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算理”教学策略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算理”(计算原理)的理解,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深度学习理论,计算教学强调学习者对算理的理解,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本原性追问与思考,深度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算理教学,就是强调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超越传统的以掌握算法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达成对算理的深层理解,顺利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深度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算理教学策略包括:利用生动的现实情境,在真实问题中理解算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全面参与中理解算理;创设问题探究任务,在表达交流中理解算理.
其他文献
对于具有等距分布插值结点的三角多项式,借助广义的Minkowski不等式在Orlicz空间内建立了由三角多项式逼近的渐近等式.并对于Orlicz空间内不同的函数类给出不同的结果.
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通过它可以更加快捷地达成多元的课堂目标,具体的做法是:以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为基础,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验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注重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批判性学习的品质;设计类型多样的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
数据分析素养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这是顺应“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如何准确识别数据信息,如何快速收集数据信息,如何正确处理数据信息,如何个性化推断数据信息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必备品格,也是适应社会变革的一种关键能力.高中阶段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据分析的意义;第二,将课堂教学模式由验证式转变为建构式;第三,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第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方法;第五,鼓励多角度运用统计学知识生成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层级发展观认为,学习者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相继经历经验性理解、形式化理解、结构化理解和文化性理解四个发展阶段.以此为指导,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搭建认知脚手架,构建立体知识网,实现“经验性”向“形式化”以及“数学化”向“结构化”的不断发展,并在各个理解层级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得学生对旋转的本质达到深刻理解,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数学解题解题活动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数学思维监控对于探究数学解题思路、选择解题路径、降低数学解题环节中的计算量具有定向、控制与调节作用,是通过数学解题思维活动过程必须培养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文章以一道高考题的探究解题思路的实例说明之.
随着知识创新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正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掌握非结构化的深层知识,并进行批判性高阶思维的打造、主动的知识构建、有效的迁移应用及真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元认知能力等高阶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数学运算是新课标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强化圆锥曲线的运算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为核心,从四个维度(运算根基、运算方向、运算速度、运算经验)浅谈圆锥曲线教学中强化运算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以“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为例,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构建统计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在经历统计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提炼方差的计算公式,领悟方差蕴含的统计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初中数学教材的章节起始课常以章头图、章引言的形式出现,是每章的第一节课.当前有关章节起始课的教学,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文章以“分式”教学为例,探讨了在“低起点”的教学思想下,进行“高立意”章节起始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困惑于如何设计与组织教学,让真正的学习发生.文章借助实践中的案例,谈一谈如何在整体观视角下设计教学,从而在问题中深度思考、在活动中深度体验、在项目中深度学习,充分发挥数学内在力量开展深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
落实劳动教育需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素材是小学数学教科书情境创设的重要内容,是劳动教育渗透的重要场域.研究以现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其劳动教育素材主要有农业种植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手工制作劳动和工业生产劳动四种类型;劳动内容多样,关注了小学生的劳动现实,教科书的不同栏目、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段均体现了劳动教育素材的设置与渗透,但也存在着新时代劳动内容缺失、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增加新时代劳动教育素材,体现劳动内容的现代化;多角度均衡教科书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