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虾拳头威力揭秘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螳螂虾“手”上装备了一个厉害的拳击武器,当它挥动拳头时,产生的威力相当于用0.22英寸口径手枪射出的一颗子弹。现在我们知道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了:并不是它有特别发达的肌肉——它没有肱二头肌,而是它的手臂拥有天然的弹力,能让它以23米/秒的速度挥动拳头状的附肢。
  产生如此强大弹力的关键是附肢上的一个马鞍形结构。其工作原理有点类似弓和箭。肌肉拉动马鞍形结构,使它像弓一样弯曲,释放时,能量就转移到了附肢的拳头上。
  日常生活中,弓绷得太紧,就容易断掉。但科学家发现,螳螂虾的马鞍形结构能保持所有的能量而不会断裂,因为它有两层结构,顶部是富有弹性的生物聚合物,底部则由类似陶瓷的材料构成。
  当螳螂虾收缩起拳头时,马鞍形结构的顶部被拉伸,底部的陶瓷材料被压缩。陶瓷材料在被壓缩时,可以储存大量的能量(形变能),但如果单纯只有陶瓷材料的话,整个结构在弯曲和拉伸时容易脆裂(因为陶瓷材料是较脆的)。而生物聚合物则富有弹性,粘合力强,可以保持整个结构完整。绷紧的马鞍形结构一旦松开,就带动下面的拳头急速挥出去,产生令人生畏的冲击力。
  螳螂虾的这种结构,对于未来研制微型机器人会有帮助。
其他文献
演化是否有方向性?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还是一条永不回头的直线?这个问题很难有确定的答案,如果我们考虑不同时间长度的不同物种的演化历程,也许我们将得到不同的答案。演化是场轮回?  生物考古学家根据发现的化石证据,推测说,到目前为止,地球曾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如果把每一次大灭绝作为循环的终点,物种的复苏作为起点,那么物种的演化过程是否是一个个相似的圆呢?  发生于距今2.51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
期刊
在人类看来,太阳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输出体。在其中心到0.25倍太阳半径的范围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核聚变反应,这个区域也称为太阳的核反应区。在这里,每秒钟有6000亿千克的氢经过热核聚变反应为5960億千克的氦,并释放出相当于40亿千克的氢的能量(通过E=mc2将质量转化为能量)。剧烈的核反应使得太阳核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其压强也达到了2000亿个大气压。人类
期刊
影视劇大都离不开打打杀杀的情节,但拍戏不可能真的让演员受伤,那么那些以假乱真的伤口和鲜血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舞台上的第一抹“血”  血管几乎遍布全身,因此我们一旦受伤通常都会出血,而“血流成河”的场景也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样,“打斗必要见血”就成了影视剧的标配。但是,在生活中,人血还是稀缺的医疗资源,而且离体的血液很快就会凝固,并不适合作为影视剧的道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发明了“人造血
期刊
即使对于人类,0也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儿童学会0往往比其他数字晚,而且他们经常弄不清楚0是大于1还是小于1。0这个数学符号的发明,在历史上也比其他数字晚。  除了人類,还有其他一些动物也掌握了0的概念。例如,黑猩猩和猴子经过训练之后,能把0视为一个数量。  由于蜜蜂的大脑太小,它们似乎不太可能加入这个“识0俱乐部”。但先前有研究已经发现,蜜蜂拥有惊人的数数本领,可以数到4。于是有人想看看,它们
期刊
电影《X战警》中的X教授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具有让人害怕的能力:他能感应他人的思维和记忆,还能控制他们的思维和行动。这可谓是杀人于无形了,不仅杀死人的肉身,还要控制人的精神世界,将人变成傀儡。  电影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又心生向往,现实中真的有这种控制人心的能力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也许终有一天这将不再是幻想,因为现在科学家也正在研究如何在人脑中装上调控的开关呢。激光按动开关  我们行走在路上,随
期刊
托马斯·爱迪生是我们熟悉的天才发明家,他曾获得过100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电灯泡、摄影机和留声机等许多现在常用的电器。但在爱迪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同时,许多聪明人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研发,为了维护自己“发明大王”的称号,爱迪生用了一些“非常”手段。买来的灯泡专利  第一个制出电灯泡的人并不是爱迪生。早在1801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灯泡。他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做了一种弧光灯,
期刊
确实,而且大多数鸟类都会受到光污染的影响。光污染指的是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导致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影响是高楼大厦的灯光掩盖了夜空的星光。一些鸟类以星星来进行导航,并在夜晚进行迁徙。因光污染,一些在夜晚迁徙的鸟类不仅无法正确进行导航,还会误把高楼大厦的灯光当成星光,从而迎面撞上去。  另外,跟人类一样,灯光也扰乱了一些鸟类的昼夜节律。即使到了晚上,它们也非常活跃。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人造的亮光,
期刊
鸟类、昆虫和一些哺乳动物被证实具有感知地球磁场的能力,它们以此来进行定位和迁移。  对于动物是如何感知地球磁场的,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地球的磁场可以触发称为“隐花色素”的蛋白质中的量子反应。这些蛋白质已经在鸟类、狗甚至人类的视网膜中发现,但还不清楚它们如何将磁信息反馈回大脑。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体中实际上存在着受体细胞,其中包含非常细的“罗盘针”,这些罗盘针由称为磁铁
期刊
自从冥王星被降级以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不过,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的边缘,第九颗行星(暂时叫行星X)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如今,随着一颗叫“哥布林”的矮行星的发现,这种可能性似乎更大了。  这颗矮行星是2015年10月由美国夏威夷的斯巴鲁望远镜首次发现的,但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小行星中心直到2018年才宣布这一消息。它的正式名称叫“2015 TG387”。“哥布林”直径约300千米
期刊
果蝇  果蝇,常常出现在生物学家的实验桌上,要看清楚它,需要动用高倍放大镜。恒星,终年运行在遥远广阔的宇宙中,要看清楚它,需要动用天文望远镜。这两者似乎扯不上关系,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埃默里·巴托斯却热衷于探索它们。欣赏果蝇舞姿  在餐桌上摆上一个切开的苹果或橙子,不到半天,你将收获一群不请自来的客人——果蝇。它们围绕着水果翩翩起舞,大快朵颐。你不耐烦地挥挥手,它们四散开去,但很快又聚拢
期刊