有产品新技术在应用,有新知识在诞生。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既主动又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人,最好还是不要涉足此地,因为时刻为自己加油充电的压力和紧张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计算机行业“钱”景固然一片光明,但想要获得这片光明,却并非简单之事。还是要诸位睁大眼睛,对其细细打量,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适不适合,有无能力追逐这片光明。
  
  候诊对象二:法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法学专业突然就红火起来。只要是个大学就设有法学院,考生们也是趋之若鹜,一股脑地向它涌去。法学专业的红火在前几年达到了顶峰,虽然近年来逐渐被一些新贵 专业争了风头,然而今天在很多考生眼里,它仍然是“香饽饽”。
  考量法学专业的发家史,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首先,就读该专业的大多数同学在回忆当初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时,提到最多的是:“听人说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非常的好。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法学人才,尤其是律师,到处都缺”。另外,大家还觉得学了法学可以进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这些地方就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法学专业是最佳的跳板。
  其次,这与很多考生尤其是男生内心的英雄情结有关。在他们心目中,上了法学专业就意味着可以进公检法,可以做神圣无比的检察官,或者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律师。近年来,一些以检察官或者律师为主角的港台剧、韩剧纷纷在荧屏上现身。剧中的主人公英姿飒爽、聪明绝顶,又是铁肩担道义的铮铮好汉,社会地位极高。这样的角色对有意于此的考生们无疑是一支兴奋剂,他们对法学的热情也就情有可原了。
  明白了个中原因,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法学专业把把脉了。
  这第一脉,要放在法学专业“招生热就业难”的痹症上。
  法学专业“招生热就业难”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连续几年处于高校本科类专业就业率排名倒数几位的现实,与仍旧持续不下的考生报考热情所形成的尴尬局面。这让法学专业不知如何白处。甚至有相关人士据此疾呼,公开建议改革法学教育模式,取消高校设置的法学专业,这个提议虽然有些过激,却也不是无凭无据。它多少反映了法学专业所面临的艰难现实。
  不过。不会有人怀疑,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曾经创下了就业奇迹:很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往往还是政府部门)签订一空。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并不多。毕业生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公检法系统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都有需求。而追本溯源,正是这样一个走俏的形式,在随后的数年里,既造就了法学专业火暴的招生,同时也催生了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局面降临。
  一方面,人才需求和生源两旺盛,刺激原有的法学院开始逐年扩大招生量,大批综合院校也纷纷仿效,设置法学院,借这股东风增加本校生源,提高就业率。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呈几何倍数暴增。与此同时,公检法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一直在进行内部的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却使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两个关键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形成极大落差。这个落差便为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设置了无法破除的壁垒,最终形成了今天这种“招生热就业难”的处境。
  第二脉,就放在对法学专业“难专本行”的就业前景分析上。
  法学专业的学生从在志愿书上填下“法学”这两个字开始。心中无不做着一个同样的梦。那就是走入公检法或者律师事务所的大门,挥着“法律”这把人间利器,披荆斩棘,弘扬正气,建功立业。然而,大多数人的这个美梦会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被现实击得粉碎,因为想要进公检法,或者成为一个律师,把所学知识真正的用到本行业上,当个专者,在如今的就业形式下实在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第一道难关就是司法考试。无论你是想要做一名检察官、法官还是律师,这道关口是必经之道,即使你选择迂回之术,先上班后考证,来个曲线救国,但最终仍旧无法逃脱过此难关的命运。而这道难关偏偏又是天险,关道狭隘,顺利通过的难度系数相当高。据笔者了解,司法考试每一年只有10%左右的通过率。这个超级低的过关率无情地把大批大批的毕业生阻隔在了行业之外,这些挡在行业之外的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矣!
  对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过不了这第一关,就意味着离自己的本行业会越来越远。因为在其他的行业工作,即便是能用到专业知识,也不会有本行的感觉。更不用说干一些完全与本专业不沾边的“擦边球”工作。知识用不到刀刃上,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如果你幸运的过了这一关,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向你的梦想迈进了大大的一步。但是,想要做律师的朋友还是先冷静下来,不要让幸福冲昏了头脑。虽然说律师是一个有着极高收入和极高自由度的职业,但是,极其忙碌的生活以及非人的精神压力也是无法避免的。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些因素没能在律师这条路上坚持下来。
  诸多无法控制和清晰解读的因素造成了法学专业如今难堪的处境,不过,作为一个曾经无比红火的、“钱”景一片光明的典型性代表专业,法学专业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你能过了司法考试。那么光明的“钱”景自然不在话下,即使在考试中败走麦城,还有诸多企事业单位可供选择。近几年,企业愈来愈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最重要的就业途径,并且有些企业对法学专业的学生相当重视,毕竟,对它们来说,要在一个法制社会的法制经济中存活,懂法的员工往往是最基础的保障。
  
  候诊对象三: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名称高端前卫且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市场营销专业也在全国各个院校落地开花,上到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下到技术培训类的职业学校,这个专业是遍地生根,处处安家。一些高等院校所公布的该专业就业率,乍看上去令人惊羡不已,有的甚至将近100%。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一些关于市场营销的书频频荣登畅销书榜首。这一切仿佛都在证明市场营销这个专业已经成为全民的专业,是公认的好处多多,前途光明的专业。
  当然,那么多的高校都开设这个专业,那么多人都看好这个专业,肯定也不是所有人都出于跟风和盲目随从。实话实说,这个专业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吸引人的优势的。而笔者之所以用这样警告的语气来诊断这个专业。是鉴于该专业目前处于近似于混乱的发展状态,在这个混乱的状态中,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是诸位不得不考虑的:
  第一:这是一个以市场为中心的专业。这就意味着,你的学识和学校牌子在就业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并不是你赖以取胜的利器。即便你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不是自己家的公司,你也得从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处于最底层的工种做起,历经几年的摸爬滚打,方才有可能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最初的历练阶段,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的,无论是工资水平还是各种待遇,一旦与别的专业的毕业生比起来,那种心里落差通常能将一个人打击得从此与营销说再见,很多毕业生都是在这个阶段中受不了现实的打击而不得不放弃本专业,转而投向其他行业。
  第二:你要忍受来自于各个教育层次的竞争对手。他们并不 仅限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很多人是没有跨进过大学校门的高中毕业生。千万不可小看这些人。他们中很多人往往拥有庞大的人脉资源,一个机灵无比且韧劲十足的脑袋瓜以及一张像郭德纲一样好使的嘴巴,在市场营销界。这些才是最好最实用的文凭。任你学历再高,如果本人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其中一二,那么空有一纸文凭在手,在经受过一段非人的劳累和打击之后,你终究要被归类到“不适合做市场营销”的人群里。
  第三:被媒体过分夸大的市场需求与现实就业之间的不对称。或许你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这样的信息,说市场营销人才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缺少的人才之一,或者说在各大招聘会的排行榜上。市场营销类人才的签约率排名第一,这个专业处于供需两旺的良好状态。首先得承认,这样的信息并不是凭空捏造,但是,媒体所反映的只是事实的其中一面,而忽略了另外一面,这被忽略的一面通常是并不美好但是却与就业者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说,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岗位大多数很低端,实诚一点说,其实就是做房子、车子、保险或者医药等的销售人员。这对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说,所学的太过专业的知识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导致毕业生普遍认为大学四年里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几乎是完全脱节的。
  媒体在夸大正面信息的同时,弱化甚至完全屏蔽了负面信息,正是这样的误导。使市场营销专业的软肋被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我们看到的只有它美好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市场上对这个专业的高端人才仍然很重视。如果你是有着系统的营销知识做理论基础,又有灵活的脑袋瓜,经常冒出些奇思妙想,能为企业做出成功的市场策划,不仅熟悉国内市场还熟悉国际市场,并且还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你肯定是极其抢手的“人才”。像市场营销总脏、市场营销管理者等等这些高端职位都能唾手可得。然而,关键的是,有多少人能修炼成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去掉喧嚣浮华的外衣之后最本真的现实,这个现实便是对诸位的提醒,不要为其华丽的外衣所迷惑。或许你并不具备驾驭它的能力。或许它一点都不适合你。如果你认准自己具备此方面的天赋,那么也请对自己严酷一点,尽量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多考证,多实践,多研究,在毕业的时候,能成功跻身“高端人才”之列,只有如此。你的“钱”景才会有保障。
  
  候诊对象四: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加入WTO,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无论是流传网络的“中国目前存在一百多万国际贸易人才的大缺口”之类的爆炸性信息,还是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数量,以及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处处让人感受到这个专业的繁荣兴盛。近几年各个院校公布的该专业超高的就业率也为其挣足了颜面。
  确实,随着大批外国企业的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进出口权利,许许多多的对外贸易公司、企业进出口部门或者进出口公司、涉外企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海关及一些专业研究机构,都急需大量熟悉国际贸易惯例、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并且拥有一口流利外语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虽然机遇难得,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过这个专业获得光明的前景。下面是某单位对此专业毕业生的招聘要求:
  1.大学本科学历,英语六级以上,听说读写能力俱佳,能够熟练从事对外联系和谈判翻译工作;
  2.具有外贸商务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
  3.拥有报关员证书、单证员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书者优先:
  4.有自己的客户资源者优先:
  5.思路清晰,沟通协调能力强,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吃苦耐劳精神。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苛刻,然而,这却是最大的现实。笔者特向有意于此的诸位提出几个问题,不妨思考一下:
  首先:你的外语水平如何?
  开设该专业的很多高等院校,都把外语培养作为与专业理论和业务并驾齐驱的一个方面,大一大二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过英语六级,有的学校甚至直接用英语授课,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求也相当高。更有甚者,还会要求学生自修一门小语种,比如日语、法语、韩语等等,要求能达到日常交流的水平。该专业对外语的此等重视并不过分。可以说是做好本职业的正常要求,在未来的就业领域,没有一门熟练的外语。还谈何“国际”贸易。
  也许会有人暗笑。说笔者未免太小瞧如今的学子。区区外语能难得住多少人,那么,笔者就引出一个专业人士的估计:“现在全国能熟练运用外语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仅有2000人左右。”这个估计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但即使是把2000人翻一番也还是明显的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拥有一口流利的外语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扪心自问,笔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了,想要开口说话即便是最简单的一些交际用语,也是相当困难。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呢?
  另外,只掌握一般的外语还不行,最好能够懂得一门专业外语。比如你要在一家鞋厂的外贸部工作,那你最好对这个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比较熟悉,才能应付日常的洽谈和谈判。
  你的外语水平如何?请如实回答。
  其次:你属于那种博闻强记的人吗?
  不要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口熟练的外语你就可以在这个领域任意驰骋了,事实远非如此。在与不同的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对该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一些民风习俗的了解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展。这就要求日常生活中的你对各个国家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有很广阔的知识面,其他领域的知识无论多少都要知道一些,并且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很快作出判断。这对不太喜欢看杂书的同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博闻强记。你是这样的人吗?
  然后:你的数学基础怎么样?
  该专业属于经济类学科,在学好英语、广泛阅读的情况下,还要有不错的数学基础,因为你要学习统计。笔者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因为对数字以及公式的不敏感,统计学对笔者来说就是一门十分枯燥、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夸张一点点说,统计学的书看起来就如天书一样,学习统计的痛苦经历给笔者留下了相当深刻地体会。
  你的数学像笔者这般差劲吗?
  最后:你有没有做好把美好的大学生活用来刻苦学习,考取各种证书的心理准备?
  在这个领域,证书就是一块强有力的敲门砖,如果你能考取某个证书,你的就业将变得十分容易。不但能在竞争中处于上风,丰厚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比如说单证员证书,有这么一个证书,你能在一开始就拿到五千元左右的月薪,超出没有证书的同事两三千元。当然,这样的证书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拿到的,正因它难考才显现出其价值,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样的准备和决心。
  笔者的问题问完了,不知诸位的答案如何呢?假如你认为自己的答案相当不错,那么不要犹豫,报考这个专业吧!
  最后,笔者还有一言:如果要考,就一定要上一个至少有些名气的院校,如果院校实在无法选择,那么就一定要选择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如果你上学的城市只有那么几家甚至完全没有外企或者外贸公司,那就意味着,大学四年里你连一个实习的机会都很难获得。在这个无比看重工作经验的领域里,没有一点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其前途可想而知。所以笔者建议,城市还是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以及其他一些外企比较多的城市为好!
  
  结语
  
  再次申明,此番诊断,笔者的初衷是为诸位点出这些专业的认识误区所在,从而使诸位对这些专业以及自身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而绝非单纯的大批判。
  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完美的事物更是罕见。面对种种诱惑,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多方的调查,而绝非盲目轻信甚至跟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景光明与否,还是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和选择。
其他文献
今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所以备受广大师生与家长、社会的关注.针对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结合众多师生反馈的信息,谈谈我们对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试卷结构:体现模块,“必”、“选”结合    试卷结构,依纲扣本,没有走出《安徽高考大纲》和全国《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高考大纲已明确指出,今年安徽省理科综合试卷结构:7~13题为化学选
期刊
电化学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分析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不难发现,电化学类试题在试卷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每一份试题中都有1~2道电化学类试题.现将2009年高考电化学类试题分类总结如下.    一、可充电电池    【例1】 (浙江理综第12题)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
期刊
力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的一条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自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纵观2009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本文作些分析探讨.    一、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类考题多以选择为主,也有的是穿插在力学综合试题中考查,如今年全国理综Ⅰ卷第23  题的第一问;广东理综卷第17(2)
期刊
环境    海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暖。它没有辜负热带的声誉,深秋的时候只穿一件T恤也不觉得冷,一直到十一月份才有些凉意,然后二月又开始升温,这期间是海口最美的时候。海口的冬天很滋润,对于在北方长大的人——像我,一摩尔也不冷,但是本地人却个个瑟瑟发抖,这让我很自豪。PS: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和朋友一起吃火锅。  热天时的太阳是很毒的,最猛的时候接近40度,但是比起成都、武汉、长沙这三个城市要好多了。因为
期刊
分析最近几次高三化学考试,我们发现综合实验题的得分率总是不高,与学生交谈得知,多数学生均怕实验题,特别是在回答装置的连接顺序、装置的作用、实验现象的描述、指出装置不足或完善实验装置、分析错误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实验题的得分率不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选择一实验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试题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例1】 2008年9月,中国的三聚氰胺污染牛奶事件,在社会上造
期刊
实至名归——昆明学院    昆明学院,听起来很陌生,但昆明大学听起来就比较耳熟,因为挂上了省会昆明这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如果笔者对你说昆明大学只是昆明学院合并前的其中一所学校,而且还是一所专科学校,你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事实是,昆明学院是2007年由昆明市原两所专科院校——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昆明大学合并成立的本科院校。  听起来惊讶吧,昆明大学舍名换位,虽然无奈,却不得不高举双手积极争取。看看它
期刊
甲:“知道龙吗?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天地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你久历四方,必知天下英雄门派,请试指言之。”  乙曰:“大哥啊,什么叫久历四方啊,我期末考试都不及格。”  甲曰:“你太谦虚了,须知你的大学可是上了六年才毕业啊,比那般凡夫俗子来说,实在是难得的人生经验,甚至使我也望而却步,我才上了五年。”说罢,甲长叹一声,点燃一支烟
期刊
点子(11)·备考技能  级别:秘技惊爆  发明者:阎肃、傅思齐、张文静、吴巍    高三一年应如何安排?    以山西省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阎肃同学告诫师弟师妹,高三说是一年,实际不能当一年使。高三上学期,即寒假前,还可以抓抓基础,过了寒假,三四两个月是最宝贵的复习时间。到了五月,就开始报名、填志愿、模拟考、保送等等,已不能算是可以认真坐下来读书的时间了。  北京大学的傅思齐同学,则具体谈
期刊
能量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而且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本文对2009年各高考物理题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些分析探讨,一是功与能量转化综合考题;二是动量与能量综合考题.  一、功与能量综合考题分析  从功能关系的角度审视一个物理过程,需分析这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其相应的能量转化情况,对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只要选好始、末状态,并把握好过程中各力所做的功,再用功能关系列式,就能化
期刊
一、词语考查转为主观题    例1:(全国卷Ⅲ)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